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地方財政競爭對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的非線性影響及其機制研究

2023-05-30 07:05:57宋美喆周鷺王雯
金融經濟 2023年3期

宋美喆 周鷺 王雯

摘要:地方財政競爭具有“逆市場”和“順市場”的雙重作用。本文立足于中國式財政分權的制度背景,構建面板門檻模型實證檢驗了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非線性影響效應及其機制。結果表明,適度的財政競爭能夠促成要素市場整合,過度的競爭則會加劇要素市場分割。在影響機制方面,財政競爭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渠道產生積極作用,通過加重工業產能過剩、加大省際貿易壁壘、提高對外開放程度的渠道產生消極作用。財政競爭的影響效應具有異質性,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正面影響在東部地區、2013—2020年間體現得更加充分。據此,本文從完善政府考核機制、推動財政競爭向財政合作轉變、避免產業趨同和重復建設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財政競爭;要素市場一體化;非線性效應

中圖分類號:F812.2;F1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53(2023)03-0016-14

一、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憑借廉價勞動力的核心競爭優勢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戰略促使經濟快速騰飛。但隨著國際政治形勢復雜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織,大國博弈日趨激烈,加之國內大循環還沒有全面暢通,致使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減弱”三重壓力,經濟增速放緩,發展方式亟需轉型。在這一背景下,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構建國內國外雙循環新格局的必經之路。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了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工作要旨,要求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局面,暢通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同時加強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構建,促進商品貨物、要素資源在更廣范圍內自由流動。我國統一要素市場發展相對滯后,要素市場分割狀況尚未得到明顯改善,近年來要素在個別省份間相對價格方差甚至出現“翹尾”現象,這對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在地區間的自由流動和有效集聚構成了障礙,造成了要素價格扭曲、地區資源要素配置不合理以及經濟效率損失等問題。面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構筑的新要求,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水平還有待提升。根據相關理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素供需由價格調節,價格差異是要素流動的動因,只要其他地區的要素報酬超過本地,要素就會選擇從本地流向他地,而地區間要素的自由流動能夠促進價格趨向市場均衡。而在現實中,要素流動的成本收益變動還受到地方政府行為的影響。在財政分權的制度背景下,各地方政府具有相對獨立的利益訴求,為促進地區經濟增長與獲得政治晉升,政府間利用財政手段展開競爭,這既可能掃除要素跨區流動的障礙,強化市場經濟力量,又可能滋長地方保護主義,帶來政策性壁壘效應,產生市場一體化“順市場”和市場分割“逆市場”的雙重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討了財政競爭對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的非線性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據此提出對策,以打通要素循環通道,提高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水平。

二、文獻綜述

財政競爭理論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Tiebout(1956),即地方政府在競爭中通過財政手段爭奪有利于本地區發展的稀缺資源。該理論認為,人們會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為前提選擇居住地,而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各類要素流入,會盡最大的能力來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已有文獻分析了財政競爭對資源配置效率、科技創新、環境質量等多方面的影響,得到了政府在其中以負向作用占主導,扮演著掠奪之手的角色(楊繼東和羅路寶,2018;Zhang,2020),或財政競爭促進了技術進步,優化了資源配置格局等結論(錢穎一,2016;秦琳貴和沈體雁,2020)。關于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一體化影響的相關研究還較少,有待進一步深入分析。

已有文獻將市場一體化與市場分割視為同一問題的正反面,測度對象最早始于商品市場,主要方法有生產法(Young,2000;白重恩等,2004)、貿易法(Poncet,2003;張昊,2016)和價格法(Parsley 和Wei,2001;桂琦寒等,2006;張學良等,2021;Goodwin等,2021)。生產法認為在統一市場情境下地區間應當存在生產分工,但批評者指出對處于工業化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生產結構變化未必歸因于市場分割(Naughton,2003)。貿易法考察地區間貿易流量,但影響貿易活動的因素繁多,國內貿易流量數據也難以獲取。而基于購買力平價理論“冰川”成本模型的價格法以鄰近兩地商品相對價格為計算依據,具有相對較好的理論基礎,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隨著市場分割形式的轉變,要素市場一體化逐漸引起了學者的關注。余東華和張昆(2020)將勞動、資本和能源要素作為測算對象,采用相對價格法測算了省級要素市場分割程度。唐為(2021)認為資源錯配是市場分割的最直接表現,并基于HK模型,測算了城市群的要素市場一體化程度。呂冰洋等(2021)以價格法作為指導,測算并分析了不同地區間資本要素市場分割的特征。

