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貨幣的國際化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地緣政治問題;如果忽略國際化貨幣地緣政治屬性,就會忽略信用貨幣賴以存在的重要基礎,從過往歷史看,英鎊、美元等國際化和其地緣政治的優勢地位密不可分。俄烏沖突爆發后,人民幣國際化的緊迫性提升。隨著國際政治格局加速多元化,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量不斷增強,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契機。本文基于地緣政治視角分析主要的國際化貨幣;基于俄烏沖突帶來的地緣政治新變化,重點闡述人民幣國際化中亞是重點;對未來人民幣在中亞推行提出建議。
關鍵詞:地緣政治;人民幣國際化;金本位;布林頓森林體系
*基金項目: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四五”規劃項目“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合作機制與協同發展研究”(2022GZGJ37)。
作者簡介:朱齊舉,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人民幣國際化、跨境貿易融資、數字經濟、國別經濟學等。
一、引言
貨幣發展史上英鎊、美元先后成為大家公認的國際貨幣,確立了其所處時代的國際貨幣體制。金本位制度成就了英鎊的霸權,布林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霸權。20世紀70年代布林頓森林體系崩潰后,美元的地位曾有所動搖。20世紀80年代馬克和日元的地位逐漸提高,取得了美元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及國際儲備領域的部分份額,當時人們認為,國際貨幣體制將出現美元、馬克、日元三分天下的局面。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馬克及日元的國際化腳步逐漸放慢,美元的地位重新穩固。20世紀90年代末歐元問世,人們認為歐元將對美元霸權地位和現有國際貨幣體制產生較大影響。然而歐元和馬克、日元都很難挑戰美元的霸主地位。如果用經濟視角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貨幣體系,很難解釋個中現象,而把地緣政治概念引入其中,似乎經濟因素之外這只“看不見的手”起到了關鍵作用。
地緣政治(Geopolitics)把地理因素視為影響甚至決定國家政治行為的基本因素,是政治地理學中的一種研究分析方法,指出國家機體強盛與否取決于領土的范圍和特點,主張從資源稟賦的地域分布出發研究世界戰略格局發展變化。近代德國地理學家拉采爾是地緣政治理論的創始人,主要代表理論有近現代西方學術界馬漢的海權論、麥金德的陸權論、斯皮克曼的陸緣說、塞維爾斯基的空權論、科恩的地緣政治戰略模型等。地緣政治學通過政治軍事研究,并以此為依據來制訂對外政策。目前的國際貨幣都是信用貨幣,并不像黃金和白銀具有自身價值,而是通過國家主權的擔保才具有購買力,這可能是信用貨幣無法穿透地緣的原因。
我國經濟經過40多年的快速發展,經濟和貿易地位完全能支撐人民幣國際化并占有較大比重(見表1)。2021年年末我國GDP已占世界GDP的17%(國家統計局,WTO網站),出口總額占世界出口貿易總額的14.7%,進口總額占世界貿易進口總額的11.5%,進出口總量世界第一,達世界貿易總額13.1%,多年保持第一超過美國10.8%的占比。通過人民幣和美元經濟地位對比,人民幣國際化占比應和美國相當,可實際數據顯示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很大空間。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美元在世界流通中占比“一支獨大”。從貨幣儲藏功能來看,美元IMF統計數據(2022年3月)顯示,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貨幣的58.88%,人民幣占比為2.88%,較2016年人民幣剛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時上升1.8個百分點;從貨幣的價值尺度定價權來看,美國占世界大宗商品定價權的95.00%,歐元、日元、英鎊合計占5.00%,而人民幣基本是0;流通手段里跨境貿易(2022年1月,IMF)美元在跨境貿易占40.51%,歐元占36.65%,人民幣占2.70%;外匯交易中(BIS,2022年1月)美元占87.60%,人民幣占7.00%;貿易融資(SWIFT,2022年2月)中美元占86.60%,人民幣占2.01%。由此可見美元霸主地位并未隨著2008年次貸危機、2020年新冠肺炎感染采取量化寬松政策、美國多年空心化影響,貨幣國際化程度純粹用經濟因素衡量并不科學(見表2)。
二、地緣政治視角下的世界主要國際化貨幣
文學和李心愉(2018)認為,當代世界國際金融秩序除了需要遵從經濟規則,更是一種國際政治秩序,與地緣政治緊密相關。英鎊和美元國際化中伴隨著其地緣政治崛起,而其沒落也必隨著地緣政治地位的削弱而被調整。
