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融媒體進程加快,傳統媒體既面臨嚴峻挑戰,也迎來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探討財經節目主持人如何適應時代發展,實現自身的轉型具有現實意義。文章概述融媒體的含義、傳播特點和傳播形態,并分析融媒體背景下財經節目主持人的發展現狀,提出財經節目主持人應順勢而為,以專業化的知識、全球化的視野、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融入媒介融合實踐,打造個人風格與塑造IP,發揮個人優勢,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實現自身的轉型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財經節目主持人;轉型
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與社會生活的關聯越來越密切,財經資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而傳統財經類節目作為大眾了解財經資訊的窗口,在融媒體背景下,亟須改革創新,實現轉型發展,其主持人也亟須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和素質,抓住機遇,發揮個人優勢,整合融媒體資源,實現自身的轉型發展。
一、融媒體概述
(一)融媒體的含義
“融媒體”是隨著科學技術與媒體行業的發展而衍生的概念,是“媒體融合”的簡稱。融媒體并不特指某一種媒體傳播方式,而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效融合。當前,融媒體將廣播、電視和報刊等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相互整合,綜合發揮各媒體的獨特作用,從而凸顯各媒體的傳播優勢,實現各媒體的傳播功能,彰顯各媒體的傳播價值,形成一種新型的媒體運營模式。換言之,融媒體是包含了新媒體、自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等在內,多種媒體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并發揮傳播價值的一種新型運營理念。
(二)融媒體的傳播特點
在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具有快速、精煉、廣泛、發散等特點。與傳統媒體單一的線性傳播不同,融媒體的信息傳播呈現個體發散型、多鏈條式的傳播模式,并憑借網絡平臺的數據傳送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同時,經過網絡傳播和發酵后的信息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信息傳播效果的無限放大。
在融媒體背景下,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的基礎上拓展到了手機等移動終端,受眾的閱讀習慣發生改變,而融媒體的便攜性和低成本、大容量,既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的不同需求,也讓受眾實時參與互動成為現實。語言通俗、短小精悍的短視頻成為當下最為流行的信息傳播形式。
(三)融媒體的傳播形態
在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已不再是單打獨斗的獨立個體,媒體融合傳播成為常態,信息的傳播形態也發生改變。通過微信、微博和線上直播等,傳統媒體可切割節目內容時長,在保證節目內容正常播出的同時,提煉內容要素和亮點,形成節目片段、花絮等碎片化內容,以短視頻等形式分時段、分平臺播出。一方面,借助互聯網的傳播優勢,這類碎片化的優質節目內容可以快速吸引受眾眼球,贏得流量,提高內容閱讀量。另一方面,受眾可以更加精準、快速地捕捉有效的關鍵信息,從而提高節目信息的傳播效率,增強節目的用戶黏性??梢姡@不僅增強了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也為融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優質的內容支撐。
二、融媒體背景下財經節目主持人的發展現狀
(一)信息傳播優勢減弱
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獲取財經資訊主要依賴電視、廣播和報刊等傳統媒體,受眾對財經信息的選擇相對單一,處于被動接收財經節目主持人等傳遞財經資訊的狀態。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各類新媒體不斷涌現,受眾獲取財經資訊的方式和途徑更加多元。從新浪微博到網易《熟讀》專欄,再到騰訊“數據控”、搜狐“數字之道”版塊,受眾通過各大網絡社交媒體可便捷地獲取財經資訊。同時,微博、微信公眾號、各類財經App也進一步拓展了受眾獲取財經資訊的渠道。此外,基于大數據和搜索引擎技術,受眾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習慣自行選擇財經資訊的接收渠道,從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信息的主動搜集者,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壟斷式傳播格局。
在融媒體背景下,受眾對媒體信息傳播的快捷性和及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財經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已無法滿足受眾及時快捷地獲取財經資訊的需求,傳統財經節目主持人的信息傳播優勢正在逐步減弱,傳播影響力也有所下降。因此,當前,財經節目主持人實現轉型升級,重新打造自身優勢尤其必要。
