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6日下午,2023東坡美食文化薈在海南省海口市開幕,海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李軍,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會長邢穎,海南旅游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鐵軍,眉山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黃劍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會長劉平均,眉山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魯力,海南大學黨委書記、海南省東坡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主任符宣國,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王惠平,海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一級巡視員劉鳳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一級巡視員湯德輝,海口市副市長黃舸,儋州市副市長朱江,眉山市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周強,眉山市政協秘書長胡建輝,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副會長、北京眉州東坡餐飲集團董事長王剛,海南省酒店與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海南龍泉集團董事長符史欽,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特邀副會長、海南省酒店與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陳恒,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食政研究中心主任劉廣偉,國際華文媒體聯盟主席續炳義,以及十個東坡旅居城市餐飲行業協會負責人、海南省內外餐飲行業協會與企業、新聞媒體等代表與會。



陳鐵軍董事長在致辭中指出,作為世界文化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蘇東坡先生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還是一位美食家。他的作品既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可口的美食,也通過美食表達了他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淡然達觀的格局。東坡先生一生的言行中,充分展現了優秀儒家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和民本思想,所到之處關心百姓疾苦,勸耕勸學勸醫勸和,深深體現了體恤民情、敬畏民心、以民為本、割愛為民的民本理念。特別是謫居儋州期間,他不僅在文化、生產和生活上,為海南帶來了中原文明的火種,其超然達觀的思想境界,更留給后人永恒的精神寶藏。今天活動開幕后,我們還將持續舉辦東坡旅居城市東坡美食文化研討交流會、“東坡菜美食周”、中華名小吃暨海南地標名菜名小吃美食展以及配套路演、文創市集、文化體育等系列活動,努力把2023東坡美食文化薈打造成一場精彩紛呈的美食盛宴、文化盛宴。我們將以此為契機,與各位同仁一道,不斷研發東坡美食菜品,進一步弘揚東坡文化精神,促進地區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將東坡文化、東坡美食向更廣大的地區和國家推廣,走向世界,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和海南自貿港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邢穎會長在致辭中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新要求與新部署,海南自貿港建設迎來發展的新高度與新機遇。舉辦2023東坡美食文化薈活動,與十座東坡旅居城市的代表共襄東坡文化盛宴,具有現實意義和文化價值。東坡先生不僅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家,亦是流傳千古的美食家,一生起起伏伏的他,輾轉游歷中國30多個州縣,踏遍祖國大好山河,嘗盡祖國南北佳肴,在海南,他吃起了生蠔;在惠州,他愛上了荔枝;在黃州,他燉上了豬肉,才華橫溢的他更是將這些美食寫進詩詞,真所謂詩中有食,食中有詩,讓不少美食被冠以“東坡”之名。東坡佳肴背后的飲食典故和詩文豐富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內涵,亦留下了地方特色飲食文化的時代烙印。期待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搭建東坡美食文化發展交流平臺,將東坡文化置于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中,以“東坡文化”為核心,“東坡美食”為載體,與各位來賓一起保護好、傳承好、運用好東坡文化,共創東坡文化品牌,共商東坡文旅合作,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東坡文化和東坡精神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代代相傳;亦期待海南聚自貿港東風之勢,賦東坡文化發展之能,攜手各大東坡旅居城市將“東坡美食文化”品牌擦亮,實現文化交流和對外輸出,為增強文化自信自強注入發展新動能。


佛印住持鎮江金山寺時,每燒豬肉以待其來。有一日,佛印燒好的豬肉卻被人盜食了,東坡戲作小詩曰:“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為誰甜。”眉州東坡制作的“東坡肉”,精選五花肉,配以多種調料香料精心烹制而成。成菜皮薄肉嫩,色澤紅亮,汁濃味醇,香糯可口。

東坡魚
蘇東坡有詩云:“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實際上,他的家鄉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的地方,就是“東坡魚”出產的地方。用四川的四大醬腌菜之一——冬尖入菜,魚肉肥美,醬香濃郁,當然也包含著對家鄉美食的回味。

東坡豆腐
將老豆腐煎至兩面金黃,加上臘肉和青紅椒圈細心地烹燒,帶著濃郁的家常味汁,佐酒拌飯兩相宜。

東坡山竹筍
蘇東坡對竹最經典的評說,無疑是“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眉州東坡為了增加東坡竹筍的家鄉風情,又在竹筍炒肉里加入了冬菜、芽菜,使其于清香之間更有回味。

