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論述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具體內涵,以南寧市衛生學校2020級護理班的109名學生為對象進行分組對比研究,分析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實施流程,同時對兩組護生的考核成績、崗位勝任能力、臨床知識技能等情況做詳細分析,從中總結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應用價值及實操要點,為相關實踐研究總結可供借鑒的方法和經驗。
【關鍵詞】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 中職護生 臨床實踐能力 評價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5-0019-04
臨床實踐能力是指護理人員在解決各種臨床問題時所表現出的綜合能力,具體包含健康教育、臨床護理技能、人文護理溝通等基本能力,以及臨床思維等高階護理能力,是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也是中職護理專業的核心教學內容。因此,筆者認為,在組織中職護生進行實習前,有必要對其臨床實踐能力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以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臨床問題。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的《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大綱(試行)》明確規定,醫學院校畢業生在參加醫院工作前均須經過兩年的規范培訓,同時要將臨床實踐能力標準貫穿護生培訓過程始終。但目前針對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考核尚存在一些問題,如尚未形成統一有效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標準,當下常用的幾種方法各有優勢和局限,且考核內容存在較為突出的片面性,于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提升不利。基于上述問題,筆者在南寧市衛生學校(以下簡稱我校)臨床護理專業教學中引進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模式,旨在通過革新傳統的評價機制促進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內涵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簡稱OSCE)由英國鄧迪大學醫學博士于1975年提出,是一種具有較強客觀性的臨床能力考核評價方法。這一考核方法強調以“操作”為基礎對醫學生進行實踐能力測評,考核內容包含臨床思維、臨床實踐等,要求考核對象能夠在規定時間內經由“考站”完成相關考核任務。具體而言,即考核對象在模擬情境中,利用標準化模型患者完成相關臨床實踐操作任務,考官根據考核對象的實操情況判定其臨床實踐能力。為了更科學地判斷考核對象的臨床實踐能力,該考試方法還從技能、知識、態度等方面明確了評判細則和評分標準。
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中,每位參考人員都須參加至少20個“考站”的考核,每個“考站”用時為5—15分鐘,只有通過相應“考站”的考核才能獲得相應的分數。“考站”的考核內容是針對某項臨床實踐能力而設,具有很強的專業針對性,能夠真實反映參考人員對某項實操技能的掌握情況,是一種非常有針對性且有效的考核方法。
目前,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國外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國外不少國家、教育機構在進行護理人員、醫學生培養時都采用這一模式,如加拿大、美國等發達國家,而且這些發達國家已經根據這一模式的考核需求,建立了專門的考核模擬環境和評價體系。就我國而言,盡管國內引進這一模式的時間還比較短,但是這一模式已經得到浙江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等著名醫學院校的認可和應用。筆者認為,在國家大力發展現代醫學的背景下,我國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考核也要向標準化、科學化轉變,因此在護生進行臨床實習前,通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對其專業能力進行科學評價就非常有必要。我校對護生進行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目的是不斷提高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為醫療機構輸送更多專業技術人才。
二、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實施過程
為了充分論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實效性,我校以2020級護理2班和4班的109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從中隨機抽取55名學生組成對照組,其中女生42人、男生13人,其余54名學生組成觀察組,其中女生36人、男性18人。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采用常規考核模式對對照組學生進行考核,即根據護理專業教學大綱設計考卷,對觀察組學生則采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進行考核。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具體操作如下。
(一)組建與培訓考核團隊
本次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由20位護理專業教師、醫療機構臨床護理人員擔任考官,然后邀請專家對考官進行集中培訓,使考官充分了解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病例設計方法、“考站”設置和考核內容、考核評價等知識,確保考核工作順利開展。另外,招募10名護理人員,分為兩組負責考場內、外工作。同樣對工作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其中場外工作人員必須明確考場的設置和安排布局、考試具體流程,以便能夠幫助考生轉換“考站”,更好地維持考場秩序;場內工作人員則必須熟悉場內物品的擺放情況,能夠合理安排考試時間,為考官及考生服務。
