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新 米高揚


林長制是加快林草業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制度創新。全面推行林長制,是黨中央就加強林草資源管理保護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國生態文明領域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其本質是從制度建設入手,壓實各級黨委政府責任,形成可持續運行的生態保護長效機制。
近年來,黨和國家賦予林業的任務和責任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導致現行的林業體制機制難以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新形勢。順勢而生的林長制能有效解決林草資源保護的內生動力問題。
自2021年4月以來,河北省系統建成了“統籌在省、組織在市、責任在縣、運行在鄉、管理在村”的林長制責任體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改革歷程
我國林長制的形成有幾個關鍵節點。一是2016年3月,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圍繞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探索建立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管山育林的“山長制”。二是2017年3月28日,安徽省委書記提出要探索實行林長制,隨后合肥、安慶、宣城啟動試點建設。三是2017年4月1日,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出臺《“林長制”工作實施方案》,構建縣、鄉、村三級林長體系。四是2020年12月,在安徽、江西等多地開展林長制試點基礎上,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要求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長制。
2021年4月12日,河北省委深改委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若干措施》并以省“兩辦”名義下發,拉開了建設實施林長制帷幕。2021年11月,河北省五級林長組織體系全面建立,提前半年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任務要求,明確了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目標責任,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總林長,分管省領導任副總林長。全省明確省級林長17人、市級林長267人、縣級林長3386人、鄉級林長21263人、村級林長113989人、國有森林經營管理單位林長906人;劃定了各級林長的責任區域,設置了林長責任公示牌,構建形成了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管理機制。
實踐成效
林長制的建立實施,推動了河北省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2021年,全省完成營造林630萬畝、退化草原修復治理42.37萬畝,分別為計劃任務的105%和117.7%;高標準建成2.68萬畝的雄安郊野公園;成功創建7個國家級森林城市、37個省級森林城市、248個省級森林鄉村;森林火災發生起數大幅下降,未發生重大及以上森林火災,沒有發生草原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連續實現春節、全國“兩會”、清明、“五一”、國慶等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零火情”;塞罕壩機械林場二次創業實現新突破,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被黨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河北省林長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促進了要素資源向林草集聚。從夏日游人如織的塞罕壩帶動當地1萬多人口脫貧,到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發展蒼術、黃芩等中藥材為主的果藥間作項目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從保定市阜平縣吸納3.25萬余名勞動力參與荒山治理、果樹種植管理,促進農民在家門口增收,到衡水市打造玉露香梨產業片區,輻射帶動260余戶果農致富。2021年以來,河北林草生態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經濟林種植面積達2363萬畝,林草產業總產值達1500億元,累計支持62個脫貧縣區林草資金34.87億元,助力鞏固生態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主要做法
一是搭建上下貫通、橫向聯動的組織體系。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林長制推行工作,省總林長、副總林長和各省級林長多次深入重點區域開展巡林督查,聽取匯報,作出批示指示,提出明確要求,協調解決制約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河北省人大加快林長制地方立法,“林長+檢察長”機制建立運行。河北省林草局牽頭抓總、統籌協調,19個省直協作部門履職盡責、協調聯動。各設區市和雄安新區層層壓實責任,如:秦皇島市設立林長制專門工作機構,石家莊市部署推進縣級林長辦公室“七有”、鄉級“六有”、村級“三有”制度等。據統計,2021年以來,河北省簽發各級總林長令45次,省市縣三級林長開展巡林8800余人次,印發督辦函256份,市縣兩級林長協調解決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問題1257個。
二是創建多層次、立體式制度體系。河北省人大頒布實施《塞罕壩森林草原防火條例》《衡水湖保護和治理條例》。河北省林長辦先后研究制定《林長制省級會議制度》 《林長制省級考核辦法》《省級林長巡林督查制度》《林長制信息公開制度》《林長制省級部門協作制度》《林長辦公室工作協調制度》六項配套制度,為林長制的規范運行、高效運轉提供了有力保障。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經河北省政府同意,河北省林草局、河北省發改委印發《河北省林業和草原發展“十四五”規劃》,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河北省林草局印發《關于推進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河北省林草局、河北省應急廳印發《河北省森林草原防火“十四五”規劃》,為“十四五”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
三是構建多維度、全覆蓋大宣傳格局。在全面推行林長制過程中,河北省主動將五級林長名單向全社會公布,重點生態區域設置林長公示牌,主動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利用“兩微一端”、宣傳標語、明白卡等多種平臺載體,全方位、多角度宣傳,營造了全社會知曉、支持和推進林長制的良好氛圍。河北省林草局,廊坊、邯鄲等地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各級媒體相繼推出專題、專版,報道河北省林長制改革成效,贏得了社會良好反響。
努力方向
河北省在短時間內建立實施了林長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后續工作任重道遠,不僅制度要可持續,而且內涵和標準也要不斷擴大和提升。因此要認清林長制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明確努力方向。
