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劼
消費升級趨勢下,中國的汽車改裝行業正在加速從小眾走向普及。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強勁復蘇的新階段,“拼經濟”是2023年開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高頻詞。而隨著我國汽車消費升級,汽車改裝行業也正加速從小眾走向普及。
相關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市場的改裝車業務滲透率在2%~5%,與發達國家60%~80%的滲透率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有數據統計,2020~2022年之間,中國改裝車市場規模為1?500億~1?800億元,到2025年后,這一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改裝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3月3日,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主辦的“2023中國定制改裝汽車峰會”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正高級經濟師徐長明,蔚來汽車副總裁吳鵬,上汽大眾大眾品牌銷售策略高級經理陸星星,聚光DNA總經理楊昊楠均表示,汽車改裝正迎來巨大發展機遇,整個產業將從深度、廣度同步發展,產業鏈應修煉安全、專業、創新三大技能,基于用戶需求打造個性化市場。
王俠:汽車改裝正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王俠認為,中國的汽車改裝行業正在加速從小眾走向普及,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應該從全新的視角和高度重新認識汽車定制與改裝的發展潛力。
從政策層面看,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為汽車改裝行業提供了政策支撐,隨著相關法規的修訂完善,改裝的政策環境會更好。
從消費層面看,汽車消費升級動能強勁,消費人群年輕化,讓汽車定制改裝有了更加廣闊的內生動力。
從產業層面看,電動化、智能化等新技術的普及為汽車改裝行業帶來了更多有趣的新玩法,注入了新活力。從社會層面看,汽車產品從過去單純的交通工具演變成改變人們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載體,給改裝行業提供了更多用武之地。
王俠介紹,中國汽車改裝行業規模從2016年的400多億元逐年增長到2021年的700多億元,發展勢頭明顯,但我國汽車改裝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發達國家有約80%的汽車改裝比例、40%以上的后市場份額占比,而我國汽車改裝比例僅為5%,份額僅占后市場的3%,巨大的發展潛力等著我們去開發。”王俠強調。
徐長明:深度、廣度共同發展
中國個性化定制改裝市場潛力巨大,與此相關的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在徐長明看來,未來汽車個性化改裝需求的深度和廣度將會同步發展。
首先,國際規律顯示,汽車個性化定制改裝需求隨經濟發展水平提升而提升,高收入國家的汽車個性化改裝會加速發展。當汽車普及到一定程度時,消費者希望自己的車和其他人不一樣,汽車個性化行業才會有所發展。
其次,汽車個性化需求與消費者休閑時間相關。當消費者有了休閑時間,又有收入增長,才會有汽車個性化改裝需求。
最后,時代因素導致我國個性化改裝市場占比比國際基準線高。信息化的快速發展,讓消費者了解個性化改裝信息的渠道大大豐富,消費者對于汽車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汽車改裝行業因此擁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徐長明表示,當前汽車個性化改裝得到了主機廠支持。2017年以前,中國汽車市場快速發展,新車不夠賣,在這一階段,主機廠對于個性化改裝沒什么積極性。但汽車行業進入存量市場后,主機廠就需要提升單車價值,主打個性化的汽車產品更受歡迎,主機廠對于汽車個性化改裝也就充滿了積極性。此外,徐長明還表示,汽車個性化改裝可以有效擴大汽車消費,政策需要提供更多的包容性。
吳鵬:基于用戶需求打造汽車個性化
吳鵬介紹,針對汽車產業個性化定制,蔚來在生活方式、個性化需求、硬件升級、智能化等四方面集中發力。
在生活方式上,蔚來發現用戶對于車的使用場景有多樣性的延展需求,在不同的地域、國家、季節,用戶對于改裝都會有不同需求,針對不同的場景延展需求,蔚來開發了車型定制的系列產品,如自行車架、車頂行李框等。
在個性化需求上,蔚來為用戶提供了改色膜方案、專屬的涂裝方案。
在硬件升級上,蔚來會關注較早購車用戶的煥新需求,確認新車型的硬件系統可以應用于老車型的產品定義。
在智能化的電動車系統上,蔚來提供了智能系統煥新升級。為了讓用戶享受可迭代、可升級的科技體驗,蔚來車載智能硬件、整車計算平臺、操作系統、智能算法、智能應用都可以隨著硬件升級。
陸星星:要安全、要專業、要創新
陸星星表示,汽車改裝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三大關鍵詞:安全、專業、創新。
汽車改裝行業如何保證安全?陸星星認為要從三方面著手:第一,完善測試認證體系,汽車改裝市場規模正在快速發展,但規模尚小,如果改裝品牌和整車品牌攜手,在行業促進下推出相應的認證體系,讓更多改裝產品從不被認證走向規范認證的道路,可以極大促進改裝產品安全落地。第二,完善質保體系,讓整車質保和改裝店質保形成共創體系,促進改裝產品快速安全落地。第三,提升汽車改裝行業服務水平,在汽車改裝行業有很多非標準零部件,人才短缺、服務水平差讓汽車改裝行業安全堪憂。
針對專業化,陸星星呼吁持續完善改裝行業法律法規。汽車改裝產業對法規認知方面有所欠缺,汽車品牌有責任讓消費者購買到符合相應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汽車是精密儀器,專業的生產能力和安裝能力才能讓消費者享受專業、安全的改裝產品。
此外,汽車改裝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創新。汽車產業體量正在快速發展,國家基礎科學的進步將帶來汽車產品的快速更迭,這就要求汽車改裝行業工作者加大改造產品過程中的創新投入。
楊昊楠:中國汽車個性化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存量時代,汽車個性化是車企進一步挖掘汽車消費價值的有力增長點。楊昊楠認為,中國汽車個性化市場有三大特點:
其一,文化融合度高。中國高度的文化融合性,讓汽車市場形成了相近的審美規范。在中國,即使是個性化車型優秀的定制款產品,也可以達到幾千輛的銷量。
其二,中國汽車改裝行業的法律、法規較國外更加嚴格。目前,中國汽車改裝行業法規是汽車上牌后備案才允許進行小范圍改裝,這對消費者改裝需求是一種抑制。好在近年來汽車改裝行業法律法規不斷健全,法規的每一次開放,對汽車個性化市場都是利好信息。
其三,汽車產業“新四化”浪潮已經掀起,基于燃油車發動機的動力系統或排氣系統的改裝需求可能不復存在。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突破,智能汽車外觀造型的改裝,要考慮自動駕駛相關傳感器、雷達的適配性,這對改裝團隊提出了更高的專業度要求。智能汽車的改裝也需要主機廠開放數據,深度參與才能做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