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

《獨行月球》延續了開心麻花擅長的喜劇敘事策略,在科幻元素與視覺奇觀等的加持下升級創新,提高了開心麻花品牌的多元性與競爭力。同時,影片展示了科幻喜劇元素融合及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的更多可能性,為未來科幻喜劇電影創作提供了可資借鑒之處,也為國產電影產業發展提供了某種參照。
《獨行月球》是開心麻花公司最新出品的科幻喜劇電影,改編自韓國漫畫家趙石的同名漫畫。2022年度贏得的超高票房使其位列國產影史票房榜第14位。在某種意義上,它既是開心麻花喜劇電影的延續,也是其創新。
開心麻花喜劇電影的敘事策略
多年來,開心麻花喜劇電影的內容創作已自成體系,形成了獨屬自身的風格特色,在敘事策略上多有相似之處。有人將“開心麻花”模式總結為“以源于話劇并根植于現實社會生活的辛辣諷刺為核心,充分借助電影蒙太奇敘事手段營造超越現實的荒誕的夢境空間,最終回歸符合中國觀眾審美的大團圓結局”。(王懷春,景格格.試論開心麻花孵化出的喜劇電影新模式.《電影文學》,2018年第15期)也有學者將其敘事策略歸納為現實題材與情感沖突、立體人物與放大情節、聲音記憶與文化塑形。(峻冰,宋佳芮.喜劇流變與品格獨立:“開心麻花”的喜劇類型、敘事策略與價值批判.《電影評價》,2018年第20期)觀諸《獨行月球》,其顯然也沿用了開心麻花喜劇電影既有敘事策略。
一方面,敘事主題設定未變——展現普通人的不普通遭遇,以此來呈現一個小人物的成長與蛻變。不少開心麻花喜劇電影皆如此。《夏洛特煩惱》講述了人到中年卻一無所成的夏洛在大鬧初戀婚禮之后穿越回到高中時代,經歷一系列鬧劇之后重回現實,幡然醒悟并找回真愛的故事?!段骱缡惺赘弧分v述被炒魷魚的守門員王多魚接到一份神秘的遺產繼承挑戰(在一個月內花光10億元),能實現就能繼承遺產。在經歷各種鬧劇之后,王多魚為救人放棄金錢,真正繼承遺產并收獲愛情。同樣,在《獨行月球》中,“月盾計劃”維修工獨孤月在大部隊撤離后被獨自遺忘在月球上,只能與金剛鼠作伴,竭盡全力想要返回地球,最后為了拯救地球而犧牲自我。其實,獨孤月是一個“中間人”,他自述“身高、體重、成績,甚至顏值,都穩定在一個中間狀態”。在月盾計劃里,他只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他無親人、朋友,甚至在大家集體撤離時也被遺忘、拋棄,獨留月球。電影在前期通過獨孤月錯過撤退計劃、臆想與其暗戀的馬藍星談戀愛、被金剛鼠暴打等情節,塑造了其倒霉、窩囊甚至有些猥瑣的形象,與“英雄”完全扯不上聯系。之后的獨孤月,為返回地球,展現出不同于觀眾最初印象的高手一面,獨自修理飛行器、發動機等,并逆向繞月一周帶回“宇宙之錘”。在明知運輸車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他依然選擇原路返回拯救金剛鼠。這些情節改變了觀眾對獨孤月的認知,也凸顯了人物的睿智、善良等美好品質。最后,獨孤月放棄回地球的機會,告別愛慕已久的馬藍星,選擇獨自一人帶著核彈撞向π+以拯救人類。作為一個普通人,獨孤月不普通的經歷使其完成了自身從小人物到大英雄的轉變。這沿襲了開心麻花喜劇電影以往的敘事主題,借普通人的成長與蛻變,探討現實話題,以引起觀眾共情,繼而引發觀眾思考。
另一方面,《獨行月球》延續了三幕式敘事結構和非線性敘事結構。三幕式結構是好萊塢經典敘事模式,悉德·菲爾德將其總結為“建置—對抗—結局”。([美]希德·菲爾德.《電影劇本寫作基礎——從構思到完成劇本的具體指南》.鮑玉珩,鐘大豐譯.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版.10-13.)開心麻花喜劇電影基本上都采用此種敘事結構?!断穆逄責馈房梢愿爬橄穆宕篝[初戀婚禮現場、穿越回中學時代、重回現實找到真愛三幕,《羞羞的鐵拳》能總結為艾迪生因被誣陷打假拳而一蹶不振、與記者馬小因遭遇雷擊而互換靈魂、換回靈魂后戰勝對手并收獲愛情三幕。而《獨行月球》也采用三幕式敘事結構。第一幕,揭示獨孤月被留下來的原因,展示基地及月球的環境,描述獨孤月一人留在月球后隨心所欲的放縱生活,并由此完成對主人公的基本形象塑造,鋪墊故事發生的人物、環境、背景。