19世紀初英國主要通過海權統治著全球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體系,在那個時代海權相對于陸權具有更大優勢改變時局,“英國海軍的強大威力和英國在貨幣金融、國際收支等方面的優勢,被認為足以成為帝國繁榮的保證”。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期(1837年至1901年),英國控制著世界25%的陸地面積,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當時的英國煤生產占世界總產量的50%,鐵生產占世界總產量的53%,英國現代工業產能,相當于全世界產能的50%。英國工業革命影響了歐洲和北美,促進法、美、德等國家的技術革新,同時還傳播到東歐和亞洲,沙俄和日本也興起了工業革命的浪潮,它標志著世界全球化的開端。
兩次世界大戰的巨大消耗使英國國力嚴重損耗。英國是主要參與國,戰爭消耗和破壞及大量對殖民地舉債,導致英國經濟入不敷出,由債權國淪為債務國,在地緣政治中的影響力不斷降低,英鎊也隨著其國力的不斷衰敗而從世界貨幣的主導地位黯然謝幕。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籌措軍費,英國一直以賒欠方式支付從殖民地進口的商品和勞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國欠殖民地債務除了印度之外由1939年的115億英鎊激增到4154億英鎊。1938年英國從海外投資凈余1.59億英鎊,而到1946年海外投資虧空1.39億英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工黨政府因海外赤字而無力維持和強化其殖民統治,各殖民地紛紛出現了民族獨立浪潮,英帝國開始走向衰退。英帝國殖民地因為英國經濟的沒落,不再將其視作世界經濟體系的中心,紛紛向他處開拓和尋求市場和資金,以實現本國工業化和經濟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雅爾塔體系逐步形成,國際地緣政治出現了重大變化。美、蘇兩大對立陣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國際地緣新秩序,歐洲殖民宗主國統治下的全球殖民地先后獨立。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與以歐美為首的西方世界的經濟聯系幾乎隔絕。美國主導的西方主要經濟體于1944年開創了布林頓森林體系,美國主導和控制了布林頓森林體系確立的國際金融秩序,世界金融中心逐步由倫敦轉移到紐約。美國的地緣政治優勢有強大的經濟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政治強國與經濟強國,1948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在整個資本主義國家中占57%,出口貿易額占33%,黃金儲備占75%。美國地緣優勢決定了為什么布林頓森林體系解體,美元和黃金脫鉤后采取浮動匯率。經歷了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之后,美元作為純信用貨幣仍能夠作為世界貨幣;同理,只要美國對世界地緣政治掌控力未削弱,美元的霸權地位就不會消亡。
德國貨幣馬克因德國在地緣政治中軍事力量不獨立,決定了其不可能對美元國際化地位形成挑戰。德國是戰敗國,軍事和安全由美國主導的北約掌控,盡管經濟相對獨立,地緣政治從屬地位決定了德國馬克不可能成為取代美元地位的國際貨幣。根據IMF數據,被歐元取代前德國馬克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已一躍超過英鎊成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全球外匯儲備占比穩定在13%~14%,穩居全球第二位。報道稱,德國貨幣當局一直對馬克的國際化持有謹慎的態度,擔心大規模的國際熱錢進出會對本國的經濟和通脹產生不良的影響。為做好抵御外部熱錢沖擊的準備,德國政府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不斷致力于發展本國金融市場,金融管制逐步放松,金融要素市場不斷完善,在此期間德國馬克的外匯交易量以及以德國馬克計價的債券發行量都成倍增長,在全球市場中的比重顯著提升。在完成這些準備之后,直至1984年德國馬克才正式實現了資本賬戶的可兌換。20世紀90年代起,德國政府當局致力于歐洲區域貨幣的發展,逐步讓德國馬克成為歐洲地區的中心貨幣。
日元情況同馬克一樣,日本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從屬地位使日元不可能對美元地位發起挑戰。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美國掌控日本安全并派駐軍隊,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已躍升為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強國,此時日元的國際化受到關注,但日本政府態度謹慎,與德國政府一樣擔心境外熱錢沖擊下匯率的波動對本國經濟的影響。隨著布林頓森林體系的解體,日元開始采用浮動匯率制度,并逐步放松資本管制。20世紀80年代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大幅擴大,日本迫于美國的壓力,在本國金融市場尚未發展成熟的情況下,倉促加快日元國際化的進程。因為地緣政治處于附屬地位,日本被迫接受美國提出的廣場協議,之后日元匯率的急劇升值對日本經濟造成了較大的沖擊。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經濟停滯使日元在全球外匯儲備的占比不斷下降,之后長期的經濟不振使日元錯失成為區域貨幣的良機。由此可見,日元在美國主導的東北亞地緣政治下,不可能對美元霸權產生任何影響。
