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譯婷

為進一步提升我國裝備制造能力、使自己的大飛機早日翱翔藍天再作新貢獻。
—習近平
鯤鵬展翅九萬里,長空無涯任搏擊。鯤鵬——被賦予無數浪漫想象的上古神鳥,寄托了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對御風凌云的無限向往。2013年1月26日,運20,一架承載了華夏兒女期待的碩大“鯤鵬”,一架寄托了中國航空人夢想的銀翼戰鷹,凌空一躍,扶搖而上,凝聚起一曲奮發圖強、慷慨激昂的航空壯歌,開啟了國產大型運輸機研制的新征程。
鯤鵬振翅圓國夢,十載奮飛擎蒼穹。讓我們循著運20的身影,掀開時光的冊頁,去感受那段艱苦卓絕、負重致遠的歷程,去記錄那浸滿研制全線人員心血與汗水的日夜,去回味運20在世界版圖上留下的令人心潮澎湃的多彩航跡,去暢想鯤鵬未來的無限可能。
2013年1月26日,在祖國西北的航空城——閻良,一架體形碩大的“鐵鳥”正在機場跑道的盡頭靜靜地等待。在它的周圍,是緊張而又期待的航空人。此時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時節,雖然寒冷,但現場每一雙等待的眼睛此時此刻都閃爍著無比熱切的期盼。
隨著一陣低沉的轟鳴聲劃破天際,如同巨鵬猛醒時發出的長嘯,在無數人屏氣凝神的注視中,這架鋼鐵鑄就的戰鷹滑行、騰飛,直沖云霄。它那宛若傳說中大鵬背膀般龐大的銀翼劃過祖國的天空,扶搖而上,御風凌云,滑向了新的歷史紀元。
這是牽動著十四億中華兒女心弦的時刻,這是令四十多萬航空人心潮澎湃的時刻。壓抑許久的情緒在一瞬間爆發,雷鳴般的掌聲讓現場沸騰,歡笑、淚水與激動交織,現場的人們跳躍著、擁抱著、奔跑著。幾千個難熬的日夜,無數次的失敗與嘗試,在這一瞬間化為無限的榮光,成為令全體航空人永生難忘的驕傲——中國大型運輸機運20成功實現首飛,中國從此告別了不能自主研制生產大型飛機的歷史。中國人,終于圓夢了!
“造出中國自己的大飛機!”這是一個數十年來讓幾代中國人輾轉反側、縈繞于心的夢想,承載著中華兒女通四海、掖八方的壯闊雄心。讓中國大飛機在祖國的天空上御風凌云、馳騁萬里,這是國家與人民的期盼,更是中國航空人的一種執著信念,驅動著數萬人孜孜不倦地追求跨越。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強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建設,著力提高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能力。這更加激勵著廣大航空人在自主研制國產大飛機的征程中守正創新,銳意進取,風雨兼程。
大飛機是現代制造業的一顆明珠,是現代高科技的高度集成,不僅需要航空技術的獨立自主,更牽涉到新材料、現代制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運20的出現,使國產飛機的起飛重量從60噸級一步跨越至200噸級,這背后涉及的技術難度呈幾何級增長。
六大關鍵技術、兩大難點項目、400余項技術難關成為橫亙在運20科研生產團隊面前的三座大山。如何在短時間內翻越重重難關,如何在各個關鍵技術領域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這是對航空人的一次大考,更是對整個國家的工業體系、創新能力的大考。
“關鍵技術、尖端技術買不來,我們已經等得太久了,不能再有幻想,不能再等待?!痹缭谑昵埃袊暮娇杖艘呀浨宄匾庾R到,高精尖的大飛機技術等不來也買不來。大型運輸機這一關乎國家命運、關系人民安危的工程,唯有自主創新研制這一條路得以實現。
在一院六廠及其他上千家單位參與下,在整合了在線關聯設計技術、基于MBD的全三維設計制造技術、數字化異地協同研制平臺三大支柱的基礎上,航空人舉全國之力建立了數字化研制體系。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創新在運20型號研制中居功至偉。設計周期縮短了40%,生產準備周期縮短了75%,制造周期縮短了30%,不僅保證了型號研制的節點,更使我國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一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走出了一條“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融合之路。
大型整體帶筋機翼壁板數控加工和噴丸成形的技術工藝是制造工藝中最為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如此大尺寸、高精度的數控加工件,在國內航空制造領域絕無僅有,對于彼時的航空人而言,可謂是從零開始的艱難探索。但在航空工業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在全體航空人的勠力奮進中,一道道難關被攻克,一個個“硬骨頭”被啃下,圍繞運20的研制生產,400余項關鍵技術得以成功突破。
僅以機翼制造過程中的噴丸成形技術為例,在獨立自主的探索下,航空工業凝聚全線之力完成了從無到有的技術突破,在中航西飛打造出了全國最具規模的噴丸成形加工中心,這一被世界極少數國家壟斷的尖端制造工藝終于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也為中國未來大飛機機翼研發“智”造夯實了基礎。小小的彈丸,只是航空人技術攻堅之路的一個縮影,以運20項目為牽引,這樣的突破與飛躍在航空工業全線比比皆是。