第二幕,獨孤月因金剛鼠不小心碰到電線的聲音而誤以為接收到地球信號,開始策劃返回地球,劇情由此進入高潮。其間,獨孤月與妨礙其返回地球的艱難險阻形成對抗,僅靠一人力量,就把飛行器、發動機等全部搞定;繞月一周帶回“宇宙之錘”之舉更是勾起觀眾的好奇心,當運輸車的動力耗盡,所有人都以為獨孤月陷入死境時,袋鼠拉車點燃了大眾激情——以地球為背景的袋鼠一躍,既浪漫又熱血,讓觀眾與電影人物一起感受絕處逢生的激動與喜悅。第三幕,影片結局,也是其升華段落,獨孤月為拯救人類,選擇犧牲自我;當獨孤月在做出決定后對馬藍星說“這是唯一可以保護你、保護你們的辦法”——一出個人的小愛故事,最終升華為拯救全人類的大愛壯舉,自帶明顯的英雄主義色彩,讓觀眾感受到主人公作為普通人的偉大之處。三幕式敘事結構使影片故事清晰明了,人物形象生動立體,故事框架完整協調,展現出深刻的故事主題。影片節奏也張弛有度,便于觀眾理解,引人入勝。此外,《獨行月球》還采用了開心麻花喜劇電影常常使用的非線性敘事結構,片中既有獨孤月的主觀限制性視角,又有觀看獨孤月生活直播的他人全知性視角;獨孤月欲返回地球的主線與觀眾觀看獨孤月直播的輔線相交織,環境、場景多變,交替蒙太奇與平行蒙太奇得到合理運用(如直播獨孤月月球生活時獨孤月本人與講解獨孤月生活過程的講解員的交替敘述,獨孤月與馬藍星一行人在不同星球共同努力工作的平行敘述等),都使敘事突破了“三一律”的戲劇式敘事格局,激起大眾觀影興趣。
電影《獨行月球》的現實意義
作為開心麻花首部科幻喜劇電影,《獨行月球》擁有前所未有的科幻元素、視覺奇觀等,這種突破與創新無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開心麻花喜劇電影向來喜歡疊加其他類型元素,相較于前,《獨行月球》最大的突破就是融入科幻元素,實現“喜劇+”的進步與創新。雖然該片科幻與喜劇的吻合度差強人意,但其依然保證了嚴肅科幻元素與輕松喜劇元素之間的相對平衡,避免了觀眾的違和感。該片并沒為提高科幻元素含量而增加電影噱頭,進而將片中的科幻內容設置得晦澀或深奧。相反,導演張遲昱(外號“張吃魚”)在受訪時表示:“在創作過程中,我們是要明確如何將一個科學問題變得通俗易懂”。( 張吃魚、劉藩、馮茜.《獨行月球》:科幻喜劇的探索與創新——張吃魚訪談.《電影藝術》,2022年第5期)如電影本來要給獨孤月設置的難題是修建一個返回艙,但如在影片中展現儀表數據不對等較為專業的問題,那普通觀眾可能很難理解,所以這個難題最終被簡化成獨孤月只需從月盾基地到長存湖基地,尋找發動機來修建返回艙即可,難點也演變成運輸車動力不足可能無法環月一周——隕石撞擊、環月逐日等問題,都是在專業技術人員的幫助和支持下,經過了嚴密的科學計算。影片在將科學思維貫穿全片創作的基礎上,將復雜的科學難題簡化,降低觀眾的理解成本,避免外行人的疑惑與不解。同時,利用擅長的喜劇成分去填充不夠豐富和嚴謹的科幻部分,借科幻設定增加很多非日常的笑料。如獨孤月以為自己是宇宙最后的人類,肆無忌憚地在月球頹廢度日。他私闖馬藍星房間,并沉浸于自己與馬藍星戀愛的想象中。這本身沒那么好笑,有的地方甚至顯得惡俗。但看到馬藍星她們在地球某廢棄航天基地通過視頻系統知曉了獨孤月的所作所為時,喜劇效果立馬出現,也消解了觀眾的不適感。在地球末日危機的背景下,“一線藝人”黃子韜的經紀人對躲在地鐵站的他說“現在你是一號線藝人”,合理且好笑。而獨孤月駕駛運輸車追趕太陽這一片段,再現了“夸父逐日”的神話故事,有機地將科幻成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顯然,《獨行月球》將科幻元素融入喜劇電影,拓展了電影的時空范圍,增強了故事的神秘性與人物命運的多種可能性,也滿足了觀眾對于喜劇電影的類型期待。而將有關航天工程的重大題材用富有情趣的戲劇形式呈現,也可有效吸引觀眾,讓其收獲異于以往的觀影體驗。
