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霄



近日,全國工商聯發布了《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雖面臨疫情與復雜國際形勢的雙重考驗,中國民營企業仍然穩中有進,助推中國經濟平穩發展,尤其在科創領域更是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必將為中國經濟復蘇吹響“沖鋒號”。
科技助力穩發展
不久前,國際權威專利分析技術供應商律商聯訊發布了“2023年度全球創新百強”報告,螞蟻集團、華為、寧德時代等13家中國內地(大陸)企業在國際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并在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和化學材料三個重點行業中表現出強勁實力。
這個基于專利資產指數篩選出當前世界具有最高創新力機構的報告,反映出在全球經濟、政策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下技術領域的激烈迭代和中國科技創新型民營企業的勃勃生機。
“大型企業的上榜條件不僅包含增加專利組合規模,也必須保持或提高平均專利質量。”連續第二年上榜,螞蟻集團的相關負責人解釋說:“螞蟻集團累計全球授權發明專利已超過17000件,其中2022年新增超過4000件,增速明顯;且螞蟻集團在多項前沿技術領域的專利榜單上位列全球第一:譬如連續兩年在業界矚目的新型數據使用技術‘隱私計算技術領域位列全球專利申請數第一;譬如連續多年在Web3和下一代供應鏈等新應用的底層基礎設施‘區塊鏈技術排名全球專利授權量第一,且在覆蓋率和引用率等方面領跑。”
取得這樣的成果,正是基于螞蟻集團多年來在科技領域的不斷創新與探索,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民營企業研發投入”榜單,螞蟻集團以188.48億元人民幣的研發費用,躋身民營企業研發投入前十榜單,排名第六。正因如此,螞蟻集團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依然穩健發展。
其實通過近年來國內、國際權威咨詢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分析來看,雖然之前面臨國際政治環境惡化,又疊加疫情等風險的困局,但中國的企業科研競爭力仍舊是上升狀態,在價值鏈位階上依舊在前進,尤其是中國民營企業在不斷加大創新力度、提升供給質量和水平、推動產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做出了突出貢獻。
最近,貴陽的新能源汽車用戶普遍感到用車體驗越來越方便。原來,寧德時代在貴陽同時投運了4座換電站。這種新型換電站采取組合換電解決方案,用戶只需3分鐘就能換上滿電的電池,更為重要的是,換電站可以滿足多個不同品牌車型更換電池,實現了補電自由;而作為一款不可或缺的辦公軟件,騰訊會議不斷研發全新裸眼3D技術升級視頻會議。近三年,騰訊研發總投入超過1500億元,擁有近70%的技術研發人員,建立起七大安全實驗室、四大AI實驗室。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騰訊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總數超過5.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過90%……
凡此種種,科創型民營企業的穩步發展,無疑是中國經濟復蘇的一顆“定心丸”。
逆勢而上謀未來
2022年底,成立于2020年的北京上奇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奇”)經過層層篩選和嚴格審核,正式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人們好奇,這家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如何做到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逆境中向陽而生,實現2022年業績增長4倍以上的。上奇董事長孫會峰給出了答案: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公司自身產品的競爭力以及新興行業的市場環境,給民營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成長空間。
作為上奇的創始人,孫會峰敏銳地抓住了目前中國“數據資源規模龐大,但價值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的大好機遇,創新性地提出構建以“數據+算法”驅動的產業治理和投資決策新模式,通過打通全產業創新要素的數據流、知識圖、關系鏈等,帶領團隊研發出全球首款“產業知識計算引擎”,推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服務產業治理和投資決策的AI軟件、工具和平臺,服務產業治理和投資決策,從而在AI產業知識服務領域嶄露頭角。
