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燕
腰 椎 間 盤 突 出 癥(lumber disc herniation, LDH)是一組以腰痛、坐骨神經痛為主的功能障礙綜合癥候群,常導致患者活動受限,失去正常勞動能力,給患者工作及生活造成巨大負面影響[1]。目前臨床針對LDH 多進行保守及手術治療,而手術創傷較大,且術后易復發,因此諸多患者選擇保守干預,而傳統的LDH 保守干預除用藥外,常給予綜合性護理,如疾病健康宣教、起居護理、運動鍛煉等,以減少不良生活習慣及不當運動導致病情加重,但隨著現代護理醫學模式及人們健康觀念的變化,人們對臨床護理提出更了更高的要求。中醫護理在LDH 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其強調治病于未然,施護于整體理念,能夠根據LDH 病因從整體出發,實施多樣化的中醫護理干預[2]。其中熱敏灸及穴位貼敷是中醫針對LDH 的一種常用治療方法,熱敏灸原理是在中醫艾灸療法“辨證、選穴、施灸”的治療模式中,加強對腧穴的關注,通過熱敏華腧穴實施艾條懸灸,以激發經氣感傳,使氣至病所,由外而內調節臟腑功能,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3]。中藥穴位貼敷的原理是將中藥與穴位結合的方式,將藥物作用經皮刺激穴位,繼而發揮治療疾病的作用。臨床大量研究指出,熱敏灸聯合穴位貼敷治療LDH 利于臨床癥狀的改善[4]。基于六經辨證理論可將LDH 分為陽明、少陽、太陽、厥陰、少陰、太陰腰痛六型,依據六經經氣盛衰及經絡循環部位辨證施術取穴位,根據“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原則選擇經絡和腧穴,以腧穴的功效主治配穴應用[5]。在此基礎上準確定位腧穴,并在選取穴位上實施熱敏灸及穴位貼敷治療,并根據六經病“欲解時”確定治療時間,更利于緩解腰椎疼痛,改善生活質量。鑒于此本研究基于六經辨證觀察熱敏灸聯合穴位敷貼對腰椎間盤突出的護理效果。
選取2021 年2 月—2022 年2 月于醫院治療的LDH 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①均符合LDH 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具有正常溝通、認知能力者;③參加本研究前4 周內未參加其他研究;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①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②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者;④出現皮膚破損、潰爛無法實施貼敷者;⑤伴有急慢性感染及凝血功能障礙者。按照組間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14 例;年齡43~76 歲,平均58.64±4.28 歲;病程2~12 年,平均5.35±1.24年。觀察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41~77 歲,平均59.10±4.30 歲;病程1~12 年,平均5.27±1.20 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西醫診斷:符合LDH[6]相關診斷標準;中醫診斷:符合《黃帝內經》[7]《傷寒論》[8]中六經辨證分型診斷標準,包括太陽腰痛、太陽腰痛、陽明腰痛、少陰腰痛、厥陰腰痛、太陰腰痛。
1.3.1 對照組 遵醫囑采用常規熱敏灸聯合穴位敷貼治療,并觀察局部皮膚情況。7 d 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2 個療程。護理包括叮囑患者需注意日常保暖,避免久站、久坐、長時間彎腰,建議患者多休息;鼓勵患者進行適度的腰背肌肉鍛煉,如平板支撐、小燕飛或游泳、慢跑等有氧運動;并注意日常保暖,避免受涼。 常規熱敏灸:取關元、委中、陽陵泉等穴,點燃2 根艾條先進行2 min 回旋灸后繼續以雀啄灸1 min 加強敏華,最后施以溫和灸。取穴位貼敷:取肉桂、仙靈脾、石菖蒲等中藥,研磨成粉后與黃酒、凡士林按照2:1:1 比例進行調和,取醫用紗布(5 cm×5 cm),將提前調和好的中藥膏涂抹于紗布上備用,而后取關元、腎俞、命門等穴,在貼敷前輕按摩穴位3~5 min,將準備的中藥貼敷貼于穴位上并進行固定處理,每次4 h,每天1 次。穴位敷貼期間護理人員需注意時間不能過長,以皮膚微微泛紅為宜;若敷貼處皮膚有明顯的紅腫或瘙癢癥狀時,可適當縮短敷貼時間或改用放過敏敷貼或膠布進行;敷貼期間禁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注意保暖等。
1.3.2 觀察組 遵醫囑采用六經辨證的熱敏灸聯合穴位敷貼治療,六經辨證的熱敏灸:根據六經辨病、辨證、辨時,確定其病變經脈,通過經脈氣血運行輸注的規律及特定穴位輸注規律及五行生克選取相應治療經脈及腧穴。如患者疼痛時可牽引到頭頂,脊背以及臀部,背部沉重如負重物感,辨證為太陽腰痛,選取足太陽膀胱經五輸穴,井穴至陰穴,滎穴足通谷,輸穴是束骨穴,經穴是昆侖穴,合穴為委中穴,并在穴位處進行標記,將點燃的艾條放置于上述所取穴位皮膚上方3 cm 處探查熱敏灸點(以患者感受到透熱、擴熱、局部不熱遠部熱、表面不熱深部熱及酸、脹、壓、重等非熱覺6 種特殊灸感現象時則為熱敏灸點)后實施懸灸,每次1 h,每天1 次。熱敏灸期間護理人員應注意施灸部位是否出現灼傷或潮紅情況,若發現及時告知醫師,進行對癥處理;熱敏灸后需叮囑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感染風寒;熱敏灸后指導患者多飲水,避免上火,若施灸后存在明顯上火情況時,可考慮停灸3 d 再繼續。穴位貼敷同對照組,兩組治療7 d 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2 個療程。
(1)疼痛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干預前后疼痛程度,分值0~10 分,評分與疼痛強度呈正相關。