(二)設置考站
我校根據臨床實踐能力考核要點設置了五個“考站”,分別是護理評估“考站”、基礎護理技能“考站”、臨床思維“考站”、人文護理溝通“考站”、急救護理技能“考站”,不同“考站”的具體考試時間、分值情況及SP(注:SP為標準化病人,是指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準確表現病人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或病人)安排情況如表1所示。
(三)設置考核內容
考核內容主要是臨床典型案例,所有案例均由專家進行統一評審,然后給予修改建議,以最大程度保證案例信息量適中、難度適合實習前的護生。五個考站的考核內容具體如下:第一站主要進行護理評估考核,考生必須結合給出的案例信息對SP實施入院評估,評估內容有體格檢查、信息采集、風險評估等,根據采集信息完成對護理評估結果的記錄與整理;第二站主要對考生臨床思維能力進行考核,考生需要基于第一站評估時獲取的臨床信息,對患者現存及潛在護理問題進行判斷,并結合整理出來的信息給出護理干預方案;第三站主要對考生的基礎護理操作技能進行考核,即通過情境導入的方式進行護理實操考核,每場考試前考生需抽取相應的操作題目,閱讀題目后進入情境室根據要求開展護理操作;第四站主要對考生的急救護理技能進行考核,具體操作方法與第三站相同,但考核內容以急救案例為主;第五站主要針對考生的人文意識和溝通能力進行考核,通過設置臨床工作中常見護患沖突場景,讓考生與患者“家屬”進行積極溝通交流。護理評估、臨床思維、人文護理溝通“考站”的評分標準由專家組結合考核內容統一制訂;基礎護理技能操作、急救護理技能操作兩個“考站”的評分,則以《護理綜合實訓》的評分標準為準,以最大限度確保考試的客觀、公正。
在具體考核過程中,我校主要對兩組學生的成績、崗位勝任能力和臨床知識技能進行測評。關于考核成績,我校以五個“考站”的評分結果為準,各站分別為100分;關于崗位勝任力,我校主要采用《中國注冊護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對兩組考生進行測評;關于臨床知識技能,我校主要采用模擬臨床演練評估量(Mini-CEX)對考生技能進行評估。
(四)實施考試
本次考試以我校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考站”作為主要場地。我校結合最終確定的五個“考站”及各個“考站”的考核內容,對“考站”的順序進行了合理設置,且在每個“考站”入口處設置了醒目的標識,各個站點之間不會相互影響。“考站”專門設定了相應的等候區,由場外工作人員負責維持紀律。
具體實施過程如下:首先,我校對隨機抽取的54名學生進行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考核。為了節省考核時間,我校在考核時設計了A、B兩個平行考區,兩個考區的“考站”、考試內容完全一致,且同步進行考試。然后,考生在進入考場前通過抽簽的方式確定自己的考區,考試順序以抽簽上的排序為準。考生進入“考站”后,要先閱讀題目然后確定開始考試,每個“考站”分別安排2名考官,考官各自評分,取平均分作為考生的最終成績,若其中一個“考站”的考核結果低于60分,即說明考生考核結果不合格。考生在完成前四站的考核后,進入到臨床思維“考站”完成筆試。在完成考試后,考生填寫工作人員發放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完成后即可通過安全通道離開現場。考試主要采用電腦自動叫號的方式,并在完成考核后離開考場,“考站”輪換的間隔時間設定為10秒鐘。
三、關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結果的比較分析
(一)關于兩組護生考核成績的比較
根據本次考試的考核結果來看,觀察組學生在護理評估、基礎護理技能、臨床思維、人文護理溝通、急救護理技能等考核的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的總分,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該結果充分表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專業知識、強化專業技能。
(二)關于兩組護生崗位勝任能力測評結果的比較
根據本次考試的考核結果來看,對照組、觀察組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測評結果分別為118.62±45.85分、182.62±68.5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這充分表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能夠更好地提升護生的崗位勝任能力。
(三)關于兩組護生臨床知識技能評估的比較
根據本次考試的考核結果來看,在Mini-CEX臨床知識技能評估中,觀察組學生在身體檢查、護理評估、健康教育、操作技能、臨床判斷、人文關懷、組織效能及總分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4所示)。這充分表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更利于提升護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幫助學生成長為全面、專業的護理人員。
四、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生培養中的價值
本次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主要以情景模擬、案例導入的方式進行,考生需先閱讀題目,思考后判斷照護病人需要的護理操作技巧,這不僅能有效考查考生的臨床操作水平,還能測試其臨床思維能力。通過對考試過程進行觀察,筆者發現有80%的考生能夠迅速判斷照護病人所需的操作技巧,且能熟練、規范地操作,但其中只有5%的考生在面對攜帶傳染病的病人時采取了防護措施。這樣的數據說明考生經過兩年臨床工作,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與技巧,能夠較迅速地做出判斷,為病人贏得搶救時間,但仍有少數學生自我防護意識不強。筆者還發現,考試過程中考生在遭遇突發狀況時,往往只會一味地與病人家屬溝通解釋,忽略病人的感受,且言語存在不當之處,容易激化矛盾,這說明考生的溝通能力需進一步提高。因此,中職學校應將溝通能力納入護生規范化培訓內容。
