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劼
新能源汽車的定制和改裝,和傳統燃油車相比有何不同?發展趨勢與潛力又如何?
在燃油汽車時代,定制化與改裝基本上停留在機械層面,比如更換減振器和剎車盤、增加渦輪等性能改裝,以及特殊噴漆、大包圍、更換座椅、增加行李架等顏值改裝……但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新物種,這一新物種的市場滲透率已經到30%左右,且還在進一步呈現上升勢頭。新能源汽車的定制和改裝,和傳統燃油車相比有何不同?發展趨勢與潛力又如何?
在以“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個性化定制改裝”為主題的圓桌論壇環節,在《汽車觀察》雜志社社長劉小勇的主持下,合創汽車總裁楊穎、集度汽車用戶發展負責人楊振、合眾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裁胡恩平、超境汽車創始人兼CEO劉書麟針對以上話題熱烈討論。
楊穎:新能源汽車可改性更高
在楊穎看來,新能源汽車在場景的延展性、智能化的可塑性以及改裝的便利性方面,與傳統燃油車大有不同。尤其是在內飾個性化、UI/UX的個性化呈現等消費者剛需的改裝層面,新能源汽車有著獨到優勢。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在動力方面的可改性也比燃油車更高。
汽車工業發展多年,所形成的最大優勢在于工業化、大批量、標準化、一致性,如果要追求定制化、個性化,產生的矛盾該如何處理?千人千車真的能實現嗎?面對劉小勇的犀利提問,楊穎回答道:“為了匹配越來越多的破圈定制要求,我們從供應鏈到生產工藝上全面改變。聯名共創是實現破圈最好的方式。”
楊穎稱,合創汽車在產品設計環節便為改裝預留了足夠多的接口,以滿足消費者及合作伙伴的不同需求。為了提高聯名共創的效率,合創汽車的計劃是與改裝車企聯手,改裝車企幫助合創進行產品定義,而合創也能為改裝車企提供技術支持、工藝支持和工業支撐。與此同時,合創也與雷蛇達成合作,共同定義電競人群的產品需求,雙方合作的新作品將會在上海車展正式推出。
楊振:改裝也要軟硬件兩手抓
楊振介紹,在歐美市場,汽車改裝的比例很高,這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行業趨勢。而對于消費者而言,車不僅是交通工具,同時也是個人身份的重要標簽,有相當一部分用戶希望通過特殊的版本來表達自己的身份和個性。基于此,集度積極進軍定制改裝市場,聯合中國探月、三體推出了ROBO-01的探月限定版和三體限定版車型。
楊振認為,雖然汽車是一個規模化的行業,但在智能化的加持下,將來的汽車行業會由規模化、智能化、個性化三波趨勢疊加。放眼未來,改裝將不再局限于外觀、造型,而是軟硬件兩手抓。在智能汽車時代,每一輛車都是個性化的,基于個性化的數據,搭載在車輛上的軟件系統能夠為車主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和服務體驗,軟件能為個性化、定制化提供大量的操作空間。
“一方面,我們希望軟件能盡可能有一個標準化的底座,從而提高效率;但另一方面,我們又希望它能夠帶來更多場景上的個性化創新機會。”楊振稱。
胡恩平:越小眾越主流
胡恩平表示,汽車工業發展正從規模化走向個性化,這一趨勢也反推著生產制造方式和供給方式的變化。在過去,規模化才能走量,但在未來,可能“越小眾才能越主流”。而在從規模化走向個性化的過程中,改裝是最好的橋梁。
個性化的初級階段應該是標新立異,但當個性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每個人選擇的改裝方式都跟別人不一樣,那么追求標新立異的效果會不會有所下降?面對這一問題,胡恩平表態,千人千車的需求和可能性一定會存在矛盾,但正因為矛盾的存在,對軟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軟件定義汽車”成為現實,千人千車也將不再是難題。
胡恩平介紹,哪吒汽車已經意識到了汽車市場的個性化發展趨勢,未來,哪吒將會在改裝業務的組織形態設立和資源匹配上投注更多精力,也將會推出更多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
劉書麟:定制與改裝將成為行業主流
劉書麟認為,規模化是汽車定制與改裝行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汽車市場縮短了與發達國家汽車市場在主觀性能上的差距,形成了建立個性化市場的需求。
在他看來,定制與改裝市場發展的背后存在著工業化與品牌運營兩重邏輯。在工業化層面,定制改裝最大的阻礙是模具,而模具是工業之母,是所有制造業最基礎的核心,個性化定制需要在一個大規模的平臺上二次開發,將大的需求化整為零成若干個小需求。在品牌運營角度,主機廠與改裝車企應當行使不同的職能,主機廠應該在品牌追求、品牌調性、品牌方向上有所堅持,而不應當追求無限度的個性化。
汽車定制與改裝市場未來的增長態勢將如何?劉書麟介紹,全球改裝市場規模已經發展到3000億歐元,隨著產品成本繼續下行,個性化改裝一定會成為新的規模增長點和經濟增長點。在未來,定制化、個性化、改裝,都將不再是一種亞文化,而會是逐步發展成行業主流。
“對消費者而言,定制、改裝是消費升級的重要標志,對生產商而言,是打造差異化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體現了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雙向奔赴。”環節最后,主持人劉小勇總結道,“為什么全世界都熱衷于定制、改裝?我認為定制是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而改裝則是對現實的不滿足,是創新意識的覺醒。無論是自我意識的覺醒,還是創新意識的覺醒,都是改裝行業、汽車產業和全社會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