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5日下午2時30分,由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現代藝術》雜志社主辦的“文藝百家”工程·文藝講壇2023年第2期(總第62期)電影藝術專場在《現代藝術》 雜志社線上線下同時舉行。講壇特別邀請到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講師,四川省電影局、省廣電局特聘專家王瑛老師為我們帶來題為《國產賀歲片的前世今生》的講壇分享。
賀歲片是指在元旦、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尋求歡樂和放松,是觀眾在逢年過節、尤其是春節期間普遍的心理需求,這就決定了賀歲片的風格普遍是輕松、幽默的,具有強烈的觀賞性和娛樂性。
王老師自“賀歲”的字義和“ 戲班封箱”引入,激發觀眾的興趣,向觀眾娓娓道來國產賀歲片的前世今生。20世紀30年代的《空谷蘭》可被稱為度歲之作,而《壓歲錢》則全面展示了彼時賀歲片的魅力。其片名就含有喜慶祥和的年味,上映于1937年農歷新年,劇情跌宕起伏,于諷刺中見戲謔,同時又糅合了歌舞元素,構成了一部標準的賀歲片。而后,王老師向觀眾介紹了香港賀歲片在20世紀80、90年代從興起到形成“雙周一成格局”,以及內地賀歲片(劇)的誕生。1997年,當時紫禁城影業公司和馮小剛在別人還在觀望等待的時候率先推出了中國內地第一部以賀歲片名義上市的《甲方乙方》,一炮打響,取得了全國票房3000萬元的業績,迅速地成功形成了創作賀歲片的熱潮。當馮氏喜劇開啟內地賀歲片創作思潮,承擔了中國電影在票房壓力與市場困境下的救市重任之時,也引起了對國產電影重拾信心又憂心忡忡的學界的強烈關注。接著,王老師向觀眾講述了賀歲片類型的拓展、從“賀歲片”的概念轉向“賀歲檔”、近年來賀歲片的興盛,以及“初一看電影”已成為一種新民俗。最后,王老師用柯林斯的互動儀式鏈理論來說明賀歲片在社會上形成想象的共同體,提供積極情感能量上的意義,賀歲片的觀看和意見分享本身形成了一種公眾互動儀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這一重要部署,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藝事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指明了前進方向。
寒深愈思歸,暖心盼團圓。今日雖是小寒,但賀歲片的集結卻讓人心生暖意,喜氣洋洋,對新的一年充滿憧憬。講壇最后,王老師解答了觀眾們的問題并表達了對未來賀歲片發展的期待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