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箏琪娜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已成為共識。同時,文化也是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重要精神特征,對于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貢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傳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更要重視發揮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打造自貢人的精神家園,凝聚起他們的創造力,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自貢。
一、自貢彩燈及自貢燈會的發展與衍變
自貢地區在漢代因井鹽生產而發展起來,工業生產和商品經濟發達,因此對工藝美術的需求一直都很旺盛。自貢地區存世的許多“天燈碑”中提到早在漢唐時期(最遲宋代),就開始有制燈、賞燈的習俗。其后逐漸發展為天燈會、盂蘭會、瞞天過海等各種形式的,以彩燈為中心的祭祀和會節活動,民國時期已經開始由寺廟、大家族或政府出面舉辦連續性的燈會活動。
傳統的自貢彩燈藝術與中國其他地區有特色的彩燈藝術相比,最主要的區別就在于其一直是依托會節發展的,不同于其他地區主要為家族或師徒式的技藝傳承,自貢地區的彩燈更多是為滿足大型會節需要,而產生的分工合作的大型燈彩。但整體而言,古代自貢彩燈并沒有顯現出其獨特的優勢,真正的繁榮主要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隨著自貢燈會逐漸成為固定的大型文化活動,在傳統的竹扎、裱糊工藝的基礎上,自貢彩燈開始引入金屬材料焊接的絲架式骨架,和以分色裱糊工藝為代表的多種裝飾材料,并發展出完整的社會協作體系,極大地擴展了自貢彩燈的規模和類型。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自貢燈會已經成為中國知名的節慶品牌,同時更是全球最重要的中式燈會輸出口岸,北京、南京、西安、上海、紐約、倫敦、舊金山,甚至非洲、大洋洲,任何一個有中國燈會的地方幾乎都被自貢制燈企業占領。
在現代燈會中,自貢彩燈因其易于營造特定的藝術意境和氛圍而著稱,史詩般的場景式燈組、同類元素巧妙組合的組團式燈組、精美絕倫的單體大型燈組、朦朧迷離的環境氛圍燈、精巧細膩的工藝花燈,這些燈品在一場燈會中鋪錦疊秀,營造出場面宏大,足以穿行其間的藝術氛圍,已超脫于傳統工藝美術范疇。今天的自貢彩燈,是現代科學技術與民族文化完美結合的產物,也是多專業、各工種的配合與協調制作的藝術品。這種需多人、多工種協作才能完成的彩燈藝術,不僅是具有文化意義的工藝美術品類,同時還是具有當代意義和市場號召力的文化產業。2018年,自貢因彩燈產業的發展分別成為“國家級出口彩燈文化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除在本地舉辦的自貢燈會早已成為具有品牌效應的文化項目之外,自貢還向全球輸出以燈會為形式的自貢彩燈藝術。因完善的產業化分工讓自貢彩燈的制作流程非常有效率,好的彩燈制作團隊在春節前可以完成3-4站的燈會制作,而擁有完整的策劃、設計團隊支持和有著多個獨立操作能力團隊的大型公司,一年的春節檔期就可以同時完成全球幾十站的燈會設計施工。
二、自貢彩燈與自貢燈會的依存關系
自貢燈會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就是不僅使用數量巨多的傳統工藝燈和燈籠、燈帶、滿天星,更重要的是會設置幾十組大、中型組燈和座燈。不僅有陸地燈組,還有水面燈組。宏大的規模、巧妙的規劃將整個會場連為一體,使得整個會場光影流動、氣勢磅礴。隨著彩燈技術的發展,燈組體量越來越大,有些燈組甚至可以讓游人漫步其間,加上聲光電動營造的奇妙氛圍,仿若仙境。自貢彩燈還提倡要“走出園、融入城”,形成全城同樂、宏大壯觀的藝術氛圍。