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燕

Q老師,您好!
我是一名大二的學生。最近人際關系遇到一些困難,我無法釋懷。事情是這樣的:我發現目前在跟閨蜜相處中,我的內心很矛盾,我會很克制,從不主動跟閨蜜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相應地碰到困難也會避而不談,好像自己要裝成內心很強大的樣子,不需要任何人幫助。在閨蜜面前,我一直呈現出獨立且頑強的人設,但我越來越發現,這樣的自己很委屈,我時常會患得患失,有時會因閨蜜跟其他同學聊天太過熱烈而感到受冷落,情緒一落千丈,甚至無法專心去學習,嚴重時會因閨蜜忙、回復微信時間過長而脾氣暴躁,在等待的過程中,我總擔心自己是不是惹閨蜜生氣了,為此情緒很不穩定。我在初中和高中階段曾有一段時間也這樣,但當時我通過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這事就過去了。但現在我總感覺心里過不去,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我也找不到問題的癥結,特求助于您,希望您能指點一下。
菲菲
A菲菲同學,你好!
我認真閱讀了你的困擾,初步了解到你在人際關系中的感受,接下來我想邀請你跟隨我,共同去探索你在人際關系中遇到的困難在心理學中如何理解,以及我們會有哪些方法可以去解決。
人際關系中遇到的困難在心理學中的理解可以看到這段關系讓你內心極其矛盾和沖突,關系中的你似乎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閨蜜對待你的方式和態度上,她的一舉一動似乎讓你體驗到恐懼、害怕、擔心及憤怒等負面情緒,行為模式呈現出既依賴又拒絕真實表露自己的特點。在所有的情緒中,恐懼似乎是你在人際關系中最大的障礙。因為恐懼關系會失去,你會刻意表現得很強大;因為害怕被閨蜜討厭,你會選擇戴著面具去偽裝自我;又因為擔心自己會被拋棄,你會刻意討好閨蜜的感受而忽略自己。
你甚至還有一些觀點,認為自己必須按照他人的觀點去做,才能得到他人的歡心,否則別人就會離開自己。感覺自己是無能的,需要其他人的照顧和呵護,認為自己是有缺陷的,別人可以沒有任何理由去喜歡自己。你采用了過度補償和屈從的應對方式,不敢在閨蜜面前表達不滿和真實的情感,擔心閨蜜討厭自己而刻意討好。正是因為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和行為系統,讓你產生了依賴且拒絕真實的矛盾心理。
你是否考慮到,那些曾經在你頭腦中穩定存在的信念并非適應你當下的人際關系,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客觀現實(如年齡、生活經歷、人生生命周期、角色和社會地位等)發生改變時,相應的心理現實也需要調整一下,才能更好地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所以關于人際關系的信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可以被修正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發現你擁有“我會被人拋棄”“我會被人討厭”“我是弱小的”這些核心信念,它們均集中在關于自我概念的評價上。但這些評價偏消極,且未經過理智思考就被使用在當下的人際交往中。如果拋開既往人生經歷,我們經過理性分析,可以有這樣更加接近現實的結論:“我不會一直被人討厭”“也不會一直被人拋棄的”“我在某些事情上是有力量的”。不難看出,前一種信念系統會讓自我更加恐懼,而后一種讓自我更有力量,兩者結合起來的信念才會讓自我的評價更接近現實,自我也會更加靈活。
有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那就是情緒需求得不到滿足是很自然的事情,雖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尋找一些情感聯結,但人更重要的一種能力是學會跟自己在一起。我們要學會接受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事實,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無時無刻地去陪伴另一個人,所以我們需要容忍一些感覺被拋棄的時刻,當別人對自己表示關心時,又可以理所應得地去接受,不要試圖拒絕、糾纏甚至控制另一個人。你可以在感到孤獨時,學會獨自享受生活,更好地學會自我照料,讓自己不僅僅將注意力放在被人拋棄的這件事情上,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很好地去過好生活。
在重要他人身上得到一些支持、共情和保護,這是人類基本的情感需要。但是,重要他人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你不幸選擇了一些不穩定的人,他們情緒無法自控,喜歡控制別人,那你可能會重蹈覆轍,再次體驗童年經歷中那些已經發生的被拋棄和被嫌棄的客觀事實。所以,你要學會在那些不穩定的關系中迅速離開,放棄那些無法與你建立穩定關系的他人。除此之外,你是否存在一些容易讓重要他人離開你的行為模式,如嫉妒、糾纏、指責等,當你學會放棄那些想控制別人,企圖讓別人永遠待在你身邊的方式時,你會在關系里更加松弛有度,更能遇見舒適且安全穩定的關系。所以,選擇正確的人,以適當的方式提出要求,那么這些人就會給予我們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