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0日至12日,由浙江大學文學院、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浙江大學海外華人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三屆浙江大學—哈佛大學世界文學工作坊華語文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建構與批評實踐的新方向”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文學院成均苑4幢100報告廳如期舉行,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其中6月11日晚上8點到11點舉辦了以“華語文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華人作家圓桌座談會,此次發言由浙江大學文學院金進教授、暨南大學文學院王列耀教授主持,南京大學文學院劉俊教授、美國知名評論家陳瑞琳負責點評。十位知名海外華人作家參加此次圓桌會談,分別是加拿大的張翎、陳河、曾曉文,英國的虹影,美國的周勵、黃宗之、葉周、陳謙,日本的亦夫和馬來西亞的朵拉。
會議開始,主持人金進教授指出,當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到來,一場因為疫情帶來的危機使得全球人類再次面臨存亡續絕的挑戰。危機的出現測試了人類身心的健康和適應力,體現了各國政府治國政策和意識形態的異同,重組了社會各階層的關系網絡和政府對于特定群體的福利制度,也向我們揭露了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內外,從微觀到宏觀的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彰顯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語)所面對的韌性。人類應該怎樣通過跨國際、跨文化和跨學科的合作反思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如何集結文學工作者,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與華語文學的既定研究范圍內,討論華語文學在歷史階段的具體呈現方式,以及各歷史階段文學工作者如何理解和反思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從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全世界共贏共享,是我們當代華語文學需要認真面對的重要理論資源和創作方向。
隨后,圓桌會議主持人王列耀教授開始了精彩的主持環節,他是華文文學研究界的資深教授,也是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名譽會長,與十位海外作家有著深厚的文學情誼,也有著近三十年的深入交往。王教授高屋建瓴、妙語如珠,同時又生動活潑地展示了海外華文文學領域的勃勃生機和巨大潛力,彰顯了海外華文作家們于華語文學的巨大貢獻。
會議的最后,在王列耀教授的精彩串場中轉入點評環節,文學評論家陳瑞琳對每一位作家的發言進行了逐一點評,分享了自己對本次會議的體悟。劉俊教授總結并高度評價本次作家圓桌座談會,他幽默風趣但又一針見血的酷評風格一如既往。兩人的點評引起了作家們的積極回應,也使得圓桌會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以下十位作家的會議發言稿由浙江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倪子惠整理,并經發言者本人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