(2)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評估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腰椎功能,分別從疼痛、提物、行走、站立等10個項目進行評估,每個項目采用6 級評分,記0~5 分,總分=(所得分數/50×回答的問題數)×100%,評分越高則功能障礙越明顯。
(3)治療有效率:治療2 個療程后依據相關標準[9]進行療效評定。癥狀及體征消失,腰腿部可正常活動,恢復正常勞動及工作為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勞累后腰腿部出現不適感或壓痛為顯效;癥狀及體征減輕,活動受到影響,但能夠從事一般工作,有壓痛感為有效;癥狀及體征未有改善為無效。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VAS 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OD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ODI 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ODI 評分比較(分)
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LDH 作為骨科常見病、多發病,是引起腰腿疼及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LDH 多發于中老年群體,LDH 會對血管周圍及神經造成不同程度的壓迫,致使患者出現肢體酸痛、癱瘓及活動受限等癥狀,使患者日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降低生活質量。因此,給予LDH 科學、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使其盡早康復,從而降低疾病對生活的影響。
我國中醫學將LDH 歸屬于“腰腿痛”范疇,主張該病多因正氣虧虛、風濕寒邪侵體、氣血不暢所致,而不通則痛[10]。故中醫學中將其分為肝腎虧虛型、血瘀氣滯型、寒濕痹阻型與濕熱痹阻型四種類型,其治療主張以扶正祛邪、行氣活血、祛瘀通絡為主要原則。目前中醫護理中針對LDH 主要運用艾灸、拔罐、穴位按壓、中醫熏蒸等諸多方法,通過罐內進行快速加熱,驅除罐內空氣,形成負壓,迅速吸附于病變或者俞穴部艾灸可調和臟腑,溫腎助陽,達到散寒止痛功效,常用于肝腎虧、寒濕型者。穴位按壓為外治療法,可根據具體發病部位,肢體活動障礙及傳導情況,對照經絡循行位置,判斷病變經絡歸屬,以辨經取穴。艾灸通過熱力滲透作用,可促進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炎癥及水腫,緩解腰椎疼痛。相關研究指出,熱敏灸治療腰痛病臨床療效顯著,且明顯優于傳統灸法。而穴位貼敷為中醫外治LDH 的另一有效方法,是將調配好的中藥貼敷于疾病對應穴位上,使中藥與穴位刺激作用疊加,通過藥物經皮刺激穴位,從而達到調節臟腑經氣目的,而其實質是一種將經絡、藥物、穴位融為一體的綜合療法[11]。熱敏灸則由傳統艾灸發展而來,人體熱敏穴高發穴區多分布在關元俞、至陽、委中、腰骶部等區域,而其中腧穴同時具有敏化及靜息兩種狀態,當機體處于病態時體表腧穴會發生敏化,而處于敏化態的腧穴對外界的刺激可呈現出特異性的小刺激大反應,故可利用熱敏灸加懸灸腧穴達到治療目的[12]。但上述中醫外治方法目前缺乏辨證,未能根據疾病中醫病因病機進行對證干預。而基于中醫六經開闔樞理論,依據六經經氣陰陽盛衰實施手法補邪,并根據中醫六經辨證結果在六經病“欲接時”時間段內對LDH 患者實施補瀉平衡手法,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助三陰三陽六經經氣借助自身及自然界陽氣祛邪外出,得以緩解疾病[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疼痛及功能障礙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LDH 患者采用基于六經辨證的熱敏灸聯合穴位敷貼治療效果較佳,可改善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分析原因,基于六經辨證的熱敏灸治療則根據六經辨病、辨證、辨時原則,確定治療經及腧穴,且針對患者不同癥狀表現辨證選取穴位,進行針對性熱敏灸,而艾灸使用的艾葉性溫,可通過熱敏化腧穴實施艾條懸灸,更利于激發經氣感傳,促使氣至病所,達到調節臟腑功能,行氣活血、通經活絡作用,利于改善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礙狀況[15]。穴位貼敷治療取關元、腎俞及命門穴,而其中關元屬任脈,為足三陰、任脈之會,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貼敷此穴可補腎虛[16]。腎俞屬足太陽膀胱經,中關元屬任脈,為足三陰、任脈之會,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而貼敷中藥肉桂可驅寒止痛、溫經活血,仙靈脾可祛風除濕、補腎壯陽;石菖蒲可理氣活血、祛瘀散風,因此穴位貼敷可發揮中藥藥理作用及穴位刺激調節臟腑功能作用。上述兩者聯合治療,相互補充作用,共同發揮調節臟腑、補氣活血、祛瘀通經絡作用,繼而緩解患者腰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受限情況,提高生活質量。但研究仍存在納入樣本量少、隨訪時間短等不足,可能導致研究存在一定偏倚性,并且本研究中方法對LDH 患者遠期康復是否發揮作用還尚未可知,在未來仍需進行大樣本研究,進行長期的跟蹤隨訪,以便更好的為臨床中醫康復護理的實施提供指導依據。
綜上所述,基于六經辨證的熱敏灸聯合穴位敷貼治療,可有效改善LDH 患者腰椎疼痛及功能障礙,提高臨床療效。基于六經辨證的熱敏灸聯合穴位敷貼為臨床摸索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護理經驗,通過本研究結果,不斷完善干預方法,以便更好地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