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承
我們在宰雞時,取出雞的砂囊,就是人們常說的雞胗,剖開后把里面的一層黃色的膜撕下來,許多人將其扔掉。殊不知它是雞身上的一寶,叫雞胗皮,學名“雞內金”,又名雞舭脛、雞肫皮、雞黃皮等,性寒,味甘,入脾、胃、小腸、膀胱經,含有胃激素、角蛋白、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及鈣、鐵、鎂、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補脾開胃、幫助消化、澀精止遺的功效,用于治療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等癥。《本草綱目》載其“治小兒食瘧,療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積,主喉閉、乳蛾,一切口瘡,牙疳諸瘡”。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口服雞內金后胃運動機能明顯增強,排空率大大加快;雞內金入腎經,能提高腎功能,可以緩解腎虛,治療腎虛遺精和遺尿;能阻止癌細胞生成,防止癌細胞再生,特別對胃癌、食道癌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能加快人體內膽固醇代謝,使其轉化成膽汁酸,快速排出體外,對人體膽結石和膽管結石都有良好預防和緩解作用。還有補益氣血的作用,可作為治療貧血的常用藥。
雞內金藥用分為生雞內金、炒雞內金和焦雞內金這三種。生雞內金有化積溶石的作用,善治結石,常與海金沙、金錢草、石韋同用,可以治療膽、腎等器官的結石;炒雞內金一般是醋炒,偏于消食化積,治療消化不良,常與炒三仙(炒神曲、炒山楂、炒麥芽)同用;焦內金與醋炒雞內金相似,但消食導滯作用強于醋炒雞內金,能治療食滯胃脘、脘腹脹滿,常與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麥芽)同用。
治療小兒疳積 取雞肫皮20個(勿落水,瓦焙干,研末),車前子120克(炒,研末)。二物和勻,以米糖溶化,拌入食物中喂食。用藥期間忌煎炒等油膩食物。
治潰瘍病 大黃3克,炮附子、雞內金各10克,丹參30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谷維素片200毫克,呋喃唑酮片2克。將中藥焙干后與西藥共研極細粉,煉蜜為10丸,每次1丸,每日2次,米湯或溫開水送服。惡心者用生姜湯送服,15日為1個療程。
治小兒厭食 將一個雞蛋盡量打散,打得越均勻越好,再往打好的雞蛋里加入兩倍的米湯,放入一點鹽,再放入一勺雞內金粉(中藥店有售,可加工打成細粉),然后上鍋用中火蒸熟,點入一點香油即可服食。服用期間禁食生冷油膩食物。
治扁平疣 雞內金100克,入白米醋300毫升中浸泡30個小時即可。用時蘸取藥液,涂擦患處,每日3次。
治小兒腹瀉 炒車前子、炒雞內金各30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取藥粉適量加蛋清調和如膏狀貼于臍中,外用紗布和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5次為1個療程。食療方
雞內金粥 雞內金5克,擇凈,研為細末備用;大米50克淘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沸后調入雞內金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劑,連續3~5天。健胃消食、固精止遺,適用于消化不良、食積不化、小兒疳積、遺尿、遺精及泌尿系結石等癥。
砂仁雞內金橘皮粥 雞內金、陳皮各5克,砂仁3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將雞內金、砂仁、陳皮共研成細末,備用;粳米加水熬粥,待粥熬至將熟時下入備好的藥末,直至粥熟爛離火,調入白糖即成。每日1劑,連用7~10日。消食導滯,適用于小兒疳積、胃納減少、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煩躁哭鬧等癥。
雖然雞內金是一種常用藥,但是也有很多配伍禁忌與飲食注意事項。雞內金含消化酶類,含鞣酸成分的中藥能與消化酶的酰胺鍵或肽鍵結合,可能改變其性質,使酶失去消食的功效,故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黃、茶葉等含鞣酸的中藥不宜與雞內金配伍使用。此外,使用含有雞內金的方劑時,也不要同時食用富含鞣酸的柿子、蘋果、咖啡等。脾虛無積滯者或有消化道出血傾向之人,不宜長時間服用雞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