這種強烈的、符合華夏審美的藝術氛圍,也是各地引進自貢燈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自貢燈會長期在自貢彩燈公園舉辦,這座園林式的公園,有不少的人工湖面景觀,以及以中國彩燈博物館為代表的風格各異的建筑群。這樣的場地要求更符合展示空間的燈品,形成燈中有景、景中有燈、燈景交織、燈燈相映的奇妙景觀。在一年又一年的實踐中,燈與景的有機結合逐漸成為自貢燈會的審美追求。因此當自貢彩燈對外輸出之后,在其他環境的布展總體規劃布局上,也會利用地形地貌特征進行全景式布展,將不同藝術風格的燈組,依山傍水、嵯峨間置,形成立體式的燈山燈海。讓人感到整個會場流光溢彩,仿佛置身其中,形成燈景交融、氣勢磅礴的宏大場面。
自貢彩燈的審美體系在萬民同樂和燈景交融兩大宗旨的驅動下,20世紀70年代末,針對自貢燈會的特色開始提煉出“形、色、聲、光、動”,彩燈的表現方式追求豐富、綜合,不僅要在傳統彩燈講究的形象和配色上下功夫,還注重依托于現代技術的聲音、光線和動作,讓彩燈藝術從視覺藝術上升為豐富的多維藝術審美。這一審美體系顛覆了傳統燈彩的基本概念,奠定了自貢彩燈區別于傳統燈彩最重要的基礎。
2000年后,自貢彩燈產業迎來高速發展期,自貢彩燈審美開始向極端過渡,以滿足人們“高、大、新、奇、特”的獵奇心理。更高、更大的燈組規模,更新的內容題材,更奇妙的制作技巧和表現方式,更特別的視覺體驗,不斷刷新著自貢彩燈的極限數據。2005年前后,隨著自貢彩燈以“形、色、聲、光、動、高、大、新、奇、特”的現代彩燈審美體系在全國站住了腳,徹底將人們對傳統燈彩的理解帶入了現代審美境界。自貢彩燈開始更注意營造燈會的詩意氛圍,從滿足審美獵奇到塑造國家形象,自覺地以更具東方風雅之韻的精神導向為審美追求。“美、麗、工、巧、雅”的審美體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構建起來的,為自貢彩燈代表中國走向世界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從1964年首屆迎春燈會開始,為滿足現代燈會更大、更高的展出需求,自貢彩燈就在彩燈材質上突破了竹篾、彩紙、綢布等傳統材料,創造性地把金屬、瓷器、玻璃瓶等材料用于制燈。自貢燈會經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各個制燈團體的經驗交融與借鑒,自貢彩燈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彩燈藝術語言,創新之處難以窮盡。為突出強化燈組動態,大量使用了機械傳動技術。近年來更是將全息技術、數碼控制技術引入傳統燈彩領域,使燈組色彩奇幻絢麗,令人眼花繚亂。這些新工藝,既要滿足越來越龐大的組燈設計要求,又要滿足不斷變化的展場需求,同時也沒有放棄工藝美術對精致與匠心的追求。
自貢燈會作為政府主導的市場化會節活動,要求“年年有新意、屆屆有特色”,自貢彩燈表現題材不斷擴充,中外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以及流行文化中的優秀題材,無不涉獵。其文化感染力、親和力,豐富了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寓意于燈的形式,也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同時,自貢彩燈還結合展出地的文化風情擴展自己的表現形式,從一開始為南京燈會、西安燈會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題燈組,到現在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土人情引入彩燈表現主題,都體現了題材的不斷創新。自貢彩燈還在全球尋求內容合作,獲得了迪士尼及一些游戲動漫的IP授權,獨家研發相關內容的燈組。
三、自貢彩燈的創新與傳承