歐元自20世紀90年代誕生至今一直是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國際儲備貨幣與支付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裁也通常由歐洲人擔任。但是歐盟在政治和軍事上的附屬地位必然讓歐元帶有區域烙印,歐洲被動卷入科索沃和俄烏沖突就是很好的實證,在地緣政治上的從屬地位導致歐元無法成為獨立于美元之外的世界貨幣。
三、世界當前地緣政治變遷及中亞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性
1.人民幣國際化必要性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商品貿易額多年來排世界第一(見圖1),2021年年末中國商品貿易額達6.051萬億美元,占世界貿易總額13.51%,比美國4.692萬億美元多了近1.4萬億美元。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保證中國對外貿易順利進行。隨著實體經濟快速發展,傳統的參與國際大循環的方式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不適應性日益凸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規避外匯波動風險,為中國國際貿易穩健發展保駕護航。人民幣國際化在有效降低匯率風險、保護中國投資于海外的資產安全、防范貨幣信用危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美元和歐元等世界貨幣因貨幣超發持續貶值,2022年6月美國通貨膨脹率上升至40年來的歷史高點9.1%。美元是大宗商品的主要結算貨幣,世界95%的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因此美國高通貨膨脹率導致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美元溢出效應導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深陷美元陷阱,受到輸出性通貨膨脹的巨大影響。同時,美元為了維護其地位而階段性加息,導致各國貨幣對美元匯率波動風險驟增,嚴重影響世界貿易健康發展。
人民幣國際化是保證中國金融安全的需要,中國外匯儲備達3萬億美元,占世界外匯儲備1/4。
美國經濟空心化且增長減緩,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國經濟出現經濟衰退、滯漲。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不斷降低,一些企業的稅前利潤一直停滯不前。美國債務由疫情之前的23.3萬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1月底的30萬億美元,增速5.7%,美國2021年的GDP只有23.04萬億美元,債務增長速度遠遠大于GDP增長速度。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凍結俄羅斯央行海外資產、升級對俄制裁,切斷俄羅斯幾家主要銀行使用SWIFT國際結算系統等,開創了金融工具軍事化先河。俄烏沖突爆發后美西方對于俄羅斯的系列制裁,警示我國必須未雨綢繆,提前布局,擺脫美元霸權,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既是我國進一步融入國際大循環的戰略需要也是我國應對未來國際形勢重大挑戰的必要舉措。美元霸權和貨幣軍事化前車之鑒,使得擺脫美元統治地位、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日益突出。近年來,美國對華鷹派挑起貿易爭端、推動對華脫鉤、對我國實施制裁等,外部環境復雜度顯著性上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發揮國際貨幣的避險屬性,并且減少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中對美元的依賴,進而抵御外部沖擊。美元的持續貶值從貨幣的儲藏功能和價值尺度功能來看已嚴重影響到美元的信用。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1美元的黃金含量為0.888671克,1976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牙買加體系初期1美元可兌換為0.8105克黃金,2022年11月12日56.8美元兌換1克黃金。從1944年到2022年美元貶值49.47倍,平均一年貶值63.4%。
2.地緣政治演變及俄烏沖突后新情況
從英鎊、美元國際化看,經濟實力變化促進地緣政治的變遷,地緣政治又是貨幣國際化的重要支撐。人民幣國際化必然也遵循中國經濟崛起后引起地緣政治重新組合,人民幣在中國地緣政治可觸及范圍和區域內推行人民幣國際化才可能事半功倍。