以“上奇產業通”為例,用戶通過注冊后,即可根據自身需求享有區域畫像、產業圖譜、短板分析、招商引智、運行監測、政策評價等服務。“我們應用自然語言處理、知識演化與推理、智能描述與生成等AI技術,將各類產業要素作為計算對象,通過數據流、知識圖、關系鏈的構建等為客戶提供數字服務。”孫會峰說。
目前,上奇擁有業內最全的可動態更新的產業數據集,業內覆蓋范圍最廣泛、通用化程度最高的產業劃分方式方法,業務最扎實有效的產業鏈標注模型,同時具備業內唯一的“數據+可視化”組件封裝能力、業內領先的數據-模型-組件-可視化-報告模版自動生成能力等領先服務。正是重視技術研發與商業模式創新,讓上奇的發展之路穩扎穩打。
縱觀全國,在科創賽道把握機遇,逆流而上的“專精特新”企業不只上奇。走進北京航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創新標準化廠房,一架長度達到9.3米的紅色無人直升機便映入眼簾。據該公司總經理王偉介紹,這架FWH-1500無人直升機可攜帶6枚50公斤級的滅火彈用于森林滅火,對火勢前期控制、人員安全等方面均有極大幫助,同時這架無人直升機也能隨時“角色轉換”,承擔高原山地物資運輸、海上物資投送以及傷病員轉運等各種任務。
更重要的是,這架無人機自產化率達到85%以上,許多以前被國外“卡脖子”的技術如今在這里實現了自主研發和落地。王偉舉例說,現在飛機上的旋翼就是我們自己研發生產的,其不僅解決了進口數量決定生產數量的問題,更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而隨著中國經濟復蘇,在眾多“專精特新”企業把握機遇謀發展的同時,政策培育與金融護航也讓更多有著“金剛鉆”的“專精特新”企業脫穎而出,肩負起“中國制造”金字招牌的使命。“上奇致力于構建最專業的產業知識圖譜平臺,成為中國產業知識服務的領軍企業。”對于未來,孫會峰充滿信心。
國際合作享共贏
2022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在新冠疫情后首次線下開展,螞蟻集團旗下可信身份平臺ZOLOZ大放異彩。在疫情期間,該解決方案幫助孟加拉國500萬個家庭實現遠程開戶,當地政府通過本地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bKash,向失去收入來源的家庭發放援助金。為此,ZOLOZ在2021年獲得了IDC金融科技真實價值獎。
而在2022年10月,螞蟻集團宣布擴大與新加坡旅游局(STB)的合作,通過啟動“SingapoReimagine withAlipay+”活動,讓亞洲5個國家和地區的6個電子錢包來新加坡也能掃碼支付,從而更提升海外游客來新加坡的跨境旅行和消費體驗。新加坡旅游局局長陳建隆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和螞蟻集團的升級合作,進一步激發游客需求,為在新加坡旅游的游客提供無縫體驗,重建他們對新加坡的親切感,并推動新加坡旅游業的數字化。”
此外,馬來西亞最大的獨立投行肯納格集團與螞蟻數科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基于螞蟻集團自主研發的移動開發平臺mPaaS,共同打造馬來西亞首個綜合金融服務APP……
據統計,僅是螞蟻集團ZOLOZ平臺的核心e-KYC技術解決方案,目前就已經服務了數十家海外合作伙伴。其中包括印尼最大銀行Mandiri、馬來西亞最大銀行Maybank、菲律賓最大銀行之一CIMB等金融機構,菲律賓電信運營商Globe,以及印尼Dana、菲律賓GCash、泰國TrueMoney等電子錢包。而除了安全科技產品外,螞蟻集團的全球跨境數字支付解決方案、SOFA和mPaaS為代表的PaaS技術和區塊鏈技術也走向國際市場,“技術出海”的新陣型已現雛形。
中國科創型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尋求著全球合作的共贏模式。
“上奇與中國科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未來將投入到支持‘一帶一路智庫建設中去,聚焦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優化,結合國內重點城市制造業集群布局和未來產業定位,促進中外企業之間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孫會峰說。
而作為國內第一家實現高空機器人產業化的企業,北京史河科技生產的機器人已廣泛應用于船舶、化工等領域,并憑借過硬的產品和服務走入國際舞臺。史河科技有限公司CEO許華旸信心勃勃地說,“我們的機器人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未來幾年我們將力爭做到國內外業務占比持平。”
民營企業依托市場和研發優勢,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肩負了時代使命。如今,隨著春天的到來,中國科創型民企迎來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在科技強國的路上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