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間的衰老有什么不同?有人60多歲時心臟依然強健,但腎臟卻已開始衰竭;有人可能擁有30歲的腎臟,卻經常出現免疫力低下的疾病。研究發現,衰老和很多疾病一樣,可以在基因和分子層面,分出以下四種不同的“衰老模式”。
免疫系統型衰老 主要表現是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B細胞數目減少,減弱對腫瘤細胞、病原體的殺傷力,導致更容易生病。另一個表現是造血干細胞衰老,容易導致促炎免疫細胞增多,人體更容易產生炎癥。
新陳代謝型衰老 熬夜后體力恢復很慢,吃得不多也有做運動,但依舊會胖。新陳代謝型衰老人群的血液中糖分含量較高,即代謝葡萄糖的能力效率在下降,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高。
腎型衰老 年齡增長后,腎臟體積縮小,腎單位減少,腎功能會自然下降。若還有亂吃藥、吃太咸、頻繁熬夜等壞習慣,那么腎臟衰老的速度會加快,表現為掉發快、血壓升高、夜尿增多、皮膚干燥、容易疲倦等。
肝型衰老 盡管肝臟有再生能力,但如果本身就有慢性疾病,那么肝臟衰老的速度就會加快。男性酒量下降、經常疲倦、酒糟鼻等要警惕肝臟衰老;女性則要關注是否有臉色暗沉、皮膚粗糙、月經失調、脾氣暴躁等問題。
專家認為,做到以下幾點,可以有效延緩衰老。
控制體重 肥胖是血管硬化和斑塊的獨立危險因素,增加三高風險,增加動脈硬化可能性。因此控制體重十分重要。
良好心態 長期負能量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特別是情緒暴躁,可能會導致血壓飆升而猝死。
科學飲食 長期進食高油、高鹽、高糖等不健康食物,可能升高血壓、血脂、血糖,損害血管。飲食不均衡或頻頻挑食,也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建議日常飲食葷素合理搭配,多吃新鮮蔬果,適當吃肉,不要暴飲暴食。
堅持運動 運動除了幫助減肥,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預防血管斑塊的形成。建議每周不少于150分鐘的運動量。
遠離煙酒 香煙、酒精是損傷血管并加重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最好戒煙戒酒。
(《健康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