世界目前地緣政治主要架構實際上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雅爾塔體系為架構。隨著1991年前蘇聯解體,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構建的世界兩大政治陣營為基礎的地緣政治崩塌,世界變成以美國為首的單極世界,金融領域也就剩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國際金融秩序,美國處于主導控制地位。歐洲在軍事和政治上從屬于美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控制著歐洲地區的安全;盡管美國經濟力量在削弱,但是美歐聯盟的經濟力量仍稱霸世界;美歐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決定了美歐同盟構建的地緣政治框架仍是當今世界最強大和重要的地緣政治力量。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GDP為23.02萬億美元,歐盟GDP為17.09萬億美元,美歐之和為40.11萬億美元,占全球的41.74%。2021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為2.56萬億美元,歐盟制造業增加值為2.54萬億美元,盡管美國經濟脫實就虛,制造業外逃,但是2021年美國和歐洲制造業增加值總量為5.1萬億美元,占全球的31.19%。美歐的高端制造業比例非常大,高端制造業增加值的比例遠超過全球的31.19%。2021年美國工業增加值為3.93萬億美元,歐盟工業增加值為3.85萬億美元,美歐之和為7.78萬億美元,占全球的28.62%。歐美工業增加值在全球比例小于GDP的占比,但是保留了很多核心工業體系,優勢依然很明顯。
中國從地緣政治上看,向西發展有較大可能性和優勢。中國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以陸權地緣為核心陸地強國。海上通道是美國遏制和圍堵中國的主要手段。中國以東,美國聯合在軍事和地緣上高度從屬于美國的日本和韓國,在中國南海到太平洋之間美國構筑了所謂的“第一島鏈”“第二島鏈”。除了日本和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菲律賓都是美國軍事同盟國;海路運輸樞紐必經之地馬六甲海峽也有美國駐軍。因此美國在海路地緣政治上有較大優勢,留給中國的發展空間似乎只有向西。
中國西部毗鄰中亞五國,地緣政治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中亞北邊是俄羅斯,南面與阿富汗相鄰,可輻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邊接壤伊朗等中東產油國,再往西可經土耳其到達歐洲。中亞區域長期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毗鄰的阿富汗號稱帝國墳墓,世界霸主英國、前蘇聯、美國都曾以戰爭方式強力介入企圖加以控制。中國多年來奉行和平崛起國策,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經貿和友好往來,沿途諸國嘗到了實惠。以中國為首的上合峰會主要發起國都來自中亞(土庫曼斯坦是永久中立國除外)。自中亞五國1991年獨立以來,美國、俄羅斯、中國等諸多大國介入中亞事務而未導致該地區出現動蕩,這和中亞獨特的地緣政治和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有關。曾向紅(2022)認為這種局面是大國在中亞同時存在明確的合作與“無聲的協調”,遵從了四個“潛規則”:承認中亞國家的主權、默認俄羅斯在中亞的主導的地緣政治地位、認同中亞國家奉行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以及力促中亞的和平與穩定。
美國、俄羅斯、中國是中亞存在著的3支最主要地緣力量。首先,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政治和軍事遺產,對中亞五國地緣掌控力來自自身在區域內超強的軍事力量,中亞五國獨立后需仰仗俄羅斯提供軍事保護;其次,在前蘇聯時期采取明確區域經濟合作和分工,導致中亞五國工業基礎和經濟單一,在經濟上對俄羅斯有較大依賴;另外,中亞五國油氣資源等出口管道都經過俄羅斯,因此俄羅斯在地緣上有先天掌控優勢。中俄之間、美歐之間均存在一定的協調和明顯的合作。以中俄為例,由于雙方不存在針鋒相對的利益分歧,因此可通過雙邊和多邊(主要是上合組織)渠道進行有效協調,從而在中亞地區形成了尊重—合作的互動模式。美國在中亞始終追求三方面戰略目標:一是遏制俄羅斯、伊朗與中國;二是將包括中亞國家在內的歐亞國家整合進西方的政治、經濟與價值體系;三是塑造中亞國家的發展方向及地緣政治環境。美國所追求的戰略目標均有明顯針對中俄的意圖。歐盟參與中亞事務的姿態更為溫和低調,但其訴求與美國大體相似,這也意味著歐盟的中亞政策同樣包含希望削弱中俄在中亞影響力的考慮。土耳其、伊朗、印度、韓國在中亞也有較多合作,但是他們之間因為目標各不相同,缺乏明確協調,具有更多的競爭成分。
