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中國車載激光雷達產業規模和競爭格局都已發生根本性改變。
2019年時,馬斯克曾公開炮轟激光雷達“傻子才用激光雷達,誰用誰完蛋”,還嫌棄激光雷達價格太貴,就像得了闌尾炎,是一個沒用的附屬品。誰料,近幾年中國激光雷達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
2023年2月9日,禾賽科技登陸納斯達克引發汽車行業熱議,不僅成為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還因其首次公開募股就籌集了1.9億美元,成為繼滴滴之后中國公司在美國市場上的最大一次IPO。
無論是從出貨量還是從營收情況來看,禾賽科技均位于全球領先地位。截至去年,禾賽科技激光雷達累計交付量超10.3萬臺,成為全球首個達到10萬臺級別交付量的車載激光雷達公司。不僅以占全球27%的市場份額,位列ADAS前裝量產定點數量全球第一;還在自動駕駛領域,以58%的營收占比排名全球第一。
國內新秀大展拳腳
然而,在ADAS及自動駕駛領域,還有一家本土激光雷達公司取得了耀眼成績,那就是速騰聚創。2023年2月6日,速騰聚創正式官宣與豐田汽車旗下多款車型達成量產定點合作,成為首家進入豐田汽車供應鏈體系的中國激光雷達科技企業。
為何說進入豐田汽車供應鏈體系就意義重大?因為豐田汽車是全球最大汽車廠商,2022年再度創下超千萬輛(1?048.30萬輛)的銷售規模,并連續第3年蟬聯全球銷量第一。其實早在2021年,豐田汽車全球銷量就曾達到過這一數值(1?050萬輛),成為當時全球唯一一個年銷量破千萬輛的汽車集團。
那么,年銷量破千萬輛是個什么概念?同樣是在2022年,國內最大汽車廠商依然是上汽集團,其已連續17年位居國內汽車集團頭把交椅,但其全年銷量也就只有530.26萬輛而已。對比全球銷冠豐田汽車,上汽集團的差距幾乎是另一個“上汽集團”了。
可見,豐田汽車銷售規模有多龐大,其中,日本本土市場銷量128.91萬輛,美國市場銷量210.85萬輛,中國市場銷量194.06萬輛。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末,一汽豐田第1?000萬輛汽車下線,成為2022年國內唯一一個新跨入“千萬俱樂部”的汽車企業。
而速騰聚創能進入豐田汽車供應鏈體系,一方面說明國產車載激光雷達技術實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另一方面則預示從此以后中國車載激光雷達的產業規模和競爭格局都將發生根本性改變,而這種改變不只是體量的上升,更重要的是結構上的優化,尤其是對于上下游企業的合作關系,都將提出更高發展要求與期待。
按照規劃,速騰聚創將圍繞一汽豐田銷量排名前列的多款車型展開深度合作,通過搭載RS-LiDAR-M系列激光雷達(簡稱“M系列”),賦予車輛精準的感知能力,進一步提升一汽豐田智能化車型的駕駛安全,從而推動國產激光雷達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前裝量產和規模化應用。
據悉,M系列既是速騰聚創面向汽車前裝量產領域主打的車規級產品,也是全球最早實現車規前裝量產交付的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目前,速騰聚創M系列已獲得豐田等近20家車企50余款車型定點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速騰聚創在與豐田汽車合作之前,還已經與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達成多款車型前裝定點合作。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為186.35萬輛,同比大增208.64%,成功衛冕全球新能源銷冠,超越了曾蟬聯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的特斯拉。
相比禾賽科技納斯達克轟動上市,速騰聚創的意義在于同時進入全球汽車銷冠(豐田汽車)和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比亞迪)兩大巨頭車企供應鏈體系,彰顯了中國激光雷達公司的全球影響力。
國外巨頭相繼倒下
而與國產激光雷達公司快速發展不同的是,國外企業過得并不如意。激光雷達鼻祖來自德國的Ibeo在2022年宣告破產,全球首家車載激光雷達公司Velodyne與Ouster進行了合并,Quanergy宣布退市,Innoviz與Luminar股價和市值狂瀉,全球FMCW激光雷達領導者Aeva以及美國激光雷達企業Ouster紛紛裁員10%。
國外激光雷達企業相繼倒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激光雷達售價高昂且技術突破難度較大,換言之,如果激光雷達企業無法在一個開發周期內獲得訂單,就意味著其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很難繼續下一階段的高研發投入,長此以往,激光雷達企業將無法自持,最終陷入被吞并或者破產的慘局。
但華為等中國企業已將激光雷達的價格給打了下來,而且越做越便宜,從最高價的數萬美元下探到幾百美元。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布局激光雷達。且從2020年起,中國本土激光雷達公司如大疆覽沃、速騰聚創、圖達通、禾賽科技與華為等,就已進入前裝量產的交付周期。
隨著智能駕駛行業在中國的強勢崛起,像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這樣的“中國制造”必然會成為全球激光雷達市場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