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苡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全面落實新時期黨關于教育改革方針的必然要求,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職院校教學實踐中的重要議題,創新2.0模式的出現,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文章闡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創新2.0時代高職院校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對創新2.0時代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策略進行深入探究,以期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并為推動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創新2.0;高職院校;創業園;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2-000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廣東省廣州市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專項人才培養計劃項目“數智化零售行業人才創新實驗班”(項目編號:2022ZXRCPR02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來社會的快速發展及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科技創新模式的巨大轉變。傳統創新活動(即創新1.0模式)雖然以技術發展為導向,但它僅僅是科研人員通過以實驗室為載體而進行的科技創新活動,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種模式正轉向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臺、以開放創新為特點的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重要批示中指出:“雙創”活動蓬勃發展,為激發創新潛力和市場活力、擴大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政府的支持和互聯網的發展為各行各業的穩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高職院校關于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研究中,“互聯網+”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縱觀高職院校關于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開展的現狀,存在較多問題,包括課程設置無法體現知識與能力的統一、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及教學實踐封閉等,因此我們必須從思想上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形成全新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并結合創新2.0模式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以發展的眼光深入探究創新2.0時代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策略。
1.完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創新2.0的發展,主要以社會實踐和開放創新為標準,因此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項育人系統工程,聚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耦合,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并將創新創業作為重要教學內容嵌入各專業課程,構建符合產業和行業發展的人才標準。通過緊密對接相關產業和行業,不斷革新傳統的創新教育理念,豐富創新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充分調動高職學生參與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國家創新創業教育服務。
2.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學更加個性化、數字化
經濟發展的革命性變革引起了社會對人才質量、結構要求的變化,進而引發了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理念的變革。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5G技術、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不再局限于課堂封閉式教育,還拓展為學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進行學習的開放式教育,這就為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泛在化學習提供了可能,也對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能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可以把創新創業知識化為碎片,結合各專業知識,通過5G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將其融合,通過視頻、音頻等數字化手段進行呈現,增強創新創業教育的靈活性,提高知識傳播的效率。同時,可以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讓學生在網上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提高實踐效率,克服傳統教學缺乏實踐的弊端。
3.激發高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思維
《光明日報》2022年初發布的北京大學“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慢就業”“緩就業”“懶就業”的就業觀念略有增加,有7.9%的畢業生選擇了不就業,其中有一部分是準備繼續升學,這個比例比2019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在碩士、本科和高職生中,高職生在選擇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方面的比例顯著高于其他學歷畢業生,比例達到24%。從中可以看出,高職生在創業方面的積極性是比較明顯的,也就是說,創新2.0理念的傳播能有效觸發大學生群體性創新行為,為大力推動大學生自覺創新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現可能。
1.課程設置無法體現知識與能力的統一
高職教育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課程設置應體現知識與能力的統一。但是,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仍以傳統教學的設計模式為主,側重點還是針對本專業技術技能知識的學習,而對創新意識的培養比例很低,更不要說開展創新教學實踐環節的訓練了。有些學校雖然開設創新創業課程,但只是在公共課中開設30學時~40學時,只是簡單地進行理論知識教學,難以使學生理解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及創新創業的內涵和本質。有些專業可能會開設一些針對專業的創新創業類課程,但這些課程只是表層知識的滲透,沒有真正融入實踐。久而久之,學生就無法開拓創新思維,缺少創業應用能力的鍛煉,這顯然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核心要求,也阻礙了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2.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
當前,部分高校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的教學規律還是以教師單方面講授為主,學生對知識是否完全理解和接受,并不是教師關注的重點。雖然新課程改革提出學校教育要創新教學模式,也出現了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但一些教師并沒有有效落實。學生由于缺乏應用實踐的鍛煉,無法使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因此重理論知識、輕教學實踐的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的問題就會凸顯。筆者所在學校的財經管理類專業,開設了“創業訓練項目”這一創業類課程,其依據的是SYB(創辦你的企業)培訓的內容,該內容是由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開發的,是為有愿望開辦自己的中小企業的人量身定做的培訓項目,其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是非常適合的。但由于實踐環境的限制,這門課程僅僅停留于理論和課堂中教師布置的小項目,未能較好地進行實用項目的開發,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教學資源缺乏,教學實踐封閉
從目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一些學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視不夠,在這方面的教學資源投入較少,只是開設一兩門課程,這導致學生難以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理工科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較多,可以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創新實踐,而文科類專業在沒有校內實踐場所的情況下往往只能通過崗位實習來進行實踐。雖然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實操能力的提升,但是學生離開學校后,與教師的交流變少,教師很難了解學生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銜接的程度和效果,也無法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以致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理解缺少反饋和進步。大部分高職院校由于受辦學場地的限制,缺乏實踐場所,再加上這幾年新冠疫情的原因,很多學生無法外出參加實踐,大部分操作變成了紙上談兵。
4.忽視對學生可持續能力的培養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社會需要大量的創新型人才,這對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在教學中往往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忽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忽視對學生可持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成了單純的“技術工人”,而不是“工匠”。隨著行業間融合的程度越來越深,現代企業更需要具備多種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比如,隨著大數據技術與新零售行業的融合,現代連鎖經營行業越來越需要既具備連鎖經營行業背景知識,又具備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力和素養,可從事數字化管理、數字化運營、數字化人力資源、數智財務、數據分析等工作,具有能夠運用數字商業規律、知識技能跨界復合、終身學習持續發展等鮮明特征的復合創新型商科人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缺乏,勢必影響其今后的崗位遷移能力,對其今后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1.契合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粵港澳大灣區一直以來是創新要素和創業資