中國想打通中亞向南亞、中東、東歐和西歐發展,必須取得俄羅斯支持。隨著俄烏沖突爆發,美國和歐盟等西方世界加大對俄羅斯制裁,加上戰爭消耗,俄羅斯和歐盟都會在經濟上受到較大損耗。為了對抗美國和歐盟制裁,俄羅斯和中國在戰略上天然有較大合作空間。2022年9月15日上合峰會在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召開,上合峰會期間談判了25年的中—吉—烏鐵路終于簽署諒解備忘錄就是很好的證明,約定2023年正式動工。中國和中亞五國為永久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同時建立了元首會晤機制。中亞五國1991年獨立以來和我國有30多年的友好商貿往來,俄烏沖突爆發后區域地緣政治出現對我國有利,在中亞推行人民幣國際化是機遇,可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意義非常巨大。
四、中亞重要戰略意義及在中亞推行人民幣國際化可行性
1.中亞對中國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亞在我國歷史中屬于西域,漢朝把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稱為西域,大多數情況下泛指通過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西域地域遼闊,在歷史上是北方游牧民族聚集之地。歷史上最強大王朝中有漢、唐鼎盛時期都擁有對西域管轄權,并設置了政府機構。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創了絲綢之路;公元前60年西漢漢宣帝設置西域都護府是漢朝時期在西域(今新疆)設置的管轄機構;公元702年唐長安二年,武則天為了鞏固西北邊疆,在庭州設立了北庭都護府。
中亞是絲綢之路的樞紐,地緣政治和戰略意義非凡。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曾經說過,誰控制中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誰控制世界島誰就能夠控制世界。中—吉—烏鐵路建成后將是從中國運輸貨物到中東、歐洲最短路線,距離縮短900公里,時間節省7~8天,運費平均節約15%。中亞位于亞洲中心,周邊連接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中國、俄羅斯等,是東進西出、南上北下的必經之地。而中國一旦打通了中亞,向南可以繞過馬六甲海峽,從陸地上開通前往巴基斯坦、印度的交通線,這里有近18億人口,是全球未來最有潛力的市場。向西通過伊朗直接可以走向中東,這里有戰略資源石油,中國的能源安全將獲得更大的保障。再向西還可以通過西亞和土耳其最終達到歐洲,中國絲綢之路的南線將徹底貫通,屆時中國對整個亞洲大陸的經濟影響力將加強。與此同時,中國貫通中亞對內將帶動西部大開發,促進經濟內循環并縮小東西差距,促進高端產業向新疆等中西部地區轉移。
2.在中亞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
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余年來直接和間接融資超過1000億美元,對中亞五國基礎設施建設和快速發展及國計民生有重要幫助。國家外匯管理局(2021)數據顯示中國對中亞直接投資存量達140億美元,如果把民間投資統計在內,總量預計可達250億美元以上,中資銀行跨境間接貿易融資存量預計可達600億美元以上。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街邊攤販已逐步開始接受人民幣購物。
《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和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分別簽署有70億元人民幣、30億元人民幣、7億元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2021年中亞從中國進口295億美元,出口205億美元,90億美元貿易缺口是可以用人民幣支付的。2022年美國為了遏制因為量化寬松政策引起的惡性通脹,美聯儲大幅度加息導致美元回流,美元融資成本大幅度攀升,而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對中亞各國來說是很好的替代貨幣。
3.中國在中亞推行人民幣有經濟基礎
中亞五國土地面積400萬平方公里,2021年人口合計約7648萬人;2021年GDP合計3226億美元(世界銀行,2021),人均GDP為4318美元(世界銀行,2021),屬于中低收入。中國在中亞五國獨立初期就與其保持了友好雙邊關系,民間經貿往來非常活躍,中亞主要進口中國的產品有輕工、紡織、家用電器、成套設備、電信設備和手機終端等;中國從中亞五國主要進口石油、天然氣、礦產、農產品等。中國在中亞五國雙邊貿易額從1992年建交初期4.66億美元擴大到2021年500億美元,增長超過100倍(見表3),中國是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貿易伙伴國,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和中亞五國年進出口貿易額達中亞GDP總量15.5%。中國自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項目輸氣容量550億立方米已建成輸氣,占中國管道氣容量52%,隨著D線建成供氣,年供氣容量可達850億立方米,對中國碳達峰和能源供給安全起到很大作用。
4.上合組織是堅強的地緣政治后盾