現有研究將影響市場一體化的因素分成三個方面:一是地理因素,學者們認為,交通條件的改善能有效縮短空間距離,降低商品貨物運輸的成本,加快商品貨物在不同地區之間轉移的速度,提高專業化分工程度,進而緩解地理距離所造成的市場分割(范欣等,2017;王許亮,2020)。二是文化因素,林建浩和趙子樂(2017)、丁從明等(2018)的研究表明,方言壁壘、文化差異阻礙了地區間技術的流通,不利于市場一體化發展。三是政府因素,大部分學者從財政激勵的路徑和政治晉升激勵的路徑出發,討論了政府競爭對市場一體化的影響,結果莫衷一是。以周黎安(2018)為代表的一類研究認為,地方政府官員的“政治錦標賽”產生了地方保護主義,形成“諸侯經濟”,可能會嚴重損害市場一體化,這也是現有研究中的主流觀點。這一負面影響的產生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競爭造成了產業結構同質化的問題,下級政府會迎合上級政府的偏好,主動發展上級支持的產業項目,引起地區間產業結構趨同,資源配置扭曲(胡本田和王一杰,2020);二是競爭導致不同地區貿易壁壘和交易成本的上升,削弱專業化本應具有的優勢(王鳳榮和董法民,2013)。還有學者認為,標尺競爭下為促進轄區經濟發展,地方政府增加財政支出促進了市場一體化(任志成等,2014;陳甬軍和叢子薇,2017)。張美濤(2012)實證檢驗了地方政府競爭、基礎設施建設與市場一體化之間的關系,得出在政府競爭的制度前提下,基礎設施投入的增加有助于實現市場一體化。Brito和Dixon(2012)發現適度的財政競爭對資本流入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能夠加速資本要素的流動,促進要素市場一體化。此外,也有學者指出政治晉升錦標賽并不必然導致市場分割,兩者的關系是不確定的(毛軍和梁宏志,2019)。在發展初期,地方政府可以從市場分割中獲取收益,但這并不長久,如想進一步提高增長潛力,就需要由各自為政的地方經濟轉向整合型的區域市場(汪丁丁,2013),此時政府便會放棄市場分割的策略。

已有文獻圍繞著財政競爭的影響效應、市場一體化程度的測算、市場分割的成因等形成了豐富的成果。在各類影響因素中,政府的作用受到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有關地方政府間財政競爭對市場一體化影響的研究不斷深化,為本文提供了有益參考,但還存在有待改進之處:在研究對象上,多關注于商品市場的分割程度,對要素市場的研究較少,缺乏對區域要素市場分割特征的系統性刻畫。在研究內容上,尚未厘清財政競爭在市場分割或整合中的作用機理,在實證檢驗中多將財政競爭與市場一體化間的關系設定為單調的線性關系,導致估計結果存在較嚴重的偏誤。本文的貢獻在于:第一,聚焦于要素市場的一體化,構建了地方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一體化影響的理論框架,闡述了主要的影響機制和渠道。第二,探討了中國式財政分權下的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分割或整合的雙刃劍效應,并構建了面板門檻模型,進行了實證檢驗。

三、影響機理與研究假設

在中國式財政分權體制之下,政治上集權與經濟上分權并存。一方面,中央政府賦予了地方運用財政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權限;另一方面,在行政上中央政府擁有絕對的權威,負責下級政府官員的人事任免。面對官員政績考核體系,地方政府為獲得晉升機會和促進本地經濟增長,會主動迎合上級的考核偏好,形成了“政治錦標賽”。地方政府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會憑借對當地資源的支配權,利用財政收支手段吸引要素流入,作用于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開放度等方面,從而對區域要素配置格局和一體化程度造成或利或弊的影響。從影響機制來看,主要包括:

(一)財政競爭通過產業結構渠道影響要素市場一體化

上級政府的產業偏好是下級政府在推動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考量,為響應上級政府的產業政策導向,提高晉升的概率,各地方政府盲目跟風,采用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手段爭相扶持本不屬于自身優勢的產業,這其中多是一些工業產業,投資方向過于“功利化”、投資行為扭曲,出現地區產業結構趨同、產業鏈過短等一系列問題,產品積壓、生產力飽和導致大量勞動力、資本等要素資源被浪費甚至閑置。區域內要素分散,難以有效集聚,配置效率低下。并且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工業能夠在短期內快速拉動經濟增長,為稅收作出貢獻,為大力推進工業園區的建設,地方政府不得不增大工業用地供給,通過設定前置條件的招拍掛和協議出讓等方式低價售賣工業用地,并同時采取高價售賣商業用地的方式來填補財政支出過大的缺口,制約了服務業發展,工業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放大,產業結構失衡,削弱了地區間產業互補的基礎條件,遏制了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的發展。

基于以上分析得到假設1:

財政競爭加大了工業產值占比,不利于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

(二)財政競爭通過貿易壁壘渠道影響要素市場一體化

為促進本地區經濟增長和獲得更多的稅收收入,地方政府間存在利益沖突,往往會陷入逐底競爭,以鄰為壑,人為設置貿易壁壘,封鎖本地市場,干擾市場機制作用的發揮,地方保護主義滋生。地方政府運用財稅手段爭奪人才、技術等要素,嚴防要素流出本地,引發市場擁堵,衍生出非常規化的要素價格以及要素空間錯配等問題。此外,地方政府對本地和外地的要素實施區別對待,本地企業能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享受更全面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待遇,占據當地大多數的市場份額,本地居民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福利保障,享受更完善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的本地化現象被不斷強化,地區間的正常貿易受到阻礙,要素自由流動受到限制,形成一個個封閉、孤立、零散的市場,嚴重影響統一要素市場的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得到假設2:

財政競爭加大了地區間的貿易壁壘,不利于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

(三)財政競爭通過基礎設施渠道影響要素市場一體化

靠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當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指標以經濟總量增長為主時,見效快的基礎設施投資將備受政府青睞。誠然,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可能會擠出一些必要的民生性支出,增加政府債務風險,但同時也會使公路、鐵路、網絡等交通運輸和信息通信條件得以改善,從而減輕地理距離對要素流動的制約,顯著降低人才、技術等要素跨區流動的成本,提升要素流動的廣度、頻度和自由度?;A設施建設為要素從低效地區流向高效地區創造便利條件,促成不同地區企業間的合作,擴大企業的可貿易范圍,使企業可以通過跨區兼并重組的形式形成專業化、集聚化的發展模式,對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得到假設3:

財政競爭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有利于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

(四)財政競爭通過對外開放渠道影響要素市場一體化

出口是我國長期以來經濟高速增長的“引擎”之一,“為出口而競爭”成為“為增長為競爭”的自然邏輯延伸(孫力軍和盛文軍,2015)。為了獲得更好的政績,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提高本地區財政競爭力,最大限度地吸引能夠帶來資本、管理經驗、先進技術等的外商直接投資(FDI),擴大本地的對外開放度。隨著一個地區經濟開放度逐步提高,國內外貿易往來密切,為區域要素流動搭建了橋梁,要素互聯互通,地方政府實施要素市場分割政策的邊際收益會越來越少,邊際成本不斷提高。因此,地方政府會降低對本地市場保護的力度,追求專業化和經濟集聚帶來的收益(馬光榮等,2010)。

基于以上分析得到假設4:

財政競爭加大了對外開放程度,有利于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

影響機制見圖1:

綜合所有分析,可以推得假設5:

財政競爭對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的影響取決于多方力量的對比,是非線性的。

四、模型、指標與數據說明

(一)模型構建

根據理論分析,本文構建面板門檻模型驗證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非線性影響:

計算在時間t內不同要素的相對價格方差VAR(qijt),并取其均值即可得到地區i相對于其他地區的要素市場分割指數。要素方面選擇勞動和資本,用建筑安裝工程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設備工器具購置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以及其他費用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衡量不同資本要素的價格水平,用城鎮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和其他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實際工資指數衡量勞動要素的價格水平。因計算結果中小數位數過多,將所得數據乘以100表示市場分割水平。

