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韓國國內學者多將中美兩國的戰略博弈歸咎于日益拉近的力量對比、中美戰略目的的沖突、東亞主導權之爭、經貿矛盾、安保等戰略性因素。對中美兩國戰略較量的評價總體消極,認為對韓國的沖擊是全面的,并帶來地緣政治的不穩定。韓國學者認為中國有更大的機會贏得這場競爭。但從短期來看,美國在力量上仍占有絕對的優勢。在中美的戰略博弈中,韓國仍將謀求現實利益,擁有戰略選擇權和靈活性,扮演“平衡者”與“兩面討好”的角色。
關鍵詞:中美競爭;中韓關系;韓國;政策選擇
中圖分類號:D83/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10-0038-04
中美兩國對整個朝鮮地區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在1950年秋天參與到朝鮮戰爭中,從而使美國統一整個朝鮮半島的企圖落空,半島呈現出兩個敵對的國家朝鮮和韓國。1970年代,尼克松與毛澤東達成了和解,朝韓因為害怕被其同盟拋棄而在1972年7月開始謀求民族和解,雖然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1]。目前,中美兩國自特朗普執政以來,已經進入戰略性的競爭,這對韓國造成嚴重的影響。一方面,韓國有一個國家的安全保護者美國,另一方面,又有一個龐大的鄰居中國,韓國會在二者中作出選擇,這對于長久以來的美韓同盟來說是一種考驗。
一、韓國對中美戰略競爭的認知
(一)韓國對中美戰略競爭原因的認知
首先,多數韓國國內學者都將中美兩國的戰略博弈歸咎于日益拉近的力量對比。美國自21世紀初發起反恐戰爭以來,在中東、西亞、中亞地區的軍事開支巨增,軍事力量也有相當的損失;美國又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耗費了巨大的國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經濟發展和軍事現代化中取得長足進展,逐漸成為一個新的大國。從那時起,中美的力量對比就出現明顯的改變,兩國的綜合國力在逐漸拉近,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美國的亞太重新均衡戰略構成結構性的挑戰,從而導致中美兩國的全面戰略博弈,中美關系由對立的協作轉變為合作的沖突。
其次,韓國學者將中美的戰略競爭歸咎于中美的戰略目的的矛盾。中美的較量是一場由新的、舊的、保守的、強勢的兩個國家的較量。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想要以“亞太重新均衡”來保持亞太地區的主導,而中國想要與美國建立一種“新的力量”關系,以取代其他國家或區域國家的崛起,力爭與美國并駕齊驅。在特朗普時期,美國采取了多種方式來限制中國,包括“印太戰略”和“貿易戰”,而中國則奉行強勢應對和大國外交,以謀求新的世界格局[2]。中美兩國的戰略利益沖突日益尖銳,這是中美兩國產生戰略競爭關系的主要原因。
韓國學術界認為,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是由經濟原因引起的,主要包括: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經濟上的損失促使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遏制中國經濟發展成為重中之重;而中國為維護自身經濟利益不得不對美進行反擊。有韓國學者指出,在美國的認知中,中國長期向本國企業提供政府補貼,導致貿易不公平現象出現,致使兩國貿易摩擦不斷,制裁和反制措施也不斷出臺。中美兩國產業結構存在明顯差異。
(二)韓國對中美戰略競爭內涵的認知
韓國內部認為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格局與地理空間分布有一定關系。韓國學術界廣泛認同在亞洲、特別是在東亞中美競爭已經形成,并展開主導地位的爭奪戰,一些專家認為中美兩國的全面較量正趨于激烈;也有一些人認為,中美兩國實力懸殊,中國還必須與美國進行密切配合,以區域穩定與自身發展為根本目的,而中美兩國的競爭不會導致關系惡化,很有希望繼續以伙伴關系為主。
韓國學術界主流觀點是將中美較量視為在東亞爭奪主導地位。奧巴馬執政期間,韓國一直將中美東亞霸主地位之爭視為一種挑戰。特朗普時期,在“美國優先”的指導下,美國一直在努力“重新讓美國變得更強/讓美國變得更強”,而在這期間,美國在中國臺灣問題、香港問題和新疆問題上的插手越來越多,中美之間的政治斗爭也越來越劇烈[3]。