眉州東坡甜燒白
四川九大碗的一道名菜,逢年過節宴席上必不可少,意味著甜甜蜜蜜。

東坡元修菜
生長在四川的一種野生豌豆,當地稱之為大巢菜、紫萁、野豌豆、元修菜、野苕子、野雞頭、掃帚菜。現代名稱“薇菜”。受蘇東坡的委托,巢元修從四川帶來野豌豆種,在黃州東坡的田間地頭上隨意播撒,這不但滿足了蘇東坡的思鄉之情,還滿足了他倆的口腹之欲。蘇東坡向黃州人介紹此菜時,稱其為“元修菜”,亦稱“巢菜”,書《元修菜》并敘。
丹棱凍糕
四川省丹棱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丹棱凍粑由優質秈米、糯米、大豆等原料,利用發酵原理,經傳統工藝精制而成,有花生、芝麻、紅糖、白糖、玉米、核桃、玫瑰、豆沙等十多種不同口味,味道鮮美、甜而不膩、香而不粘,入口化渣,易于消化。既可作佐餐佳品,又可用于消閑食品,老少皆宜。

常州的秀麗風景與人文環境,一直是東坡先生的一份特殊情懷。據記載,東坡到過常州竟有14次之多。早年他在此遇友人,就有居住常州的“雞黍之約”;后來在常州賑災,半年間,歸老常州的心愿又萌發了。“大江之南兮,震澤之北,吾行四方而無歸兮,逝將此焉止息……”這首廣濟橋頭“情緣常州”的詩詞碑刻,足以看出居住常州是他的終生追求,后來他還兩次上書朝廷《乞常州居住表》,說明常州已根植他心中。
東坡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成就深深打動著常州人。1101年,他帶家人從海南長途跋涉回到常州,鄉民聞知,萬人沿運河兩岸隨行。他逝世的消息傳出,常州民眾在街頭相告痛哭,商鋪自動停業三天致哀。
也許,是常州自古的儒風蔚然,人文鼎盛,吸引著東坡先生這樣的文壇巨星,使他的畢生夙愿是得此地終老,一生中與常州有關的詩66首、詞10首、散文103篇,給常州留下了一大筆無價的精神遺產。
常州市烹飪餐飲行業協會聯合江南美食研究院攜東坡名菜出席盛會。
常州東坡宴
常州東坡宴,是以蘇東坡美食文化思想與常州傳統菜為根基,將蘇東坡人生際遇與其美食詩文和常州特色食材、淮揚菜烹飪技藝融合而傳承的一套仿宋創意宴席。

蘇東坡的一生十四次造訪常州,與常州有著密切的交往,曾兩次上表請求居住常州,最后從海南北歸時終老于常州藤花舊館。他寫下的傳世美食名著《老饕賦》,經歷代文人雅士的推崇效仿,逐漸形成系列,在常州得以流傳和發展。
常州東坡宴品種豐富、食材多樣、制作講究、特色鮮明,主要有茶點、宴酒、菜肴三大部分。常州東坡宴,既是蘇東坡文學遺產的分享,又是其人生經歷的濃縮。常州東坡宴是中國文人宴席的典型代表,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人文信息,對研究古代江南地區的風土民俗具有重要價值,也將為常州“江南美食之都”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增光添彩。
出水鳳尾蝦


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想要了解這個地方,繞不開一個人,他就是蘇軾,蘇軾對杭州有著很深的情懷和影響,一生為杭州留下了400多首名詩。
蘇軾曾兩次到杭州任職,第一次擔任的是杭州通判,并沒有太大的實權,作為文人,寫了很多贊賞杭州的詩詞。第二次擔任的是杭州太守,作為地方的最高長官,他關心人民,賑濟災民,興修水利方面政績十分昭著,深得杭州人民懷戀和愛戴。
蘇軾熱愛杭州和西湖,杭州人民也深深地懷念和愛戴這位造福于民的“老市長”。九百多年來,時光的流逝,并沒有沖淡杭州人民對蘇軾的美好記憶,反而這種美好記憶早被溶進民俗文化之中,而得以世代相傳。
杭幫菜研究會攜杭州富陽瑞萊克斯大酒店等東坡名企呈現了部分東坡精選菜品。
武林東坡肉
相傳,(宋)元祐四年(1089),蘇東坡出任杭州知州,他發動民眾疏浚西湖,在大功告成時,他把百姓饋贈的豬肉、紹興黃酒等禮物,命廚師按照他總結的燒肉經驗:“少著水,慢著火,火候足時它自美”,以酒代水,烹制成酥糯油潤、味美異常的紅燒肉犒勞民工,令人難以忘懷,后人為紀念他特將此肉稱為“東坡肉”。其特點為色澤紅亮,入口酥而不爛,油而不膩,鮮香可口,有杭州第一名菜之譽。

