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

隨著社交網絡和自媒體的興起,大家對孕產期抑郁癥的知曉率有所提高。孕產期抑郁癥是一種疾病,任何孕媽和新手媽媽都有可能出現,但我們也不用懼怕,它是可以治愈的。由于大多數人對孕產期抑郁的癥狀表現和特點不甚了解,從而延誤治療,造成嚴重后果,因此,我們有必要一起了解孕產期抑郁癥的主要特征,盡早地識別和治療孕產期抑郁癥。
孕產期抑郁癥,又稱為圍產期抑郁癥,是指在孕期或產后四周出現的抑郁癥狀,是妊娠期及產褥期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臨床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苦悶、沮喪,甚至出現自殺的念頭,可以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癥狀,嚴重影響孕婦或產婦的身心健康。孕產期抑郁癥通常分為孕期(產前)抑郁癥和產后抑郁癥。產前抑郁癥是妊娠期間發生,癥狀為焦慮、煩躁、悲傷、自卑等,產前抑郁癥狀比較顯著的時期是妊娠前3個月和分娩前3個月。產后抑郁癥更為常見,在癥狀、病程、病期和結局上與其他抑郁障礙相似,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悲觀嘆氣、無法解釋的哭泣、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
我國一項納入1284名孕媽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孕期的不同階段,抑郁情緒的患病率從20.17%到27.57%不等。也有研究發現,產前抑郁癥的患病率為33.6%。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產前抑郁癥患病率可高達40%,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產前抑郁癥比例偏低,約為10%,提示可能與經濟水平有關。對于產后抑郁癥,我國學者發現其總體患病率為14.7%,西部地區高于東部地區,農村高于城市。國外研究發現產后抑郁癥的全球平均患病率在17%左右,同樣不同地區的患病率不同,中東地區最高,歐洲最低,提示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水平情況下,孕產婦抑郁的患病情況不同。雖然大家對“孕產期抑郁”這個名詞并不陌生,但對其臨床表現、發病原因、預防和治療仍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孕產期抑郁癥是一種情感更強烈、持續時間更長的心境障礙,并不是孕期和產后的負面情緒均為抑郁癥;
第二,產后抑郁癥的患病時間可能從產后4周到產后1年不等。即使產后沒有立即出現抑郁癥狀,也不能掉以輕心;
第三,患有產后抑郁癥的新手媽媽可能看起來很“正常”,她們可能通過偽裝來掩飾、轉移內心的痛苦,因此我們并不能通過外表來識別她是否出現產后抑郁;
第四,產后抑郁癥不會自行消失或通過充足的休息得到痊愈,而是需要盡快去精神專科機構就診,經過評估和明確診斷后,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情緒低落;心情壓抑,毫無理由的哭泣;興趣和愉快感喪失;感覺到疲勞;渾身發懶,不想動,活動減少或者精力下降。
焦慮,反復擔心自己或孩子的情況;精神病性癥狀,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行為紊亂、幻覺和妄想;“三自”與“三無”,即自責、自罪、自殺與無用、無欲、無望;精神運動性遲滯,可以被別人察覺到孕產婦的語言或行動遲緩;激越,表現為容易發脾氣;認知癥狀,自覺記憶力下降,反應變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孕傻三年”的表現。
精力喪失,總感到累,提不起精神來;食欲紊亂,有的人表現為食欲下降,有的人可能會出現暴飲暴食;性欲下降、性欲減退或喪失;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早醒、夜間容易醒來等情況;生物節律改變,可能表現為心慌、氣短等;非特異性軀體癥狀,經常會抱怨身體各種不適,如胃腸不適,有時會出現頭暈頭悶等;疼痛,感到渾身疼痛,頭痛,但疼痛的部位不太固定等。
受到孕產期發生的一些自主神經系統癥狀(食欲差、睡眠紊亂、疲憊乏力、性欲減退等)的干擾,孕產期抑郁癥的診斷比普通抑郁癥更復雜,其病程與結局同其他抑郁癥類似。在產后3個月內患者更易激惹,對孩子的照顧和關愛較少,甚至出現傷害嬰兒的行為。
此外,孕產期抑郁癥患者的自殺傾向相比普通抑郁癥較低,但自殺方式更暴力、致死性更高。有的媽媽因為情緒極度低落,感到沒有希望而決定自殺,但為了免除親人獨留世上的“痛苦”,會出現帶著嬰兒一起自殺的悲劇,因此要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出現抑郁情緒不代表就得了抑郁癥。在孕產期,大約有50%-75%的女性會發生輕度的抑郁癥狀。這種情緒問題通常比較輕,僅持續幾小時到幾天,不需要額外干預和處理。但如果情緒癥狀持續超過2周,則需要引起重視,考慮抑郁癥的可能性。
孕產期抑郁癥對母嬰的心身健康都有嚴重的影響,需要及時地進行治療。受到腹中胎兒的影響,孕產婦抑郁癥的治療要以產婦和胎兒的安全為前提,目的是將胎兒對藥物和疾病本身的暴露降到最低。治療方法可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
對于嚴重的產后抑郁癥患者,需要使用抗抑郁劑進行治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懷孕早期應避免使用藥物,懷孕后期可根據需要增加劑量。目前常用的抗抑郁劑對于哺乳期媽媽的安全性尚不能確定,因此應避免哺乳期用藥。除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合并明顯的自主神經障礙或精神運動性障礙的嚴重抑郁患者,孕產期的抑郁還是應以非藥物治療為主。但對于有傷害嬰兒或自殺風險的新手媽媽,需要額外關注,必要時采取住院治療。
如果抑郁的嚴重程度屬于輕中度,我們可以通過心理治療來改善抑郁癥狀,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治療等。認知行為治療通過用合理的觀念代替不合理的想法,并結合活動計劃來治療抑郁癥。此外,計算機化認知行為治療的普及也為孕產期抑郁提供了新的手段,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將計算機與心理治療相結合,不僅簡便易行、節約時間,也具有較好的效果。抑郁癥的物理療法主要是通過經顱磁刺激來調節大腦內神經遞質的分泌,增強細胞的興奮性來緩解抑郁情緒。但如果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癥狀持續時間超過2周,應考慮聯合使用藥物治療。
但無論是何種治療方式,家人的支持和鼓勵都非常重要。既往有精神障礙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可能會對丈夫隱瞞病史,在懷孕精神緊張、疲憊等因素的刺激下發病。即使被診斷為孕產期抑郁,媽媽們也不要自責,更不要覺得自己有“人格缺陷”,是“不合格”的母親,只要通過積極的治療就能戰勝抑郁癥,開啟全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