源最重要的聚集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為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將鼓勵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區域融通,這些寶貴的要素將大大促進創新和創業核心資源的融合。更高的流通效率意味著可以更快地創新和搶占市場先機,獲得更多區域能力及更強的服務能力和客戶市場潛力。因此可以說,在創新2.0時代大學生創業園的建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契機。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正逐步推進,無論是港澳地區還是內地的行業企業,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大,因此對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探究不僅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且契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2.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也成為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形態。基于互聯網背景的創新2.0模式,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的結合,將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步伐。通過校企合作,利用相關社會資源對教學實踐進行輔助,能夠對學生實現針對性教學,為學生在學習和就業間搭建橋梁,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筆者所在的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和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大三時要到連鎖零售行業參加崗位實習,一般實習半年左右學生就可以晉升為副店長,一年晉升為店長,部分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參與加盟,成為創業者。可見,創新創業能力對高職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具有很大的作用。
3.構建產業、技術、人才集聚的應用創新平臺
在知識社會的條件下,大眾創新、草根創新已逐步成為社會常態,通過創新2.0模式的探索,政府、學校、企業搭建共同開放創新的平臺,構建人人創新的良好環境,對于健全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培養00后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重大意義。作為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的高職院校,應該通過創業園的建設,實現產業、技術、人才的集聚,構建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應用創新機制,為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搭建創新實踐平臺。
1.啟發創新思維,有效進行創業實踐操作
要想在創新2.0時代實現高職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發展,教師就必須對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進行塑造。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創新實踐教學,鍛煉學生的創新靈感,培養學生的創業想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創業園,或者與企業一起構建產業學院,將學生的創新創業想法融入創業園或產業園進行有效的實踐操作,加深學生對創新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對學生的創業想法進行有效檢驗,從而實現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發展。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創新的基礎思想在創業園區的各個功能分區中進行實踐,并經過教師的點撥和指導,將創新的理論知識化為實踐性的落實,進而調動學生創新發展思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2.跨學科交叉融合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
跨學科的交叉融合對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發展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課程設置只有確保體系化,才能有效保障每一個教學模塊之間的融合性和協調性,從而促進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的形成。比如機電類或汽修類專業進行課程設置時,可以設置一些營銷類課程,因為很多畢業生畢業后會進入企業從事產品營銷,這些知識可以更好地幫助其就業。同時,針對管理類或營銷類專業,教師可以增加一些行業知識,如房地產行業知識、金融專業知識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又可以讓學生在將來就業中有更多的行業選擇。
3.以創新創業比賽為平臺,推動創新2.0的深入發展
創新2.0是以人為本、以應用為本的創新,為了更好地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學校可以多開展創新創業比賽,推動創新2.0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以創新創業比賽為平臺探究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發展研究,主要包括立足創新創業項目讓學生實現創客角色的轉變及構建開放性的網絡課程,以推動教學改革。首先,教育和產業園區的融合是促進教學發展,取得較好培養效果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特色和課程開設的種類,創建各具風格的創客平臺,或者組織學生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比賽,給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創新實踐平臺,這對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開展創新實踐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以賽促教的形式也是推動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方式,通過將創新的思路作用于企業項目,實現并轉化為現實價值,能夠促進創業園的發展更加科學穩健。
4.通過校企合作豐富教學資源,實現政校企生四贏
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是促進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對促進社會穩定、提升學校就業率、推動企業的發展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都有著很大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為學生尋找合適的企業載體,使創新創業教學模式更具針對性。企業豐富的社會資源和扎實的經濟基礎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同時為了實現盈利,企業還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市場發展規律,有效地規避風險,從而實現政、校、企、生四贏。
5.發揮社會公益服務類創業項目的作用
創新2.0是以人為出發點的創新模式,其創新成果說到底是為了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因此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應有目的性地選擇一些社會公益服務類項目,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另一方面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社會服務,提高成果的轉化率,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實踐和應用成本。由于社會服務項目周期長,學生在長期的探索過程中能夠發現創新實踐中的問題,對后期的項目進展能夠形成較好的反饋,從而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綜上所述,探究創新2.0時代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模式,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且持續改革的任務,需要政府、學校、企業及學生四者的共同努力。政府應該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制定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及創業園發展的政策方針,學校應該針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及教學實踐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企業則應該為校企合作提供可靠有力的資源,學生自身也應該重視對專業知識和相關擴展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從而促進自身全面發展,推動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效果呈現。
參考文獻:
[1]王靖.“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8(11).
[2]唐平秋,羅仙慧.關于創新2.0模式下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5).
[3]劉海龍,付向陽,白艷姝.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8).
[4]邵利群,倪忠平.“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01).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Park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Innovation 2.0 Era
Chen Yi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075, China)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s educational reform policy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emergence of Innovation 2.0 mode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innovation 2.0 era, and probes into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novation 2.0 era, so as to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t also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park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 innovation 2.0;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enture park;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