西湖醋溜魚
它是一道杭州傳統風味名菜,這道菜選用鮮活草魚作為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魚籠中餓養一兩天,使其排盡雜物,除去泥土味,烹制時火候要非常嚴格,僅用三四分鐘燒的恰到好處,胸鰭豎起,魚肉鮮美,帶有蟹肉滋味,別具特色。這道菜很受歡迎,有食客吃完后竟然在菜館墻題詩一首“裙屐聯翩買醉來,綠陽影里上樓臺”。

片兒川
傳說蘇軾在杭州當官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 將倒篤菜、冬筍、肉絲這三種食材切成片,然后在沸水中氽一下,因“氽”與“川”同音,“片兒氽”就叫成“片兒川”。如今,“片兒川”是杭州的一道著名湯面,也是杭州市民最喜愛的日常小吃之一。

南宋蟹釀橙
選當季成熟的大橙子,把頂部四分之一處切下,留用毋棄,挖掉內瓤(剜橙肉時用剪刀剪斷橙瓣筋膜),保留一些橙汁;挑選優質陽澄湖大閘蟹,剔取蟹黃、蟹肉,并肥膘丁、荸薺、蛋液、姜末、料酒、醋、鹽等放到挖空的橙子中,用切下的橙子頂部蓋好,封口;然后放到蒸鍋或籠屜里,約蒸30分鐘即成。

龍井蝦仁
杭州廚師受蘇東坡詞《望江南》“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啟發,選用“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龍井新茶和鮮河蝦仁烹制而成。整道菜清新軟嫩,蝦仁玉白、鮮嫩,芽葉清香、色澤雅麗,蝦中有茶香,茶中有蝦鮮,食后清口開胃,回味無窮。

黃岡,古稱黃州,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革命傳統光輝燦爛。盡管蘇東坡僅在黃州謫居四年又四個月(含兩個閏月),稱得上匆匆過客,但他卻在當今黃岡的歷史上,留下了最濃墨的一筆。
他在黃州共創作了753篇作品,其中詩歌214首、詞79首、散文457篇、賦3篇,達到了他一生創作的巔峰。其文學代表作“一詞二賦”享譽世界;書法代表作《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大行書”。在黃州的歲月里,蘇東坡對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不僅僅是增添一點情趣,以獲得快感;也不僅僅是賞心悅目,以獲得美感;而是對流經黃州的長江,以及黃州和周邊的赤壁、西山、天峰山、五祖寺等自然物象或人造景觀,進行著睿智的思考。
因為有了黃州,這才有了蘇東坡這個名號;因為有了蘇東坡,當今的黃岡也才得以在全國以至世界揚名。真可謂,黃州成全了蘇東坡,蘇東坡也成全了當今的黃岡。
黃岡市餐飲酒店行業協會帶來的東坡名菜賞析。
東坡素什錦
蘇軾對素食頗有研究,其有詩曰:“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我與何憎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在他看來,蔬菜比雞鴨魚肉還要味美。東坡素什錦是一道結合蘇軾素食理念的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肴,通常使用芹菜、胡蘿卜絲、筍絲等多種蔬菜制作而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人體必需氨基酸、鈣、磷、鐵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可均衡人體膳食,從而達到延緩衰老的效果。


東坡羹
蘇東坡將大白菜、大頭菜、蘿卜、野薺菜混煮,“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誕生了美食東坡羹。

煨芋頭
蘇軾寫的《記惠州土芋》一文,其中有記:“芋當去皮,濕紙包,煨之火,過熟,乃熱啖之,則松而膩,乃能益氣充肌。”意思是芋頭應當去皮,用濕紙包裹,在火上煨熟才能吃。這樣熱芋頭就軟而膩,能益氣充饑。

