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鴻 高永偉



摘.要 《世紀漢英大辭典》是吳光華主編的綜合性漢英詞典新作。基于吳氏主編的系列雙語詞典,文章探討了其詞典編纂理念。文章通過與我國已出版的其他大型漢英詞典的比較,從收詞立目、詞目翻譯和例證等方面分析了這部詞典的編纂特點,并指出該詞典的缺憾之處。文章旨在進一步探析我國當代大型漢英詞典的編纂情況,發現不足,以促進漢英辭書編纂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世紀漢英大辭典》 漢英詞典 編纂理念 編纂特點
一、 引言
上海譯文出版社于2021年8月出版了吳光華先生的《世紀漢英大辭典》(上、下卷,以下簡稱《世紀漢英》),這是一部綜合性的漢英查考工具書。據該詞典的前言介紹,全書約3500萬字,共列80余萬條詞條,可謂卷帙浩繁。它在收詞量上遠超前人之作,其編纂特點值得我們探討。
本文首先總結吳光華主編系列詞典的編纂理念,接著基于詞典本體的視角,從宏觀結構的收詞立目、微觀結構的詞目翻譯和例證設置來探析《世紀漢英》的編纂特點,最后指出該詞典的缺陷。我們用來與之比較的漢英詞典包括姚小平主編的《漢英詞典》(第3版,以下簡稱《漢英3》)、吳光華主編的《漢英綜合大辭典》(上、中、下卷,以下簡稱《漢英綜合》)和《漢英大詞典》(第3版,以下簡稱《漢英大3》)、潘紹中主持修訂的《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第2版,以下簡稱《新時代2》)、陸谷孫主編的《中華漢英大詞典》(上,以下簡稱《中華漢英》)、杜瑞清主編的《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第2版,以下簡稱《新世紀2》)。這些詞典是我國十余年來編修的大中型漢英詞典,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二、 吳光華先生的詞典編纂理念
據不完全統計,自1990年出版《現代英漢綜合大辭典》和1993年出版《漢英大辭典》(上、下卷,以下簡稱《大辭典》)以來,吳光華陸續主編了十余部英漢類和漢英類詞典,涉及綜合語文類、綜合科技類、學習型、新詞等,如表1所示。
從這些詞典的前言介紹、詞典文本和吳先生在論文中的描述(吳光華 1995,1996;王長河,吳光華 2017),我們發現他在主編詞典時形成了一以貫之的編纂理念,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大方面。
(一) 注重創新性和實用性
吳光華在詞典編纂實踐中堅持獨立研編的思想,所編漢英詞典的詞目來源 “不以一二家詞典為藍本而束縛自身”(吳光華 2004a),依托自建的第一手語料庫,廣泛地收集各類素材。收詞立目在參考國內外著名辭書做法的同時,吳光華及其編纂團隊又能提出自己新的見解。例如:吳光華(1995)57提到“既不是詞也不是語素的字只能同其他這樣的字組合構成語素,如‘吩咐‘哆嗦‘蝴蝶‘蝙蝠等……我們認為稱這些字為‘構詞成分更合適一些,并在《大辭典》中這樣處理了”。于是我們在《大辭典》的三個版本、《世紀漢英》等詞典中發現,這種構詞成分在單字旁都有標注,有助于詞典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詞條。相比之下,這種做法在其他漢英詞典中都未采用。
吳光華還倡導編纂實用型詞典的理念。在吳氏詞典中的前言部分或其為數不多的論文中,“實用”二字的使用頻率極高。在談到漢英詞典的古漢語、外來詞、方言詞的收錄數量時,吳光華(1995)57指出他們的編纂團隊以“實用”的原則統一了思想。對于《世紀漢英》,他也提及該詞典“注重實用性”,具體體現在“本辭典有多種查字方式,方便用戶快速查找,且查得率高。詞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釋義時,釋義漢英雙解,并用例證說明”。(吳光華 2021)
(二) 注重綜合性和百科性
吳氏系列詞典呈現出綜合性和百科性的特點。無論是大型或中型英漢雙語詞典,吳光華都強調詞典的綜合性和雙重功能(即兼具普通語文詞典和科技詞典的功能)。在總結《大辭典》的編纂經驗時,吳光華(1995)53提道:“我們決定編寫一部容量大、內容新、學科全的綜合性漢英詞典。”基于對文科、理科和工科之間的學科融合,互相滲透之趨勢的認識,吳光華(1995)53認為:“人們迫切需要的是能融文、理、工等學科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詞典。有這樣一部大型漢英詞典置于案頭,基本上可以解決學習和翻譯的需要。”
吳氏系列詞典的百科性主要體現在對學科術語和百科詞條的大量收錄,以及對語詞承載的非語言知識內容的補充。這種關注詞典知識綜合性和百科性的做法也體現在《世紀漢英》中,主編在前言中指出該詞典是“融文、理、工、農、經、法、商等多學科于一體,兼有普通漢英詞典和科技漢英詞典雙重功能的綜合性工具書”(吳光華 2021)。不同于《新時代2》《新世紀2》等大型漢英詞典“語文為主,兼顧百科”的收詞原則,吳氏漢英詞典在總體上表現出淡化語文詞典與百科詞典界限、最大程度地為詞典使用者提供信息、力求全面的特征。
