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近期有一個具身智能概念,這是什么?
袁月:近日,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黃仁勛在ITFWorld2023年半導體大會上表示,AI下一個浪潮將是“具身智能”(embodiedAI)。具身智能可以理解物理世界、有推理能力、能和物理世界交互的智能系統(tǒng),比如機器人(可聊天)、自動駕駛汽車。同時公布了nVidiaVIMA,這是一個多模態(tài)具身人工智能系統(tǒng),它可以通過視覺執(zhí)行任務,也可以通過文本提示來做任務,能夠在視覺文本提示的指導下執(zhí)行復雜的任務。
之前說過,接下來AI跟蹤的三大方向之一是巨頭動向,此番表態(tài)對中期產業(yè)趨勢有一定影響。此外,其他科技巨頭在這方面也有相關發(fā)布,如谷歌具身多模態(tài)語言模型PaLM-E、微軟--ChatGPTforrobotics、阿里巴巴的千問大模型接入工業(yè)機器人。
主持人:有什么優(yōu)勢嗎?
袁月:簡單說,具身智能機器人首先可以聽懂命令、之后思考、最后執(zhí)行,整個過程和人完成是一樣的。具體細化為聽懂語言、分解任務、規(guī)劃步驟、識別動態(tài)物體、與環(huán)境交互等,涉及的技術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語言處理、邏輯推理、機器視覺、機器學習、機械控制等。
之所以具身智能機器人的中期發(fā)展前景不錯,主要是其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智能化加持將其應用更好地切入到工作和現(xiàn)實生活場景中,最普遍的當屬工業(yè)機器人,而對話類機器人可以應用在教育和養(yǎng)老領域,特殊人形機器人可以用在醫(yī)療或危險環(huán)境中,這些都可以提升生產力。
對機器人概念之前說過,無論是國內高端制造還是海外巨頭的進展,智能機器產業(yè)鏈催化劑都在,未來還會有AI+賦能。從產業(yè)鏈上看,機器人產業(yè)鏈主要包括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等,其中前三個環(huán)節(jié)占據(jù)工業(yè)機器人價值量的70%,同時人形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類似,具有更多傳感器,故傳感器的價值量也隨之上升。AI賦能后,環(huán)境感知和人機交互同樣非常重要,涉及大模型、機器視覺等,這些都會被資金不斷挖掘。
主持人:光伏本周走勢較強,有什么催化劑嗎?
袁月:在新技術領域,銅電鍍有一定進展,良率、脫柵、銅氧化問題基本解決,整線效率問題得到改善。銅電鍍技術是采用金屬銅完全代替銀漿作為柵線電極,具備低成本、高效率等優(yōu)勢。可用于TopCon、HJT、BC等多種技術路徑,其中HJT銀漿用量相對較大,運用銅電鍍技術的需求更為迫切。2023年各家銅電鍍招標量普遍反饋比之前積極,今年順利的話銅電鍍產線合計招標可看到gw級別。
對于新能源來說,細分賽道節(jié)奏不同,比如率先開啟震蕩的是大儲,最后開啟的是光伏,這也反映出資金對基本面的預期,但內部也是分化的。短期從技術上看,主要龍頭左側低點已經出現(xiàn),但還需用震蕩來確認,并不是直接反轉,具體節(jié)奏不同,其中邏輯好的會逐步震蕩向上,這才是優(yōu)先選擇,具體已經在“滾雪球”中梳理。
主持人:最后說說盤面,什么時候可以轉強?
袁月:滬指回補了3195點的缺口,理論上短期有超跌反彈的需求,不放量空間不會大,需要橫盤震蕩。“電風扇”行情繼續(xù),科技、新能源相對有輪動,在縮量的情況下持續(xù)性都不會好。上周的文章說過:科技線是經歷上漲趨勢后開始的調整結構,新能源是結束下跌趨勢后的橫盤震蕩,二者所處的周期不同,但短期都需要滿足調整結構后再看新的機會。
接下來重點看細分賽道,不是屬于AI或者半導體板塊都會漲,也不是新能源賽道就都會跌,其中,有邏輯、有預期、有催化劑、籌碼結構出清等,占的越多資金的力度也會越強,而不是像之前那種完全受板塊影響,更多是結構化。
此外,對港股近期有一個事件值得關注,香港交易所宣布擬于2023年6月19日市場準備就緒時在香港證券市場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這是指同一個上市公司可以用港幣和人民幣兩種貨幣計價和交易其股票。雖然幣種不同,但港幣和人民幣股票均為同類別股票,在股東權益上無任何差異,且可以在兩個柜臺之間相互轉換。目前已有20多家公司申請人民幣計價股票交易柜臺,屆時不光會給投資者多一個選擇,也會帶來更多的流動性,同時這么做也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