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孜璇



摘要:目的 分析在產房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效果及滿意率。方法 以我院產科2021年2月~2022年4月收治的84例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2例。觀察組實行風險管理,對照組實行常規管理,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病房管理、基礎護理、護理文書、健康教育、服務態度、溝通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投訴率、護理差錯率、護患糾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產房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產房護理質量,提升產婦滿意度。
關鍵詞:產房護理管理;風險管理;滿意度
產婦分娩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風險,容易出現不良事件[1]。護理干預是輔助產婦順利分娩的重要措施,若產房護理不到位會增加分娩風險,不僅影響產婦及胎兒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醫院整體醫護水平[2]。因此,選擇有效管理方式提高產房護理質量,減少風險因素,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提升產房分娩安全性有積極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討在產房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效果及滿意率。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產科2021年2月~2022年4月收治的84例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2例。觀察組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8.02±1.09)歲;體質量66~81 kg,平均體質量(73.49±3.25)kg;孕38~40周,平均孕(39.25±0.25)周;經產婦20例,初產婦22例;剖宮產分娩23例,經陰道分娩19例。對照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8.51±1.17)歲;體質量65~81 kg,平均體質量(73.25±3.21)kg;孕38~41周,平均孕(39.02±0.42)周;經產婦19例,初產婦23例;剖宮產分娩24例,經陰道分娩1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臨床資料齊全;對研究知曉且同意參與;配合度高。
排除標準:合并心、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異常者;患有認知功能嚴重異常、精神類疾病者;因個人因素提前退出實驗的受試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行常規管理
包括按照產房護理管理規定,定期對產房進行消毒、清潔處理,在分娩過程中對產婦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嚴密監測等,并定期對產房護理工作進行檢查。
1.2.2 觀察組實行風險管理
(1)成立風險管理小組。由助產士、產科臨床醫師、護士、兒科醫師及護理人員組成風險管理小組。定期對小組成員進行專科培訓,包括產科護理風險管理、基礎護理、風險預防等,培訓后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展開針對性培訓與管理,使產房護理操作更加規范化。根據產房護理管理情況建立健全的科室風險管理制度,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2)風險評估。結合產科護理管理現狀對產房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與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用藥、分娩管理、護患溝通、環境管理等方面加強管理,制定風險預防措施及方案。定期檢查產房設施、環境、護理文書,針對不規范護理操作及潛在風險因素提出相應處理措施及管理制度。
(3)用藥風險管理。針對產房常用藥物使用量等情況進行管理,用藥前應先進行申請,并明確用藥劑量。定期檢查產房搶救相關物品及藥物是否齊全,使用日期是否過期等,及時補充藥物,避免因搶救物品或藥物準備不全耽誤搶救時機。用藥前應對相關藥物的規格、日期、外包裝等進行檢查,根據醫囑與藥方核對用藥劑量。使用縮宮素等特殊藥物時應在藥物外標注明顯的標簽。用藥后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出現異常時及時告知臨床醫師。
(4)分娩風險管理。加強產婦管理,根據產婦分娩方式進行針對性護理,對經陰道分娩產婦應在各產程對產婦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監測,觀察陰道出血情況。此外,在產婦分娩前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向其講解自然分娩、剖宮產分娩流程及分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在各個產程中對產婦的情緒反應進行觀察,及時予以產婦鼓勵、表揚等心理干預,提升其依從性,使其能夠配合臨床醫師及護理工作順利分娩。
(5)新生兒護理風險管理。胎兒分娩出來后,監測體質量、生命體征等,做好衛生清潔、呼吸道護理等,避免引發不良事件。
(6)加強溝通水平。與產婦交流與溝通時應采取親和的態度,耐心詢問產婦主觀感受,并予以產婦安慰、鼓勵,緩解其緊張、恐懼的不良心態,避免因溝通不當引發護患糾紛。產婦分娩后應及時告知產婦及其家屬分娩情況及新生兒機體狀況。
(7)護理文書管理。病案及護理記錄是護理人員實施護理措施的依據,也是記錄產房護理情況的重要法律文書。加強護理文書管理,對護理文書記錄格式進行明確規定,定期檢查護理文書記錄情況,對存在書寫不規范或錯誤的情況應做出相應處理,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記錄書寫的重視度。要求護理人員及助產士詳細記錄產婦分娩時間、分娩情況、胎兒性別、體質量等信息。
(8)消毒管理。產婦分娩過程中傷口與空氣接觸時間較長,若消毒、滅菌操作不到位容易引發感染,對產婦生命健康有嚴重負性影響。因此,應加強手衛生管理、產房環境護理,將手衛生清潔步驟張貼與手衛生清潔區域。定期維護產房衛生,并在產婦分娩前、分娩后對產房進行消毒、滅菌處理,預防感染。
