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以輝
桂東新城賀州市,于2002年設立。賀州電影人通過二十年的努力,鍥而不舍地對電影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行探索和實踐,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賀州實現了電影公共服務工作的成功落地。
經過二十年(2002—2022)的不懈努力,賀州市電影公共服務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初步實現電影公共服務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前十年為建立電影公共服務體系打基礎;后十年為電影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創新提高努力。從2008年起,全市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每年完成甚至超額完成8484場的放映任務,覆蓋全市707個行政村,確保每村每年放映12場,累計放映118776多場。在2022年前,校園電影由院線公司自主組織放映,每年也達100多場; 2022年啟動“主旋律電影進校園活動”,將實現“每生每學期觀看2場以上電影”,預計覆蓋全市497所中小學校, 597個教學點,惠及學生40多萬人。持續推進農民工電影專場;推進公益電影向社區、廣場、工礦、學校、軍營延伸;少數民族語放映工作有了新的突破。賀州市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有的、較全面落實電影公共服務標準的地級市。賀州市電影人分別于2019、2022兩度在全區農村電影工作培訓班介紹工作經驗,并于2022年12月在中宣部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舉辦的全國公益電影工作業務培訓班介紹校園電影放映活動的做法;賀州市桂東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責任公司2013、2019年兩度榮獲“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一)前十年的艱苦奮斗夯實了電影公共服務基礎
2002年前后,賀州本地農村電影放映比較低迷:農村電影放映運營缺乏固定經費來源;數字電影技術尚未進入農村電影放映市場;放映設備短缺,老化;工作條件艱苦,待遇低微,放映隊伍嚴重流失,曾覆蓋全市城鄉村寨的電影放映,竟然消聲匿跡。看電影難在當時成為亟待解決的事。
當時,作為賀州市農村電影放映主體的賀州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同樣陷入困境,被市財政局、國資委等部門鑒定為困難企業。公司經營蕭條,主要業務骨干紛紛辭職離開。關鍵時刻,公司黨組織奮起自救,通過轉型換制,將公司由原來管理型轉換為實體經營型,“分灶吃飯,自負盈虧”開始面向市場。采取了讓公司物業管理市場化、建設數字影城、組建院線公司(廣西賀州市桂東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責任公司,下文簡稱院線公司)、自購放映設備參與農村電影市場競爭等一系列舉措,使賀州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重獲新生,重樹員工信心,不僅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也保障了員工就業,奠定了賀州市電影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經濟基礎。
(二)后十年電影公共服務建設堅持守正創新,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賀州市電影公共服務建設突飛猛進,一路高歌。
1.堅守農村電影公共服務標準,創新“七個堅持”,即:堅持月督查制度;堅持依規管理;堅持不懈把主題放映活動做好;堅持不懈創新服務基層服務農民的形式;堅持為基層單位排憂解難;堅持不懈地探討持續推進農村電影的途徑,積極開展市場運作,增強企業活力;堅持不懈地配合政府推進愛國主義教育電影進中小學校的工作。
2.持之以恒推愛國主義教育電影進中小學校園,終獲成功。
3.致力于民族語電影節目的譯制播放,為農村群眾文化生活錦上添花。賀州市境內居住有42個民族。賀州市下轄1個瑤族自治縣、5個瑤族鄉、212個少數民族行政村。少數民族人口約49. 4萬人,占賀州總人口的19. 9% (賀州市公安部門2022年統計數據)。這部分群眾感到公益電影很好,但苦于對白聽不順,迫切渴望觀看民族語電影。賀州電影公共服務部門對癥下藥,在自治區電影局的支持下,已譯制影片《十八洞村》《忠愛無言》《反貪風暴5》《你好!李煥英》《地雷戰》等,開創了賀州市數字電影民族語譯制之先河,放映場次247場,惠及賀州市民族村群眾40多萬人。譯制節目放映成為賀州電影公共服務建設的新亮點,群眾叫好,也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
4.致力于開展主題放映活動擴大電影公共服務的影響力、宣傳力。一是公益電影放映利用放映隊遍布全市鄉村的優勢,組織好主題展映放映活動,實現了無處不知黨和國家大事的宣傳效果,僅2022年開展的“喜迎黨的二十大”主題電影展映在全市707個行政村巡映多遍,放映點遍布3000多個自然村,展映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熱在基層,樂在群眾,效果特別顯著;二是開展主旋律電影進校園活動,覆蓋全市中小學校,觀影學生40多萬人;三是注意擴大宣傳能量,主動把活動信息推薦給主流媒體,受到“電影頻道”和《學習強國》《中國電影報》《新華網》等媒體關注和報道,有效提升了賀州市電影公共服務建設的宣傳力、影響力。