解釋變量為財政競爭(Fis),從手段來看,財政競爭可分為財政支出競爭和稅收競爭。因稅收管理的規范性加強,地方政府可自由操作的空間被壓縮,地方政府間的財政競爭主要表現為基于財政支出的競爭。根據肖葉(2019)、杜彤偉等(2020)、毛暉等(2021)的研究,用本地人均財政支出與所有地區人均財政支出之比進行衡量,相對支出水平越大,表明地方政府利用財政支出手段參與競爭的程度越高。

機制變量(Mech)包括:產業結構(Ind),使用工業產值占GDP的比重表示;貿易壁壘(Bar),參考徐現祥和李郇 (2012)的研究,以國家鐵路行政區域間貨物交流統計板塊記錄的省際鐵路貨運量的對數作為省際貿易的代理變量,貿易量越大,壁壘越?。换A設施(Inf),用公路網密度進行衡量,即公路里程數與行政區劃面積之比;對外開放(Open),用實際利用外資額與GDP之比表示。

控制變量(X)包括:城市化水平(x1),用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表示;政府干預(x2),用財政支出與GDP之比表示;市場化水平(x3),用樊綱等人撰寫的《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中的要素市場發育程度指數表示;經濟增長水平(x4),用GDP增長率表示。

(三)數據說明

為排除2008年次貸危機對要素市場一體化水平造成沖擊而混淆估計結果,本文的樣本為2009—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30個?。ㄗ灾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份),西藏因缺失較多關鍵指標數據未包含在內,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交通統計年鑒》、EPS數據庫。缺失的數據采用插值法補充,指標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見表1。

圖2呈現了我國省級要素市場分割的變動趨勢,2009—2020年間我國省級要素市場分割水平呈現出波動中下降的趨勢,這與余東華和張昆(2020)的研究結論一致。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市場機制逐漸完善,在要素配置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我國要素市場不斷整合,市場一體化進程逐步加快。與此同時,要素市場分割的離散程度也在降低,標準差從2009年的0.119 2降低到2020年的0.057 4,各省份要素市場分割水平趨于集中,側面反映出省級政府的要素市場分割行為具有策略互動性,即某一地區實施分割或整合型政策,其他地區也會跟進,調整相應策略,使得要素市場分割的地區差異縮小。

五、實證檢驗及結果分析

(一)基準回歸分析

1.門檻效應檢驗

利用F統計量對門檻效應進行檢驗,結果見表2,可知單一門檻和雙重門檻效應都至少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但三重門檻效應則沒有通過檢驗。表明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影響是非線性的,具有門檻效應,即如果建立線性回歸模型檢驗兩者之間的關系會導致估計偏誤,因此應采用雙重門檻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由圖3的門檻值估計結果可知,當財政競爭強度低于1.349 7、位于1.349 7和2.352 2之間、高于2.352 2時,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

2.門檻模型估計結果

根據已經估計出的門檻值,代入模型表達式(1)進行參數估計,結果如表3列(1)所示。為了比較,表3同時還報告了加入財政競爭平方項的非線性回歸模型以及線性回歸模型的估計結果,分別見列(2)、(3)。

由表3可知,Hausman檢驗均拒絕了原假設,表明固定效應模型優于隨機效應模型。當不考慮非線性效應時,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分割的影響系數是0.0598。在考慮了非線性效應后,使用面板門檻模型的估計結果顯示,當財政競爭強度低于

1.349 7時,影響系數為-0.090 0,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財政競爭強度位于1.349 7和2.352 2之間時,影響系數為-0.042 0但并不顯著;財政競爭強度高于2.352 2時,影響系數為0.044 7,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這說明適度的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正面影響超過負面影響,地方政府為確保競爭優勢,會優化投資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各省份間的經濟社會聯系加強,要素空間流動成本降低,促進區域要素市場整合發展。過度的競爭則適得其反,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負面影響超過正面影響,伴隨著財政競爭強度不斷增大,由此滋生出的地方保護主義會使省份間的貿易受阻,要素流動不暢,不利于要素市場統一。以上結論驗證了假設5,且這一點從加入財政競爭平方項的非線性回歸模型估計結果中也可以得到印證。財政競爭一次項和平方項的估計系數至少在5%的水平下顯著,一次項系數為負,平方項為正,說明影響呈現U型特征,隨著財政競爭強度變大,其對要素市場分割先是起到抑制作用,而后推波助瀾,惡化了要素市場分割的狀況。