韓國學術界也有一派把中美之爭視為在經貿方面的競爭。這些學者認為,在中美兩大經濟大國的戰略博弈中,世貿組織難以協調解決兩大經濟大國的經貿糾紛,而中美兩國由于缺乏信任的基礎,難以形成穩固的合作。2008年的金融危機,特別是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后,美國認識到有必要在經濟發展上對中國進行遏制。此后,美國加大了對中國的各種打擊。
韓國的學術界把中美兩國在安保方面的較量視為同等重要的戰略性因素。美國承諾與亞太地區盟友建立同盟,并與印度、越南等與中國有沖突的國家進行安全協作,以對抗中國的崛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以東海及南海為重點,同時積極支持與中國有爭議的國家之間的沖突;而在另外一個方向,則是大量的美軍戰機和軍艦進出該區域,美國軍事實力也在持續增長。面對威脅,韓國學術界有人相信,中國正積極備戰與美國可能發生的戰爭。
韓國學者認為,中美兩國在技術上的戰略較量日益突出。特別是在特朗普時代,美國高技術對中國進行限制,攻擊“中國制造2025”(國家行動綱領)①,并在以5G技術為標志的未來技術上與中國較量。韓國的學術界人士指出,特朗普時期引發的對中國的經貿爭端,美國并沒有因為中國的貿易赤字而感到不安,而是因為中國的技術產權政策以及諸如“中國制造2025”之類的工業政策侵蝕了美國的技術實力。
(三)韓國對中美戰略競爭影響的認知
韓國學術界相關人士認為,中美兩國的對抗源于經貿,并逐漸擴展到國際和安保方面,中美兩國的戰略較量也從韓國的經濟層面上擴展到對外和安保方面;最后,韓國在軍事上的地位也將會被限制。韓國學術界指出,中美之間的戰略沖突不僅會給朝鮮的安全帶來消極的后果,而且會給東亞和全球帶來更多的不穩定因素。
第一,韓國學術界相信,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對韓國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進而波及韓國的外交與安保,而特朗普執政以來,這種情況愈演愈烈。
第二,韓國學術界指出,中美之間的戰略沖突使朝鮮半島的和平發展受到了阻礙。
第三,韓國學術界提出,中美的戰略博弈將對東亞和全球產生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從整體上看,中美兩國的戰略較量主要是消極的,對韓國的沖擊是全面的,并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韓方民調結果表明,韓國人對這兩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領導權之爭表現出消極的看法。
(四)韓國學者對中美戰略競爭前景的認知
關于中美兩國的戰略合作,韓國學術界與公眾多數人認為,中國有更大的機會贏得這場競爭。但從短期來看,美國在力量上仍占有絕對的優勢地位。韓國作為一個中等大國,中美之間的權力之爭,將會促使兩個大國更好地支持韓國等相對弱勢的經濟體[4]。
第一,韓國相信中國有很大的機會贏得將來,但是中韓兩國互不信任。韓國學術人士認為,中國將會在其經濟上超越美國,因為中國和美國的比較力量將會持續增長。韓國相信一個更加強勢的中國會對韓國這樣的中等大國起到主導作用,出于戒備心理,如果讓韓國人在這個問題上作出選擇的話,他們肯定會傾向于美國。
第二,韓國相信美國現在仍然最為強大,擁有無可比擬的強大力量,但是美國的不穩定因素越來越多。韓國相信,朝鮮仍然處在一個高度緊張的局勢中,只有美國才有能力維護區域各國的穩定,并促使其相互合作。韓國也認為美國可保護本地區穩定,但是美國對保證區域安全的持續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并且其前景也變得不是十分明朗。
第三,在中美的戰略博弈中,韓國仍能謀求利益。韓國意識到中美的戰略博弈已不可避免,因此韓國應在有限的戰略領域作出靈活的決策,并從本國的利益出發。就當前的中美力量而言,中國雖然前途光明,但如果讓韓國人在美國與中國“選邊站隊”,那么韓國還是堅決地選擇前者,而非后者。韓國人也非常希望與美國繼續保持緊密的聯系,以平衡中國不斷擴大的區域影響力。
二、中美競爭背景下韓國的政策選擇
(一)韓國應對中美戰略競爭的戰略選擇
