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傳山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包含合規競爭力在內的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是蘊含于企業內質中的,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競爭優勢,并使企業在競爭環境中能夠長時間取得主動的核心能力。國有企業要以國資國企改革為動力,按照“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要求,不斷完善企業治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強化合規管理可“避險”
國有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公司治理層面就是要求體現在體系布局的系統化、制度結構的科學化、機制運行的有效化、監督問責的法治化。
系統布局,主體權責透明。體系布局的系統化強調各制度之間的結構性、協調性和制衡性,“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體現了治理體系的結構性,“協調運轉”體現了治理體系的協調性。優化結構,治理協調運轉。堅持治理主體積極溝通、主動配合、相互制衡,防范和化解發展風險,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推進器”。有效運行,流程運轉規范。機制運行的有效化旨在將各項職權和流程細節化,確保制度執行時不出錯、不出格。監督融合,保護創新活力。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重,圍繞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等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等,促進黨內監督、監察監督、審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與內部監督協同互動,一體化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設。容錯糾錯,激發企業經營主體活力。健全改革正向激勵體系,科學把握改革創新的失誤性質和錯誤影響等,保護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索性、創造性,既要對積極改革創新實踐者糾錯容錯,又要對探索改革創新失誤嚴管厚愛。
作為公司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合規管理體系可以發揮防控公司風險的作用。企業通常會面臨戰略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戰略風險是指企業在發展戰略方向和業務類型選擇方面出現了危機,面臨著可能的失誤和損失。經營風險是指公司在投資回報、盈利可持續性和市場占有規模等方面出現危險,致使公司存在現實的或潛在的投資無法得到回報的風險。財務風險是指公司在財務管理方面因為存在著貪污、瀆職、無序、效率低下等問題而可能出現的經濟損失。法律風險是指企業因為存在違法違規問題而面臨著可能遭受處罰、陷入訴訟、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等方面的損失。四大風險的存在,是企業進行有效治理的需要重點關注的四個主要方面。其中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為化解企業的戰略風險,負責制定和實施企業的戰略管理;高級管理層負責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負責推行企業的經營管理;財務部門直接負責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負責企業的財務管理;法律事務部門則負責化解企業的法律風險,推行一整套法律風險防控管理工作。
《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指出,合規風險是指企業及其員工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因違規行為引發法律責任、造成經濟或者聲譽損失以及其他負面影響的可能性。企業之所以要建立合規管理體系,確保合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首要考慮就是盡量減少這種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后果的合規風險。一個企業一旦面臨合規風險,就有受到行政處罰、刑事責任追究或者國際制裁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足以使企業失去參與特許經營、上市、參與招投標等市場準入資格,甚至被吊銷營業執照,從而承受災難性的后果,因此,企業應該將合規風險的防控從一般的法律風險防控中獨立出來,建立日常性的合規管理體系,預防危及企業生存的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政治素養與專業能力同樣重要
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能力具體包括黨委會的領導能力、董事會的決策能力、經理層的執行能力和監事會的監督能力。公司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合規要求,體現在治理主體的高素質和專業化、治理方式的積極性和科學化、治理效果的持久化和高效化。
治理主體的高素質、專業化,主要體現在政治素養和專業素養兩個方面。國有企業的國有屬性要求國有企業每一位員工都應該具備必要的政治素養,要求各個治理主體將政治信仰內化為自身的信念與追求。不論是黨委會的領導過程還是董事會的決策過程,不論是經理層的執行過程還是監事會的監督過程,都需要有大局觀念的領導才能,議事決策、監督管理的專業性,以及高度專業化的執行能力,否則無法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向治理效能的轉化。
治理方式的積極性、科學化,要有完善的激勵機制和問責制度,促使治理主體治理行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緩解國家大股東、經理人以及中小股東之間的代理問題。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只有在積極治理、正面治理的情境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發揮。
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過程。因此,最終要體現在治理效能上,即對國有企業代理問題的緩解效果上。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機制和評價機制,對治理效能作出客觀合理的評估,實現治理效能的持久化、高效化,推進公司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合規治理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合規管理是指企業通過制定合規政策,按照外部法規的要求統一制定并持續修改內部規范,監督內部規范的執行,以實現增強內部控制,對違規行為進行持續監測、識別、預警,防范、控制、化解合規風險的一整套管理活動和機制。隨著合規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企業迫切需要提升合規風險導向的底層思維,明確經營風險偏好的基礎上對業務過程中的法律合規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和防范。以風險為導向的合規管理體系,以風險識別為基礎,以合規管理為工具,推動風險治理前移,推進合規規則與具體業務的深度融合,形成契合業務實際的合規管理體系。ISO37301《合規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關于企業治理機構和最高管理層的要求指出:企業治理結構和最高管理層應確保在組織內分配和溝通相關角色的職責和權限,治理機構應確保最高管理層根據合規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衡量,對最高管理層運行合規管理體系的情況進行監督,最高管理層應為建立、開發、實施、評價、維護和改進合規管理體系,分配足夠和適當的資源,確保戰略和運營目標與合規義務之間的一致性以及合規績效與人員績效考核相結合。
合規管理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路徑。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有機統一起來,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加快形成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推進依法治企與全面合規管理,提高運行效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內容,是增強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要求,推進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于更好地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要求。
《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為進一步促進企業依法經營合規管理,提高企業合規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建設提供了指導,對于推動中央企業切實加強合規管理,著力建設法治央企,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國務院國資委《關于進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設的意見》指出,切實發揮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作用,強化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職能,高度重視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統領地位,優化董事會知識結構,提升董事會依法決策水平,將合法合規性審查和重大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事項必經前置程序。
提升企業合規管理能力,有利于建立健全企業治理體系,有利于企業資產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有利于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在企業合規管理參與公司治理新形勢下,強化合規管理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管理者必須直面的問題。
(責編惠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