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進入2023年,隨著“國補”的退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出現了大幅下滑。數據顯示,2023年1月,新能源車銷量為40.8萬輛,較2022年12月份的81.4萬輛月銷量,環比下降49.9%,同比下降6.3%。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眾車企開啟了降價模式,并掀起了新能源汽車的降價潮。
降價開局
開年降價的第一槍由特斯拉打響。1月6日,特斯拉官宣降價,最高降幅達4.8萬元。其中暢銷車型Model?3的起售價降至22.99萬元,降幅在2萬~3.6萬元間。另一款主力車型Model?Y起售價也大幅降至25.99萬元,降幅在2.9萬~4.8萬元。
在特斯拉官宣降價后,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也按捺不住了,比亞迪、AITO問界、小鵬等新能源車企紛紛跟進,也硬著頭皮降價應戰。
比亞迪方面,已經接連出招。其于2月10日推出一款暢銷轎車的DM-i車型,售價首次下探至10萬元以內,在“油電同價”巨大吸引力之下訂單量驟增,據悉,這款新車上市僅5天便已收獲2.5萬輛的訂單。
不僅如此,據傳其中高端標桿產品“漢EV”將推出兩款新車型,價格將直接與特斯拉Model?3對標。
AITO問界也加入降價戰團,部分車型降價幅度在2.88萬~3萬元間。小鵬汽車也在跟進,整體降幅在2萬~3.6萬元。
更有廣汽豐田宣布旗下bZ4X“廠家直降3萬元限時購”活動,日產官宣旗下首款電動車艾睿雅優惠6萬元,吉利帝豪L?PHEV最高降價3萬元。
除了直接降價之外,不少車企也在通過諸如限時福利、選配打折、贈送選裝、補貼保險、金融補貼、交付禮包等方式來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以達到降價走量的目的。如零跑汽車推出“限時5?000元抵30?000元”的限時補貼,沃爾沃汽車于2月1日推出“5?000元抵扣25?000元的訂金膨脹禮”。
全年普降或成定局
目前各大品牌的降價政策與“暗降價”動作還在繼續上演。
對此,有觀點認為,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白熱化,新能源車市的后繼價格戰只會愈演愈烈,原因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特斯拉為新能源車的市場標桿,其帶頭降價對整個行業影響巨大,在特斯拉價位不斷下探的背景下,除了比亞迪這樣的領頭羊外,其他絕大多數品牌很難冒著丟失市場的風險,堅守不降。
二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所用的碳酸鋰價格大幅下降給了車企降價的空間。據了解,2022年11月份,工業級碳酸鋰價格一度逼近60萬元/t的歷史高點,而2023年2月7日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為46.25萬元/t,跌幅超20%。
在特斯拉的帶動及原材料價格回落的雙重效應下,2023年新能源車價格下降似乎成為必然。
2023年有望增長50%
也有觀點認為,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車企降價背后的直接原因是2023年新能源汽車需求疲軟。如摩根士丹利指出,2022年受政策影響,市場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提前透支,如純電動車滲透率已經超過20%,2023年很難看到類似的增長速度。
不過,在日前召開的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交流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則認為,不大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新能源汽車在2022年有所提前消費,但并不會影響今年全年的表現。目前,電動汽車的增長仍然處于高增長階段,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董揚說。
在2022年之前,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尚不足20%,但從2022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迅速提升到25%,未來,新能源汽車對于燃油車而言更多是替代關系。
此時,全球新能源領軍企業特斯拉和比亞迪所引領的“油電同價”競爭策略,將極大搶占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
“一般來說,20%、30%以上就算比較高的增長,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長接近100%是高增長,2023年新能源市場大概率會出現50%左右的增長,接下來的2024年、2025年預計也都會有較好的增長。高比例的增長對市場環境會越發有利,產量大也將更好推動地供需趨向平衡。”董揚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