當前,韓國在中美兩國的戰略上存在著許多策略上的分歧,爭論的焦點在于中美兩國誰才是韓國的戰略重點。當然,韓國不希望僅僅從韓美聯盟或者僅僅依靠中韓兩國經貿之間的聯系來看。當前主流的可行性方案有三種。
第一個方案是把韓美聯盟放在首位,同時也要對中國實行一個平衡的外交策略。第二個方案是避險策略,既要和中美兩國搞好關系,也要維護中美兩國的關系。第三個方案是韓國基于本國的利益,制定自己的政策,作出自主的姿態,并在中美兩國之間發揮勸和的作用。
韓國最終的策略選擇受到中美兩國戰略發展趨勢的制約,因此韓國內部關于策略選擇的爭議由來已久,一直是博弈的焦點。為了增強韓國在中美戰略博弈中的地位,韓國將在具體的策略選擇中采用彈性策略。
(二)韓國在政治方面對中美戰略競爭的回應
韓國一直主張與中國交往,而非對峙。但是,韓國民眾顯然更相信美國,而不相信中國。這是基于韓美聯盟的基本原則,再說長久以來美國一直是韓國的主要領導力量。
在韓國認識到中美之間的戰略之初,韓國便自覺地采取了一種均衡的策略,力求實現戰略自主。從目前情況看,一方面韓國相信美國,目前更加注重與其雙邊和軍事上的合作,而非多邊的外交與協商;另一方面韓國則相信,中國的發展不但在經濟上,而且是在綜合實力上都有不斷增強的雄心壯志。盡管韓國對中國心存疑慮,但這并未使其完全傾向于美國,也不是僅僅依賴于韓美聯盟。韓國認為,自己是區域一個重要的中堅力量,為了維護自身的既有好處,它能對區域勢力均衡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并能保持目前的狀態[5]。
(三)韓國在安全方面對中美戰略競爭的回應
韓國更喜歡美國,而不是其他鄰居,其中也包括中國。這么多年了,韓美聯盟依然牢固;相比之下,中國在韓國的“薩德”計劃上采取的經濟反制則給韓國帶來長期的精神沖擊,韓國更把美國視為最好的合作伙伴,而視中國是一個充滿變數的鄰國。所以韓國在安保問題上更愿意與美進行合作。
在特定的安保問題上,韓國將朝鮮視為比中美的戰略競爭更具潛在安全風險的因素,韓國在對朝鮮問題上急需中美的支援,而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使韓國更加不相信朝鮮,進而對中國有疑慮。韓國雖然堅持韓美聯盟的基本框架,但韓國在中國和南海與中國有領海糾紛的國家之間,采取的是一種均衡策略,即避免在言語上出現傾向性或保持沉默。
(四)韓國在經濟方面對中美戰略競爭的回應
中美之間的戰略之爭,首先體現在經貿方面,中美分別是韓國的頭號和第二大消費群體,關系到韓國的經濟發展。在中美兩國日益緊張的經貿摩擦面前,韓國有意尋找解決中美兩國經貿合作的方法。
韓國高度依賴于中國的經濟,并且更樂意同中國開展經貿關系。同時,韓國也不想在財政上與美國固有的關系上退縮。
鑒于中美兩國之間的經貿關系和長期的戰略競爭,韓國政府也在不斷擴大其在國際和安全領域的作用,積極擴大活動范圍。
韓國普遍認同亞太地區的“雙結構”②模式,而中美是“兩個核心”之間的潛在的“雙重性”。但是,韓國看起來更愿意和中國開展經貿往來,以降低韓美聯盟對韓國的不利影響,韓國必須在加強對美經貿關系的基礎上,讓自己的經濟發展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今后韓國還將繼續推進經貿多元化,參與區域多邊經濟協作,在經濟上避免陣營選擇。
韓國為了獲得更多的戰略選擇權和靈活性,一直以來都在扮演“平衡者”與“兩面討好”的角色。中美兩國的戰略博弈日趨激烈,韓國在有限的戰略空間內,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經濟發展,需要采取更加有效和敏捷的應對措施。
三、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的中韓關系
中韓截止到2022年,友好關系已持續30年。30年來,中韓在兩國領導人的共同努力下,在政治安全、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均有了很大進步,兩國的戰略合作也在穩步推進。但最近幾年,美國把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對中國實施了一系列的限制,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和“科技戰”,同時也在敦促其盟友聯合起來,對中國進行壓制和限制。韓國作為中國的鄰國和戰略伙伴,又是美國一個傳統同盟者,這種局面對中韓兩國的關系自然有深遠的影響。