三、 《世紀漢英》的編纂特點
《世紀漢英》整體上沿襲自吳景榮主編的1978年版《漢英詞典》以來國內漢英詞典的體例模式。該詞典為大16開本,包括前言、序言、體例、漢語拼音查字表和部首查字表、正文、三個附錄以及主要參考資料。正文部分共5088頁,分為三欄。詞典的編纂特點是編者編纂理念的內容具體化。《世紀漢英》的編纂特點主要反映在收詞數量、收詞范圍、新詞語收錄、詞語立目等宏觀結構方面,以及詞目翻譯、配例等微觀結構層面。
(一) 收詞立目
1. 收詞的數量大,查得率較高
《世紀漢英》的編者在前言中指出,該詞典收錄4萬余單字條目,76萬余多字條目,數量龐大。我們運用詞條抽樣的方法,將《世紀漢英》與其他漢英詞典進行比較,發現該詞典在含有“案”“瓣”“嘗”字頭和“安全”“飽和”“持續”詞頭的詞目上,所收總數大多遠超其他同類型詞典,如表2所示。
《世紀漢英》擁有較大收詞量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收錄了大量的學科術語。據前言介紹,該詞典收錄“社會科學詞匯36萬多條,自然科學詞匯40萬多條”。“涉及社會科學100余門,自然科學200余門”。[1]從表3可見,除了含“嘗”字的詞目外,《世紀漢英》在其他含三個字頭或詞頭的詞目中,學科術語的比重都遠高于其他類別的詞目。[2]特別是以“飽和”開頭的相關詞目中,學科術語的占比高達95.5%。《漢英大3》《中華漢英》《新時代2》《新世紀2》四部詞典在含有“瓣”“飽和”“持續”詞頭的學科術語的收錄上占比也較高,這表明當代漢英詞典整體上對收錄各學科的術語都較為重視。
2. 收詞的范圍廣,百科性較強
對計劃編入雙語詞典詞條的選擇取決于該詞典的類型,首先由該詞典的目的和宗旨決定。(Zgusta 1971)309《世紀漢英》以“綜合性工具書”為目標,所收詞目的類別較為多樣,其中有四種值得一提。一是《世紀漢英》對中國文化國俗進行了豐富表征,收錄了許多成語、俚語、諺語、慣用語、歇后語和警語。特別是歇后語的收錄,在其他幾部漢英詞典中較少涉及。二是大量經典著作和詩歌中的名句、國內外名人的警句也在《世紀漢英》中得以記載。單獨立目的短語或句子通常出自《論語》《孟子》《道德經》等經典作品或古代詩詞,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孔子家語·六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道德經》)、“滾滾長江東逝水”(楊慎《廿一史彈詞》)。三是選用諸多出自政府工作報告、論壇發言等官方文件或國內外報章雜志的短語和句子,對其單獨立目,如“更加全面、系統、規范和務實的雙邊關系”“帶職分流,定向培訓,加強企業,優化結構”“擴大民主,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等。四是收錄四千多條花語。[3]《世紀漢英》在涉及花草植物的條目中呈現了多種與之相關的花語,傳遞花草搭配體現的各種寓意。例如:“芍藥”的詞條中有其與“白色飛燕草、垂柳”“百合花、蘭花”“并蒂蓮、紅豆、紅玫瑰”等多種植物組合花語的含義及譯文,如圖1所示。花語的收錄在其他編者的漢英詞典中未見,應該算是吳光華個人編纂風格和偏好的體現。
3. 新詞語的收錄較多,反映社會新變化
編者在前言提到《世紀漢英》中收錄了“新詞新語2萬多條”,其中部分詞可在吳光華2015年主編的《漢英新詞新語詞典》查詢到。這些新詞新語涉及日常生活和網絡用語,如暴富綜合征、城市迷走癥、低碳發展、蜂王綜合征、健康碼、人傳人、人類命運共同體、輸入型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等;也包括新的學科用語,如癌治療設備、艾滋消瘦癥候、量子密碼技術、融媒體、遠期拋補、中子激活等。這些新詞語在吳氏系列詞典和此前出版的其他漢英詞典中均未曾收錄。[4]舊詞新義的收錄相對較少,[5]該詞典收錄了“備胎”的新義“備用的人”,“內卷”的新義“非理性的內部競爭”,“山寨”的新義“仿造的、非主流的”等。
4. 詞語立目更合理,利于查檢
便于使用者查檢,是辭書編纂者所追求的目標之一。《世紀漢英》中一些詞目的同(近)義詞緊附在詞目之后,詞目的全稱、簡稱在同一個詞目中呈現,這是該詞典相對于其他漢英詞典的特點之一。《漢英3》也有類似的做法,如“舍不得(also不舍得)”,但《世紀漢英》的運用更為充分,從表4的例詞也可看出。這種做法在《漢英綜合》和《漢英大3》中也早已使用,如“顯微外科(學)”和“向內滲(透)兩個詞目”的立目。然而,《世紀漢英》的處理更為細致。《漢英綜合》中的“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漢英綜合》和《漢英大3》中的“勢不兩立”“貪得無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原本都只是單獨出條,《世紀漢英》則為這些詞目詞設置或添加了簡稱、同(近)義詞等,在多收錄詞語的同時,又節省了詞典的排列空間。