一是管理機制待加強。林長制需要國土、農業、環保、財政、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形成合力,但在實施中仍然存在協調難度大、跨部門協作力度不足等問題,部分管理機制還需磨合。制度建設有待完善,市及各縣出臺的相關配套制度,需結合實際細化完善,不宜簡單套用省里的制度。
二是配套政策待加強。生態補償機制尚不完善,國家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較低,區域間的生態補償,以及享受生態紅利和產品的經營主體、企業反哺生態的補償機制也未建立,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沒有得到同步跟進。
三是保障措施待加強。財政對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資金投入還需加力,特別是剛脫貧地區任務重、資金少的現象更為突出?;A設施尚不完備,林場大都在偏僻山區、交通不便,造林大戶在林道、蓄水池等建設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影響參與林業發展的積極性?;鶎恿謽I站專業技術人員短缺,基層林草行政執法機構設置不科學、人員隊伍不足,執法力量較為薄弱。
四是社會參與待加強。在當前林長制的框架下,縱向是五級林長,橫向是多個黨委、政府部門,實現了對各級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動員,但對調動企業和公民參與的熱情與活力不足,社會和普通民眾參與度較低。同時,各級政府的惠林政策導向還不夠強,林業投融資難的問題尚未有效破解,社會資源利用不充分。
五是改革創新待加強。當前的林長制在實際推行中,往往就“林”談“林”,注重在林草資源管理修復上下功夫、林草資源開發利用有欠缺,注重在傳統工作層面上下功夫、諸如森林碳匯等新情況的研究有欠缺,注重國家層面政策的研究落實、外省先進經驗做法吸收消化有欠缺,林長制改革還需向更廣層面拓展、更深層次深化。
對策舉措
2022年1月份,河北省林長辦公室印發《關于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的通知》,從林長履職制度化、源頭管理網格化、機構建設標準化、宣傳培訓常態化、林長制改革特色化、督查考核科學化等6個方面進行了安排部署,對改革過程中的困難問題作了針對性的完善。對照“十四五”目標任務,需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充實完善。
一是完善配套制度,明確責任清單。牢固樹立林長制是“法治”而不是“人治”的理念,積極探索林長制立法,以法律的形式嚴格生態管理和保護,全面推進林草法治建設。將現有制度細化形成責任清單,加速形成黨委政府牽頭主抓、林草部門統籌推進、成員單位分工協作、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凝聚各方形成合力。
二是持續深化改革,激發發展活力。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全過程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采取自主投資、合作建設、公益參與等多種模式,通過用地、財稅、金融等有效政策引導,破解林地流轉、林業融資等難題,推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壯大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建立貫徹全產業鏈條的技術服務和推廣網絡,盤活林業資源,為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把林長制與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相結合,深化發展森林體驗、森林康養等“森林+”新業態,充分發揮林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帶動作用,加快林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產業富民。
三是統籌整合資源,加強要素保障。集中發改、財政、自然資源、交通、水利等多部門優勢,建立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不斷完善財政支持林草業的政策措施,加大林草資源質量提升、護林隊伍建設、森林資源監測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充分發揮財政對社會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外資項目等積極投入森林資源保護發展。強化科技支撐,完善基層林業科技服務推廣體系,深化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大力發展“科技林業”“智慧林業”,不斷提高林業智能化建設水平。加強基層林草機構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強基層林業站、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充實人員力量、提高業務素質,切實保護好轄區林草資源。
四是系統科學治理,推進高質量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合理布局綠化空間,科學選擇綠化樹種草種,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加快構建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生態系統,不斷提升系統質量和碳匯增量。以“兩山、兩翼、三環、四沿”為重點,持續推進北方防沙帶、國土綠化示范項目、規模化林場建設等重點工程,集中力量實施綠化攻堅,持續增加林草資源。加大優良樹種品種選育,優化林分結構,加強中幼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灌木林地造林,實現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直接增匯和間接減排作用,積極開展林草固碳能力調查監測、森林增長及其固碳增匯能力評估等工作,結合林業建設重點工程和國有林場森林經營,建立林業碳匯項目儲備庫,鼓勵省內重點排放企業合作開發林業碳匯項目,多種方式參與林業碳匯交易。
五是廣泛發動群眾,探索建立志愿者制度。林長制的運行僅依靠政府是遠遠不夠的,社會力量的參與可以很好彌補政府單一主體的不足,大眾、媒體、社會組織可以有效發揮其功能,推進林長制的有效運行。探索建立志愿林長制度,監督各級林長目標、任務、措施的落實情況,使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林長制管理體系中,拓展林長制的內涵和外延。
參考文獻:
[1]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河北舉行林業草原生態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EB/OL].http://www.scio.gov.cn/xwfbh/gssxwfbh/xwfbh/hebei/document/1718288/1718288.htm.2022-05-10.
[2]張濤,陳玉新,姚偉強.林長制譜寫美麗河北高質量綠色發展新篇章[N].中國綠色時報,2022-4-29(3).
[3]王鐵軍,陳玉新,路雅雯.河北:凝心聚力建立高質量林長制 夯實筑牢保護林草資源安全屏障[EB/OL].http://www.isenlin.cn/sf_9C2B4DCD6CE1424A98064DECC3E9EAE8_209_060482F1403.html.2022-05-11.
[4]姚偉強.河北總林長令發布林長制六項配套制度[N].中國綠色時報,2022-03-22(1).
[5]曹智,姚偉強.我省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 確保每個山頭地塊都有人管[N].河北日報,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