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栩暢 張一婷
摘? 要:能礦資源是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投入。本文聚焦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銅等能礦資源品種,從全產業鏈視角,結合TC指數分析中、蒙、俄三國在各礦種各環節的貿易競爭優勢。結果顯示,俄羅斯和蒙古國因自然資源稟賦特點在能礦資源的開采環節更具優勢,而中國在能礦資源的加工環節普遍更具優勢。建議通過多元化合作方式、加強運輸通道建設、拓展冶煉加工環節產業鏈合作等,進一步加強中蒙俄能礦產業鏈合作。
關鍵詞:中蒙俄? ? ?能礦資源? ? ?產業鏈合作
一、中蒙俄能礦產業鏈合作的重要意義
俄羅斯、蒙古國能礦資源豐富,是全球主要的能礦資源供應國。加強與俄羅斯、蒙古國的能礦產業鏈合作,不僅有利于保障能礦資源供應鏈穩定,還有利于深化雙邊、多邊合作。
(一)進一步保障中國能礦資源供應
中國作為能礦資源消費大國,多種能礦產品對外依存度較高。能源類礦種中,石油對外依存度長期高于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50%;非能源類礦種中,鐵對外依存度超過80%,鈷、鉻鐵等礦種對外依存度接近100%。同時,中國部分礦種的進口集中度也較高。以主要的金屬礦種為例,前三大進口來源地占比均超過60%。當前,俄羅斯、蒙古國在中國部分能礦資源供應中已占有較大比例。俄、蒙作為中國鄰國,還具有運輸距離近、運輸風險低等天然優勢。繼續加強與俄羅斯、蒙古國的能礦產業鏈合作,將有利于進一步保障中國能源資源的供應。
(二)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中俄、中蒙經濟合作
能礦領域一直是中俄、中蒙的主要合作領域之一。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和冶金行業在其各工業門類中居于首位,蒙古國礦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30%。俄羅斯能礦產品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3.7%(2020年),蒙古國為81.3%(2021年)。在能礦產品出口中,中國為俄、蒙兩國的重要市場,甚至部分礦種為唯一市場。俄羅斯銅礦98%出口至中國,鐵礦為45%,原油為33%,煤炭為15%。蒙古國鐵礦、銅礦、原油均100%出口至中國,煤炭89%出口至中國。中俄間已有扎實的能礦領域合作基礎,若能從全產業鏈角度進一步深化合作,對接各方在不同產業鏈的差異化需求,不僅在采礦業領域會有更深的合作,還會進一步拓展石化、冶金、金屬制品制造等領域的合作。
(三)進一步維護東北亞及周邊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在經濟發展和資源配置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強能礦資源合作以及維護能礦資源安全愈加重要。東北亞各國能礦資源稟賦互補性強,技術、資本具有差異性,深化中蒙俄能礦資源合作,對維護東北亞及周邊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也有重要意義。尤其是俄蒙作為能源資源大國,不僅為中國,也為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提供了重要的能源資源保障。經測算,日本自俄羅斯主要進口礦物燃料、珍珠寶石等產品,占日本自俄羅斯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61.5%、10.0%;自蒙古國主要進口石灰水泥等產品,占日本自蒙古國進口總額的比重為16.1%。韓國自俄羅斯主要進口礦物燃料等產品,占韓國自俄羅斯進口總額的比重為76.2%;自蒙古國主要進口礦砂等產品,占韓國自蒙古國進口總額的比重為37.8%。總體而言,蒙古國、俄羅斯兩國在東北亞地區的能源資源保供上起到關鍵作用,深化中蒙俄能礦資源合作將進一步優化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布局,提高安全性和穩定性。
二、基于貿易競爭優勢的中蒙俄能礦產業鏈合作現狀分析