控制變量中,城市化、市場化、經濟增長對要素市場分割的影響均為負,說明城市化進程越快,要素市場發育越完善,經濟增長水平越高,越有助于要素從低效率部門轉移到高效率部門,深化市場分工,集聚要素形成規模效益,促成一體化要素市場格局的形成。

(二)影響機制檢驗

根據理論分析,檢驗“財政競爭→產業結構→要素市場一體化”、“財政競爭→省際貿易壁壘→要素市場一體化”兩條負向影響路徑及“財政競爭→基礎設施→要素市場一體化”、“財政競爭→對外開放→要素市場一體化”兩條正向影響路徑,估計模型式(3)和(4),結果見表4。

表4的估計結果中,Hausman檢驗表明需要建立固定效應模型。其中,第(1)列中財政競爭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意味著財政競爭會引起工業產值占比增加,這為工業產能的過度釋放埋下了伏筆。部分地方政府出于政績需要,不分對象地為各類工業企業提供財政優惠,盲目干預致使出現產能過剩問題。由第(2)列中產業結構顯著的估計系數0.267 6可知,這并不利于要素市場一體化目標的實現,證實了假設1。第(3)列中財政競爭對省際貿易量的影響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財政競爭加劇了省際貿易沖突和壁壘,地方政府的存量博弈成為橫亙在省份間的制度障礙,降低了不同省份的貿易往來和貿易量。從第(4)列可知,此行為對要素市場分割產生了正向沖擊,使要素市場分割現象愈發嚴重,證實了假設2。第(5)列中財政競爭對基礎設施的影響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第(6)列中基礎設施對要素市場分割的影響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財政競爭之下地方政府投資積極性高漲,踴躍投身于基礎設施建設,這可以暢通要素流動的渠道,抑制要素市場的分割,證實了假設3。第(7)列中財政競爭對對外開放的影響在10%的水平下顯著為正,說明財政競爭提高了地方政府對外開放程度。但與預想不同的是,第(8)列中對外開放顯著加重了要素市場分割,這與蔡宏波和童順(2022)的研究結論一致??赡艿脑蛟谟谕赓Q依存度攀升,吸引外資的替代效應對國內產品與要素的消費以及流通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異質性檢驗

本文從地區異質性和時間異質性的角度考察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影響,結果見表5。

1.地區異質性

因各省份的地理位置不同,要素稟賦、制度環境和區位優勢存在差異,政府的行為方式和政策目標不會完全一致,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影響可能具有地區異質性。將所有省份分為東部和中西部兩類,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和海南省,其他省份屬于中西部地區。從估計結果可知,財政競爭對中西部地區要素市場一體化的影響不顯著,對于東部地區的影響則是顯著的,系數估計值為-0.159 5,可見影響在地區間存在差異??赡艿脑蛟谟谂c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外部市場環境較為自由,市場機制發育更完善,能充分發揮市場對要素的配置作用。由于東部地區普遍經濟較為發達,省份間圍繞經濟增長的競爭強度并不高,地方政府在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也多有建樹。而對于大多數中西部地區省份而言,經濟增長仍是當前第一要務,政府間的競爭程度更激烈,分割市場的動機更強,財政競爭的負向作用與正向作用相抵消,使得總影響不顯著。

2.時間異質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進程持續加速,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體系更加突出科學發展導向,淤塞的要素流通格局逐步被打破。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將更加注重社會民生事業,財政競爭的模式和強度隨之發生轉變,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影響可能表現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將考察期分為2009—2012年和2013—2020年兩個階段,分別估計其影響。從估計結果可知,對于前后兩個階段,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影響都是顯著的,區別在于前者的影響系數為正,后者為負,影響在不同階段存在差異。在2013年之前,財政競爭不利于要素市場一體化,可能是因為受傳統政績考核觀的影響,地方政府比較重視經濟增長,政府間利益沖突加劇,競相使用分割市場的手段,要素流動被限制,配置結構扭曲。2013年以后,中央層面更加強調市場在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各項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措施密集出臺,唯GDP的政績觀逐漸淡化,政府間圍繞經濟增長開展的財政競爭強度降低,對要素市場一體化的正面影響超過負面影響。