從一張白紙到圓滿答卷,從無從下手到自信滿滿,大飛機項目的成功,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與戰略決策部署,也離不開無數航空人衣帶漸寬、青春為炬的無私奉獻和群策群力、勠力同心的忘我拼搏。冬去春來,黑夜白晝,在運20項目攻堅中,項目研制全線涌現出了無數令人感動的故事和令人欽佩的榜樣。數萬名承載著厚重國家意志和拳拳報國心的航空人,用汗水澆灌,以心血孕育出了大型運輸機運20,也孕育了“大情懷、大奉獻、大協同、大跨越、大運載”的大運精神,這一全體航空人永恒的精神財富。
時間的坐標鐫刻著奮斗足跡,逐夢的征程閃耀著如磐初心。十年后的今天回望研制歷程,“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初心使命永遠體現在設計制造的第一線,支撐著每一個航空人熬過那段“從0到1”的崢嶸歲月,也勉勵著全體航空人繼續踐行黨旗下的錚錚誓言,為實現中國人的“大飛機夢”不懈奮斗,永向前!
從大漠高原到碧浪飛沙,從領銜受閱到練兵備戰,從祖國的山川到世界的遠海,鯤鵬用它的鐵翼丈量著中華大地的每一寸國土,并且不斷向更為廣闊的天地探索,為世界傳播著從中國誕生出的強大力量。
首飛后的十年間,鯤鵬的腳步從未停歇。在執行接迎志愿軍烈士遺骸任務中,鯤鵬帶著護衛英雄的崇高使命,飛出國門,以國之重器彰顯祖國強大,告慰先烈。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運20滿載醫護人員和醫療物資支援武漢和上海,為全國人民帶來安心和希望;跨國運送新冠疫苗,為千里之外的民眾送去愛與關懷。
在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中,運20飛赴湯加、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彰顯大國擔當,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播撒在世界的各個地方。

在奧地利“空中力量”航展中,運20代表國產戰鷹精彩亮相,向世界觀眾展現新時代的中國精神,向全球人民傳播中國航空人的力量與擔當。
這是鯤鵬奮飛的十年,帶著新時代的新使命、新任務,飛躍了祖國的崇山峻嶺,飛過了世界的廣闊大洋,以國家之名,振翅揚威,呼嘯蒼穹。
從當初滿載希望騏驥一躍的“雛鷹”,到如今四海出征的威武編隊,當鯤鵬在磨礪中走向成熟之時,航空工業的研發與制造實力也在飛速增長。