本文選擇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銅礦作為代表性的能礦資源品種,從全產業鏈視角,結合TC指數分析中國、俄羅斯、蒙古國各自在不同礦種產業鏈各環節上的貿易競爭優勢。TC指數為(出口額-進口額)/(出口額+進口額),TC指數區間為[-1,1],越接近1表明分析國在該產品上具有越強的競爭優勢,反之為競爭劣勢。
(一)油氣產業鏈
油氣產業鏈主要分為勘探、開采、煉制、化工等環節。在開采、煉制、加工三個環節,選擇主要貿易產品,通過TC指數分析中國、俄羅斯、蒙古國在油氣產業鏈中的貿易競爭力。開采環節貿易品為原油和天然氣。煉制環節選擇HS4位碼為2710的產品,全稱為石油及從瀝青礦物提取的油類。化工環節選擇HS4位碼為2902的產品,全稱為環烴。化工環節選擇HS2位碼39的塑料及其制品、HS4位碼4002的合成橡膠以及HS2位碼54的化學纖維長絲和HS2位碼55的化學纖維短纖。中國和俄羅斯、蒙古國在各個環節的TC指數如圖3所示。
中國的原油和天然氣進口依賴度較高,TC指數均接近-1,而俄羅斯的原油和天然氣則具有明顯的出口優勢,TC指數均接近1,這說明俄羅斯在原油和天然氣上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也顯示,2021年俄羅斯的日均原油產量為1094萬桶/天,占全球原油產量的12.2%;天然氣產量為7107億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氣產量的17.4%。對比油氣產業鏈關鍵產品的TC指數可以發現,中國和俄羅斯優勢互補明顯,中國在油氣產業鏈的中下游環節更具貿易比較優勢,尤其是塑料、化纖等產品,而俄羅斯在中上游環節更具貿易比較優勢,但是塑料、化纖等產品的TC指數為負。蒙古國在油氣產業鏈上的優勢較弱,除原油外,其他產品均以進口為主。
(二)煤炭產業鏈
油氣產業鏈主要分為勘探、開采、洗選等環節。在開采、洗選兩個環節,選擇主要貿易產品,通過TC指數分析中國、俄羅斯、蒙古國在煤炭產業鏈中的貿易競爭力。開采環節選擇貿易品為原煤。洗選環節選擇HS6位碼270111的無煙煤和270112的煙煤、HS4位碼2702的褐煤以及HS6位碼270119的煤矸石和洗中煤等。中國和俄羅斯、蒙古國在關鍵產品的TC指數如圖5所示。
中國在煤炭產業鏈中貿易優勢不明顯,在開采、洗選等環節TC指數均為負,甚至接近-1。反觀俄羅斯、蒙古國兩國,在無煙煤、煙煤、褐煤等主要貿易產品上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雖然蒙古國的主要貿易產品TC指數高于俄羅斯,但是俄羅斯在關鍵產品上的貿易規模優勢明顯。《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也顯示,2021年俄羅斯、蒙古國的煤產量分別占全球的5.5%、0.4%,出口分別占全球的17.9%、1.4%;雖然中國的煤產量占全球的比重高達53.8%,但是出口僅占全球的0.9%。這說明中國生產的煤主要以內需為主。
(三)鐵礦產業鏈
鐵礦產業鏈主要分為勘探、開采和采選、冶煉和加工環節。在開采、冶煉、加工三個環節,選擇主要貿易產品,通過TC指數分析中國、俄羅斯、蒙古國在鐵礦產業鏈中的貿易競爭力。開采和采選環節貿易品為鐵礦砂及其精礦,冶煉環節貿易品選擇中國貿易量更大的生鐵。加工環節選擇鋼鐵三種分類下中國貿易量最大的產品作為代表,鐵及非合金鋼類選擇HS4位碼為7210的產品,全稱為寬度在600毫米及以上的鐵或非鋼合金平板軋材;不銹鋼類選擇HS4位碼為7219的產品,全稱為寬度在600毫米及以上的不銹鋼平板軋材;其他合金鋼類選擇其他合金鋼平板軋材選擇HS4位碼為7225的產品,全稱為寬度在600毫米及以上的其他合金鋼平板軋材。鋼鐵制品選擇HS2位碼73下的所有產品。中國和俄羅斯、蒙古國在鐵礦產業鏈各環節的TC指數如圖7所示。
中國由于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進口鐵礦石和生鐵用于鋼鐵生產,鐵礦石和生鐵的TC指數為負值,不具競爭優勢。但中國在鋼鐵加工環節的TC指數均為正值,鐵或非合金鋼平板軋材、其他合金鋼平板軋材的TC指數均超過0.5,顯示中國具有較強的貿易優勢。俄羅斯在鐵礦石采選環節有一定貿易優勢,在生鐵環節貿易優勢更為顯著,但在鋼鐵生產環節,僅其他合金鋼類略有優勢,鐵或非合金鋼類、不銹鋼類處于貿易競爭劣勢,特別是后者。在鋼鐵制品加工環節,總體也處于貿易劣勢。蒙古國在鐵礦石采選和冶煉環節具有極強貿易競爭優勢,但在鋼鐵加工、鋼鐵制品加工環節均有較大的競爭劣勢。