(二)話語權更迭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在“人人皆主播,你我都是麥克風”的融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的行業壁壘正在逐漸被打破,受眾只需要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在新媒體平臺上注冊賬號,即可實現視頻錄制、內容上傳和線上直播,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節目主持人的準入門檻。
同時,在融媒體背景下,互聯網垂直領域的細分和激勵機制的引入,使各領域的優質內容生產者快速脫穎而出,以馬紅漫、葉檀、吳曉波為代表的一批全媒體財經網絡主播涌現。這類網絡主播大多是財經專家、財經記者、財經編輯、財經評論員出身,在財經領域具有深刻的專業見地,憑借高質量、差異化、人格化的內容輸出形成顯著優勢,成為財經領域的關鍵意見領袖[1]。而傳統媒體的財經節目主持人,大多是播音主持專業出身,對財經領域缺乏了解,專業性略顯不足,其在財經領域的話語權優勢受到沖擊。
(三)個性化缺失
在傳統媒體時代,財經節目主持人往往是傳播財經資訊的“話筒”或“窗口”,以嚴肅、謹慎的方式播報財經資訊,并按照流程適時地向專家提問,按部就班地履行節目銜接、敘事、溝通和控場的職能,以保證財經節目的正常播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財經節目主持人自身的個性化差異和風格特色。在融媒體時代,信息全球化、網絡化促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發生改變,受眾獲取財經資訊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傳統財經節目的單一渠道傳播優勢弱化,媒體信息傳播的趣味性、生動性成為吸引受眾的關鍵要素。因此,照本宣科式的機械化節目主持已無法吸引當下大眾的注意力,財經節目主持人的個人魅力逐漸降低,財經節目的邊際效益也逐步遞減。
同時,隨著互聯網媒體的發展,播音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面臨無門檻的激烈競爭,財經節目主持人步入后競爭時代。在融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逐漸平民化,并且必然走向平民化后的個性化。在這種全新的語境下,個性成為財經節目主持人的制勝法寶。當前,在互聯網上的財經網絡主播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內容自由度,可以更率性地表現自己,在平民風格的建構上具有先天優勢[2],從而快速形成個人風格,吸引大批忠實受眾,活躍粉絲群體,凸顯差異化競爭優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映襯了傳統財經節目主持人個性化的缺失,增加了其生存壓力。
(四)互動性不足
當前,融媒體的發展突破了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借助線上評論和直播互動,受眾能夠針對熱點話題實時表達個人觀點,滿足了參與節目的需求,從而形成傳與受之間的聚合力。同時,通過融媒體的實時互動,網絡財經領域的優質內容生產者能夠及時獲取受眾的反饋,并予以回應,極大地增強了財經節目內容的交互性,能夠在短期內形成穩定的受眾群體。而傳統財經節目及其主持人由于欠缺互動性,與受眾之間易產生交流隔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內容傳播滯后的情況,逐漸拉大節目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三、融媒體背景下財經節目主持人的轉型發展路徑
(一)專業化知識與全球化視野
在融媒體時代,受眾獲取財經資訊的渠道越來越豐富,傳統單一的財經資訊播報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因此財經節目主持人只有具備敏銳的經濟視角、專業化的知識儲備,以獨特的角度來分析財經事件、研判未來走向,融入融媒體發展,成為專家型主持人,才能提高受眾對節目內容的關注度,增強節目的信任感。
所謂專家型主持人并不是學術專家的概念,而是財經節目主持人要具備和積累專業的財經知識,對經濟學、金融學理論、國家(國際)經濟、產業政策等進行深入理解和研究,形成專業的財經認知體系,能夠從財經視角出發,精準掌握和滿足受眾對財經信息的需求。換言之,財經節目主持人不僅應是財經領域最前沿的研究者,還應是專業的財經信息把關人。同時,財經節目主持人要熟悉國內外經濟政策,與時俱進地更新和儲備財經知識,擴大信息視域,不局限于專業書籍和文獻,積極融入社會經濟生活,時刻關注財經領域的前沿變化。此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財經節目主持人應放眼全球,以全球化視角精準解讀最新的財經資訊、經濟現象及其背后的聯系,全面剖析和精準研判經濟事件,為受眾答疑解惑,并提供更多有益的價值參考,從而實現自身轉型發展。
(二)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
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節目主持人的必備能力。由于節目的專業性強,財經節目對主持人的語言表達提出了更為具體的高要求。財經節目主持人要具備將專業術語表述成通俗白話的能力,可以運用類比、比喻等手段,對深奧枯燥的經濟學原理和現象進行通俗化解讀,使節目內容既專業又通俗、既深入又淺出、既權威又親民,避免泛泛而談。這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主持人王冠的說法,就是要做到“高端的視角,市井的表達”[3]。
同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對經濟問題進行國際化探討成為必然趨勢。這也就要求財經節目主持人需要熟練掌握外語,具備將外語作為工作語言的能力和自覺,從而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實現融媒體背景下的轉型發展。
