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統抗戰時期的隱蔽斗爭中,暗殺無疑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暗殺,即是制裁。抗戰中,國民黨軍統選擇制裁的對象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已經投靠或即將投靠日偽政權的漢奸或準漢奸;另一類則是在華公開活動穿制服的日本軍人。
隨著塵封的歷史真相重現,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統在隱蔽戰線中對漢奸的制裁可謂驚心動魄。
軍統的“戴氏王朝”八年
軍統的前身和班底是1932年4月1日成立的三民主義力行社(其外圍組織亦稱復興社、藍衣社)特務處,特務處由戴笠任處長, 鄭介民任副處長。1932年9月,戴笠奉派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軍警處)處長,便將力行社特務處掛靠在這一政府正式機構,以取得編制和經費,這也是早期軍統。
抗日戰爭爆發以后,蔣介石將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一處(黨務處)升格為中央黨部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二處(軍警處)升格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由賀耀組掛名任局長,戴笠以副局長身份主持全局工作。
從1938至1946年,軍統的“戴氏王朝”維持了八年,基本與全面抗戰共始終。從某個角度來說,戴笠是“軍統的靈魂”。作為一名特工首腦,戴笠的“講政治”主要體現在對蔣介石的效忠,其指導方針是“秉承領袖意旨,體驗領袖苦心”,一切聽命于蔣介石。
現在解密的檔案以及諸多前國民黨軍統特務如沈醉、陳恭澎等人的回憶錄表明,在舉國抗戰的情勢下,戴笠反日抗戰的思想是清晰的。淞滬抗戰之前,國民黨大員們在南京開會,其中一部分人對抗戰表示悲觀動搖,唯有戴笠堅定地說:“這次我們一定要打了。”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問他:“武器、經濟都差得那么遠,拿什么打呢?”戴笠說:“哀兵必勝,豬吃飽了等人家過年,是等不來獨立平等的。”這句話給其他國民黨人的震動很大,后來成了軍統對于抗日的經典創見。
劍走偏峰的暗殺行動
在軍統抗戰時期的隱蔽斗爭中,暗殺無疑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暗殺,用軍統內部術語來說,即是制裁。抗戰中,國民黨軍統選擇制裁的對象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已經投靠或即將投靠日偽政權的漢奸或準漢奸,其目的主要是威懾、打壓賣國行為及顛覆偽政權;另一類則是在華公開活動穿制服的日本軍人,其軍銜職位高低不等。
整個抗戰時期,被軍統暗殺的大小漢奸有數百人,其中影響較大的大漢奸有南京偽維新政府外交部長陳箓、擬出任偽浙江省長的張嘯林、偽上海特別市市長傅筱庵等。這些暗殺行動如天羅地網,疏而不漏,嚇得賣國求榮的漢奸們草木皆兵、人人自危,有力地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
此外,在對日行動方面,自1940年9月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軍統在上海的特工對日本軍人經常出入的場所,進行了多次暗殺行動,使得駐滬日軍單槍匹馬不敢上街。除北平、天津和上海之外,南京、武漢、廣州、開封等淪陷的大城市,也時有類似事件發生。
劍若游龍的“諜報戰”
抗戰爆發后,中日之間的諜報戰更是你來我往。由于中國密碼電報起步較晚,破譯的速度往往趕不上日軍更換密碼的速度。戴笠無疑是具有過人之處的情報天才,他白手建立起龐大而強悍的情報網絡,更令人恐怖的是這個網絡組織中的每一個人對戴笠的忠誠以及驚人的執行力。據他的屬下沈醉、陳恭澎等回憶:軍統內的“家法”遠比國家法律法規對軍統特工的威懾力大。
軍統充分利用在各地的電臺和情報站,發揮破譯偵譯密碼的各類專業技術特工人才的能力,為抗日戰爭以及同盟國提供各種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日本偷襲珍珠港情報破獲案。
珍珠港事件后,美國對中國的情報能力刮目相看,產生了與中國進行情報合作的想法。經多次接觸、交流、蹉商,1943年4月15日,中方由軍統代表,美方由海軍部情報署代表,雙方在美國華盛頓正式簽訂了《中美合作所協定》,決定共建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中美合作所在其后的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在對日作戰中,破譯了日軍密碼。據軍統局軍事情報處原少將處長鮑志鴻回憶,美國空軍擊落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的座機,就有中美合作所的軍統人員在電訊偵測和密碼破譯方面的功勞。
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飛機失事身亡。此時的軍統局也因其“特務組織”之性質遭到社會各界的反對與抨擊。戴笠死后3個月,軍統局改組為以毛人鳳為首的中華民國國防部保密局,這也意味著軍統時代的終結。
戴笠死后,章士釗為其題寫了一副挽聯,其下聯也算是為誕生于抗日烽火中的特務機構軍統做了一個總結——“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評!”
(《文史博覽》瀟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