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清



摘 要:以亭臺、鋪地、水體為典例梳理我國古典園林構景元素維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其成因,以改變出入口、改變布景位置、改變窗洞樣式為典例梳理我國古典園林景觀原真性維護存在問題及其突出表現,以解決上述問題為目標,探究基于線上平臺建立模型數據庫、基于大數據平臺建立材料式樣信息數據庫、基于跨部門協同對接市政水處理、基于制度規則守護原真性的對策建議,從而為我國古典園林景觀的維護管理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古典園林;景觀;維護;問題;對策建議
1 前言
古典園林的日常維護工作十分重要,但是現階段,我國各地的古典園林維護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探究實現更好維護管理的建議措施,這對于實現古典園林的有效保護和長遠留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古典園林景觀維護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
隨著對于古典園林景觀維護意識的加強,全國各地先后對于各類古典園林采取了積極措施進行景觀維護,這雖然為我國古典園林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古典園林景觀維護層面,還是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這些問題中最主要的問題便是構景元素維護過程中重外在形式而輕內在文化。
構景元素是我國古典園林景觀形成的基礎。古典園林景觀中的構景元素一般為亭臺樓閣、門窗鋪地、山石水體、花木配置、匾額楹聯等,上述構景元素的日常維護是古典園林景觀維護的基礎,但是在當前的維護實況中,構景元素在簡單粗放的替換中不僅沒有得到維護,反而遭到了破壞[1]。
2.1古典園林維護不當典型境況之亭臺
以亭臺樓閣中最常見的涼亭景觀維護為例,我國古典園林中的涼亭一般多為三層臺式構造,其木式結構頂部多采用雷公柱、由戧、搭交金檁、仔角梁、末角梁;中部多采用里圍柱、檐檁、抱頭梁、角梁;下部多采用穿插枋、承櫞枋、外圍柱。古典園林中的涼亭,其頂端外部裝飾一般也分為三部分,即琉璃垂獸、琉璃垂獸前端和琉璃垂獸后端。琉璃垂獸分別由垂獸、垂獸座和連辦壓帶條組成,琉璃獸前端由各類祥瑞小獸、混磚、瓦條、當溝、胎子磚組成,琉璃獸后端由扣脊瓦、三連磚、當溝、亞當條組成。但是在古典園林的亭臺景觀維護過程中,類如涼亭等傳統亭臺一旦發生損壞,其維護大多只注重外在觀感,甚至翻修一座類似的涼亭進行替換,其內部木式構造受限于經費和工藝未能使用傳統技法。另一方面,當各類亭臺頂端外部的垂獸、瑞獸等發生損壞后,出現直接將垂獸、瑞獸去掉,以琉璃瓦代替的現狀。眾所周知,木式構造工藝和頂端外部裝飾獸,都是我國特有的建筑文化和裝飾文化之集中體現,在對古典園林景觀維護過程中,使用現代技法直接替換損壞結構和損壞部位的現象較為普遍,這從表面看來是對古典園林景觀的保護,實際上是對古典園林景觀的二次破壞。
2.2古典園林維護不當典型境況之鋪地
鋪地為例,古典園林中的鋪地不僅石料種類、樣式豐富,而且圖案拼接盡顯中華文化特性。某古典園林原地面鋪地使用了頁巖、卵石、碎石等多種石料,鋪地圖案主項為扇面,扇面內以玻璃、琉璃等拼成荷花、荷葉等圖案,顯示出非凡的文化底蘊和意趣內涵。然而該園林在經過維護修整后的卵石鋪地所代替,不僅外觀形象單調無趣,更是將原有的文化內涵喪失殆盡。
2.3古典園林維護不當典型境況之水體
水體是我國古典園林構景的重要元素之一,水也是我國獨特的文化載體之一。但是水體的維護卻是當前全國各地古典園林維護部門面對的共同難題之一。當代對于古典園林的水體維護,要么是一潭沒有水源流入、沒有水體流出的“死水”,要么就是以較高的成本對水體進行抽干更換,但是這樣也不能持久保持水體的活性。
如圖1和圖2所示兩處古典園林的山石、古建筑均保持完好,但是水體污染嚴重,一呈綠色、一呈暗黑色,極大地有損古典園林的形象和審美。但是,縱然維護部門想要更好的維護水體,卻又是無可奈何。因為隨著地方現代化的發展,溝渠河道早已改流或斷流,園林的外部水源無法保障,內部水體的更換面對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效果只能“望而卻步”。
2.4古典園林維護不當之成因分析
之所以出現古典園林景觀維護重外在形式、輕內在文化的現狀,其主要原因有三項:一是從事我國古典園林構式構造專業的人員比較有限,大部分維護人員對于古典園林景觀要素的構造技法并不熟悉,以至于無法按照原式原樣進行修繕維護;二是維護方案簡單粗放,片面追求外觀形式的相似性,沒有對原景觀要素想要表達的文化內涵進行保持留存;三是古法工藝缺失,一旦某些原材、原裝飾圖案受到損壞,即使力圖恢復原貌也無法在市面上找到相同材質的原料;四是諸如水體維護等需要市政外源性條件的保障維護,古典園林維護部門與市政管理部門之間協同缺失,從而造成市政污水處理與凈水供應未能將園林景觀水體納入一體。盡管如此,針對古典園林景觀維護過程中存在的重外在形式、輕內在文化現象要尤為引起重視,否則部分地區古典園林景觀以維護為名,行不可逆轉的破壞之事的情況還會繼續發生。
3古典園林景觀原真性問題
3.1古典園林景觀原真性問題之改變出入口