盤游飯
盤游飯,又名團油飯。是用煎蝦、炙魚、雞、鵝、豬、羊肉、灌湯等配料,調以姜桂鹽豉,與飯一起合成的一種飯品,類似今日的什錦飯或蓋澆飯。

東坡醋魚
相傳蘇東坡有意改良東江菜的“肥、咸、熱、香”,下廚烹魚時,特意滴了幾滴惠州陳醋,以解油膩,成就了這道與杭州“西湖醋魚”齊名的佳肴。

東坡琵琶蝦
東坡以蝦為原料,自創這道“琵琶蝦”菜肴,以示知音、美景與雅樂同韻。

蘇東坡成名奠基在開封。蘇軾一生66歲,為官42年,其中入京8次,在開封前后共計12年左右。
汴京,北宋的國都,現在的開封,是北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與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蘇軾從眉山到開封是求功名考進士,他試開封府舉人名列第二,制科考試入三等,是有宋開國以來的第二人。
開封,是蘇東坡成名地,也是屈辱地;是文采風流雅集地,也是政敵頻仍是非地。開封,讓蘇軾初露鋒芒、聲名鵲起,也讓蘇東坡瀕臨絕命、向死而生。
開封的夜市讓蘇東坡念念不忘,留在他《牛口見月》的詩文里“龍津觀夜市,燈火亦煌煌”“不知京國喧,謂是江湖鄉”。開封還有流傳至今的宋菜“清湯東坡肉”“東坡槐花餅”等東坡菜 ,一直讓人們津津樂道和垂涎三尺。
開封市餐飲行業協會攜開封大梁樓酒店等東坡名企呈現了部分東坡精選菜品。
清湯東坡肉
清湯東坡肉是開封市的傳統名肴,屬于豫菜系。此菜特色是味鮮肉爛,肥而不膩,清醇利口。相傳為宋代文豪蘇東坡所首倡,故名。北宋初年,京都(今開封)不尚食用鮮筍,但是蘇東坡卻深知竹筍之妙。他稱竹筍為“玉板和尚”,贊美燒筍是“禪悅味”,將竹筍奉為“素中仙”。在一次詩文酒會上,蘇東坡信筆戲詩一首“無竹使人俗,無肉使人瘦,不肥又不瘦,竹筍加豬肉。”一經他的提倡,這種“筍加肉”的制作方法不脛而走,成為當時士大夫階層爭相食用的名肴,故以“東坡肉”命名,漸傳至民間,歷久不衰。

京冬菜扒羊肉
京冬菜扒羊肉是一道傳統肴饌,起源于五代時期的東京。美食大家蘇東坡在汴京城接觸到這道菜時也是大加贊賞,稱其葷素搭配,韻味深長。而京東菜烹羊肉一饌也物隨名人流傳至今。后經庖人不斷改進,遂成了現在的京冬菜扒羊肉。
此饌用汴京醬腌的“京冬菜”做配料,用肥羊肋做主料,以小火煨扒至酥爛。羊肉香醇軟爛,滋味鮮美;京冬菜醬香濃郁,清淡爽口。羊肉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食療功用,是一道冬季佳品。

扒釀古城豆腐棍
陳留豆腐棍是飲譽全國的地方特產。因始創于古鎮陳留,故名陳留豆腐棍。陳留原是東漢末年詩人蔡邕和蔡琰的故鄉,據說蔡邕父女就十分喜愛這道家鄉名菜,并留有贊美這一名菜的詩句。
蘇東坡特別重視飲食養生,特別是素食養生。他曾經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狂吟醉舞知無益,粟飯藜羹問養神。”他還在一篇題目為《養生難在去欲》的小記中寫道:“夫已饑而食,蔬食有過于八珍。”因此,他對豆腐棍也很是喜愛。

金齏玉膾
“金齏玉膾”是隋唐時期名菜,亦名“松江鱸魚膾”。以鱸魚為原料,配以香柔花、葉制成。制法是:八九月下霜季節,選擇三尺以下的鱸魚,宰殺、制凈,取精肉細切成絲,用調味汁浸漬入味后,再用布裹起來擠凈水分,散置盤內。另取香柔花和葉,均切成細絲,放在魚膾盤內與魚膾撥勻即成。霜后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此菜“紫花碧葉,間以素膾,鮮潔美觀”,謂之金齏玉膾。直到唐、五代、宋時仍是名肴,隋煬帝認為這道菜是東南佳味。蘇東坡后來發明了“玉糝羹”,并寫詩贊之:“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北海金齏膾,輕比東坡玉糝羹。”他認為“金齏玉膾”比不上“玉糝羹”。