5.提升能力,拓展“電影+”范圍,把電影公共服務融合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設中去。一是與村委簽訂《共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協議書》,把電影公共服務與文明實踐站建設融合推進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二是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每年春節前夕為瑤胞鄉親送電影、送春聯、送福字,成為瑤胞們的“文化盛宴”;三是開展文化志愿者活動,組織文化志愿者現場為群眾書寫春聯、字畫,增強電影服務的影響力;四是以電影民族語譯制為契機,提升鄉村文化振興能力和水平,擴展了文化遺產作為文化振興的產業發展鏈條效益。
賀州電影人攻堅克難,為賀州市電影公共服務事業辛勤耕耘,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賀州模式”。
所謂“賀州模式”,一是堅持政府主導;二是堅持電影自覺;三是堅持別有特色;四是堅持合力共建;五是堅持院線制管理。
(一)堅持政府主導
堅持政府主導是電影公共服務得以成功鋪建的先決條件。賀州市農村電影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在農村出現“看電影難”的形勢下開始的。農村群眾看電影難成為當時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賀州市政府目標明確,于2003年啟動全市科教電影進農村,并由市、縣(區)財政下撥放映經費,形成制度; 2006年成立賀州市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領導小組,由賀州市副市長任組長,市發改委、財政局、文化局等部門為成員,指導賀州市農村電影工作; 2010年,調整工程領導小組成員; 2011年制定了綱領性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賀州市農村電影放映院線制管理的通知》; 2012年由市人大領導率隊對影視事業進行調研提出要進一步強化影視事業的投入、管理,提高市級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補貼標準、按照國家扶持政策對文化產業項目予以補助、盡快啟動校園電影,同年賀州市委市政府把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納入賀州市惠民工程; 2013年確定市、縣(區)配套資金額度,制定了系列的管理文件; 2016年確定農民工專場放映補貼額度; 2022年啟動主旋律電影進校園活動,并制定相關文件。
不管行政機構如何調整,賀州市政府部門一直把電影公共服務作為惠民工程抓緊抓好形成制度,使賀州市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一直名列廣西前茅。
(二)堅持電影自覺
“以身許影,成全事業”是賀州市電影公共服務事業得以興旺發達的精神動力。盡管賀州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一度面臨困境,但隊伍忠誠黨的電影事業的信念堅定。在公司困難時期,大家不怕辛苦,多種措施并行,保住了公司,保住了電影事業;以慷慨大義面對“事轉企”帶來的諸多陣痛;在困境中尋找生機,盤活資源,為電影公共服務建設奠定了經濟基礎;以降薪減收的大度湊資自購放映設備組建院線公司;進村入寨忘我耕耘,調研、巡映全市瑤寨壯鄉;以真抓實干的勁頭將民族語電影譯制成功,并使之成為新時代電影公共服務的“香餑餑”。賀州電影人高度的電影自覺澆灌了桂東電影公共服務絢麗之花。
(三)堅持別有特色
賀州電影公共服務工作的特色包括放映主體敢為人先,自購設備建成市級農村電影放映院線公司;堅持“七個堅持”,成為全區電影公益放映的標桿;實行放映折舊費收存制度,保證了活動長盛不衰;民族語電影節目譯制-放映-推廣-旅游服務鏈獨辟蹊徑;全區首家簽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建”協議,電影公共服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融合制度化、規范化有章可循。
(四)堅持合力共建
電影公共服務是系統工程,務必合力共建,除了電影主管部門外,還需獲得相關部門的參與支持。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有賴于縣(區)電影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有賴于財政部門補貼資金的保障和及時到位,有賴于鄉鎮政府的配合安排。中小學校愛國主義教育電影放映,有賴于教育部門、財政部門的配合;有賴于中小學校的響應和參加;民族語電影節目的普及,有賴于“民宗委”、屬地主管部門、鄉鎮政府以及其他相關機構的支持、配合。賀州市電影公共服務得以一路高歌,得益于全市一盤棋,得益于電影主管部門和電影公共服務主體以及相關單位融合共進。
(五)堅持院線制管理
“加強農村和學校數字電影院線建設”(《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院線制是國家實施電影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改革的成果,院線制管理是深入實施電影公共服務的標識,是落實國家促進電影事業產業繁榮發展的主要措施,是全面加強電影公共服務、構建電影公共服務體系的方向和必然要求。賀州市電影主管部門在2011年即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賀州市農村電影放映院線制管理的通知》,讓服務建設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正是由于堅持了院線制管理,賀州市保障了農村電影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的深入推進,保障了公益電影放映活動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障了政府績效考評的規范化管理。賀州市電影公共服務工作大膽舍棄行政化實現院線制,展現了與時俱進的自覺和堅定,保證了電影公共服務建設沿著國家規定的方向前進。
新時代,新征程,賀州電影公共服務建設任重道遠,仍在路上。賀州電影人以“‘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為目標,繼續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