蔡健玉



摘要:目的 探討全科醫生模式對社區老年高血壓疾病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我社區2021年9月~2021年12月慢性病隨訪的124例老年高血壓疾病患者,根據干預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2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社區干預,觀察組采用全科醫生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水平、干預后高血壓控制、高血壓知識掌握情況及安全性。結果 干預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高血壓控制及高血壓知識掌握情況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藥物漏服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全科醫生模式干預,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不僅能控制患者血壓水平,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社區推廣使用。
關鍵詞:全科醫生模式;老年;高血壓;社區
高血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根據高血壓調查的最新數據顯示[1],2012~2015年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9%,同時該病的發病率還呈現出遞增的趨勢。高血壓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導致高血壓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上升。老年高血壓具有預后差、并發癥較多等特點,對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高血壓需要終身接受治療,使得患者依從性較差,難以控制血壓水平,導致病情加劇[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全科醫生模式干預效果及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我社區2021年9月~2021年12月慢性病隨訪的124例老年高血壓疾病患者,根據干預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2例。觀察組男30例,女32例;對照組男28例,女3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1)符合《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識2013》[3]中高血壓診斷標準;(2)年齡>65歲;(3)無溝通障礙;(4)均居住于本社區內。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疾病;(2)患有精神類疾病;(3)近期出現心腦血管疾病;(4)合并惡性腫瘤。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社區干預
定期隨訪患者心率、血壓等;進行健康宣教,指導患者進行運動,叮囑其按時服用藥物等。
1.2.2 觀察組采用全科醫生模式。
(1)成立全科醫生小組:小組由西醫全科醫生、全科護士、公衛護士、中醫全科醫生組成。
(2)記錄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等相關資料,根據患者疾病發展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建立個人信息檔案。護士通過上門指導、視頻、電話等干預形式采取干預措施。
(3)干預內容:指導患者日常飲食以低鹽、低脂、高蛋白食物為主,戒除不良嗜好,如抽煙和喝酒等;叮囑患者按時服藥,告知擅自停藥及增減藥物危害,提高其依從性。同時向患者講解日常鍛煉的好處,每日適當進行散步和打太極等。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疏導其負面情緒。告知不良情緒會對高血壓帶來一定的影響,要盡量控制自身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若患者高血壓情況不穩定,或者治療依從性較低的患者,7 d為一個治療周期。若患者高血壓情況穩定,或治療依從性較理想,適當延長治療周期。在上一個周期干預結束后,匯報患者情況,總結上個周期的不足,同時調整下一個階段干預措施。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包括危險因素、臨床癥狀等知識,強調疾病知識,增加防范意識,對理解能力差的患者進行一對一講解,提高其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教會患者正確測量血壓的正確方法,每天測量4次并記錄到日志中,根據患者血壓情況從而調整用藥。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連續干預3個月。(1)在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采用全自動醫用電子血壓計(型號:M8081)測量血壓水平,連續測量3 d,取平均值。(2)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在相對正常的范圍內,無明顯的波動為血壓控制較好;高血壓知識掌握情況:采用自制的高血壓知識評分量表,包括危險因素、臨床癥狀等方面,該量表評分總分100分,>80分計入高血壓知識掌握。(3)記錄兩組藥物漏服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明顯無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的血壓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血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高血壓控制及高血壓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高血壓控制率、高血壓知識掌握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藥物漏服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藥物漏服率為4.84%、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1%,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據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4~5],我國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高血壓患病率約52.58%,男性患病率略低于女性患病率。近年來,我國老年高血壓發病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且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顯著增高,但高血壓的控制率尚不理想[6~7]。加上現階段高血壓治療以家庭治療為主,在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受到工作背景和教育程度的限制,導致患者認知不足,進而影響治療效果[8]。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血壓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高血壓控制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全科醫生模式的干預下能有效控制血壓水平。究其原因是全科醫生模式通過成立全科醫生小組,根據患者情況建立個人信息檔案,引導患者形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用藥習慣等,同時在每個干預周期結束后,匯報患者情況,并糾正在該階段干預中存在的不足,對下一階段方案進行調整[9~11]。另外,疏導患者不良情緒,能有效抑制體內兒茶酚胺的分泌,加強血液循環功能,從而改善患者血壓控制。研究表示[12~14],高血壓患者實施全科醫生綜合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壓水平,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高血壓知識掌握情況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全科醫生模式能提高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實施全科醫生模式有利于改善醫患關系,同時提高患者依從性。醫生根據記錄患者詳細信息,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飲食、運動等。通過詳細講解高血壓知識,包括危險因素等相關知識,強調疾病知識,增加防范意識,對理解能力差的患者進行一對一講解,不斷加強患者生活方式、健康行為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掌握,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藥物漏服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是社區醫療服務快捷、經濟,能有效節省醫療費用及就診時間,使患者更愿意到社區醫療機構就診,因此全科醫生更能掌握患者的詳細資料,在給患者治療時可以參考之前的病案、既往史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告知患者擅自停藥、增減藥物的危害性,提高其依從性。
綜上所述,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全科醫生模式干預,可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不僅能控制患者血壓水平,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社區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金花,潘曉彥,鐘錠,等.高血壓人群健康行為干預模型和理論[J].中華高血壓雜志,2020,28(4):385-388.
[2] 石剛.老年高血壓患者個性化護理服務的實施及對血壓,并發癥的影響[J].重慶醫學,2021,50(S02):371-373.
[3]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識2013[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4] 王歡,王應昉,曹璐,等.某社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及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21,28(8):967-970.
[5] 徐霓影,任昕燕,高航,等.中老年人社會隔離與高血壓發病關系的隊列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22,39(4):571-574.
[6] 王暉,王曉爽,李甜東.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2,18(4):6-7
[7] 袁旻健.全科醫生簽約式服務在社區高血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貴州醫藥,2019,43(5):789-790.
[8] 范建洪.全科醫生簽約式服務用于社區高血壓管理中的價值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7):873-875.
[9] 方艷春. 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在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及其效果評價[D].衡陽:南華大學,2010.
[10] 董文慧.分級診療背景下社區老年慢性病全科診療路徑構建與實踐[J].新疆醫學,2023,53(1):110-113.
[11] 龍勇,陳芳,羅章艷.全科醫生管理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知曉率、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19(5):15-18.
[12] 羅盛,王求禹,張錦,等.全科團隊社區老年慢性病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22,39(3):417-421.
[13] 陳藝芳.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病的方法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16):40,42.
[14] 呂琳,張敏.健康管理在社區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2):6245,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