汴梁槐花餅
“槐林五月漾瓊花,郁郁芬芳醉萬家。春水碧波飄落處,浮香一路到天涯。”這是大文豪蘇軾描寫槐花的一首詩。他還寫過另一首七律,其中有兩句:“青浮卵碗槐芽餅,紅點冰盤藿葉魚。”“槐芽餅”就是用尚未綻放的槐花做的槐花煎餅。

徐州,在歷史上古稱彭城,江蘇省轄地級市,兼善南北,并貫東西,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因其擁有大量名勝古跡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在徐州的歷史文化中,蘇軾是不能被忘懷的。
蘇東坡是徐州人民心中的豐碑,徐州也是蘇公功績輝煌之地,至今在徐州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古彭州官何其多,千古懷念唯蘇公!”事實上,蘇東坡在徐州當任知州的時間是短暫的,但在僅僅兩年的時間里,東坡勤政愛民,事必躬親,多次挽救彭城于危難之中,可謂功績卓著:抗洪水,筑蘇堤,解除水患;救春旱,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蘇東坡廣施仁政,根據徐州自身的特點,因地制宜做了一系列實事,促進了徐州的穩定與發展,給徐州帶來了五谷豐登、百姓安居樂業的祥和局面。1082年他才自稱東坡,后世也叫他蘇東坡居多,而“蘇徐州”,是在他自稱東坡之前另一個最典型的代稱。
徐州市餐飲酒店商會帶來的東坡美食名菜名點賞析。
東坡回贈肉
“東坡回贈肉”是“東坡肉”的原型。宋神宗熙寧十 年,蘇軾在徐州知州任內遇上黃河決堤,他率領老百姓抗洪,當地民眾感念其功紛紛殺豬宰雞送到知州衙門。蘇軾作風廉潔,卻又拗不過民眾好意,只好先收下這些肉,烹調后又回贈給當地民眾,故而得名。

東坡龍門魚
蘇東坡平生最愛吃魚,當年他吃魚常常是自己動手烹制,故他深得制作各種魚肴之妙法。他在《魚蠻子》一詩中記述了他做鯉魚的方法,整道菜以魚身彎曲騰躍之姿為菜色展現,魚肉鮮酥,汁濃酸甜,不僅色如瑪瑙,而且菜式極具立體感,鯉魚在徐州的菜譜中頗為重要,因為徐州人的席桌有個習俗——無鯉不成席,來到徐州,此等美食可不要錯過。

東坡醉青蝦
徐州典故名菜,因為在北宋時期的徐州正處于與汴泗交流的地方,因此盛產魚蝦,而蘇軾在徐州當知府時就十分喜歡吃水鮮,經常親自烹調料理不亦說乎,還曾稱贊徐州“彭城佳山水,魚蟹佯江湖”,醉青蝦這道菜就是將活蝦酒腌醬漬,領略生醉青蝦帶來的回味無窮的滿口醇香。

東坡蜜三刀
這道菜是一道甜點,徐州地方特產八大樣之首,有著豐富的歷史典故。相傳北宋年間,蘇東坡在徐州任知州時,與云龍山上的隱士張山人過從甚密,常常詩酒相會。一天蘇東坡與張山人在放鶴亭上飲酒賦詩,蘇東坡抽出一把新得的寶刀,在飲鶴泉井欄旁的青石上試刀,連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蘇東坡十分高興。正在這時,侍從送來茶食糕點,有一種新做的蜜制糕點十分可口,只是尚無名稱,眾友人請蘇東坡為點心起名,他見糕點表面亦有三道浮切的刀痕,隨口答:“蜜三刀是也。”

東坡蝴蝶馓
據史書記載,馓子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余年歷史,古時便有“寒具”“粔籹”“細環餅”“捻頭”等名稱。把馓子描繪得活靈活現,大有呼之欲出之勢,足以令人垂涎欲滴。