不難看出,開心麻花此前出品的喜劇電影主要立足于現實,在視覺特效等方面投入并不大。但《獨行月球》因融合了科幻元素,在布景、數字角色等特效技術方面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營造宏大視覺奇觀的同時,展示了中國電影工業體系的發展水平。整片以太空為大背景,月球表面、月盾基地等都是重要場景。創作者使用了15個共計超4萬平方米的攝影棚,100%實景搭建“月球基地”,片中95%的鏡頭涉及虛擬拍攝和特效鏡頭。(李雪昆.《獨行月球》:一次“詩與遠方的雙向奔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2年9月21日)而以地球為背景的袋鼠一躍、π+最終成為圍繞地球的星環等場景,作為浪漫而盛大奇觀,也給予觀眾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亦體現出劇情與特技的完美結合。片中的金剛鼠更是中國電影高質量數字角色運用的代表。金剛鼠依靠真人動作捕捉和特效結合完成,具備極高的仿真度和超強的藝術感。這一角色的出現并非只為展現特技,在推動劇情、形塑人物上都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該片制作精良、視效突出,既彌補了科幻劇情的相對不足,也體現了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的發展與進步。
此外,《獨行月球》借色彩的差異化運用明確了科幻喜劇特色,也讓電影的視覺效果更加出彩。不少科幻電影的色彩都以冷色調為主,代表著神秘、未來;而喜劇電影則多采用暖色調以烘托輕松愉悅的氛圍。《獨行月球》兩者兼具,通過強調、對比等手法,形成屬于自身的色彩基調。它既明確并強調了月球表面、月盾基地、地球城市、地球某廢棄的航天基地等重要場景的固有色彩(月球場景主用黃色,地球場景主用藍色,讓觀眾通過色彩差異能夠分辨場景,避免混淆),又運用對比手法,在整體敘事過程中降低地球場景的亮度與色彩飽和度,襯托具有明亮色彩的月球場景以突出喜劇效果(月盾基地的明黃色標識和黃色太空服明亮而溫暖,呈現出符合喜劇氛圍的情感基調;地球廢棄的航天基地場景以冷灰色為主,契合科幻色彩;基地工作人員著深藍色工裝,隱喻憂慮的情緒狀態)。這種差異化色彩的運用,不僅融合了科幻與喜劇的各自特性,也直觀體現出人物情緒與劇情氛圍。
《獨行月球》的敘事主題離不開小人物的成長與蛻變,其犧牲自我以拯救地球的主題也是英雄式的。獨孤月被獨自留在月球上時并未真正自暴自棄或直接結束生命,而是在收到來自地球的信號(盡管那是他誤認的)后積極尋找出路,以返回地球。這不僅鼓勵著電影里那些尚存于地球但生活艱難的民眾,也鼓勵著現實世界的觀眾。更重要的是,主人公獨孤月為拯救地球與全人類選擇犧牲自己,也展示了犧牲小我換取大我的正統價值觀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電影結尾展現了獨孤月犧牲十幾年之后的人類生活,人們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向往。于絕望之中尋找希望,在集體利益之下犧牲個人利益,可見影片擁有積極的立意導向,帶給觀眾正向的審美價值,并引導大眾積極向上。
自然,《獨行月球》亦有不足,如部分笑點重復或刻意(多次出現的獨孤月墜入隕石坑、馬藍星暴打葫蘆絲等情節等)、科幻與喜劇融合的協調性有待提高(月球布景、金剛鼠等特效及地球上的人為獨孤月“爆燈”等缺乏科幻前提)等。實際上,《獨行月球》更像是披著科幻外衣的喜劇電影,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喜劇片。當然,盡管該片存在諸多不盡人意之處,但它作為一部商業喜劇片,依然贏得市場認可,并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可以說,《獨行月球》延續了開心麻花擅長的喜劇敘事策略,在科幻元素與視覺奇觀等的加持下升級創新,提高了開心麻花品牌的多元性與競爭力。同時,影片展示了科幻喜劇元素融合及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的更多可能性,為未來科幻喜劇電影創作提供了可資借鑒之處,也為國產電影產業發展提供了某種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