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琦


音樂在梁曉賀的生命里,猶如春風之于樹木,土壤之于幼苗,天空之與飛鳥。她從小熱愛音樂、學習音樂,通過藝考,她考上了由中央直管的西南民族大學;通過音樂,她考入了部隊文工團,穿上了為之向往的軍裝;通過音樂,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變成了職業。音樂與她形影不離,改變了她的人生,她也在音樂之路上,以一顆虔誠的赤子之心,奏響了屬于她的華麗樂章。
她與音樂之緣,起于幼時家庭的熏陶,她的外公是會好幾種樂器的知青,母親也喜歡聲樂舞蹈,但因經濟條件有限,母親無緣學習藝術,便把對藝術的追求寄托在梁曉賀身上,每逢周末就送年幼的梁曉賀到少年宮學習聲樂、舞蹈。這一學,就是幾十年。“一直讓我堅持音樂這條道路的,是我對音樂的熱愛。音樂能帶給我一種精神上的寧靜,我本身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人,不想去費心力,簡簡單單就好。而音樂恰恰是這樣一種媒介,能夠把我和現實世界聯通起來,我很喜歡和享受這樣的感覺。”梁曉賀說道。
寶劍鋒從磨礪出——從高考失意到中國大學生代表
高考是她人生第一個轉折點,面對藝考與擇校,她本想考取家鄉遼寧省的藝術類大學,但因考試時嗓子發炎,成績未能達到預期理想,轉而參加了省外學校的藝考。在參加西南民族大學的考試時,她演唱了經典曲目《山丹丹花開紅艷艷》,被順利錄取,是那年遼寧省唯二被西南民族大學錄取的音樂考生。自此她獨自踏上了遠離家鄉的求學之路,來到了成都。她坦言,“成都真是座魅力之城,確實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但她并沒有將大學時光傾于玩樂享受、荒廢學業,而是積極參與學校各類活動、提升自我,2013年,她作為中國大學生代表到奧地利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了新年音樂會,這也是讓她引以為豪的榮光。
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幕后到臺前
大學畢業那年,她迎來了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在實習期間她參加了一個活動,當時的文工團歌唱隊指導員譚老師在臺下觀看演出,演完下臺譚老師就走過來問梁曉賀年紀、學校、家鄉、想不想考入文工團等一些問題,并留了聯系方式,讓她參加那年的特招考試。梁曉賀說:“我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有這樣一個考試的機會,更沒想到的是我居然考上了。”于是她在2013年正式入伍,但進入文工團的前兩年,她一直沒有上臺表演的機會,就是每次在演出現場觀摩學習、管理服裝道具等工作。直到2015年的廣元旺蒼紅葉節,演出前一晚,最后一個節目《走向復興》的女演員因病入院不能參加演出,導演組很著急。這時譚指導員給團領導建議讓梁曉賀頂替上場表演。就這樣,在團里的第一次演出就和明星同臺參演了一場上萬人的大型文藝晚會。此后團里領導開始關注梁曉賀,她也從幕后走到臺前,有了演出機會。梁曉賀說:“雖然剛開始只是參加的一些小演出,比如‘三下鄉,需要一天跑三場活動,化妝、換衣服、午休都在大巴車上,每天都是天沒亮就出門,天黑了才回來,雖然累,但能上臺表演,我就覺得累并快樂著。”
經過幾年的歷練,梁曉賀的唱功和舞臺表現力有了很大提高,也得到領導的一致認可。到進團的第八年,譚指導員要繼續進修學業去考博士,領導決定讓梁曉賀接管她的崗位。梁曉賀說:“很多人說是因為我幸運,但我想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這一切,可以說是幸運的,但與我對音樂不斷地追求和向往是分不開的。我相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之人的,平時就要不斷增值自己,因為機遇隨時都可能降臨在我們身上。這一路走來,我的成績離不開家人、領導及各界朋友的關心和支持。”直到今年,已是她進團的第十年。
談及雅俗共賞,她認為,音樂來自于生活,當然應該既有“雅”、也有“俗”。但這里,“雅”和“俗”不是相對的,而僅僅是從不同角度去看待音樂本身。馬克思說過,“人民歷來就是什么樣的作者‘夠資格和什么樣的作者‘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對于她來說,只是期望通過自己的聲音給大家傳遞更多更豐富的內涵。梁曉賀說:“現在是互聯網時代,觀眾們都能輕而易舉地獲得更高水平的藝術熏陶。我們文藝工作者能夠做的,僅僅是傳遞出歌聲背后的力量,努力達到藝術性與人民性相統一。我想,這也是需要回歸到‘文藝為什么人的問題本質的。”
教澤流芳,芝蘭盈庭——從師從他人到培養后生
談到對她音樂之路影響最大的人時,梁曉賀特別強調是她的師父——譚娟。梁曉賀說:“她工作認真,為人親和,勤奮好學,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我心中她就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她在工作上是我的領導,在生活上是我的姐姐,不僅教我做人,還在演唱上給我很多專業指導。她也是我的伯樂,如果當初沒有遇見她,我現在應該在東北老家做一名普通的音樂老師。所以,可以說她深深地影響著我。”
作為四川省青少年文藝人才培養促進會的副秘書長,談到對未來音樂的期待和計劃,她計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青少年文藝教育這個領域,畢竟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少年的文藝培養值得我們重視。“我認為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對藝術的興趣愛好,加強對孩子的藝術教育。”梁曉賀說,“雖然今后我會把更多時間花在青少年文藝培養上,但作為歌唱演員的我,在音樂表演的道路上依然會繼續前行,在音樂教育的道路上繼續鉆研,爭取成為像我師父那樣德藝雙馨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