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英 張柏習 馬慶 馬慶輝 趙亞東



摘要為選擇赤松優良種源,在章古臺地區開展11個種源的赤松播種育苗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種源間子代苗木表現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其中,章古臺三家子種源表現良好;吉林敬信種源1年生、2年生苗木高生長和2年生地徑生長都表現都較好,1年生苗封頂率達到了88%,為各種源之最,能安全越冬,為當地適宜種源,南方種源對北方地區環境適應能力差,露天播種育苗不能安全越冬。
關鍵詞赤松;苗期;種源試驗
中圖分類號:S791.245;S722.7文獻標識碼:A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3.02.008
TestonSeedlingStageofZhanggutaiPinusdensifloraProvenance
HaoChunying,ZhangBaixi,MaQing,MaQinghui,ZhaoYadong
(LiaoningResearchInstituteofSandyLandControlandUtilization,Fuxin123000,China)
AbstractInordertoselecttheexcellentprovenanceofPinusdensiflora,thePinusdensifloraseedlingexperimentofelevenprovenancewascarriedoutinZhanggutaiarea.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obviousdifferencesintheperformanceofoffspringseedlingsbetweendifferentprovenance,amongwhichZhanggutaiSanjiaziprovenanceperformedwell.Theheightgrowthof1-yearand2-yearseedlingandgrounddiametergrowthof2-yearseedlingofJilinJingxinprovenanceallperformedwell,andthecappingrateof1-yearseedlingreached88%whichwasthebestofallprovenancesandthelocalsuitableprovenanceoverwinteringsafely.Thesouthernprovenancehaspooradaptabilitytothenorthernenvironment,andtheopensowingandseedlingcannotsafelysurvivethewinter.
KeywordsPinusdensiflora;seedlingstage;provenancetest
赤松(Pinusdensiflora)廣泛分布于日本,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最北在黑龍江省寧安(鏡泊湖)至東寧一帶,最南端在江蘇省云臺山。赤松為陽性樹種,耐貧瘠土壤,深根性,抗風力強,能在巖石裸露的低海拔山坡或頂部生長。赤松主要用于荒山荒地及沿海地區造林,也可用作園林綠化[1]。
由于赤松分布較為廣泛,地域間存在著種內明顯的變異現象,對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條件有著相適性,因此,不同地區造林應選擇與本地區氣候、土壤等生態環境條件相似的種源種子育苗。
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科爾沁沙地赤松引種栽培獲得成功的基礎上,于2015年又收集9個產地的赤松種子進行棚內營養杯育苗,2016年再次收集11個產地的種子進行圃地露天育苗試驗。
1引種區自然概況
章古臺地處科爾沁沙地的南緣,42°43′N,122°22′E,海拔226.5m。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450mm左右,多集中于7—8月,年均氣溫5.8℃,極端最低氣溫-32℃,無霜期平均155d,最長達158d,最短為150d[2]。
2材料與方法
2.1種子收集
2016年收集供試種子11份,分別來自山東昆崳山6分場、章古臺三家子、章古臺后坨子、遼寧桓仁、遼寧康平、吉林敬信、章古臺大間房、吉林龍井、黑龍江東寧、吉林安圖和章古臺兔毛溝。
2.2苗木培育
2016年在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種子園試驗區苗圃對11個種源進行裸地播種育苗。播種前將土地整平,施入適量的農家肥翻耙后做成下床,采用條播的方式進行播種,每個種源播種量為0.5kg,隨機區組試驗設計,5次重復。苗期管理與常規育苗方法相同。2017年進行移植,移植包括普通移植和裝杯培育。
2.3苗木抗性試驗
抗性試驗主要是對11個種源2年生裝杯苗進行抗旱能力測試。將每個種源苗木各裝杯50株,成活后放在自然環境里不加任何人為干預,定期調查各種源苗的死亡數,從而確定各種源苗木抗旱能力的強弱。
3結果與分析
3.1苗木生長量
3.1.11年生苗高生長量
不同種源1年生苗高生長量見表1。經方差分析得知,各種源間存在顯著差異。吉林敬信種源平均高生長量最大,為4.86cm;其次為章古臺三家子種源,為4.42cm;黑龍江東寧、吉林安圖種源次之,分別為3.46和3.72cm,平均高生長量最小的是吉林龍井種源,為3.23cm;其他各種源差別不大。
3.1.22年生苗高、地徑生長量
2年生苗高、地徑生長量見表2。經方差分析,各種源苗高生長量沒有顯著差異,地徑生長量存在顯著差異。地徑最大的是章古臺大間房種源,為2.56mm;其次為吉林敬信種源,為2.49mm;章古臺后坨子及章古臺兔毛溝兩個種源地徑最小,分別為1.53和1.57mm。由此可見,吉林敬信種源苗木,無論是1年生苗還是2年生苗均表現較好。
3.2苗木適應性
苗木的適應性主要包括苗木越冬保存率、造林成活率及對造林區域環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
苗木能否安全越冬從封頂情況中就能看出,封頂率越高,苗木越冬越安全。從2016年10月末對11個種源苗木封頂情況的調查統計結果(表3)看,11個種源苗木大部分封頂率都超過了50%,只有4號(遼寧恒仁)和1號(山東昆崳山)種源沒有達到50%,其中1號種源最低,僅有12.8%。這一點從2017年春季起苗時就已經得到了證實,1號種源苗木幾乎全部死亡。
2017年對10個種源1年生裝杯苗進行抗旱能力測試(1號種源無苗),結果(表4)表明:不同種源苗木在不同時間內抗旱能力有較大的差別,7號種源(章古臺大間房)表現最差,5月20日調查,成活率為65%,到11月8日僅剩10%;2號(章古臺三家子)、11號(章古臺兔毛溝)種源表現最佳,在不加任何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自然生長,最后成活率分別達到了75%和70%。其他種源相差不多,居于中等。
4結論
4.1通過采用11個種源種子進行育苗試驗,結果表明,赤松不同種源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章古臺不同的造林地點(三家子、大間房、后坨子)赤松苗木來自不同的種子產地,其子代苗木亦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章古臺三家子種源無論是育苗還是造林均表現良好,可能具有較為優良的遺傳基因。吉林敬信種源1年生、2年生苗木高生長和2年生地徑生長都表現較好,1年生封頂率達到了88%,為各種源之最,說明該種源苗木非常適應本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為本地區造林用苗的首選種源。
4.2不同種源苗木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同,南方種源對北方地區環境適應能力差,在露天環境下不能安全越冬(如山東昆崳山種源)。
參考文獻:
[1]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7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279
[2]宋曉東,徐海濤,張立英.遼寧章古臺歐洲赤松種源苗期試驗[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62-64
收稿日期:2022-07-19
基金項目:遼寧省科技廳民生科技計劃聯合項目“遼西北風沙區次生樹(草)種遺傳資源收集評價與繁育技術研究”(2021JH2/10200041)
作者簡介:郝春英(1976-),女,遼寧彰武人,高級工程師,現從事林木育種研究.
通信作者:張柏習,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木引種育種研究,E-mail:zhangbx12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