(四)穩健性檢驗

本文采用替換指標衡量方式、考慮空間效應和時間動態效應的方式分別進行穩健性檢驗,結果見表6。第一,替換財政競爭的指標衡量方式,因地方政府具有擴張投資的沖動,參照邱櫟樺和伏潤民(2015)的做法,用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重新衡量財政競爭程度,并估計模型(1)。門檻效應檢驗結果表明,存在一個門檻值0.854 7,當財政競爭強度低于或高于0.854 7時,影響存在差異。第二,考慮不同省份要素市場一體化的空間策略互動,構建空間自回歸模型,見式(7),空間權重矩陣W的矩陣元素取各省會城市間基于經緯度計算的歐式距離的倒數。第三,考慮要素市場一體化水平變化的動態相依性,即本年度的要素市場一體化水平受上一年度的影響,構建動態面板模型,見式(8),并使用系統GMM法估計參數。序列相關Arellano-Bond檢驗中,二階序列相關統計量值為-0.95,伴隨概率P值為0.34,不能拒絕差分序列無關的原假設,說明模型設定是合理的。工具變量過度識別的Hansen檢驗顯示,卡方統計量的值為4.01,伴隨概率P值為0.55,說明工具變量是外生的。式(7)、(8)中c2、c3為常數項,θ4、θ5、ρ、κ、λ1、λ2、λ3、λ4為待估計參數。

由表6可知,無論使用何種穩健性檢驗方法,本文的基本結論都沒有改變,即隨著競爭程度的提高,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一體化有著積極作用,當競爭強度達到一定閾值后,正向作用趨于減弱,負向作用占主導,財政競爭反而會加劇要素市場分割,研究結論穩健。空間自回歸模型的空間滯后項系數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要素市場一體化水平在地理距離相近的省份間具有空間溢出性,說明省份間在要素市場分割上采取的是“相機抉擇”的互動策略,當他地分割要素市場時,本地政府也會“以牙還牙”,以同樣的方式保護當地市場;當他地選擇要素市場整合時,本地政府也會相應放開市場,將分割水平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動態面板模型的時間滯后項系數估計值為0.348 0,在5%的水平下顯著,說明要素市場分割具有慣性,上一年的要素市場分割會對本年度產生助推作用,因此實現要素市場一體化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

考慮到財政競爭在影響要素市場一體化水平的同時,要素市場一體化也會反向作用于財政競爭程度,可能存在雙向因果導致的內生性。為緩解該問題,借鑒肖葉(2019)的做法,用滯后一年的財政競爭替換當年的財政競爭作為解釋變量重新進行回歸,結果見表7中第(1)列。另外,參考王旺和鄒新月(2021)的做法,采用省委書記的出生年份(IV)作為財政競爭的工具變量。原因在于,省委書記的年齡越大,晉升的概率降低,為獲得晉升付出的努力更小;年齡越小,在官員選拔任用上更具優勢,滿足工具變量的相關性要求。且省委書記的年齡與要素市場一體化沒有直接聯系,滿足工具變量的外生性要求。第一階段將財政競爭作為被解釋變量,對工具變量和控制變量回歸,得到財政競爭的擬合值;第二階段將財政競爭的擬合值作為解釋變量,估計模型式(1),估計結果見表7中第(2)、(3)列。當替換解釋變量時,門檻估計值γ1、γ2分別為1.227 2和1.974 9。當采用工具變量時,門檻估計值γ1、γ2分別為1.551 1和2.208 7。第一階段的R2較高,不存在弱工具變量的問題,說明將省委書記的出生年份作為工具變量是合適的,省委書記出生年份越大,年齡越小,財政競爭強度越高。

表7的估計結果顯示,在對內生性進行控制后,前文得到的主要結論沒有發生實質改變,由此可見,適度的財政競爭有助于要素市場一體化目標的實現,過度的財政競爭則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六、結論與對策