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是中國主導的區域性政府組織。中國外交部官網(2022.10)顯示上合組織目前有成員國8個,分別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觀察員國4個:阿富汗、白俄羅斯、伊朗、蒙古;對話伙伴9個: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柬埔寨、尼泊爾、土耳其、斯里蘭卡、埃及、卡塔爾、沙特阿拉伯。上海合作組織以維護區域安全性、推動共同進步以民為本,確立“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種多樣文明、謀求共同進步”的“上海精神”,給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經過多年發展,上合組織在維護地區穩定、解決成員國之間分歧、打擊恐怖主義與促進上合組織間經濟、文化和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合作和發展;上合組織將會發揮區域越來越重要的領導作用。
上合組織框架內有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是一個新型的國際金融區域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銀聯體,于2005年10月在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四次會議期間,在莫斯科正式成立。每個上合組織成員國指定一家擁有主權信用級別的銀行成為上合銀聯體會員,處理協調上合組織內的金融工作和融資事宜。2022年11月1日,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提議,上合組織成員國可以建立一個聯合支付網絡,減少對西方支付系統的依賴,并為商業環境創造可靠的條件。他表示,我們的共同任務是在金融領域擺脫第三國的影響。為此我們應該在上合組織內建立一個金融信息和銀行支付交換系統;希望加快推進向本國貨幣結算的過度并以此來擺脫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
五、結論與建議
人民幣國際化和英鎊、美元、歐元國際化路徑有較大區別,主要是人民幣國際化是基于中國經濟和平崛起這個前提;人民幣在中亞推行應遵循水到渠成邏輯,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有充分的政策保障,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俄烏沖突以來,地緣政治新變化對中國人民幣在中亞推行出現有利機會窗,應把握歷史機遇,加速人民幣在中亞國際化進程。
推行人民幣走向中亞的核心和關鍵不是經濟力量,而是在地緣關系協調和均衡,以各方經濟利益協調為支點;策略上應聯合俄羅斯和中亞各國,以務實互惠的原則,尊重各國主權,以市場化手段,解決目前美元失信、緊缺、匯率波動影響國際貿易和經濟恢復等痛點,注重商業金融機構的合作和融資需求、在支付功能、儲備上下功夫,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基礎夯實,時刻關注美國和歐洲的遏制和反制手段。
人民幣在中亞推行也須符合貨幣的基本屬性,優先人民幣滿足結算貨幣、投融資貨幣、儲備貨幣三個結合路徑,堅持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規范性、科學性原則,穩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目標。人民幣在資本項下還不能自由兌換,應優先豐富貿易項下中亞各國本幣和人民幣兌換渠道:加強和擴大央行間貿易互換,消減中亞貿易赤字取得各國認同;組織上依靠上合銀聯體,賦予上合銀聯體承接區域人民幣流通職能,制定區域金融規則,在規則下授權中亞各國有實力的商業銀行共同參與貨幣互換,處理中亞民間和中國跨境國際貿易人民幣支付需求;對大宗商品和貴金屬,逐步用人民幣計價、交易和結算;擴大中資銀行和中亞商業銀行之間融資和授信規模,利用銀行間人民幣授信等多種形式,定向支持有中資成分貿易合同和項目融資,加快擴大人民幣在中亞使用;通過上合銀聯體加快人民幣結算銀行建設;構建人民幣回流機制和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發展。
為了加快人民幣在中亞推行進度,可以先在條件成熟的國家建設試點;通過試點發現問題不斷完善推行機制和策略;讓試點國家獲利,有利于其他國家排除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憂慮和恐懼;通過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升當地群眾福利,促進當地社會科技進步和雙邊貿易等方面提升人民幣在中亞國際化的被認同感;通過上合銀聯體和試點雙管齊下,推行速度和效率可能會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顏聲毅,俞正梁.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詞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2]文學,李心愉.國際金融話語權的變遷重構及對策思考[J].東北亞經濟研究,2018,2(5):85-99.
