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漫

前情提要
小明聰明活潑、有禮貌,在班上的人緣也很好,就是成績一直提不上去。在一次數學單元考試后,他垂頭喪氣地走到咨詢室的門口。
我邀請小明進來后,耐心地和他分析著每一道題目的失分原因。這時他才發現,好多錯誤都不該犯,比如有一道填空題忘了寫單位,有一道計算題抄錯了數字,還有一道計算題忘了最終化簡,……
在我們身邊,像小明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他們考試時失分不是因為不懂或不會做,而是因為粗心。又因為自己對此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最終阻礙了成績的提高。
心理解析
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考試時經常粗心可能有以下原因: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從學生錯題的解題過程或思維過程可以發現,出錯的根源是對相關知識的基本概念沒有完全理解,因此在面對考試過程中的時間限制和心理壓力時,通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2.學習習慣不好。有的學生平時做作業時喜歡把答案放在一旁,做完題就對答案,錯了就直接改答案,很少分析做錯的原因。還有的學生做題時喜歡精簡步驟,經常沒看完題目就匆忙做題,這樣只會因小失大、顧此失彼。
3.注意力分散。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分散也是導致粗心丟分的因素,而引起注意力分散的重要原因就是無關刺激的干擾。有的學生在家學習時會將手機放在書桌上,一邊看手機,一邊寫作業;有的甚至還會開著電視、聽著音樂。有時父母也會在孩子專注學習時與其進行和學習無關的談話。長此以往,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出錯也就在所難免。
4.從小過度依賴父母。從小學起,有的學生認為做完作業就大功告成了,檢查作業是父母的事。他們缺乏自我檢查的意識和能力。
心靈處方
1.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不應一味追求題海戰術,而應加強對課本中基礎知識的理解及學科思維的訓練,善于對錯題的解題過程與思維過程進行追溯和總結,建立錯題本,及時總結出錯原因。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家做作業時,切忌讓父母中途送吃的、喝的,書桌上不要擺放玩具、手機等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當按時做完題目后,可以獎勵自己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慢慢養成專注做事的習慣。
3.學習一些做題的技巧。在做題前,可以先把草稿紙折疊成小格子,標上題號,每個小題在固定區域打草稿,這樣會更有條理,思維更清晰。在做題的過程中,認真讀題,對重要信息進行標記。做完題后,應記得檢查。
4.進行自我監督與反饋。堅持獨立完成作業,出現錯題時,不應對其置之不理,而應及時分析錯誤的原因。可以在書桌、床頭或作業本的第一頁貼一些小紙條,針對自己常犯的錯誤寫上提醒的語句,如“注意檢查!”“注意等式化簡!”“注意英語單復數形式!”等,時刻提醒自己,慢慢養成細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