(9)職業暴露防護管理。產婦進入產房前護理人員及助產士應了解產婦基本信息,包括妊娠史、病史等,對存在艾滋病、乙肝陽性者應做好隔離防護處理,護理人員應佩戴雙層手套、護目鏡等。
1.3 觀察指標
(1)護理質量評分:包括病房管理、基礎護理、護理文書、健康教育、服務態度、溝通能力等內容,每項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護理質量越高。(2)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包括產婦投訴、護理差錯、護患糾紛。(3)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量表進行評估,≥90分為完全滿意,60~89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完全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病房管理、基礎護理、護理文書、健康教育、服務態度、溝通能力等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產婦投訴、護理差錯、護患糾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7.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產房每天接受的產婦較多,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較大,且由于產婦分娩方式、妊娠情況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在分娩過程中存在較大風險[4~6]。若護理人員護理能力不高,無法及時且合理的處理突發事件容易引發不良護理事件。部分助產士及護理人員對產房風險預防及管理的重視度不高,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無法與臨床醫師相互配合,導致容易出現不良護理事件[7]。當前產房護理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缺陷,針對產房風險預防管理有效性不高,導致產房護理容易出現失誤。助產士、護理人員進入產房前手衛生清潔不到位,或產房衛生、消毒處理不到位,容易增加產婦感染風險。產婦容易因分娩、擔憂分娩結果等因素出現負性情緒,若在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或助產士服務態度不佳容易引發護患糾紛,增加分娩風險。科室人員配置不合理會對產婦產程等方面造成影響。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強產房護理管理,提升產房護理質量十分重要。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病房管理、基礎護理、護理文書、健康教育、服務態度、溝通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投訴率、護理差錯率、護患糾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風險管理是針對產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實施相應的管控措施,能夠有效減少影響產房護理質量的風險因素,提高護理質量及安全性。針對護理操作因素,加強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及助產士的護理技能、業務能力,減少護理操作失誤。同時,在培訓中加強對產科護理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及方法的講解,并針對護理操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制定相應管理措施,提高護理人員及助產士對產房護理風險預防的重視度,確保風險管理制度能夠有效落實。針對環境風險因素,通過加強用藥管理、手衛生管理等能夠減少感染因素。針對分娩風險,針對不同分娩方式中容易出現的風險事件制定相應預防措施,不僅能夠予以護理人員實施護理工作的依據,還可提高風險預防及產房護理的系統性,可有效減少分娩過程中的風險事件。針對服務態度、護理文書等方面存在的風險,風險管理通過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合理分配人力資源,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改善其服務態度,提高護理質量,為產婦提供高效護理服務,進而提升滿意度。
綜上,在產房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產房護理質量,提升產婦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王麗.在產房護理風險管理中提高助產士業務水平的措施和意義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 2020, 18(2):297-297.
[2] 洪瑛.助產士分級授權管理模式在產房質量控制的應用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9):128-130.
[3] 王歡歡.產房風險分級管理聯合風險預警制度在妊娠糖尿病患者圍生期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21,30(10):1899-1901.
[4] 胡洋.基于風險因素的針對性干預措施在產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21,28(1):116-118.
[5] 李倩,杭琤.全面風險管理模式在產房風險管理的實踐[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20,31(11):1451-1455.
[6] 黃青敏,劉麗霞.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及對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作用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5):200-201.
[7] 左艷.對產婦進行護理時實施產房風險評估管理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4):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