(三)媒介融合實踐
隨著融媒體的迅速發展,傳統媒體既面臨挑戰,又迎來機遇,亟須創新與轉型。在傳統媒體時代,財經節目的制作流程相對固定,采編、導演、燈光、剪輯等各個崗位各司其職,財經節目主持人只需要完成本職工作即可,節目對主持人的技術應用要求不高。在融媒體時代,各種全新的媒介形式豐富了大眾的社會生活,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新型媒介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同時,這些平臺的信息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眾關注的焦點,新媒體的發展也給財經節目主持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窗口和工具,這對財經節目主持人的媒介應用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融媒體背景下,媒介傳播方式多樣化,節目內容多元化,二者相互交融。越來越多的節目積極拓展新的傳播渠道,提高內容的傳播效率,增強多元媒介的傳播效果。2018年,央視財經新媒體首次以Vlog形式推出“央視主播村行記”系列短視頻。2021年2月14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央視財經新媒體聯合共青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共同推出的首檔Vlog式青年財經對話融媒體節目《新青年·新經濟—青春24小時》第二期正式上線,主持人孟湛東以Vlog的節目形式、伴隨式的鏡頭視角,聚焦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工作的一天。同年10月,鳳凰網財經推出“最潮進博會”系列報道,記者以Vlog的形式,與受眾一起云逛進博會??梢?,在融媒體背景下,財經節目主持人應轉變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機械傳聲,走出演播室、走進互聯網,成為集采、編、播于一體的融合型主持人,實現財經節目主持人的轉型發展[4]。
(四)個人風格與IP塑造
在融媒體背景下,財經節目主持人不再單純地作為財經節目的標簽和符號,其應成為財經節目的引導者、策劃者,成為節目收視率的重要保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財經節目主持人打造個人IP,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從而不斷擴大財經節目的傳播范圍,提高財經節目的影響力。
一個強大的IP通常擁有龐大的粉絲基數,且自帶話題和流量,能夠擺脫單一品牌的桎梏,與各種媒介形態實現深度融合。其中,主持人IP化就是打破主持人的單一身份,通過形象包裝和塑造,使節目主持人實現粉絲積累,從而匯聚流量和營造熱度,成為具有象征意義的品牌形象,以獲得更大的發展。對財經節目主持人而言,要想形成財經節目主持人IP,就要基于自身對經濟現象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幽默通俗的表達方式,形成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塑造個人品牌形象,以吸引忠實、活躍的受眾群體。
同時,在融媒體背景下,跨平臺的互動能夠充分利用各個平臺的資源優勢,實現交叉互補。財經節目主持人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各平臺的交互優勢,加強自身與受眾、粉絲的互動交流,拓展財經業務領域,實現線上、線下雙向聯動,從而進一步增強財經節目的傳播效果,實現財經節目的長尾效應。
四、結語
在融媒體背景下,財經節目主持人的轉型是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適時轉變。財經節目主持人只有深入了解融媒體的含義,牢牢把握融媒體的傳播特點和傳播形態,不斷豐富自身財經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以專業化的知識、全球化的視野、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融入媒介融合實踐,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完成自我全方位、立體化的形象塑造,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優勢、贏得受眾,實現自身的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柴璠.融媒體時代財經節目主持人的成長路徑[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05):35-40.
[2]張國光.融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轉型策略[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05):41-47.
[3]廉偉,閆文慧.全媒體傳播時代財經節目主持新思路:以央廣全媒體財經節目《王冠紅人館》為個案[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07):79-82.
[4]石惟嘉.融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主持人的轉型發展[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11):163-164.
[作者簡介]范祿鑫(1996—),女,山東臨沂人,江蘇大學本科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