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摘要:寧波市針對學生生涯發展的強烈需求和生涯教育現存問題,構建了生命成長視域下的“甬有優學”學生生涯教育體系。通過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力爭教育資源全覆蓋;開展“沉浸式”職業體驗,實現場館資源全開放;推進“組團式”生涯指導,保障優質師資全協同,將生涯指導貫穿于學生生命成長全過程,引導學生努力實現能力、興趣、理想與職業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生涯教育;全生命周期; 成長支持;區域經驗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5-0054-02
生涯教育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國家曾分別被稱為“生涯輔導”“職業指導”“生涯發展指導”等,經歷了從最開始的注重人職匹配到舒伯的終身生涯發展觀,當今的生涯教育更注重全生命周期的生涯指導,即通過生涯教育引導學生過一個好的人生。當前,無論是針對義務教育學段的“雙減”政策,還是高考制度、招生制度的改革,都彰顯了國家教育改革的決心。學生不再是一考定終身,升學途徑多了、選擇范圍大了,生涯教育由此成為“必須”。
一、我國生涯教育發展現狀
我國的生涯教育起步較晚,直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布,生涯教育才逐漸被重視。作為新的教育領域,我國生涯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存在重視不足、生涯教育指導方式單一、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
(一)重視不足
我國長期以來的育人觀念是“重成績輕規劃”,加之教育政策引導力度不足,使得從學校到學生個人對生涯教育普遍重視不足。沒有針對生涯教育的完整而系統的課程體系、確定的目標和內容,且缺少相應的監督考核機制,這使得生涯教育的發展滯后且不均衡。尤其在偏遠地區,學校生涯教育資源缺乏,學生缺少專業的生涯引導。
(二)指導方式單一
目前,我國生涯教育的開展基本依賴校內資源,通常以生涯規劃類校本課程為主,輔以講座、校園活動等形式。而生涯教育要取得效果,需要系統實施、動態開展,伴隨學生生涯發展的各個階段:需要在啟蒙階段讓學生形成對職業世界的感性認識;在探索階段供給學生培養職業興趣的環境;在規劃階段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專業職業信息,采取互動式、主動吸收式的教育方式。如果只依賴校內資源,就會與社會發展脫節。因此,需要引入社會力量,打造專門的職業體驗基地,讓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接受生涯教育。
(三)專業師資力量不足
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涯教育師資隊伍的培養機制,專業人才匱乏。多數學校的生涯教育課程主要由心理教師、班主任承擔,他們一方面本身工作比較忙碌;另一方面,普遍缺少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較難滿足學生對系統性生涯教育的需求。而一些配備了專業教師的學校,生涯教師基本上是單兵作戰,缺少同事的支持,缺少與專家的合作,不了解相關的行業發展信息,工作難取得效果。
二、中小學生生涯教育的市域實踐
面對學生對于生涯教育的強烈需求和生涯教育現存問題,2021年8月,寧波市教育局成立了寧波市中小學生成長指導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構建了生命成長視域下“甬有優學”學生生涯服務體系,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基。一年多來,中心試圖探索生涯教育新模式,尋找適合學生的成長路徑,服務和輻射更多學子。
(一)“一站式”平臺服務,教育資源全覆蓋
中心打造了“寧波學生成長指導服務平臺”,該平臺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為他們提供心理、學業、生涯等方面精準的成長指導支持,開展覆蓋學生成長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公益服務。
1.關鍵節點全覆蓋:服務平臺大數據助力生涯抉擇
平臺開通了“模擬志愿填報”、“三位一體系統”、“高一選課系統”、“職業心理測試”和“中高考助考系列活動”等模塊,結合大數據分析服務,以專業的指導助力學生的生涯抉擇。
2.課程資源全覆蓋:生涯課程系統助力資源共享
平臺提供了豐富的生涯課程資源,構建了內涵豐富、分層分類、側重體驗、中小學有機銜接的課程體系,形成了立體化的生涯課程資源庫,如“初中生涯探索”“高中生涯規劃”“專業解讀”等多門生涯系列精品課程。平臺為偏遠學校開展生涯規劃教育提供了隨時隨地、觸手可及的豐富資源,使不同時空的學習對象共享資源,推進教育公平。
(二)“沉浸式”職業體驗,場館資源全開放
中心實體場館是國內首家以“職業體驗”為主題的綜合性體驗式場館,搭建了集“認知、測試、體驗、指導”為一體的學生成長公益服務平臺,按“認知職業·探索自我—體驗職業·發現潛能—定位目標·決策行動”布局。依托場館,以體驗式學習過程為基礎,使學生沉浸式代入職業。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中心是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重要場所,也是職業興趣的發源地。
1.橫向:32類職業興趣探索全開放
中心占地7800余平方米,共有5層,有32個沉浸式體驗場館、254個互動式體驗項目。一樓通過看、聽、測三個途徑來啟迪學生認知自我以及對職業的探索;二到四樓一共有6個模塊,以霍蘭德職業興趣傾向測試維度劃分為藝術天地、研究領域、 智創空間、智造工廠、商業社會和心夢工場6個模塊,引導學生探知不同的職業領域;五樓是心理夢工廠與生涯規劃指導區域,每一個來到中心的學生都可以參與一次傾向測試、一次職業深度體驗和一次有針對性的指導,獲取一份個性化的報告,學生通過體驗活動能更好地認知自我,培養職業理想。
2.縱向:低、中、高三階課程資源全開放
中心面向寧波市中小學生開放四類職業體驗活動:年級團體式大型職業體驗、家委會學伴式中型團體職業體驗、親子互動式小型職業體驗、一對一生涯規劃面詢輔導。其中,小學階段注重廣泛的職業啟蒙;初中階段重視深入的職業探索;高中階段開發不同場館的低階、中階、高階課程,滿足不同學段學生的生涯發展需求。
(三)“組團式”生涯指導,優質師資全協同
中心在政策和體制上打破了生涯教師“單兵作戰”的狀態,集結了全市專家資源,成立了“甬老師”工作團隊、高校共建基地團隊等,在全生命周期視域下,為學生生涯發展提供“組團式”服務。
1.中小學教師打造生涯科普品牌
中心在中小學教師中招募了一批有成長指導專長的教師,成立了“甬老師”團隊,依托“聚﹒成長”、8585成長熱線、“成長有約”等科普品牌,指導學生平衡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初步規劃學業、專業、職業及人生發展路徑,并根據實際情況作動態調整。
2.高校專家共建生涯教育特色課程
中心面向在甬高校,選育首批寧波市中小學生成長指導特色課程共建基地,基于“以讓每一位學生充分認知自我,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之路,最大限度實現職業理想和自我價值”的共識,充分發揮高校的學科資源和優勢,形成多方參與、路徑多元的學生生涯指導格局。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圍繞生涯教育現存的一些問題,中心積極探索、全面統籌生涯教育資源,逐步建立了以實體場館為基地,以數字化平臺推廣、優質師資指導相協同的生涯教育體系,發揮自身的管理與指導、培訓與研究、輻射與服務的功能,把生涯指導貫穿在學生生命成長全過程中,讓教育回歸本質,引導學生努力實現能力、興趣、理想與職業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朱凌云. 生涯發展需求與生涯教育[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22):4-6.
[2]金樹人. 生涯咨詢與輔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