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彩霞
2023年的新春,繼比亞迪高調推出其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仰望” 之后,吉利也對外發布了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銀河”。一時之間,不僅業內關于“仰望銀河” 的文案朋友圈內不斷刷屏,也讓人們重拾自主品牌向上這一業內熱門話題。
2022年,雖然中國車市在缺芯、貴電、消費需求降低等重重壓力下艱難前行,但自主品牌企業卻出乎意料地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從中汽協的產銷數據看,2022年我國乘用車市場呈現出兩大喜人特點:一是高端品牌乘用車增速高于乘用車整體市場,二是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創歷史新高。2022年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22.7%,市場份額達到49.9%,逼近50%紅線,上升5.4個百分點;而2022年12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更是高達56.8%,上升了9.8個百分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和海外市場,我們更是看到了自主品牌迅猛的發展勢頭。
從價格上看,在過去的一年中,自主品牌車型價格也在不斷向上延展。比亞迪、領克、星途等主力車型的平均售價普遍在17萬元左右,已經直面來自合資品牌的競爭。按照中汽協的統計,新能源乘用車自主品牌的銷量貢獻也主要集中于15萬-20萬元的市場。而魏牌、嵐圖、阿維塔、極狐、極氪、沙龍、智己、小鵬、理想、飛凡等全新高端品牌的產品價格也已向上探到30萬~50萬元左右。
雖然過去一年的成績十分亮眼,但筆者依然為自主品牌車企的高端化的持續性擔憂。在筆者看來,目前自主品牌的技術、產品品質、品牌內涵都還過于單薄,遠遠不足以撐起其高端品牌長遠的發展。如何贏得消費者的認可,還需要企業在核心、關鍵領域聚力創新,通過在品質上的精心打磨,不斷充實品牌內涵,增強品牌的辨識度,而這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也許多年后再次回首,2023年只是“自主品牌向上走” 的一個小小起點。革命道阻且長,而行者將至。在這冰雪消融、乍暖還寒的初春,讓我們為那些勇敢追逐夢想的車企喝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