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香
文題亮相
成長是一段奇妙的旅程。軟弱的可以變得堅強,自大的能夠學會謙虛,自私的也會懂得感恩……一切都在不經意間發生著變化。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應該也發生過一些事情,讓你認識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請以“原來,我也很? ?”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補充題目,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②情節曲折生動,內容充實具體;③避開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書寫規范,卷面整潔。
原作雛形
原來,我也很“富有”
我以為自己的生活像一杯白開水,平淡無味,拿起來喝了一口,才發現兌了蜜。
——題記
每當我臨近考試時,都會想起那個寒冬里刻骨銘心的安靜。(病句,缺少主語。)
那年,臨近期末考試,各科學習都進入了最緊張的狀態,一張又一張卷子擺在我的眼前,仿佛一塊塊石頭壓在我身上,呼吸也變得沉重起來,我有個習慣——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能靜下心來學習。(語言不夠通順、精練)但很顯然,家中并沒有這樣的理想環境。炒菜時油花迸濺的聲音、手機鬧哄哄的聲音、電視的聲音……這一切,總會擾亂我的心緒。(語言不嚴密,思維的邏輯性不強。沒有交代前因后果——家庭的環境與“我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能靜下心來學習”的這一習慣是一對矛盾,那么“我”這一習慣究竟是如何養成的呢?)
日子不會因我而停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然而,噪聲充斥著我的全部課余生活,單調乏味又無可奈何。終于有一天,我忍無可忍,擲下筆,“爆發”了:“能不能別吵了!”第二天回家,我照常開始寫作業,發現了些“異常”,我幾乎聽不見任何響聲,猛然間,我想起了我昨天的“爆發”。是的,我終于有了這樣安靜的環境。(“我爆發”后,第二天就有了安靜的環境,足可見媽媽非常重視“我”的感受和學習,這樣的媽媽不會讓“噪聲充斥著我的全部課余生活”,顯得不合情理。)
我從心底里感謝媽媽,繼續在安靜中學習,不過晚餐也隨之變成了小米粥。我不曾留意日歷一天天地翻,天氣一天天地變冷。經過我的要求,晚餐不再是小米粥,但也只能聽到極細微的聲音,手機也依舊是靜音狀態。(晚餐做小米粥主要是為了盡量少發出響聲,這是媽媽對“我”的愛;經“我”的要求,晚餐不再吃小米粥,這也是媽媽對“我”的愛。其中的前因后果沒有具體寫出來,記敘不夠生動,讀者無法深刻地感知“母愛”。)
那天晚飯的時候,媽媽不好意思地對我說:“感冒了,總咳嗽,這次竟然還壓下去了。”媽媽的話讓我心中陣陣愧疚,她咳嗽得厲害,但為了讓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竟然……(媽媽的話有些突兀,同時,既然媽媽咳嗽得厲害,必然會在家中發出或大或小的聲響,避而不談,反而有失真實。)
回到房間,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我影響了媽媽的正常生活,而她卻無怨無悔,我是“富有”的,我擁有著最好的愛,就像擁有了全世界!(與題目的照應不嚴密,“原來”二字在文中沒有體現出來。)
升格指導
作為一道半命題作文題,作者的題目補充得還是比較新穎且能吸引讀者的。加之一個貼切的“題記”,更為作文添色不少。作者在開頭設置懸念,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從整體上來看,作者寫出了自己的生活。但細細品來,本文也存在一些問題:審題不全面,“波折”的呈現不夠鮮明,邏輯性、嚴密性有待提高。同時,語言上也要反復推敲、揣摩。升格時,建議從以下方面修改:
1.具體生動“現”曲折。一個好的故事要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給人一波三折之感。將故事寫得曲折,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愿望——設置障礙——克服障礙——交代結局,即“愿望+障礙+克服+結局=好故事”,“障礙”“克服”可在文中反復使用。本文通過三件小事來體現母愛:家中的各種聲音使“我”難以靜心學習,媽媽為“我”而改變;“我”要求晚餐不再吃小米粥,媽媽照做;媽媽努力抑制自己咳嗽。升格前,后兩件事一筆帶過,故事的曲折性體現得不夠明確,如果這兩件事按照設置障礙、克服障礙的步驟寫出來,作文會更生動。
2.合情合理“改”曲折。故事曲折,可以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但情節要合情合理,不能有失真實。如文中寫到自己的“學習習慣”,就有失真實,如果“我”和媽媽長期生活在一起,那么這樣的習慣應該不會被媽媽忽視;在家里長期充斥“噪聲”的情況下,“我”的這一習慣也很難培養起來,這些不免讓人質疑。再如媽媽咳嗽那一部分,寫到媽媽“咳嗽厲害”,而“我”又聽不得響動,那么媽媽的咳嗽聲必然被“我”聽到過,選擇避而不談,只提及媽媽將咳嗽壓下去的事,突兀而不真實。總之,升格時一定注意內容的合情合理。
3.手法技巧“助”曲折。情節曲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設置懸念、制造誤會、層層鋪墊,運用倒敘和插敘、欲揚先抑等。升格時,要巧妙運用相應的手法,使情節曲折、有波瀾,從而引人入勝。
升格佳作
原來,我也很“富有”
◎王鑫怡
我以為自己的生活像一杯白開水,平淡無味,拿起來喝了一口,才發現兌了蜜。
——題記
我一直自卑地以為自己一無所有,直到收獲那個寒冬里刻骨銘心的安靜。
那年臨近期末考試,各科的復習都進入到了最緊張的階段,一張張卷子擺在我眼前,更壓在我心上,我的呼吸甚至都變得沉重起來。長期以來,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能靜下心來學習。由于小學時不在媽媽身邊,她對我的學習習慣不是特別了解。炒菜時油花迸濺的聲音、手機鬧哄哄的聲音、電視的聲音……盡管音量不高,但于我聲聲刺耳。
終于有一天我忍無可忍,擲下筆,喊了一句:“你們能不能別吵了!”只見媽媽一臉驚愕:“寶貝,吵到你了嗎?對不起。”我“啪”的一聲關上門,滿心委屈。
第二天回家,我照常開始寫作業,但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響。晚上吃飯時,媽媽端出了一碗小米粥,還有一鍋燉排骨,不自然地說:“飯是單調了點,可還是很有營養的。”
就這樣,接下來的幾天我都在安靜中寫作業,晚餐總是小米粥和一些蒸煮的食物。我又火冒三丈了:“小米粥,小米粥,天天一個樣,煩不煩?”媽媽苦笑了一下,默默收拾碗筷。
第二天放學回家,媽媽高興地迎上來:“你看。”我順著媽媽手指的方向看去,廚房的門換了。“師傅說這種門的隔音效果特別好。”我頓時明白了。
那是一個雪夜,又時不時聽到陣陣響聲,急促,壓抑,悶聲悶氣,我走出臥室,隔著廚房的玻璃,竟然看到媽媽蹲在地上,頭埋得很低,正用厚厚的毛巾捂著嘴。我推開門,叫了一聲“媽”,媽媽慌亂地站起身,笑著說:“感冒了,總咳嗽,喝點水就能壓下去。又吵到你了吧?”媽媽的笑使我內心陣陣愧疚。原來她咳嗽得厲害,還想著給我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回到臥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可以說,我影響了媽媽的正常生活,然而她卻“放肆”地“縱容”著我。原來,我是這么富有,我擁有著最好的愛,就好像擁有了全世界。
【山西晉城市中原街中學】
升格點評
升格后,開頭設置懸念,開頭的兩件小事緊緊圍繞“愿望+障礙+克服+結局=好故事”的結構來寫,而媽媽努力抑制咳嗽一事則層層鋪墊,通過三件事寫出了自己與媽媽生活在一起后,媽媽對“我”學習、生活的關懷,于平凡小事中滲透著濃濃的母愛。結尾照應題目,突出中心,使內容更加完整。全文跌宕有致,一波三折,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