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鏡頭一:晚上21:30,剛升入大班的樂樂還趴在桌子上寫字。他的頭低著,拿筆姿勢也不正確。樂樂媽媽完全不顧孩子的情緒,大聲喊著“這行要是再寫不好,還要重新寫一遍”。
鏡頭二:剛上一年級的寶寶一回家,媽媽就讓他做口算題,寶寶邊寫邊嘟囔“這么簡單,我早學會了”,還自信地說“保證全對”。可是,媽媽檢查時卻發現,孩子根本就沒有全做對,甚至連簡單的題目都做錯了,氣得訓斥起孩子。
鏡頭一中的樂樂剛上大班,可是媽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開始教孩子練字。但媽媽卻不知道超前教育帶來的危害。比如,孩子過早拿筆寫字,可能會造成握筆姿勢不正確。同時,如果孩子在沒有學習筆畫順序的情況下開始寫字,只能是依葫蘆畫瓢,時間長了,可能會造成孩子寫字倒插筆的習慣。鏡頭二中的寶寶因為上過幼小銜接班或者家長提前教過相關知識,導致他對要學習的東西非常熟悉,于是就不再專注聽講,出現走神、厭倦等情況。
幼小銜接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轉折期,解決好幼小銜接問題,對于促進幼兒后續學習和一生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很多家長不能科學地理解幼小銜接的內涵,或者存在一些誤區,認為只有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才是做好了銜接。實際上,這些家長的教育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問題,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一是家長不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要遵循兒童自然發展規律,切忌“拔苗助長”“陵節而施”。二是家長沒有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家長急于求成,只會磨滅幼兒的學習興趣。三是家長將焦慮情緒轉嫁到了幼兒身上。每個家長都是看著別人家的孩子省心、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生怕自己的孩子有問題,于是就把這種焦慮情緒轉嫁給了孩子,希望把孩子培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卻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想法。
為減緩幼小銜接坡度,幫助幼兒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我們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以“美育之旅”為基本路徑,打造多彩游戲坊,在各種游戲中發展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引領家長形成科學的育兒觀。以“生活小館”的打造為例,我們將生活能力培養貫穿于幼兒園游戲之中,提高幼兒生活技能,為幼兒進入小學積蓄深厚的內在力量。
第一,角色扮演,進行多種職業體驗。一到“美育之旅”環節,幼兒園的“角色扮演”游戲坊,就涌入了各種前來進行角色體驗的幼兒。有的幼兒扮演醫生,有的幼兒扮演售貨員,還有的幼兒扮演快遞員。他們全身心投入角色,盡情體驗著要開展的工作,盡職盡責。游戲過程中,他們不僅了解了各行各業的工作特點,還學會了分工合作、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這些都為幼兒日后升入小學做好了積極準備。
第二,巧手工坊,增強愛心責任意識。“巧手工坊”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之一,教師為幼兒準備了毛根、翻繩等,幼兒根據需求,創造著屬于自己的作品。比如,用毛根“變換”出一朵朵造型各異的小花、發卡;用翻繩制作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創意無限。游戲結束后,幼兒將自己的勞動成果送給媽媽或者教師、同伴,培養了愛心和責任心。
第三,快樂勞動,提高自我服務能力。勞動教育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我們開展“小小值日生”活動,讓幼兒學會擦桌子、澆花等基本技能,還開展了系扣子、疊被子等自我服務能力比賽,讓幼兒學會整理和歸類,形成獨立自主、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我們整合多方教育資源,堅持家、園、校三方合作共育,為科學銜接而積極努力。首先,研究幼小銜接舉措,扎實做好銜接準備。我們引導教師形成更加科學的認知,主動與小學聯系,共融互通,聯合教研,形成科學的幼小銜接體系。其次,打開家園共育雙通道,共同學習銜接新理念。對于有入學焦慮的家長,我們通過邀請專家開展線上線下專題培訓,引導家長認識過度強化幼兒的知識準備和提前學習小學內容對幼兒長遠發展的危害,有效緩解了家長的壓力和焦慮。最后,加強幼小銜接宣傳,打造科學銜接新樣態。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空中課堂等形式,及時向家長提供科學銜接的教育方法,引導家長學會與幼兒和諧共處。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