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清 趙豐
摘要:工業設計是落實我國制造業強國戰略的關鍵舉措,被喻為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金鑰匙”,是制造業的先導環節和價值鏈提升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廣西重視增強創新引領力,持續推動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加快產業振興,全力推動工業崛起。文章在梳理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剖析工業設計產業在發展與壯大過程中存在的龍頭企業少、配套服務不足、專業設計人才缺乏、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從政策、示范、平臺、企業、產業鏈、創新、人才、品牌等方面提出進一步推動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助力工業振興的培育路徑。
關鍵詞:工業設計;轉型升級;融合發展;工業振興
中圖分類號:F12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3)01-0035-04
工業設計是創新鏈的起點、價值鏈的源頭,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重要環節。工業設計的發展對促進技術創新、產品質量提升及產業優化升級具有關鍵作用。推動工業設計發展,有利于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1]。在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迅速,工業設計引起全社會重視,發展工業設計產業大范圍興起,截至2022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為299家,其中廣東、山東、浙江、江蘇、安徽等省份的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制造業發展旺盛的華東、華南區域,省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工作也在多地開展;工業設計類行業組織超過100家;設立工業設計相關專業的高校約900所;各類工業設計獎項約200項[2]。此外,我國工業設計還呈現出產業化發展趨勢,即以設計作為引領,整合全鏈驅動創新[3]。
廣西已將工業設計產業作為“強桂”戰略性產業,為此,工業設計產業緊扣廣西工業振興發展要求,積極發揮工業設計助推工業振興的作用,大力培育和發展工業設計產業,將工業設計應用于制造業各個環節,推動工業設計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提升工業產品與設計服務能力,促進工業產業結構升級。本文開展工業設計產業培育和發展路徑研究,梳理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提出進一步推動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助力工業振興的培育路徑,為政府出臺推動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論支撐。
1 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現狀
1.1 廣西工業振興背景下的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情況
(1)工業設計逐步發展,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筆者調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廣西共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3家、自治區級工業設計中心(企業)40家,打造了廣西(南寧)工業設計城、柳州工業設計城等工業設計集聚區,區內共有9所高校開設工業設計或相關專業,每年輸出工業設計人才800余名。廣西工業設計圍繞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將設計創新融入生產制造、產品研發、品牌培育、市場運營等全產業鏈的各環節,整合資源、構建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促進工業設計與產業深度融合,補齊和延伸工業設計服務鏈條。廣西的工業龍頭企業,如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以工業設計為抓手,從前端市場調研到產品研發落地,強化工業設計研發創新作用,打造了“五菱”新能源車、“重汽運力”除雪車等品牌特色鮮明的產品,開拓了行業新局面,同時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研發創新,有力地促進了廣西工業設計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
(2)產業結構逐漸優化,發展布局趨于合理。廣西工業設計產業主要以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及工業設計企業為主,目前已認定的工業設計中心及工業設計企業涵蓋汽車制造、機械裝備、家具制造、金屬制品、專用設備等行業領域,其中有70%的企業屬于汽車制造、機械裝備制造業或相關行業,整體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為輔,并且呈現“重工業更重,輕工業更輕”的發展特征。按照“局部突破、總體跟進、跨越發展”的思路,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布局以南寧、柳州兩個工業重點市、工業設計城為核心,輻射桂林、玉林、欽州、梧州等地的工業園區,初步形成“兩核多點”的產業布局。
