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發起、中國罕見病聯盟指導的第四屆罕見病合作交流會在線上開幕,大會圍繞“多元共建?重塑罕見”主題,從立法、保障、產業創新、患者、服務、藥物等角度,為保障罕見病患者權益出招。
“目前,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還缺少有效的方法和產品。”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在致辭中呼吁,加強對罕見病的健康科普,讓更多人了解罕見病的預防知識,減少罕見病的發生;同時,采取多種措施提升早期篩查和發現比例,讓患者及早得到有效的干預和治療。
隨著2018年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發布及2019年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的建立,罕見病群體越來越受到關注。在線上開幕式上,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張抒揚介紹,作為中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國家級牽頭單位,北京協和醫院初步建立了兩個國家級數據庫:中國國家罕見病注冊系統和國家罕見病直報系統,收集超過60萬名患者資料。兩個系統各司其職,互為補充。其中,中國國家罕見病注冊系統(NRDRS),是北京協和醫院聯合全國20家罕見病診療優勢醫院建立的罕見病在線注冊登記平臺,包括臨床信息庫和生物樣本庫。“迄今已有逾百家醫院使用該平臺開展罕見病的隊列研究。”張抒揚說,“我們建立了采集、錄入、保存等各個環節的技術標準。”需要采集的信息涵蓋罕見病患者遺傳診斷、生物樣本信息等。截至2022年8月,該系統已經注冊逾170個罕見病隊列,其中有21個隊列病例數超過1000例。
另一個數據庫為國家罕見病診療直報系統,該系統由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支持建設,意在摸清中國罕見病流行和疾病負擔情況。2019年10月,該系統上線,迄今采集條目共56項,累計登記病例數57萬例,近400家醫院參與了病例注冊。
為做好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監測幫扶,進一步提升幫扶精準性和時效性,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風險,國家醫保局、民政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鄉村振興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堅決守牢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長效機制的通知》。
通知細化了確保應保盡保、穩妥推進政策銜接、強化風險預警監測、常態化實施綜合幫扶、加強部門工作協同和信息共享等具體要求,立足“建機制、聚合力、補短板、防風險”,對守牢防止因病規模性返貧底線作出統籌安排。
通知緊盯“應保盡保”底線任務,要求各地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參保率不低于99%,并對資助對象范圍、參保管理服務、資助參保資金銜接等作出規定。要求穩定鞏固農村低收入人口醫保待遇水平,確保過渡期政策有序銜接、待遇平穩過渡;做好高額醫療費用負擔患者監測預警,確保風險早發現、早干預、早化解;按照“缺什么、幫什么”的原則,對符合條件的高額醫療費用負擔患者聯動實施精準綜合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