[3]YEAGER?L?B.International?monetary?relations:Theory,history?and?policy[M].New?York:Harper?Row,1976.
[4]JAMES?L.The?rise?and?fall?of?the?British?Empire[M].London:Little?Brown?UK,1994.
[5]諶煥義.英國工黨與印巴分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6]曾向紅.“無聲的協調”:大國在中亞的互動模式新探[J].世界經濟與政治,2022(10):42-70,165-166.
[7]COOPER,R?N,DORNBUSCH?R,HALL?R?E.?Thegold?standard:Historicalfacts?and?future?prospects[J].Brookings?Paperson?Economic?Activity,1982(1):1-56.
[8]管筱璞.收割世界財富的美元霸權[N].中國紀檢監察報,2022-04-05(004).
[9]莫莉.俄烏沖突對國際匯市影響幾何[N].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2022-03-04.
[10]白舒婕.人民幣國際化:跬步不停?志在千里[N].國際商報,2021-09-02.
[11]馬小芳,李佳杰.“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下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J].理論視野,2022(2):73-78.
[12]劉永生.CIPS有效支持境內企業“走出去”[J].金融電子化,2018(6):45-46.
[13]李國輝.CIPS二期投產?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再度夯實[N].金融時報,2018-05-07.
[14]傅軍.多極貨幣交易清算體系時代降臨[N].電腦報,2022-03-07(008).
[15]王紅茹.CIPS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設“高速公路”[J].中國經濟周刊,2022(7):68-71.
[16]劉楷歌,傅澤.RCEP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新機遇、新策略[J].商業經濟,2021(10):90-92.
[17]姚進.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N].經濟日報,2022-05-31.
[18]劉軍梅.俄烏沖突背景下極限制裁的作用機制與俄羅斯反制的對沖邏輯[J].俄羅斯研究,2022(2):62-88.
[19]邱冬陽,曹丹劼.我國數字人民幣試點推行的影響及挑戰[J].海南金融,2022(6):38-49.
[20]吳明明,陳一兵,陳健,等.依托CIPS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J].農業發展與金融,2022(5):46-48.
[21]周誠君.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進程與新機遇[J].國際金融,2021(2):6-10.
[22]涂永紅.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N].經濟日報,2022-01-27.
[23]趙青松.中國與塔吉克斯坦經貿合作的歷史、現狀及前景[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13(6):57-66.
Discussion?on?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RMB?Based?on?Geopolitics:
Central?Asia?is?the?Key?to?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RMB
ZHU?Qiju
(School?of?Economics,Guangzhou?University?of?Commerce,Guangzhou?511363,China)
Abstract: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currency?is?not?only?an?economic?issue,but?also?a?geopolitical?issue.If?we?ignore?the?geopolitical?attributes?of?international?currencies,will?overlook?the?important?foundation?on?which?credit?currencies?rely.From?past?history,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sterling,dollar,and?other?currencies?are?closely?related?to?their?geopolitical?advantages.After?the?outbreak?of?the?Russia-Ukraine?conflict,the?urgency?of?RMB?internationalization?has?increased.With?the?accelerated?diversification?of?the?international?political?landscape,Chinas?influence?in?Central?Asia?is?constantly?increasing,which?is?an?important?opportunity?for?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RMB.This?paper?analyzes?the?main?international?currencies?from?a?geopolitical?perspective.Based?on?the?new?geopolitical?changes?brought?about?by?the?Russia-Ukraine?conflict,focuses?on?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RMB?in?Central?Asia.Finally,provides?suggestions?for?the?future?promotion?of?the?RMB?in?Central?Asia.
Keywords:Geopolitics;Internationalization?of?RMB;Gold?Standard;The?Bretton?Woods?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