對于全體航空人而言,運20的首飛成功,僅僅是踏上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在打造國之重器的征途中,航空人探索的步履不停,始終瞄準更為高遠的目標不斷進取,力圖以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托舉更多國產大飛機奮飛遠方。
鯤鵬奮飛的十年,是航空工業以創新驅動發展,科研生產能力加速提升的十年。圍繞運20的研制生產,航空人夯實了數字化設計能力。全三維數字化設計等一批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全面打通了全三維設計制造生產線,不但大幅節省了人力,更加快了飛機設計迭代周期,形成了新型飛機研制體系和模式,實現了與國際的全面接軌。
圍繞運20的研制生產,航空人建設了先進的數字化裝配生產線,不斷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航空能力建設,以高科技賦能航空工業高質量發展。傳統的硬式工裝被數字化柔性裝配系統取代,手工制孔大量被自動鉆鉚機、機器人所代替。運20的機身調姿對精度要求極高,全長50米的機身,各個部位偏差不能超過0.5毫米,其難度堪比大象在針尖上跳舞。而通過數字化裝配技術,幾層樓高的龐然大物在一天之內就可完成裝配,且精度可達到毫米級。
圍繞運20的研制生產,航空人全面掌握了大飛機數字化制造技術。同時,在研制全線的共同努力下,航空人攻克了20米級帶筋復雜曲面壁板的數字化銑削及噴丸成形技術,助力我國的大飛機事業邁上全新臺階。
圍繞運20的研制生產,航空人建成了數字化、精益化、智能化的快響中心、生產管控中心。鯤鵬振翅,智造領航。在運20的批產過程中,航空工業逐步實現智能制造系統、智能工廠到智能生產運營服務體系的立體貫通,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加速轉變,大幅提高研制效率和交付質量,實現了多個型號產品的穩定批產和均衡交付,為用戶創造更大價值。

鯤鵬奮飛的十年,是航空工業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管理創新激發型號研制活力的十年。十年砥礪,航空工業黨組深入分析世界大型航空器制造的組織模式,結合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現狀,大刀闊斧地改變了以往“一廠一所”的項目組織模式,強化總體部署、協同調動,明確了“集合全集團優勢兵力、跨區域聯合研制”的原則,搭建起了聯合研制集成管控體系。全新的聯合研制管理模式,全面覆蓋了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上下同心,如臂使指。型號研制中技術與管理的同步,徹底消弭了管理上的“代差”。
在運20研制生產逐漸成熟的過程中,一種全新的項目管理模式和組織運作體系也隨之破繭而出——“一個模式、六個統一”?!耙粋€模式、六個統一”是大飛機制造系統中的“規”與“矩”,迅速理順了這個龐大系統內部之間縱橫交錯的各類關系,化解了原來存在于各項目結構中影響研制進程的海量問題。在這一組織運作體系的作用下,各制造商、供應商、工作團隊的各項研制工作有序走入正軌,在制造系統守住了重大節點。
十年進取,在航空工業黨組的部署下,圍繞運20的研制生產,航空人不斷探索管理模式,以管理創新賦能高質量交付。統籌零件生產資源,建立生產執行新模式,推動精益融入業務,迭代升級生產管理系統,實施流程所有者優化,并構建了供應鏈管控協同機制。
鯤鵬奮飛的十年,也是航空工業聚焦用戶、強化外場保障能力的十年。在航空工業黨組的戰略部署下,發揮運20技術引領優勢和主機牽頭作用,聚焦融合戰略,堅持創新驅動,航空人構建了貫穿“研發―制造―服務―維修”完整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服務保障體系。十年來,10萬余人次的遠行和50余處外場駐地的奔赴,鯤鵬外場服務保障團隊用堅守和付出守護著運20一次又一次地翱翔藍天。

十載風華,全體航空人在實踐中砥礪,在砥礪中超越,不僅突破了關鍵技術,摸索出新的工具和工藝方法,更組建了一支有創造力、有情懷、有自信、敢戰斗的“鐵軍”。
十載超越,運20的每一次起降,都承載著航空人的報國使命與強國擔當?!爸艺\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也隨著運20的身影鐫刻于長空之上。
在第十四屆中國航展的靜態展示區,運20的四周總是圍滿了觀賞拍照的游客。每一個經過它身旁的人,都驚異于那碩大的身形,被它遮天蔽日的“垂天之翼”所震撼。而在運20的不遠處,是同樣由中國航空人自主研制生產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和大型客機C919。這國產“大飛機三兄弟”的齊聚首,為觀眾展示著中國航空工業的巨大進步,詮釋著中國精神、中國價值與中國力量。