復合詞、熟語等原本可能在《漢英綜合》《漢英大3》中作為內詞條的條目,在《世紀漢英》中全部獨立成條,這使得詞典的排列更為清晰,易于查找。由表5可見,“雙倍長”的相關詞目在《漢英綜合》《漢英大3》中都是作為其內詞條,而在《世紀漢英》中,這些條目全部單獨立目。
(二) 詞目的翻譯
雙語詞典編纂者最重要的任務是在譯語中為源語的詞匯單位找到對應詞,并把它們并列起來。(Zgusta 1971)312《世紀漢英》沿用《漢英綜合》《漢英大3》等吳氏詞典中為多義項的或較難理解的詞語提供漢英雙解的做法,如在“手頭”基本義和引申義的譯名中以括注的形式給出漢語釋義“眼下”和“經濟情況”。
該詞典對詞目的釋義呈現出四個較為顯著的特點。
第一,譯名總體上較為豐富全面。《世紀漢英》給部分常用詞、學科術語、[6]熟語提供了多個譯名,為詞典用戶提供了多種選擇。由表6的例詞可見,《世紀漢英》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漢英綜合》的風格,提供譯名的數量通常遠多于包括《中華漢英》《新時代2》《新世紀2》在內的漢英詞典。《漢英大3》在“風疹”“甲狀腺腫”兩個學科術語上的譯名也較多,其他則相對較少。
第二,根據詞目的不同情況選擇翻譯方式。《世紀漢英》在中國省市、中國姓氏人名或部分中藥的翻譯中采用音譯譯名,如江蘇[Jiangsu(Province)]、溥儀(Puyi)、麻黃湯(Mahuang Tang)。在處理一些熟語或文化局限詞時,常用直譯加意譯的方式。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首個譯名是通過直譯實現的,即The whispering of the wind and the cries of cranes are enough to make every plant appear as enemy troops lying in ambush about to attack。編者在該譯名后又添加了take the very rustle of a tree for an enemy(意譯)等10個其他譯名。在新詞的翻譯上則采用直譯、意譯或回譯等譯法。在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新詞中,對已有英文對應詞的詞目如“新冠白癡Covidiot”“新冠經濟coronanomics”“新冠恐懼癥coronaphobia”等運用回譯的方式,相關的短語如“新冠病毒溯源origin-tracing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COVID-19”選用直譯法。“內卷rat race”使用意譯的方式,而“躺平be tired of the rat race and lie flat[down](當代年輕人拒絕競爭,主張低欲望生活的一種人生態度)”則使用“直譯加解釋”的譯法。
第三,為一些譯名提供搭配信息或同(近)義表達。編者在“飽受”的譯名之一suffer(insult, grievances, etc.)to the fullest extent中添加可能與suffer搭配的名詞,放在圓括號中;在“發空頭支票”的譯名give lip service(to)和pay lip service(to)中提示介詞的使用,在該詞目的其他譯名issue a bad [dishonoured, dud, rubber]check和make empty[false, hollow] promise中提供替換性表達;“闡明”的譯名throw[shed]light on[upon]也做了類似的處理,將近義詞置于方括號中。這些信息能幫助用戶更好地使用詞語,進行語言產出活動。
第四,為部分譯名補充文化和歷史等方面的背景信息。《世紀漢英》在釋義方式上對文化局限詞、熟語、新詞、專名中那些使用者在理解上可能有困難的詞語,編者在提供譯名后盡可能做詳細詮釋,幫助使用者理解和擴展知識,由此進一步提升該詞典的實用性。如圖2所示:在專名“瑪麗·居里”和新詞“瑪麗蘇情結”兩個詞條中,在英文譯名后的注釋中都提供了相關人物的生平信息或對現象進行解釋。
(三) 例證的設置及其翻譯
據詞典前言介紹,《世紀漢英》收錄16萬余條例證,來源多樣。相較于其他大型漢英詞典,《世紀漢英》在例證的處理上主要體現出兩大特色。一方面,該詞典選取大量含有詞目的國內外名人的名言警句或文學作品中的片段作為例證,并標出作者。如“恒心”的釋文中配置了來自歌德、牛頓、魯迅等人的名言,“傳說”的釋文中則以冰心《寄小讀者》中的選段作為例證之一。這一做法在吳氏以往的詞典和其他編者的漢英詞典中都未曾采用。另一方面,該詞典也以國內外報章雜志或政府工作報告、論壇發言等官方文件作為例證的出處。比如:在“黨風”的詞條中配有“端正~”“實現~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命”等例子,在“夯實”的詞條中配例“要調整結構,~穩增長的基礎。要增加研發收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等等。對這類信息的大范圍采用在國內漢英詞典之中也尚屬首次。