聚燈為會的燈會活動是中華民族流傳千年的民間文化活動,在燈會活動的推動下,各地誕生了不同的彩燈藝術流派,在眾多流派中創新與傳承、特色與包容,使得自貢彩燈在中國眾多的彩燈流派中脫穎而出, 逐漸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發展出系統化、梯隊化的工匠人才隊伍,逐漸規范化、市場化、產業化。到2018年,自貢彩燈企業主要經營范圍已經包括燈會展出;彩燈研究、策劃、設計、制作、展覽、租賃、銷售;燈會旅游商品和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銷售;城市燈景觀的規劃、設計和制作展覽;主題公園、景區景點規劃、設計、施工及管理;仿真恐龍的制作、銷售、展覽。這些經營范圍中,又出現了自然的產業分工,包括幾類發展方向,一類是偏重于策劃、設計的企業,約占5%;第二類是側重與彩燈制作和出售的企業,約占85%;第三類是側重于生產彩燈材料,如異形玻璃鋼、玻纖、工藝燈原材料,“恐龍”材料的企業,約占10%。(黃莉婭,關仁康.藝術彩燈[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13.57.)分工協作形成了產業鏈效益,為自貢彩燈的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在越發細化的行業分工下,自貢彩燈的人員分工也日趨明顯。根據2018年自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關于自貢市彩燈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的數據,自貢彩燈行業常年從業人員4.5萬人,季節性用工8萬余人。在地域分布上,本地從業人員10萬余人,外地從業人員2萬余人。在工種分布上,彩燈企業運營管理、創意設計等復合型人才0.3萬余人,技能技工型人才1.5萬余人,操作型工人2萬余人。
燈會的產業化發展,為彩燈藝人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也促進了彩燈技術的多渠道傳承,其中師徒傳承是自貢彩燈最廣泛的傳承方式。但真正入門制的傳承方式是在產業化發展早期,并且主要集中在對美術基礎要求比較高的工藝美術師和美工的領域。比如胡氏花燈的創始人胡德芳女士就是首屆現代自貢燈會總設計師、已故剪紙藝術家余曼白的入室弟子。而更多的師徒技術傳承是在彩燈制作團隊中進行的,一個彩燈制作團隊中總是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和學徒,自然就產生了由師傅帶領,在實踐中學習的傳承方式。
伴隨著自貢彩燈產業的形成,行業內高學歷人才的緊缺和良好的就業前景,促使了高校教育也關注于此。四川輕化工大學作為自貢地區唯一的大學,該校從2008年開始,在美術學專業開設“藝術彩燈設計”;2010年,在美術學專業景觀雕塑設計方向又開設了“藝術彩燈設計與制作”必修課程;同時面向美術學院其它專業開設“藝術彩燈設計基礎(一)、(二)”兩門選修課程。這些課程為自貢彩燈培養的大量人才,特別是在電腦設計、現場美工領域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除了傳統的師徒傳承方式和高校教育方式,部分有經驗的彩燈藝術家在每年上半年彩燈行業不繁忙的時候,也會集中進行開班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彩燈設計、彩燈制作技術、燈會運營等不同方向。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會出資組織短期培訓,如為解決農村就業問題,勞務部門就專門請有經驗的老師進行集中的短期培訓。在一些大型的彩燈公司里,也經常有自己的專業培訓與比賽,以養成彩燈工人良好的競爭機制。
四、永不落幕的自貢燈會
自貢作為因鹽業生產和貿易發展起來的城市,有著比較優渥的商業基礎和手工藝基礎,在這種類型的城市出現優秀的工藝類非遺項目并非偶然。彩燈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工藝美術類別,在各地也均有所發展,如仙居花燈、佛山燈彩、蘇州燈彩、秦淮燈彩、泉州花燈、硤石燈彩等,都是有著濃郁地方特色和傳承脈絡的非遺項目。但自貢彩燈與這些非遺項目都不相同,它依存于燈會這一特殊形式,有非常優渥的產業化基因,并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機,通過自貢燈會自身的品牌化,從而走出了一條不斷創新、分工合作、廣泛傳承、對外輸出的文化產業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