(3)政策體系初步構建,設計支持不斷加大。廣西區政府及相關部門以提高設計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以培育工業設計主體和工業設計市場為工作重點,相繼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加快我區工業設計發展指導意見》《廣西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管理辦法》《關于推動我區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支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此外,柳州市專項制定《柳州市加快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柳州市工業設計創新券管理辦法(暫行)》《柳州市工業設計創新券實施細則(試行)》等系列文件,并安排市級工業設計產業專項發展資金預算,從產業引導、扶持、資金保障、人才培育等方面推進工業設計產業發展。
(4)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廣西工業設計城(一期)、廣西科技大學洛可可設計學院等重點項目建設正大力推進,廣西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設計類學科建設不斷加強,設計教育改革和人才培育創新持續推進[4]。依托設計主體及相關的社會組織,逐步建立工業設計數據標準查詢平臺、網絡技術交易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促進資源共享。目前,廣西已經建立工業設計專家庫及工業設計專題網站,以“廣西工業和信息化產品展示會”工業設計展、體驗活動等多種形式宣傳普及工業設計發展的戰略意義,持續深入開展中國-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論壇、“金紫荊杯”中國-東盟工業設計大賽、廣西工業設計獎評選等活動,通過論壇、大賽、評獎等大型活動拓展廣西工業設計對外交流合作渠道。集聚優勢資源,積極開展打造具有廣西地方鮮明特色的工業設計品牌活動,助力廣西工業設計產業振興發展。
1.2 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雖然廣西工業設計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仍面臨以下問題。
(1)總體起步晚、產業鏈不完善、與產業融合度較低,大多數為僅涉及產品外觀與結構功能的設計,處于產業鏈低端環節,較少涉及工藝流程設計、樣機樣品制作、生產制造、產品推廣、市場開拓等產業鏈高端環節。
(2)缺乏龍頭骨干企業引領產業發展,企業競爭力相對較弱,國家級、自治區級工業設計中心數量偏少,本土工業設計企業在區域范圍內的影響力偏小,行業協會組織功能作用發揮不足。
(3)缺乏創新設計企業發展所需的孵化、咨詢、產業對接等配套服務,從市場研究到創意設計、生產制造配套協作服務體系與服務鏈條有待完善。
(4)專業人才少、技能水平薄弱,招引與留存人才難度大,優秀畢業生、資深設計師更青睞流向設計產業更為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區域。
以上因素制約著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廣西工業產業的轉型升級。
2 推進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路徑
借鑒國內部分省市發展工業設計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廣西應順應工業設計產業化、產業設計化、全產業鏈發展趨勢,從本地特色優勢產業及產品出發,建立和完善工業設計產業創新發展體制機制,助推全區工業產業由基礎原材料、中間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發展,大力推進工業設計與工業制造對接、融合,把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作為助推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手”。從政策、示范、平臺、企業、產業鏈、創新、人才、品牌等方面培育、發展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為全區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2.1 出臺政策,扶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
目前,廣西工業設計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可通過開展全面梳理和深入專題研究,用更寬闊的視野謀劃布局工業設計產業,對標借鑒區內外先進省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措施。結合廣西實際,制定《廣西工業設計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推動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方案,從產業引導、扶持、資金保障、人才培育等方面推進全區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通過大力扶持、宣傳、引導,將工業設計上升為區域產業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撐戰略[5]。
2.2 樹立典型,助推工業企業轉型升級
推動工業設計創新主體重視設計的內容、價值、工具和方法,樹立標桿、梳理總結典型案例,讓工業企業切實體驗到設計帶來的價值提升。進一步整合資源、構建產需對接平臺,建設全產業鏈創新集合體,打通工業設計產業鏈,推動產業設計化、設計產業化,加強工業設計成果轉化,以打造一批區域品牌力量為目標,將設計創新融入產業鏈中的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商業品牌運營等環節,推動工業設計從簡單的外觀設計轉向產品規劃、工藝流程、品牌設計等服務全產業鏈方向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6]。
2.3 搭建平臺,完善工業設計服務體系
圍繞廣西汽車、機械、裝備制造、電子、家居家具、食品、醫療器械等重點行業,推進建設自治區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城,鼓勵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聯合研發機構等組建工業設計研究院,爭創自治區級、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整合分散在全區各設區市、東盟國家的工業設計企業和“政產學研”等資源,加快構建形成“設計+產業”的生態產業鏈。聯合行業協會、商會、創業園區、高校、企業設計中心等單位,成立廣西工業設計聯盟,推進高校設計實驗和實訓基地建設。搭建廣西工業設計服務平臺,拓展知識產權保護、投融資運營、生產銷售等市場服務。合作開發一批先進適用的工業設計軟件,拓展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設計中的應用,提升產品設計研發效率[7]。
