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司法局

社區矯正,作為幫助社區矯正對象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通過思想改造和勞動改造,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和刑事執行活動,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從2013年開始,青島市城陽區司法局就開始積極探討創新社區矯正心理矯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借鑒和學習其他地區的經驗做法,搭平臺、育陣地、組隊伍、建機制,不斷規范完善社區矯正心理矯治方法路子,總結形成“陽光歸航七步工作法”,有效促進了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為維護社區矯正對象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親善友愛的社會心態做出了積極努力。
城陽區司法局制定下發《關于加強社區矯正心理矯治工作的意見》,明確社區矯正心理矯治目標,區、街道和社區根據文件要求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落實人員保障,整合全區社區矯正心理矯治服務資源,建立起統籌區、街道和社區三級的社區矯正心理矯治工作的服務平臺,從區、街道、社區三級層面,在入矯、日常監管、集中學習以及解矯等社區矯正工作各環節全面推進社矯對象心理矯治工作。充分發揮平臺功能,深入探索“教育幫扶+心理矯治”綜合幫扶矯正模式,大力推進社區矯正對象心理矯治專業服務,先后為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心理測評5200余人次,集中培訓60余場次,開展心理咨詢服務650人次,建立心理檔案1200余份。抗擊新冠疫情期間,300多名社矯對象走上街頭,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積極參加檢測、消毒等志愿防疫活動,用實際行動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規范線上、線下兩個心理矯治模式,通過線上重點跟蹤與線下重點治療兩種模式密切結合,系統實現全天候、360°全覆蓋、零距離的心理監控與矯治目標。在線上,他們通過各司法所微信群和瑞陽心語微信公眾號及時向社區矯正對象發布心理健康知識信息;推出了心理健康知識直播“空中課堂”,設置了“陽光心態十二講”課程,定期向社區矯正對象講授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技巧。在線下,他們組織全區東西兩個片區,扎實開展大規模心理健康服務專場和面對面心理咨詢與疏導活動,當場解答社區矯正對象心理健康方面的疑問,化解相互間的矛盾,為全區400余名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服務。2018年上合峰會、2019年海軍節等重大活動期間,扎實做好心理測評及預防,有力助推了安保維穩及日常管理工作。
配強心理專家、心理矯治骨干和心理志愿者三支隊伍,全面打牢社區心理矯治工作人才基礎。邀請心理專家、心理咨詢師和沙盤師組成專家團隊,負責籌劃指導、授課咨詢等工作。以司法局、街道司法所以及社區干部為基礎,組建骨干隊伍,負責定期開展走訪談話、集中教育和個別疏導等工作。請社區志愿者協助開展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工作,幫助社矯對象修復社會關系,融入社會。2018年以來,他們先后邀請山東師范大學、山東政法學院等單位多位專家教授為全區社區矯正工作人員開展專題講座,極大提高了社區矯正心理矯治工作隊伍的業務素質及心理健康服務水平。
著力提高社區矯正對象的自我認知、情緒調節、生涯規劃和社會生存四個能力。引導社區矯正對象充分認清自身犯罪的危害性,正確管理情緒和行為,預防再次犯罪。采取集中教育和心理輔導等方法,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高社區矯正對象社會生存能力。完善社區、街道和心理機構的三級預警系統,構筑心理防線,及早預警。科學研判社區矯正對象心理狀況,精準對接需求,制定個性化方案。及時開展在線咨詢以及一對一疏導,培樹社區矯正對象健全人格。對確有心理疾病的社區矯正對象,及時轉介給相關心理醫院進行專業救治,應對好突發性、群體性重大事件。去年一年來,城陽區司法局組織心理專家先后對壓力和情緒管理不善的26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心理干預,及時掐斷了各類事故案件苗頭。
不斷加強社區矯正心理矯治工作的規范化和專業化,先后建立健全心理狀況排查制度、心理需求服務制度、心理壓力疏導制度、心理危機干預制度、確診人員轉介治療等五個制度。近幾年來,城陽區司法局不斷完善社區矯正心理矯治工作應急處置方案,將社區矯正對象心理危機干預納入應急處置方案中,建立了社區矯正對象心理測評、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心理健康知識學習以及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機制,從各方面推進了社區矯正心理矯治工作的進一步細化和深化。截止到日前,青島市城陽區社區矯正對象心理健康篩查、心理輔導覆蓋率以及心理健康個案管理率均已達到100%,在矯人員無一人因心理問題導致重新犯罪,取得了良好的心理矯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結合社區矯正心理矯治工作實踐,全面規范調研評估、宣傳普及、心理訓練、朋輩幫扶、心理咨詢、危機干預等六項內容。通過發放資料、召開啟動會議等宣傳活動,提高各類人員認識,定期了解社區矯正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采取多種訓練手段,提升社區矯正對象心理健康水平。加強社矯對象家庭成員培訓,提升心理援助能力。針對不同需求,提供面對面、駐場、視頻等多種咨詢服務。針對社區矯正對象突發性、傾向性心理問題,進行干預,確保其生命安全和生活正常。
加強心理矯治全程管理,精細管控入矯、診斷、傳輸與反饋、咨詢、鞏固、回訪以及矯治活動等七個階段。社區矯正對象入矯后,為其發放心理健康服務卡,提供心理咨詢電話、手機APP等,穩步展開矯正生活。對其進行心理測評,建立檔案,為心理矯治提供依據和基礎。心理專家與社區矯正工作骨干根據測評結果,商定針對性矯正方案。及時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心理疏導與溝通,改變其偏激認知、情緒和行為。定期通過集中座談、個別談心、公益勞動等方式,鞏固矯治效果。通過電話、郵件、微信等方式,對社區矯正對象回訪,使其獲得積極心理支持,確保心理矯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