東坡五關雞
“東坡五關雞”是“徐州地鍋雞”原型。相傳北宋年間,蘇東坡在徐州云龍山捕得野雞,燒柴架鍋烹煮,鮮香無比,但是愧意猶生,蘇東坡一邊吃雞,一邊為所吃之雞做法超度,既不耽誤雞升天,也不耽擱自己成佛,同時還能滿足口腹之欲,還給出了一個“凡雞皆有一死”來寬慰自己。

蘇東坡不僅是大文豪,而且也是一位美食家。據說歷史上以蘇東坡命名的菜品有66道,不愧為一個青史留名的吃貨。揚州的時鮮讓他大快朵頤。
蘇東坡到高郵看望秦觀,在文游臺上,一邊觀湖景,一邊吃螃蟹,一首《揚州以土物寄少游》道出了他對嘗新的見解:“鮮鯽經年秘醽醁,團臍紫蟹脂填腹。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勝肉。鳥子累累何足道?點綴盤飧亦時欲。淮南風俗事瓶罌,方法相傳竟留蓄。且同千里寄鵝毛,何用孜孜飲麋鹿。”可見當時揚州的物產豐饒。宋代詩人曾幾曾寫詩盛贊:“憶昔坡仙此地游,一時人物盡風流,香莼紫蟹供杯酌,彩筆銀鉤入唱酬。”
蘇東坡愛吃魚,尤其喜愛江鮮。鰣魚是“長江三鮮”之一,每年暮春初夏上市,肉味極其鮮美,因出水即死,歷來被視為水族珍品。每年清明前為食用鰣魚的最佳時節,上市時間僅有20天左右,錯過便要等下一年。鰣魚最為嬌嫩,據說捕魚的人一旦觸及魚的鱗片,就立即不動了。所以,蘇東坡稱它“惜鱗魚”。宋朝開始,鰣魚已列為貢品,江南飛騎,疾馳京城,鰣魚成了御膳之珍。瓜洲一帶盛產鰣魚,東坡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姜芽紫醋炙鰣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莼鱸。”這首詩不是蘇軾寫的,是他品嘗鰣魚時,贊美江南鰣魚和鎮江香醋的一時有感而發。
河豚美名“揚子江中第一鮮”,揚州人有“拼死吃河豚”之說。蘇東坡的“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成為千古名句,原本是指明吃河豚的時間,或是因為對美食的深度理解,東坡先生才可以將詩句寫得如此唯美、經典。他曾冒死品河豚。河豚有毒,處理不當,有性命之憂。蘇東坡有一位擅長烹飪的朋友請他吃河豚。當河豚烹好后,朋友的妻兒們躲在屏風后偷窺,見蘇東坡半天無語,他們大失所望。隨即,蘇東坡忽然把筷子一放,贊嘆道:“美味,真是美味,值得一死!”

蜀岡新茶在唐代就已出名,及至宋代被列為貢品。這年端午,東坡本來身體欠佳,但有朋友送來蜀岡的好茶,再配上天下第五泉的好水,讓東坡霍然病愈。他揮毫寫了一首《到官病倦,未嘗會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塔,戲作一詩為謝》,詠道:“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節。禪窗麗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金釵候湯眼,魚蟹亦應訣。遂令色香味,一日備三絕。報君不虛授,知我非輕啜。”殺豬宰羊,煮泉品茗,端午的美食讓蘇東坡忘記了病痛。
宋朝為預防官員在任職之地結黨貪腐,推出了官員任職某地時間一般不超過半年的政策,因此蘇軾在揚州主政前后也就半年時光。蘇東坡在揚州為官時間雖短,但他為民務實、清廉守正、開放創新的精神,給世代揚州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
揚州烹飪餐飲行業協會攜揚州望潮樓文化主題酒店和揚州市聚賢飯莊等東坡名企呈現了精美菜品。


元豐七年,蘇軾自黃州赴汝州,途經金陵,作《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
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
宋代·蘇軾
露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征鴻寥唳。
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
應念瀟湘,岸遙人靜,水多菰米。
乍望極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風驚起。
須信衡陽萬里,有誰家、錦書遙寄。萬重云外,斜行橫陣,
才疏又綴。
仙掌月明,石頭城下,影搖寒水。
念征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
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帶隊宴長沙等東坡名企攜名菜出席盛會,部分東坡精選菜品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