例證具有提供典型語境、顯示搭配關系、反映語法信息、指導翻譯等功能。(李明一等 2011)《世紀漢英》擇取的例證絕大部分附有較為地道的譯文,如表7所示。它們對詞典用戶的寫作和翻譯裨益良多,彰顯了該詞典封底提及的“學習翻譯之寶典”的功能。
四、 《世紀漢英》的缺憾之處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發現《世紀漢英》在收詞立目、詞目翻譯和例證設置上付出了較多的努力,與其他漢英詞典相比體現出一些特色。但是尺有所短,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進之處。
(一) 收詞問題
首先,詞典尚存一些不夠嚴謹之處。由于《世紀漢英》的編者將大量多字條目單獨立目,有些原本作為內詞條或例證的短語也獨立成條。它們有時在形式上不夠規范或固定,作為詞目詞不夠妥當,如“秉承‘上海精神”“進步性和正義性”“立場‘吻合與相近”“文明村、文明街”“先入為主的‘詹姆斯·邦德效應”。這些條目的收錄,有悖于目前大部分詞典學家所認可的“屬于自由詞組的原則上就不應立為詞目”的理念(黃建華,陳楚祥 2003)31。
其次,漏收新詞新義。諸如“共享單車(shared bike)、熱瑜伽(hot yoga)、人型立牌(cardboard cutout)、日活躍用戶數(daily active users;DAU)、撒狗糧(to put on 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掃碼(to scan the QR code)、社畜(corporate slave)、同框(to be in the same photo)”等近年來的常用新詞都未收錄。科技新詞方面也有疏漏的情況,像較為常見的“科創板(STAR Market)、區塊鏈(blockchain)、熱成像儀(thermal camera)、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乳狀云[mammatus(cloud)]、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拭子樣本(swab sample)、碳固存(carbon sequestration)”等都未被收錄。《世紀漢英》在新義的收錄上亦有一定的滯后性,如未收“入冬”的新義to enter a bust phase(表示經濟進入衰退或股市下跌的情況)、“套路”的新義trick、“天花板”的新義upper limit、“停擺”的新義to shut down、“洗牌”的新義reintegrate都付之闕如。
(二) 翻譯問題
張泉寶(1997)110提道:“釋義既然是詞典的主要內容,釋義的質量就關系到整部詞典的質量。”在翻譯上,《世紀漢英》出現了一些譯名不夠確切和地道的情況。如將直譯譯名vigorous and graceful trousers作為“健美褲”的譯文之一,不夠地道。為“給力”提供的譯名Geili和geilivable也不恰當,這兩個詞屬于中國人的自造詞,未被權威英語詞典所承認和收錄。同樣,“手機走神”的譯名moblivious也未被英語詞典認可。“手機變磚”的譯名brick讓人難解其義,二者并不等值。其他的不當譯名及建議譯名詳見表8。
在學科術語譯名的處理上有時不夠規范,未使用權威機構已審定的譯名,仍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例如:根據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審定結果,[7]醫學術語“創傷性休克”的規范譯名是traumatic shock,而《世紀漢英》中提供的譯名是trauma-induced shock。“腸道菌群失調”在《世紀漢英》中的譯名是intestinal bacilli illness,而規范的譯名是intestinal flora dysregulation。漢英詞典應采用規范譯名以推動我國科技術語譯名的統一工作,發揮大型漢英詞典對規范譯名的反映和傳播作用,同時促進詞典使用者在科技知識上的有效交流。其他學科需要改進譯名的科技術語例詞詳見表9。
另外,該詞典未按譯名的詞性不同或結構不同來對多字條目的多個譯名進行排列,譯名雜糅的情況較為常見,這不利于詞典用戶的高效選用。例如:在“拜訪”的譯名中,將a call這一名詞性的譯名置于動詞結構的譯名之間,將see放在動詞短語結構的譯名之間,在排列上不夠科學。“索賠”一詞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如compensation、inspection等名詞置于動賓結構的譯名之間,demand compensation這一譯名出現了兩次,等等。吳光華(1995)55在提到《大辭典》單字條目的處理時,便指出“如果把不同詞類的義項混雜在一起,不僅造成整個詞條的混亂,而且會使《大辭典》的使用者因誤用而產生錯誤。”然而,其編纂團隊在雙字和多字條目上卻未遵循這一做法,在《世紀漢英》中亦是如此,應在未來的修訂中加以改進,詳見表10。
五、 結語