從上述分析來看,雖然中職護生培養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通過引進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還是取得了較為突出的實踐成果。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豐富專業知識、強化專業技能,不斷提升護生的崗位勝任能力、臨床操作技能,從而幫助學生成長為一名全面、專業的護理人員。一方面,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結合現代護理崗位的各項要求制訂考試內容,并在考核中通過情景模擬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融為一體,讓學生在仿真實操中學會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各種臨床問題。另一方面,在考試過程中,考生根據專家組編寫的各種案例腳本,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斷將零散的專業知識、技能串聯起來,從而構建起系統、完整的知識和技能體系。
此外,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內容涵蓋了護理技能的各個方面,護生在考前準備中不能只針對某個內容進行突擊,而要在日常學習中更全面地學習專業知識、更完整地掌握專業技能,因此能更有效地幫助護生實現全面發展。而且,這一考試是通過情景模擬完成,學生在完成整個考試的過程中,需進行有效的信息處理、交流溝通,還需關注考試內容涉及的人文內容。因此說,通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信息處理、信息分析、溝通交流、人文關懷等素養。
同時,通過本次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筆者發現護生的護理評估和溝通能力都有待提高。也就是說,在今后的護生規范化培訓中,中職學校和醫療機構可以增加針對護理評估的培訓,加大對評估、體格檢查的考核比例,不斷提高護生的評估能力。同時,還可以增加護生人文溝通能力的培訓,提高護生的人文溝通能力,從而減少臨床工作中與病人的沖突,為病人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以此促進整體護理服務的提升。
中職護生是護理臨床工作的主要有生力量,因此培養專業技能高、綜合能力強的護理專業人才是各醫學類中職學校需要肩負起的主要育人責任。然而,傳統的人才評價方式不符合職業教育現代化趨勢,因此在國家大力推進“三教”(教材、教法、教師)改革的背景下,各中職學校要結合自身的辦學歷史、辦學方向、辦學目標等,積極探索符合校情、學情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持續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羅清,代金蘭,顧靜.基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教學模式對提高精神科實習護生護理能力及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研究[J].蛇志,2022(1).
[2]侯玉華,楊雪瑩,李文娟,等.實習護生臨床能力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護理研究,2020(7).
[3]馬筱岸,尹海鷹,農彩梅,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實習護生出科考核中的應用研究:以內分泌科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7).
[4]劉娟,姚麗,白玲.心內科本科護生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對帶教需求的質性研究[J].全科護理,2021(12).
[5]高菲,林旭勇.BEST培訓聯合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學生手術室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22(5).
[6]魯俊華,李麗華,關紅軍,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考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20(19).
[7]張偉新,王毓蕾,張海麗,等.概念圖教學法結合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本科護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10).
[8]張睫,孫翔鈺,郭燕.淺談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專業護生外科護理學技能考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21(27).
[9]馬琳,陳秀麗,陳冰潔,等.臨床帶教路徑結合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對提高護生執業能力的探索[J].中國衛生產業,2017(6).
[10]劉付盈,黃盧清,曾海金.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臨床護理實習生綜合能力考核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21(9).
[11]謝青青,王晶晶,白薔薇.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涉外護理專業護生技能考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7).
[12]陳月華,胡霞.基于護理程序的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實習護生出科考核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8(1).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綜合實訓的研究與實踐”(GXZZJG2021B26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鄭敏(1983— ),廣西南寧人,主管護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護理專業課程教學和改革。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