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社局、市衛健委等印發《關于深化上海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將健康科普納入醫療、藥學、護理、技術等衛生專業人員高級職稱評價。網絡上錯誤醫學信息的危害如病毒一般,害人不淺,向社會傳遞正確的健康知識非常重要。上海此舉可鼓勵更多專業醫生參與健康科普,無疑是件大好事!
此前,很多醫務人員因工作繁忙、晉升壓力大,有點時間更愿意孜孜以求論文發表,而不愿在科普上投入太多精力。這導致的局面是,醫務人員的科普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大量科普資源被閑置;公眾的健康素養總體偏低,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受阻。2021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健康素養總體水平為25.4%,雖呈現不斷提高趨勢,但總體健康素養水平依然偏低。這意味著很多人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較弱,進而為健康謠言的滋生、傳播提供了土壤,還導致無效健康消費居高不下,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導致的慢性病持續高發。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衡量指標,《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我國開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推動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到2030年不低于30%。要實現這一目標,科普事業任重道遠,醫務工作者作為最專業的科普人才應得到充分認可和支持。上海市此次將健康科普納入職稱評價,給予醫生切實獎勵,可激勵廣大醫務人員投身科普工作,從而促進健康事業發展。長遠來看,隨著專業科普隊伍的壯大,科普行業也能逐步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健康局面。
上海市的做法值得向全國推廣,同時一些鼓勵措施也應積極探索落實。比如,開展優秀科普工作者評選獎勵,鼓勵醫務人員進社區、企業、學校開設科普課堂等。提升健康科普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拓寬科普事業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讓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在健康科普方面更加有干勁,進而更好地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