本文立足于中國式財政分權,討論了地方政府財政競爭對要素市場一體化影響的“雙刃劍”效應,并基于省級面板數據,運用面板門檻模型實證檢驗了這一影響的非線性及其機制,得到以下結論:第一,適度的財政競爭能夠促成要素市場整合,正面影響超過負面影響;過度的競爭則適得其反,會加劇要素市場分割,負面影響占主導。第二,財政競爭正面作用的發揮主要是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渠道,而負面作用的產生則是通過增加工業產值比重、放大產能過剩的矛盾,設置省際貿易壁壘、降低省份間貿易量的途徑。此外,財政競爭能夠提高對外開放程度,但其并沒有抑制要素市場分割,反而起到了加重的作用。第三,要素市場一體化具有空間溢出性、時間相依性和異質性。分地區來看,財政競爭能夠促進東部地區省份要素市場一體化水平的提升,但對中西部地區省份影響不顯著;分時間來看,在2013年之前財政競爭以負面影響效應為主,在此之后轉為正面影響效應。

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市場一體化中的橋梁作用,可以從以下三方面改進:

第一,完善政府考核機制,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步伐。構建科學有效的政府考核機制,在保留GDP增長速度指標的基礎上,將能夠體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指標納入考核體系,改善“輕民生”現狀,遏制政府間為追求經濟增長展開的過度惡性競爭。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省份,還應轉變重增速、重投資、重項目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完善市場機制,積極培育資本、勞動力、技術等各類要素市場,構建內生增長和外向發展互補的開放型經濟新路徑,防止出現各自為陣的省份間低層次、內耗式的競爭。同時提高政府透明度,暢通公眾參與渠道,完善公眾信息表達和反饋制度,使政府能夠及時高效掌握民意,保障公眾對地方政府工作擁有充分的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將政績考核落到實處,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第二,推動財政競爭向財政合作轉變,弱化省際貿易壁壘。對于中央政府而言,應著眼于地方政府間的共同利益和共生關系,依法規范地方政府競爭,適時促成財政合作關系的建立,并明確合作各方的權、責、利,健全完善監督機制和利益補償機制,確保各方遵守合作規則,消除貿易交流的壁壘。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應主動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加強政府間財政事務的溝通協作,統籌協調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提高協商合作聯席會議召開頻率,常態化評估合作開展情況,遏制政府借助財稅手段粗放式、“漫灌式”招商,以緩和鄰近地區進行不正當競爭的現象。同時各地政府應共同解決跨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供問題,實現各省份與區域共同發展的多贏。

第三,優化產業布局,避免產業趨同和重復建設。各政府要根據產業鏈各環節發展特點,立足資源稟賦、產業結構、人才支撐、交通區位、自然環境等條件,遵循比較優勢原則,準確定位區域發展重點,強化產業鏈分工配套和區域協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和區域經濟板塊,破解各地方產業“小而全”的局面。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嚴防產能過剩、過度投資問題的出現。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分階段有序引導產業升級和推動產業轉移,發揮產業集群優勢,在區域內形成核心產業帶動經濟整體發展、中心地區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格局。

參考文獻:

[1] TIEBOUT.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6,64(05):416-424.

[2]楊繼東,羅路寶.產業政策、地區競爭與資源空間配置扭曲[J].中國工業經濟,2018(12):5-22.

[3] ZHANG N, DENG J Q, AHMAD F, et al.Local government competition and regional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medi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17(10):3 485.

[4]錢穎一.“開放”與“放開”[N].北京日報.2016-12-19(017).

[5] 秦琳貴,沈體雁.地方政府競爭、環境規制與全要素生產率[J].經濟經緯,2020,37(05):1-8.

[6]? YOUNG A. The razor 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0,115(04):1091-1135.

[7]白重恩,杜穎娟,陶志剛,等.地方保護主義及產業地區集中度的決定因素和變動趨勢[J].經濟研究, 2004(04):29-40.

[8]PONCET S.Measuring chines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3,14(01):1-21.

[9]張昊.距離、邊界與一價定律的動態表現[J].財貿經濟,2016(07):5-20.

[10] PARSLEY D, WEI S. Explaining the border effect: 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shipping cost, and geograph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55(01):87-105.

[11]桂琦寒,陳敏,陸銘,等.中國國內商品市場趨于分割還是整合:基于相對價格法的分析[J].世界經濟,2006(02):20-30.

[12]張學良,程玲,劉晴.國內市場一體化與企業內外銷[J].財貿經濟,2021,42(01):136-150.

[13]GOODWIN B K, HOLT M T, PRESTEMON J P.?Semi-parametric models of spatial market integration[J].Empirical Economics, 2021(02): 2335–2361.

