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偉

牧鵝,2015年于江蘇省
張曉萌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會員、江蘇省攝影家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英國皇家攝影學會中國(尚圖坊)分會副主席,揚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高郵市攝影家協會主席、2015年中華攝影金馬獎得主。有數百幅作品在國內、外攝影大賽中獲獎或報刊發表。2010年出版了《家園》、《百姓》兩本攝影作品集。作品分別在美國、南非、德國等國的藝術交流活動中展出并在國內的平遙、三江、黃山等攝影節展出。1998 年獲《中國攝影》雜志“反轉片優秀攝影師”提名獎,2015年獲得中華攝影“金馬獎”,獲得25 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優秀作品獎,首屆江蘇攝影獎提名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為在水鄉長大的攝影人,我深深感謝家鄉所賦予我的一切。攝影路遙且艱,對家鄉的記錄與拍攝將伴我始終, 堅持用一個水鄉人的“攝影眼”, 用黑白灰、點線面、光與影的攝影語言,記錄家鄉人生活的美好瞬間。
——張曉萌
牧鵝,2015年于江蘇省
Q:玩攝影多少年了?現在是以攝影為生還是純粹愛好?
A:我是從十二三歲的時候開始用海鷗4A 雙鏡頭相機為親戚朋友拍拍紀念照開始的,算起來有40 多年了,但真正開始攝影創作,還是因為1986年隨所在部隊去云南老戰前線參加輪戰時開始的,當時用了幾年的積蓄買了部確善能單反相機和百老匯的80—200鏡頭開始了攝影創作,并且開始發表自己的作品。兩年的輪戰結束后,我也轉業到了老家江蘇高郵縣城的保險公司工作,業余時間一直堅持去拍些水鄉的風土人情。我想攝影這一愛好,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Q:我看您攝影題材十分豐富,風光、紀實、生態、航拍都有所涉獵,是個名副其實的多面手,能聊聊這其中的感受嗎?在其中有所偏愛嗎?為什么?

棒棒軍,2021年重慶市
A:對于攝影,我一直以為是我表達心聲的一種形式,無論是拍攝人物還是拍風景,從來沒有過多局限。個人認為攝影重要的是憑自己的感覺去拍,截取的每個畫面瞬間一定是能打動自己的,先要有感覺,才會去按快門。個人不喜歡把自己的拍攝對象局限在某個區域或者是某個題材。沒有什么特別的偏愛,如果非要說偏愛,可能自己更喜歡去拍攝動物。因為動物的世界似乎離我們很遠、很陌生,其實和我們很近、很相似。以影像的力量讓人們更全面地去發現、理解、尊重并享受大自然。 更深刻地去感悟、反思、敬畏天地萬物,和諧共處。
Q:哪些攝影元素會經常出現在您的作品中?它們對您來說又有著怎樣的意義?
A:出現在我鏡頭里最多的是水鄉的人和物。畢竟是離我的生活更近一點,更熟悉一點。喜歡攝影已有許多年頭,這個過程中盡管也喜歡寄情于山水風光,但始終對人文紀實情有獨鐘。盡可能地用平凡的心,在平淡的生活中,截取接地氣的畫面。
Q:你覺得黑白紀實作品比色彩更勝一籌嗎?黑白與色彩在紀實攝影上來講,有沒有什么較大的區別?
A:黑白與彩色都很精彩,我從來沒有把它們分個高低,可能自己相對偏愛黑白的運用,特別是在紀實攝影時用黑白表現更多一些,是個人的偏愛,覺得黑白片最具有概括性,能抽離出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彩色的運用自己也喜歡,但是一直未能運用的得心應手,沒有充分掌控。故相對少有出現在我的作品之中。
Q:紀實本身就是有故事的,有沒有讓你特別難忘的拍攝經歷?

等校車,2017年四川省
A:紀實拍攝的重要一環是故事性,讓畫面講故事。自己一直沒有拍好紀實片子,滿意的作品很少。如果非要講講拍紀實片的故事,可能在孟加拉國拍片的感受最大,在這個匪夷所思的國度里,滿眼都是貧窮的人們,但他們的臉上卻滿滿的純樸和充實。特別是每年的開齋節時,幾十萬人聚集到達卡市的盛大場面,還有火車站里爬火車人們的畫面,看到的是一張張虔誠的面孔,不一樣的文化信仰,不一樣的國度。
Q:攝影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A:前面我提到了攝影對我來說就是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所見所聞、有感而發的一種形式。用光與影、黑白灰、點線面來截取打動我心靈的那個瞬間、那個畫面。用鏡頭來表達美麗的家園,用百姓的視角記錄百姓的點點滴滴。
Q:有沒有最喜歡的攝影師,對您有哪些影響?
A:對我影響較大的攝影師首先是我的父親,是他引領我走上攝影之路。后面受李少白老師唯美視覺影響很大。李少白老師認為“唯美”是一種境界。他說:攝影除了記錄社會、歷史,揭露丑惡,批判現實或者表現自我,發泄情緒等實用功能之外,攝影的高級形態,必然是藝術,而藝術的本質必然是“唯美”。在我的作品之中,或多或少都有其“唯美”的影子。國外的攝影師布列松、薩爾加多、寇得卡也是我敬佩的攝影師。
Q:我看您曾經獲得了“江蘇省文藝大獎 · 攝影獎”,能聊聊那組獲獎作品嗎?
A:2020年獲得江蘇攝影獎的一組20 張水鄉生靈——鵝和鴨子的作品。大家可能都知道高郵的鴨蛋很出名,因為高郵市是水之鄉,養鵝養鴨的很多。近十幾年,我一直堅持關注和拍攝這個題材。既通過鵝鴨群圖形的變化來表達水鄉之美的一個側面,又通過單個鴨子的神情來表現動物世界細節上的擬人化。

挑水,2017年西藏自治區

郊游,2006年江西省
當時的評委會的獲獎點評與大家做分享,評語:“動物攝影中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在張曉萌的鵝鴨系列中無處尋覓,但給動物賦予精靈般的生機與美感,這些照片毫不遜色。生于水鄉的張曉萌,心里和鏡頭中始終眷念的正是水以及水中的特產,豐沛的高郵湖孕育了壯碩的鵝鴨,這是水鄉人的資源,也是攝影師的資源。他在用相機對鵝鴨進行群體形態的表現和個體特征的捕捉中,蘊含著擬人化的特征和亮點。”
Q:您今后的攝影計劃是什么?
A:今后拍攝的重點仍然是水鄉風情,力求以自己的視角來表現水鄉的人和事。當然疫情過后,還是要出去轉轉的,趁著現在走得動,去看看不同的人文風情,保持一顆童心看世界,做一個長不大的曉萌。領略行攝所帶來的愉悅,讓自己的生活更加開心快樂。
Q:能不能給正在努力學習攝影的朋友分享一些建議?
A:如果要與大家做點分享的話,可能是堅持拍自己喜歡的,開心最重要。最后用布列松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 “對我來說,照相機就是一本寫生簿,捕捉即時靈感的工具,你要在瞬間對你所看到的一切提問并做出決定,通過一個有限的取景器向人們解釋這個世界發生了什么,這是一種最簡單直接的表達,卻也需要你集中精力、訓練有素、敏感并有幾何構圖的美感?!?p>
合影,2018年青海省

過河,2018年湖南

充氣去,2005年江蘇省

等日出,2015年山東省

插秧,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

耕田,2017年四川省

山里人家,2017年西藏自治區

賽狗,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

生靈,2019年甘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