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瑤琴
周潔茹于20世紀90年代登上文壇,20歲至23歲發表了一百多萬字小說與幾十萬字的散文隨筆,曾停筆十年,2015年全面恢復寫作,且展示出澎湃的創作力。作品關注的問題少女、留學生、獨生子女、都市白領、“新移民”女性,都具有一定前瞻性。面對生活,寫作者“自己說”比“照著說”,雖有難度卻更有意義。近年小說已清晰標示她“寫什么”和“怎么寫”的變化,但作品穩定的思想主線依然是為自己寫作的文學觀。
新作《車庫房》接續了周潔茹的語言實驗,她在1997年發表的小說《旅途愉快》里初次嘗試語言流的寫作方式,《車庫房》則完全由“對話式獨白”推進。馬兵《“說來話長,長話短說”》一文提出周潔茹從與生活建立的縱深關系中體察女性生命,文章通過剖析對話的作用,闡釋其寫作的調性。作者精準提煉周潔茹作品的重要特色是以對話凝定人物,保持作者與人物的“共情”。戴瑤琴《聽她說》指出周潔茹埋設后設敘事視角——“我說”,正由作者與人物的兩重“我說”,形成其創作的語言特色。《車庫房》中一場租客之間的閑談,將語言構筑的虛構世界和人物經歷的現實世界并置,作者引領讀者以個人經驗與此時閱讀的對比分析探析生存的真相。
文學創作不需要以“代際”來宣告作家歸屬,視角卻可以選擇性投射其最熟悉的某一特定群體。周潔茹說她與筆下人物站在一起:“我在里面,我在寫我們,我不寫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