[14] NAUGHTON B. How much can regional integration do to unify china's markets?[M]. How Far Across the River,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5]余東華,張昆.要素市場分割、產業結構趨同與制造業高級化[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41(01):36-47.

[16]唐為.要素市場一體化與城市群經濟的發展——基于微觀企業數據的分析[J].經濟學(季刊),2021,21(01):1-22.

[17]陳鵬,鄒曉峰,郭子菡等.區域一體化會產生減排效應嗎?——來自微觀企業的證據[J].金融經濟,2022,557(11):28-38+54.

[18]呂冰洋,王雨坤,賀穎.我國地區間資本要素市場分割狀況:測算與分析[J].統計研究,2021,38(11):101-114.

[19]范欣,宋冬林,趙新宇.基礎設施建設打破了國內市場分割嗎?[J].經濟研究,2017,52(02):20-34.

[20]王許亮.中國服務品市場分割、空間互動及影響因素[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02):70-89.

[21]林建浩,趙子樂.均衡發展的隱形壁壘:方言、制度與技術擴散[J].經濟研究,2017,52(09):182-197.

[22]丁從明,吉振霖,雷雨,等.方言多樣性與市場一體化:基于城市圈的視角[J].經濟研究,2018,53(11):148-164.

[23]周黎安.“官場+市場”與中國增長故事[J].社會,2018,38(02):1-45.

[24]胡本田,王一杰.地方政府行為與經濟波動——基于資源錯配的中介效應[J].軟科學,2020,34(05):19-26.

[25]王鳳榮,董法民.地方政府競爭與中國的區域市場整合機制——中國式分權框架下的地區專業化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3):11-25.

[26]任志成,張二震,呂凱波.貿易開放、財政分權與國內市場分割[J].經濟學動態,2014(12):44-52.

[27]陳甬軍,叢子薇.更好發揮政府在區域市場一體化中的作用[J].財貿經濟,2017,38(02):5-19.

[28]張美濤.政府競爭、基礎設施建設與中國市場一體化[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2(06):21-27.

[29] BRITO P, DIXON H D. Fiscal Policy, entry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Hump-shaped responses[R]. Cardif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s E2012/7,2012.

[30]毛軍,梁宏志.財稅競爭、空間關聯與我國市場一體化發展[J].財經論叢,2019(11):20-29.

[31]汪丁丁.新政治經濟學講義:在中國思索正義、效率與公共選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45-106.

[32]孫力軍,盛文軍.財政分權、對外貿易與通貨膨脹——來自省級面板數據的證據[J].西南金融,2015(11):72-76.

[33]馬光榮,楊恩艷,周敏倩.財政分權、地方保護與中國的地區專業化[J].南方經濟, 2010(01):15-27.

[34]肖葉.財政支出競爭、城投債發行與城市經濟增長——基于財政支出壓力視角[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19(03):64-75+159.

[35]杜彤偉,張屹山,李天宇.財政競爭、預算軟約束與地方財政可持續性[J].財經研究, 2020,46(11):93-107.

[36]毛暉,劉思敏,甘軍.財政支出競爭推進了地方高質量發展嗎?[J].地方財政研究, 2021,(10):92-102+112.

[37]徐現祥,李郇.中國省際貿易模式:基于鐵路貨運的研究[J].世界經濟, 2012,35(09):41-60.

[38]蔡宏波,童順.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形成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影響:理論邏輯與中國經驗[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04):112-122.

[39]邱櫟樺,伏潤民.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地方政府債務——基于中國西部D省的縣級面板數據分析[J].財貿研究, 2015,26(03):97-103.

[40]王旺,鄒新月.地方政府競爭對金融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門限回歸和空間計量的實證檢驗[J].蘭州財經大學學報, 2021,37(02):58-69.

(責任編輯:唐詩柔/校對:趙偞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拍拍拍|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av在线无码浏览| 综合成人国产|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九九久久99精品|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伊人欧美在线| 久久先锋资源| 国产福利大秀91|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精品麻豆|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91青青草视频|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色婷婷电影网| 国产偷倩视频|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免费看美女毛片|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欧美天堂在线|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无码一区18禁|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99在线视频精品|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国产在线八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亚洲av无码人妻|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日本91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福利| 国产男人天堂|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99在线视频网站| 午夜啪啪网| 亚洲69视频|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天堂成人在线|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