隨著中美兩國的戰略博弈不斷升級,韓國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開始逐漸傾向于美國,并作出了一定的動作,這既有其內在的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但就目前韓國的整體形勢而言,韓國并非像日本一樣完全傾向于美國,韓國仍然想與美國、中國維持緊密的雙邊聯系,致力于維持中美兩國的策略平衡的方針并未出現根本改變。由此,中韓兩國的合作將在未來有一段艱難的道路[6]。中韓是鄰國,中韓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是兩個國家共同的利益所在,對東北亞的和平與安全也具有重要意義。中韓兩國在維持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經濟互惠性、人文交流的普遍性等問題上,均構成了兩國關系的“壓艙石”。雖然中韓之間的聯系一直被外界的各種因素所影響,但是雙方的共同興趣并未出現根本改變。為此,我們對發展中韓關系的意見。
第一,從政治和外交角度看,中韓應該繼續加強東亞主導國地位,深化雙方的政治信任。韓國應該謹慎對待美韓聯盟,保證其連續性和穩定性;與中國的外交關系應該堅持“不觸及中國核心利益”這一基本原則,在中美兩國的戰略博弈過程中,盡量維持韓國的戰略平衡。
第二,中韓應該在經濟、技術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務實合作。繼續推進中韓自貿區的發展,努力推進中日韓自貿區的磋商,在全球氣候變化、全球公共衛生、全球金融穩定等多個方面開展更深入的交流。
第三,就人文和社會性而言,中韓兩國應該進一步增進彼此了解和友誼,逐漸在兩國民眾中播撒信任的種子。因此,雙方應該不斷提高中韓文化交往戰略對話層次,推動以長期發展為目標的人際交往與協作制度化。同時,要不斷開拓新的人際交往渠道、內容和方法,不斷拓展兩國學術文化和民俗文化交流,開展體育運動和其他領域的交流和協作。通過這些交流,推動中韓戰略伙伴關系不斷深入發展,發揮積極、健康的導向作用。
結語
鑒于中美兩國的結構性沖突以及中美關系的趨勢,中美兩國戰略博弈的局面很難在短時間之內發生變化,其必會對亞太地區和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對于亞太地區各國來說沖擊尤為巨大。韓國等必會在中美兩國之間陷入兩難處境。在中美的戰略對抗中,韓國不僅受到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格局的制約,而且還對韓國的自主策略構成深遠影響。韓國認為,中美關系事關韓國的戰略決策和國家利益,因此中美的戰略博弈應盡量降低其消極作用,而中美的核心利益爭奪是最主要的因素,應盡量在中美兩國的交流與合作中起到促進的作用。
注釋:
①“中國制造2025”(國家行動綱領):是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批,由國務院于2015年5月印發的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的戰略文件,是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②“雙結構”:結構,意思是圍繞一個主體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雙結構意為有兩個主體的搭配和排列。
參考文獻:
[1]金香丹.中美博弈與韓國對外經濟合作政策調整[J].亞太經濟,2022(5).
[2]崔明浩.韓國新南方政策的分析與評價[D].延邊:延邊大學,2022.
[3]呂平,金香丹.中美戰略博弈格局下的韓國對外經濟合作政策調整——基于中等強國視角的分析[J].國際論壇,2022(4).
[4]朱晨燕.中等強國視域下韓國的“新南方政策”研究[D].南京:中共江蘇省委黨校,2022.
[5]胡靜.角色沖突視角下東亞國家對沖行為探析——以韓國和新加坡為例[D].濟南:山東大學,2022.
[6]張慧波.韓國在中美之間的對沖戰略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2.
作者簡介:吳金鋒(1971—),男,漢族,湖北棗陽人,韓國新羅大學國際地域學專業在讀博士,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東北亞國際關系。
(責任編輯: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