拙政園是蘇州古典園林中的典范之一,拙政園的景觀原真性保護一直是管理部門的維護重點。但是在拙政園幾十年的維護歷程中,也出現過一些失誤,對其原真性造成了一定破壞。自上世紀50年代拙政園對外開放以來,游客不僅絡繹不絕,而且客流量逐年增加。從方便旅客入園觀賞的角度、從滿足客流量進出需求的角度,當時的拙政園維護管理部門將其原出入口拆除,而后利用蘇州山塘街附近原山東會館的磨磚門樓改建為拙政園的現出入口。不得不說,拙政園出入口的拆換與改擴建,是順應時代、滿足觀光游覽的需求體現,但是對于拙政園的歷史原貌保持、原真性維護卻造成了一定傷害[2]。當前階段,我國不少古典園林面對商業旅游的興起,為了方便更多的客流進出參觀,不乏出現拆換、改擴建原出入口的現象,對于此種現象反映出的原真性維護問題,應引起相當的重視。
3.2古典園林景觀原真性問題之改變布景位置
在古典園林的景觀原真性維護中,最容易發生、最難識別的問題便是改變布景位置。以我國四大名園中的留園為例,留園內中部水池,原有一石刻“小蓬萊”,根據古典文獻對于“小蓬萊”石刻的記載,該石刻原位置處于留園中的西部土山之上。但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留園的維護管理者們,不知出于何種考慮,竟將“小蓬萊”石刻由原位置處挪移至中部花園的水池附近。這種對于景觀位置挪移改變產生的原真性破壞,若非有古代文獻記載作為參考,很難發現;另一方面,景觀位置一旦發生人為更換,隨著時間遷移,沒有足夠的文獻考證,很難對景觀的原位置進行正確判定。故而關于景觀位置的原真性維護,應以保持原位置為佳。
3.3古典園林景觀原真性問題之改變窗洞樣式
我國的古典園林特別注重虛實結合,尤其是在一些窗洞的樣式上體現出別樣的風格。但是對于古典園林窗洞的原真性維護,存在改變窗洞裝飾樣式的突出問題。如圖3和圖4所示,某古典園林窗洞在維護修繕前,其裝飾式樣為松竹鏤空窗花,但是在進行維護修繕后,其窗洞裝飾式樣改為單純的扇形鏤空窗花。兩相對比,不但為維護前后的成果感到惋惜,也為全國范圍內古典園林窗洞維護出現的類似問題感到擔憂。
4古典園林景觀管理建議
4.1基于線上平臺建立模型數據庫
基于線上平臺建立模型數據庫,即利用近些年興起的BIM線上平臺技術,對古典園林的所有古建構造進行三維建模,同時對模型的每一個構件進行編號。這樣做的好處有三:一是通過模型的建立與拆分,可以讓維護管理者們根據三維模型詳細掌握古建的各處構造方式,以利于古建內部構造法式的修繕維護;二是通過線上平臺編號,可以隨時根據構件編號確定目標構件的材質、規格、尺寸等,為構件修繕和更換提供精準的信息支撐;三是古建模型保存、復制、傳輸方便,且保存時間長,能夠讓后續管理者們根據模型有效掌握古建的各類信息狀態。
4.2基于大數據平臺建立材料式樣信息數據庫
古建園林景觀維護失真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在市面上難以找到匹配的修繕材料或者修繕工藝。以大數據平臺為基礎,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古典園林修繕材料數據信息平臺和古法工藝信息數據平臺,使得各地的園林管理部門能夠根據數據平臺發布的信息,檢索是否存在與修繕部位一致或者匹配的材料和工藝,從而為園林管理者們采取適宜的修繕維護方式提供信息參考。
4.3基于跨部門協同對接市政水處理
關于我國大部分古典園林水體“失活”的現狀,古典園林維護管理部門應和市政水務管理部門建立協作機制。即園林水體需要和市政水處理管網形成閉環銜接,園林“死水”經市政污水處理管網過濾凈化后再通過供水管網回到園林,這樣就能有效保障古典園林水體的活性。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涉及園林外部市政污水處理管網和凈水供應管網的規劃建設問題,因此基于跨部門協同的市政水處理應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實施,方能見到一定的成效[3]。
4.4基于制度規則守護原真性
在古典園林的原真性維護層面,管理部門有時雖然出于各種不同考慮,對出入口位置進行了調整、對個別景觀的原始位置進行了調整、對類如窗洞的裝飾式樣進行了調整,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凸顯了維護管理機制的不完善、不健全。基于制度規則守護原真性,通過條文明確可以改變原真性的必需條件,達不到必需條件則嚴禁進行調整變動,使得管理人員時時依照規定進行管理,而不是根據市場需求或者是人為主觀因素進行變動。
5結論
我國古典園林的日常管理,在構景元素維護和景觀維護等領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深刻認識這些問題的表現,深度分析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通過建立線上三維模型、建立線上信息數據庫、跨部門協同、完善管理制度規則等,為更好地進行古典園林維護提供助益。
參考文獻
[1]曹盼,肖云,周晨.原真性視角下的蘇州古典園林景觀維護探究[J].中國園林,2018,34(05):44-47.
[2]朱賽鴻,孫宏宇.對當代居住小區景觀設計與維護的思考——以天津格調竹境小區為例[J].美術大觀,2017(10):118-119.
[3]韓朝暉.對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的思考[J].美術大觀,2007(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