《世紀漢英》是我國規模較大的綜合性漢英詞典。包括這部新作在內,吳光華先生的系列雙語詞典在整體上體現了注重創新性和實用性、綜合性和百科性的編纂理念。《世紀漢英》在收詞上數量大、范圍廣,收錄較多新詞,立目較為合理;在詞目翻譯和例證處理上也表現出一些特色。李明一等(2011)指出雙語詞典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加大信息容量、合理編排信息、方便讀者等方面。從這三個方面看,《世紀漢英》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是,該詞典在詞目收錄和譯名提供上尚存在較多不足,應當引起編修者的反思和重視,在今后的修訂中加以改進,從而推動大型漢英詞典編纂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附 注
[1] 該詞典為學科術語提供的所屬學科領域的標簽在總體上不多,有時很難清楚地知道一個詞所屬的領域。
[2] 各部漢英詞典在學科術語的標注上存異,本文的統計是參照各詞典的標簽后得出的結果。
[3] 該詞典雖然收錄了大量花語,但是卻未給“花語”一詞立目。
[4] 其他詞典未收這些新詞,有的因為是新近出現的詞,如“健康碼”,有的屬于漏收,如“低碳發展”。
[5] 舊詞新義的收錄實際上屬于微觀結構義項的處理,本文將其與宏觀結構新詞的收錄放在一起,以便于討論。
[6] 其中的科技術語采用單個譯名的情況較多。
[7] 文中的規范譯名來自“術語在線”網站(https://www.termonline.cn/index)的查詢結果。
參考文獻
1. 杜瑞清.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第二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2. 黃建華,陳楚祥.雙語詞典學導論(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3. 李明一,周紅紅.雙語詞典編纂導論(第二版).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18-21,82-86.
4. 陸谷孫.中華漢英大詞典(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5. 王長河,吳光華. 《世紀漢英大辭典》的用戶友善編纂原則. //中國辭書學會《中國辭書學報》編委會編.中國辭書學報(第二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157-165.
6. 吳光華.編纂《漢英大辭典》的理論探索與實踐.辭書研究,1995(5):52-61.
7. 吳光華.《現代英漢綜合大辭典》編纂的回顧與展望. //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委員會.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1996:379-387.
8. 吳光華.實用漢英詞典.青島:青島出版社,2004a.
9. 吳光華.漢英綜合大辭典(上、中、下卷).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b.
10. 吳光華.漢英大詞典(第三版).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11. 吳光華.漢英新詞新語詞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
12. 吳光華.世紀漢英大辭典(上、下卷).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21.
13. 吳景榮.漢英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14. 吳景榮,程鎮球.潘紹中修訂.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第二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15. 姚小平.漢英詞典(第三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16. 張泉寶.《漢英大辭典》的宏觀結構與微觀設計.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97(1):109-112.
17. Zgusta L. Manual of Lexicography. Praha: Academia Publishing, 1971.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上海 200433)
(責任編輯 劉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