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麗霞
摘 要 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為例,依據(jù)2022年版課標要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加強教材與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2022年版課標 核心素養(yǎng) 初中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 91 文獻標志碼 B
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fā)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 (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明確指出,生物學課程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還要注重探究和實踐,養(yǎng)成理性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tài)度,進而提升核心素養(yǎng),這也是初中生物學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蘇教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十一章第二節(jié)的重點內容,旨在讓學生了解自身身體的基本結構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形成追求健康生活的意識。
1 多樣化教學方式,強化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可以解決生物學問題,也可以解決生產(chǎn)生活的實際問題,還可以幫助學生理性看待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聯(lián)系實際生活,選用動畫課件、微視頻、電子白板等教學資源打造信息化課堂,讓學生更快地理解、吸收和歸納知識,在獲取教材信息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培養(yǎng)思維能力。相關教學活動如下:
(1)腎單位的組成
腎單位的組成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容易遺忘。教師可以用flash動畫展示腎單位結構,然后用帶藤的西瓜來比擬腎單位結構:西瓜瓤對應腎小球,西瓜皮對應腎小囊,西瓜藤對應腎小管。用這種形象比擬的方式降低學生的識記難度。
(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準確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教師可以通過 PPT 展示“尿液的形成過程”簡單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示意圖,并讓 PPT 動畫的播放與學生的自由互動同步進行,直至示意圖內涉及的信息全部呈現(xiàn)出來。隨后,教師針對圖中內容與動畫播放過程提出問題:尿液來源于什么?尿液在哪里形成?讓學生根據(jù)動畫觀察結論描述尿液的形成過程。
(3)血液、原尿和尿液三種液體成分的差異
教師利用表格等形式,并結合適當?shù)慕Y合動畫演示,分析血液、原尿和尿液三者在具體成分上的差異,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討論并描述尿液形成和排出過程,在多樣化的課堂中逐步形成科學思維。
2 滲透結構與功能觀,形成生命觀念
開展“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的繪制活動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滲透結構與功能觀,還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了提高流程圖的準確性,教師可以先搜集一些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例如,將網(wǎng)絡上科普“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視頻引入課堂,以視頻中“尿液形成和排出”的模型做示范,闡明結構與功能的適應關系,調動學生的直觀體驗,引導學生繪制“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在繪圖過程中,學生既鞏固了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也明確了腎小球結構與功能,樹立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讓核心素養(yǎng)得到強化。
3 化抽象為具體,提高探究實踐能力
2022年版課標高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踐經(jīng)歷,強調學生的學習是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師需要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加深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例如,教師可以增設一個小組合作制作生物模型的活動。在該活動中,學生可以選擇多種材料制作模型來模擬尿液的形成過程,并在課堂上展示、評比。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手,化抽象為具體,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
4 崇尚健康生活理念,提升社會責任
2022年版課標要求要樹立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能夠強身健體和服務社會。人體排出的糞便和尿液中,除了含有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和代謝廢物等,還可能帶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等。因此,人糞尿如果未經(jīng)處理就排到外界環(huán)境中,可能通過水或土壤等途徑感染人體,從而引發(fā)疾病。教師可以讓學生調查身邊因糞尿未經(jīng)處理引發(fā)的各種環(huán)境問題,并在課堂上展示、共享,引導學生樹立崇尚健康生活的理念,進而提升社會責任。此外,通過學習,學生還知道了如果尿液中出現(xiàn)葡萄糖、蛋白質等物質,可能是腎小管的重吸收和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出了問題,這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病理知識。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學教學要求教師要盡快轉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依據(jù)2022年版課標要求加強教材與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采用豐富的教學形式,科學、合理地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習慣,核心素養(yǎng)得到重視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J].新教育,2019 (17):3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 [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