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
摘? 要:豬圓環病毒病在世界各國的養豬業中普遍流行,相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豬圓環病毒2型在我國豬群中的抗體陽性率超過80%。本文結合近幾年的研究成果,對該病的臨床表現、發病趨勢、綜合防治措施等進行詳盡闡述,以期使廣大養豬生產者更全面地了解該病,掌握科學的應對策略,為廣大養豬業同行提供幫助。
關鍵詞:豬圓環病毒病;發病趨勢;綜合防治
1991年,豬圓環病毒首次導致加拿大的豬群暴發豬圓環病毒病,自此之后引起各國的豬群相繼發病,目前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豬場[1]。病原學研究結果顯示,豬圓環病毒主要分為豬圓環病毒1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1,PCV1)、PCV2、PCV3、PCV4四個血清型;其中,PCV1為非致病性毒株,PCV2、PCV3和PCV4為致病性毒株,對豬具有較強的致病性。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豬群感染PCV2的情況十分普遍,病毒抗體陽性率超過80%[2]。從流行病學來看,豬圓環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可感染各年齡段的豬,并導致其發病。
豬感染豬圓環病毒致病毒株后,病毒主要在淋巴系統內增殖,特征性癥狀為全身淋巴結腫大。豬感染時所處的生產階段不同,臨床上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斷奶仔豬、妊娠母豬和有基礎性疾病的亞健康豬一旦感染,會出現嚴重的損失。本文結合近幾年的研究成果,對豬群感染豬圓環病毒后的臨床表現、發病趨勢、綜合防治措施等進行詳盡闡述,以期為廣大養豬生產者提供幫助。
1? 流行趨勢
豬圓環病毒病可引起各年齡段的豬發病,發病豬所處年齡段不同,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其中以3~12周齡的仔豬發病率最高。大量研究表明,PCV2普遍存在于我國豬群中,劉長明等對我國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區送檢的480份健康成年豬的血清樣本進行了檢測,經免疫過氧化物酶單層細胞染色試驗發現,PCV2抗體陽性率高達91.7%[3]。近年來,豬圓環病毒病在我國豬場的流行越來越廣泛,甚至育肥早期的豬也常有感染。
豬圓環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播性,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胎盤、生殖道等途徑在豬與豬之間快速傳播,傳播媒介為被污染的糞便、黏液、鼻涕等。在豬圓環病毒病流行較嚴重的地區,豬場暴發豬圓環病毒病后,發病豬的死淘率可達40%以上,斷奶仔豬的死亡率為10%~30%。此外,PCV2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性,主要在感染豬的淋巴系統內定植、繁殖和擴增,損害機體的免疫器官,導致感染豬抵抗力下降,免疫失效,對其他疾病的易感性提高。因此,臨床上豬圓環病毒病常與豬偽狂犬病、豬瘟、豬肺疫、豬附紅細胞體病、豬細小病毒病等疾病混合感染,給該病的防治帶來了極大挑戰。
2? 臨床表現
PCV2感染豬后,根據感染豬所處的生產階段和臨床的表現,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2.1 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
斷奶仔豬感染PCV2后,發病率在20%~40%,死亡率達10%~30%[4]。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發熱、消瘦、全身發抖、被毛粗亂、咳嗽、呼吸困難、嘔吐、間歇性腹瀉、眼結膜黃疸等,并伴有明顯的神經失調。發病豬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腸系膜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及縱膈淋巴結明顯腫脹。病例剖檢可見淋巴細胞缺失,淋巴器官有肉芽腫性炎癥發生,肺部有出血斑點,肝臟和腎臟細胞實質變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細胞浸潤。
2.2 母豬繁殖障礙綜合征
妊娠母豬感染PCV2后,臨床表現為皮膚發紅,表面有黃豆粒大小的彌散性突起的出血結節,破潰后形成結痂;咳嗽,呼吸困難; 便秘,尿液呈醬油色或棕紅色,消瘦,引發流產、產死胎和木乃伊胎,無乳汁分泌,哺乳仔豬死亡率提高。在妊娠中晚期,懷孕母豬具有較高的流產、產死胎的發生率。種豬和后備母豬感染PCV2后,多表現為不育癥,受胎率下降,母豬返情率上升,給豬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5]。此外,母豬繁殖障礙綜合征的傳播途徑廣泛,公豬感染PCV2后可以通過交配將病毒傳播給母豬,母豬感染后可以通過胎盤、產道等途徑將病毒垂直傳播給后代,短時間內便可傳遍整個豬群,危害及其嚴重。