2.4 培育主體,促進工業設計發展壯大
建立精準的培育工業設計企業機制,對企業進行分類分級培育,鼓勵企業剝離研發設計或工業設計部門,注冊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工業設計中心或企業。支持制造業企業將訂單外包,促進設計企業與生產制造企業協同發展。大力引導和支持創客和自由職業者將工作室、個體戶注冊為工業設計企業。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申報認定國家級、自治區級工業設計中心、工業設計企業[8]。引進青蛙設計公司、簡立方視覺科技有限公司、易善設計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或創新設計團隊來廣西設立設計研發總部、分支機構或共建設計研究中心,進一步提升廣西工業設計水平。
2.5 完善鏈條,推動設計產業集聚發展
圍繞廣西汽車、機械、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農副產品加工、綠色家居、醫療器械等優勢產業設計轉化需求,補充并延伸設計產業鏈條,推動廣西工業設計城、設計示范園等基地建設,促進產業向規模化、集聚化方向發展。加大企業設計創新的投入力度,市場和政府加強合作宣傳,調動全社會力量發展工業設計產業。為加強產業規劃布局,在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一批工業設計特色產業園、完善生產和服務配套,通過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吸引資金、設計人才等相關資源向園區集聚,促進工業設計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9]。同時,積極推廣網絡設計,推動工業設計產業集聚化發展。
2.6 強化創新,加速創新設計與制造融合
鼓勵工業設計市場主體與工業產業企業加強交流對接,搭建產業對接服務平臺,帶動工業設計從產品設計向企業運營等領域延伸,拓寬服務模式、深化品牌創建,圍繞廣西工業振興發展提出的做強重點支柱產業鏈、培育戰略新興產業鏈等任務,聚焦汽車、機械、電子信息、高端金屬新材料、綠色石化、綠色家具、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生產性服務業等,選擇特色優勢產品集中攻關,形成一批工業設計創新成果。在產業鏈各環節植入工業設計,推動“設計+品牌”“設計+科技”“設計+文化”等融合創新發展。拓寬設計成果市場化渠道,借助自媒體平臺為制造企業及產品引流,增加本土設計特色產品的訂單量。
2.7 引育人才,打造高質量設計人才隊伍
緊扣廣西工業振興發展任務,以產業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培養人才為核心,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貫通融合,加大工業設計人才招引力度,發揮企業引才聚才的主體作用,大力引進一批優秀高校畢業生及優秀設計師,重點引進國內外設計專家和創新設計團隊。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重點企業“結對”合作,將工業設計產業相關的崗位類別、專業技術要求融入院校設計人才培養體系,調整設計類學科建設,吸引設計產業專業技術人才來廣西工作[10]。支持建立工業設計人才培養基地,將工業設計人才納入自治區級、市級高層次人才培養和認定范圍,建立并完善工業設計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激勵、流動等管理機制,同時配套相關支持政策。
2.8 打造品牌,營造設計發展良好氛圍
豐富品牌活動樣式,優化“東盟杯”廣西優秀工業設計獎評選機制,高質量舉辦廣西工業設計周、設計競賽、論壇交流、展覽展示、互動體驗等系列活動,為區內區外工業設計領域合作交流搭建平臺,通過賽事活動對接促進交流合作,提升大賽水平和影響力[11]。通過參加或承辦其他省市的論壇賽事鏈接活動帶動設計產業招商和人才引進。加強政策引導和輿論宣傳,創新宣講、展示、展覽、論壇等交流合作形式,普及工業設計理念。支持城市之間、省市之間相互合作開展工業設計對接活動,營造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良好氛圍。
3 結語
通過對廣西工業設計產業培育和發展路徑進行研究,摸清廣西工業振興背景下工業設計產業培育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廣西實際提出的政策、示范、平臺、企業、產業鏈、創新、人才、品牌等路徑培育和發展廣西工業設計產業,供相關部門參考。研究存在理論分析不夠系統、研究方法較為單一等不足之處,下一步應加深工業設計理論研究,并在此研究基礎上,提出廣西培育和發展工業設計產業的具體措施建議。
4 參考文獻
[1]鄭宇,馮玲,陳冰.設計產業:內涵、領域、特征與發展趨勢[J].天津經濟,2022(5):3-11.
[2]劉寧,冷瀟瀟.2022年我國工業設計行業發展現狀統計研究[J].設計,2022,35(8):100-106.
[3]劉怡宏.淺議工業設計的重要性及發展趨勢[J].科技風,2022(16):155-157.
[4]葉德輝,劉昱岑,楊熊炎.創新驅動的廣西工業設計智庫建設研究[J].輕工科技,2018,34(11):135-136.
[5]方興.寧波創新設計產業培育路徑研究[J].寧波經濟(財經視點),2022(5):56-57.
[6]馬艷.山東推動工業設計賦能制造業實現新突破[N].中國工業報,2022-04-20(004).
[7]楊勤.淺析成都工業設計產業發展[J].產城,2022(5):40-43.
[8]劉青,左沄.打造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金鑰匙”[N].安徽經濟報,2022-06-23(003).
[9]梁佳欣,陳立闖.以工業設計助力“工業振興”[N].江門日報,2022-06-15(A02).
[10]周紅石.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的建設與發展——周紅石秘書長專訪[J].工業設計,2022(6):7-9.
[11]佚名.廣西實施“六個一”工程 培育工業設計產業[J].模具工業,2018,4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