面向新時代,航空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導,凝聚奮進合力,依托創新動力,加強研制能力,按照黨中央總體部署,在大型飛機重大專項攻堅中擔當起主力軍的重任,在“中國制造”軍民用大飛機研制中砥礪探索。運20的高飛遠航,不僅是中國航空工業在大飛機研制領域的一次突破,更為后續我國復雜大型航空器的研制奠定了技術、管理、人才等多領域的堅實基礎。AG600和C919的誕生,也再一次鞏固和證明了我國航空工業卓越的技術能力,尤其是在大飛機制造領域已然形成特色技術優勢,實現了從“跟跑者”向“領跑者”的根本轉變。

面對未來,面向世界,中國航空人有著十足的信心和底氣。鯤鵬起兮舉世驚,扶搖直上九萬里。十年后的今天,航空人在智慧管理中提升價值,在精益建設中挖掘潛力,在智能制造中建設能力,在科技創新中追求卓越。多年來生產研制技術的積累,讓中國航空工業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走入世界航空技術比拼的舞臺中央,展示著新能力與新力量。
鑄就新重器,護衛新時代。依托運20項目的成功,今天的航空人不但能高效完成大型運輸機的批產交付,更能在此基礎上根據使用需要和時代發展,不斷迭代設計、升級技術,實現國產大型運輸機的規模化、系列化發展,為“20家族”注入新力量,放飛更多強有力的戰鷹,共同捍衛祖國的藍天。
而站在新的高峰之上,航空人也不再僅僅滿足于項目研制的“又好又快”,而是以智慧和科學提升效率,以創新和改革增添動力。在型號研制“更好更快”的道路上,航空工業全體干部職工不斷奮進不斷超越,向世界宣告,這是屬于中國的航空新時代。
十年來,為了完成國產大飛機在祖國藍天上御風凌云、馳騁萬里的夢想,為了實現新中國航空人的執著信念,航空人秉承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的遠大目標,叩開了中國自主研發大飛機的大門。而在十年后的今天,面對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務,航空工業全體干部職工還將繼續循著大飛機研制之路,不斷突破創新,拼搏作為,在推動航空科技自立自強上奮勇攀登,在促進航空工業高質量發展上積極作為。

一腔熱血釋忠誠,一片丹心繪傳奇。十年前的堅守與奉獻,航空人以堅實的臂膀扛起了航空報國的使命擔當,用團結的雙手托舉起了中國大飛機的翅膀,繪就了鯤鵬昂揚起飛的畫卷。
十年中的創新與進取,航空人以智慧管理匯聚起科學有序的奮進合力,以自主創新積蓄起銳意進取的不竭動力,從無到有書寫中國航空器起飛重量躍升至200噸級的傳奇。
十年后的追求與超越,航空人承襲著不變的奉獻熱情,懷著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向著更為廣闊的天空和更為高遠的目標,抖擻精神再出發。
“一以貫之、善始善終、久久為功,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取得更大突破,扎實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痹谛掳l展藍圖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航空人提出了新要求,也為航空人指明了通往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方向。
十年堅守,航空人將始終銘記領袖囑托,堅定航空報國之志。腳踏實地,守正創新,修煉內功,以更扎實的行動加速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以更精進的創新勇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高峰。
十年超越,航空人將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砥礪航空報國初心。擔當首責,再接再厲,勇毅前行,在領袖的囑托中堅定前行方向,在黨中央擘畫的宏偉藍圖中擔當強軍首責。
昔日的成就已經成為永恒的過往,而這過往又在孕育著新的夢想。前路漫漫,征途遙遙,站在新的起點上,航空人仍將永葆初心,堅定信念,負重前行。

風勁帆滿海天遠,鯤鵬滿載起新程。航空人將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堅持黨的領導,在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中把握歷史機遇,不斷深化改革,堅定自主創新,在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的道路中奮勇開拓。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重托、不懈奮斗,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鯤鵬展翅,鐵翼擔當。前程似錦,永駐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