2.3 豬呼吸系統綜合征
育肥豬感染PCV2后,一般呈隱性感染,臨床主要表現為厭食,精神沉郁,臥地不起,消瘦,咳嗽,呼吸急促,體溫升高,糞便干結,排黃色尿液,生長遲緩,運動失調等癥狀。發病豬皮膚表面有黃豆粒大小的彌散性出血點,個別豬發病后四肢及眼瞼周圍的皮膚水腫,眼圈青紫,耳根、四肢內側及腹部等部位出現紫紅色出血點,體表淋巴結腫大明顯。病例剖檢可見,發病豬的肺部出現肉芽腫性炎癥。
2.4 皮炎和腎病綜合征
皮炎和腎病綜合征多發生于8~18周齡的豬。感染豬的發病率低,病程短,通常在發病3 d內死亡。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表面多處出現彌散性略微凸起的暗紅色斑點,皮下水腫,高熱,死亡率可達20%。特征性病例變化主要為腎臟病變,腎臟腫大,表面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腎臟間質有炎性細胞滲出,腎小球腎炎。
3? 防治措施
引起豬暴發豬圓環病毒病的主要因素是PCV2感染,誘因包括豬場飼養管理水平低下、混合感染、應激等。因此,該病的防控主要以預防為主,一般采取如下綜合防控措施。
3.1 消毒
環境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可以大幅度提高豬群的豬圓環病毒抗原陽性率,因此,在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務必要加強對豬場及其豬舍周圍環境的消毒工作,降低環境中各類有害微生物的含量,從而降低豬圓環病毒的感染率。做好外來車輛、人員、物資的消毒工作,在豬舍入口處設置腳踏消毒池,防止將病原微生物帶入豬舍;盡量減少飼養員之間相互串舍。同時,消滅場內的老鼠、蒼蠅、蚊子等傳播媒介,以降低豬圓環病毒的感染率。
3.2 免疫接種
首先,建立疾病監控體系,利用實驗室技術對豬群的PCV2抗體水平進行檢測,淘汰陽性豬,及時調整免疫程序。其次,嚴格落實免疫接種工作,不僅要做好豬圓環病毒病的疫苗接種,還要做好豬瘟、豬肺疫、豬偽狂犬病、豬附紅細胞體病、豬細小病毒病等疾病的免疫接種,以提高豬群的免疫力,防止混合感染的發生。最后,選擇高效的疫苗,嚴格執行疫苗接種操作流程,避免接種劑量不足、漏免等情況的發生。
3.3 加強飼養管理
嚴格控制豬群的流轉,實行“全進全出制”。不同年齡段的豬群分開飼養,嚴把引種關,引種前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測,結果陰性方可引入。加強豬群的日常飼養管理,改善豬的生長環境,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處于合理水平,及時調整通風,保證飼養密度適中,日常飲水供應充足,飼喂全價飼料,堅持做好豬群保健工作,定期消毒,最大限度地減少豬舍內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高豬群的自身抵抗力。
豬圓環病毒病的防治尚無特效藥,日常飼養管理中務必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以飼養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為主,免疫接種為輔的理念。
4? 小結
豬圓環病毒病的暴發與豬場的飼養管理水平以及豬群的應激和自身抵抗力等均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要控制該病的發生,除加強免疫接種外,加強豬群的日常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尤為重要,廣大養豬生產者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務必要引起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 黎發金,諸云本,周劍敏,等.豬圓環病毒病的危害及防控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18):259,266.
[2] 陸月華,郭龍軍,危艷武,等.豬圓環病毒病流行趨勢與防控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1(10):16-17.
[3] 劉長明,危艷武,陸月華,等.豬圓環病毒2型滅活疫苗(LG株)的研制與應用[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0(9):29-30.
[4] 李冬梅,刁彩霞,候繼勇,等.豬圓環病毒病的免疫與其他防控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14(9):220.
[5] 劉萌萌,江科,祝貴華,等.豬藍耳病與圓環病毒混感繼發胸膜肺炎的診斷[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