(四)銅礦產業鏈
銅礦產業鏈大致可分為勘探、開采和采選、冶煉和加工環節。在開采、冶煉、加工三個環節,選擇主要貿易產品,通過TC指數分析中國、俄羅斯、蒙古國在銅礦產業鏈中的貿易競爭力。開采和采選環節用于國際貿易的產品為銅礦砂及其精礦,冶煉環節貿易品選擇貿易量最大的未鍛軋的精煉銅及銅合金。加工環節選擇中國貿易量前兩大的產品作為代表,分別為銅箔(HS4位碼為7410)和銅管(HS4位碼為7411)。中國和俄羅斯、蒙古國在各環節的TC指數如圖9所示。
中國銅礦砂的TC指數為-1,未鍛軋的精煉銅及銅合金的TC指數也接近-0.9,另外兩種銅礦冶煉初級產品銅锍、未精煉銅的TC指數均為-1,表明中國在銅礦砂開采、銅礦砂冶煉初級產品環節均無貿易優勢。銅制品加工環節中,中國銅箔TC指數為-0.5,處于貿易劣勢,但銅管的TC指數接近0.8,表明中國在部分銅制品加工環節有較大優勢。俄羅斯和蒙古國在銅礦砂采選、冶煉環節均有貿易優勢,而在銅制品加工環節均處貿易競爭劣勢。特別是蒙古國在銅礦產業鏈前兩個環節和后續環節的TC指數處于兩極,表明其銅深加工能力整體薄弱。
三、推進中蒙俄能礦產業鏈合作的總體思路和政策建議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國與蒙古國、俄羅斯在能礦資源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各具優勢,以優勢互補、深化合作為基本方向,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議。
(一)總體思路
油氣方面,中國應深化與俄羅斯的油氣安全合作,充分發揮與俄羅斯優勢互補的特點,加強中俄油氣全產業鏈合作,推動油氣勘測、開采、煉制等裝備走出去,加強煉制、化工等環節的技術研發合作,挖掘蒙古國市場需求,提高蒙古國在中蒙俄油氣產業鏈合作中的參與度。煤炭方面,中國作為煤炭消費大國,應提高煤炭開發利用效率,發揮俄羅斯、蒙古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深化中蒙俄三國煤炭產業鏈聯動發展,共同推動煤炭產業綠色、高效發展。鐵礦方面,中國應在鐵礦石開采和采選、鐵礦粗加工環節,加強與俄羅斯、蒙古國的合作,通過擴大進口來源保障鐵礦石和鐵礦粗加工產品的供應。在鋼鐵產品加工環節,中國可發揮整體優勢,與蒙古國探索加強各類鋼鐵產品、鋼鐵制品制造環節的合作,與俄羅斯探索拓展不銹鋼等制造環節的合作。銅礦方面。中國在銅礦石開采和采選、銅礦粗加工環節,應加強與蒙古國、俄羅斯的合作,在銅管、銅箔等產品制造環節,積極開拓與俄羅斯、蒙古國的合作。
(二)政策建議
一是采取多元化合作方式。創新非股權合作方式,發揮中國能礦產品加工技術等優勢,在能礦資源全產業鏈中實現深度融合。同時,多種礦產具有伴生特點,在后續加工制造中也需要多種礦種混合或搭配投入,需高度重視不同礦種之間國際合作協動。加大資源勘探開發環節投入,通過勘探技術援助、技術合作等方式,與俄、蒙兩國共同探尋潛在可開發能礦資源。
二是共同加強運輸通道建設。加快推進中俄油氣陸上管道建設,推動油氣管道運輸過境蒙古國,密切中蒙俄三國油氣運輸合作。完善煤炭、鐵礦、銅礦等能礦資源的主要陸上運輸通道建設,提高中俄、中蒙邊境口岸通關效率。加強中蒙俄三國統籌布局能礦資源運輸線路,加強對從鐵路口岸到礦山的支脈路線的建設和暢通,確保運輸環節總體的暢通穩定。持續提升中歐班列的運輸能力和效率,推動俄羅斯和蒙古國的煤炭、鐵礦、銅礦作為中歐班列的回程貨源。
三是拓展冶煉、加工等環節產業鏈合作。推動國內企業在俄、蒙建立礦產資源開采和深加工基地,積極對接俄、蒙采礦和冶金等產業發展訴求,盡可能延長中國在俄、蒙的產業鏈,提升利益共享程度。針對能礦資源下游產業中高水平合金、高水平新材料等關鍵制造環節,加大科技攻關力度。
四是優化能礦領域合作機制。充分發揮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滿洲里、二連浩特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開放平臺的優勢,先行先試探索推進中蒙俄能礦領域合作的創新政策。探索在滿洲里、二連浩特、阿爾山、策克、甘其毛都等面向俄羅斯和蒙古國的口岸建立大宗商品期貨交割庫,試點與俄羅斯、蒙古國開展大宗商品本幣計價、交易、結算機制。探索建立中蒙俄能礦資源聯合監測機制,加強國際形勢跟蹤,試點開展能礦資源斷供保障機制,推動區域供需平衡,避免短缺風險。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