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維
【關鍵詞】鄉愁符號;鄉村景觀;鄉愁景觀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現代人們的工作壓力也在不停增加,因此許多在城市生活的市民開始向往“桃花源”一樣的生活,期望回歸大自然,對城市附近的郊區鄉村等有了很大的興趣,渴望在自然中休憩,以減輕壓力。此外,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相繼提出“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因此,通過具有“鄉愁符號”的鄉村景觀規劃來打造吸引入的鄉村生態空間,正好滿足城市居民的這種訴求,進而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帶動鄉村產業的發展,助力實現鄉村振興,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和美好生活需要;滿足人們對自由、美好、輕松的向往,對農村生活的美好期盼,真正實現為人民服務,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二、“鄉愁符號”與鄉村景觀相關理論
(一)“鄉愁符號”
鄉愁是對家鄉眷戀的一種情感狀態,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是人們內心深處對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的記憶,懷念與向往。故此“鄉”指家鄉,“愁”指文化特色。而符號是一項社會創造,符號表明人們不同的價值觀、歷史等,通過新的參與者共同使用的特定含義,形成具有地域性的傳統文化的延續,傳遞人們的思鄉之情和思念之情,表達人們對家鄉的懷念,繼承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
“鄉愁”作為鄉村景觀的設計主題,需要突出其“符號性”的內容,使其抽象的“鄉土情懷”更加具體到可感、可賞、可玩,以及可以體驗到等多元化的形象保持和再現。人們想要記得住鄉愁,未嘗不是想要延續美麗的鄉村景觀,把鄉愁寄托于含有鄉土文化的鄉村景觀和鄉村文脈中。
(二)鄉村景觀
鄉村景觀是鄉村地區范圍內人文、社會和自然等多種現象的綜合表現。鄉愁景觀是與人文景觀相融共存,體現地域特色,承載文化,是能使人產生歸屬感的生態景觀,“鄉愁”的景觀規劃實質上就是鄉土特色、“家鄉味道”,鄉土特色合理地展示了“鄉愁符號”,“鄉愁符號”應用到鄉村景觀設計中,可以使鄉村建設中自然風景與鄉村文化進行深度的融合,而“留住鄉愁”的關鍵就是要大力開展特色小鎮的建設。鄉村景觀是在生態性景觀的基礎上進行特色化,既促進了當地歷史文化的研究與發揚,又改善當地的鄉土風貌,鄉村景觀能夠帶動鄉村旅游,帶動當地的鄉村產業發展,進而實現了鄉村從農業到旅游業的過渡。而且鄉村景觀的發展能促進鄉村建設,發展鄉村建設能弘揚鄉村文化,實現鄉村文化的傳播,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總要求。其中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環境基礎,鄉村景觀在良好的宜居環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鄉村景觀的發展是基于保護生態環境為重點,以農村的自然生活和人文活動為主題所發展的,發揮農村原本鄉土風貌的優勢,發揮農村原本的生態景觀的優勢,增加趣味性和景觀性。
三、國內外“鄉愁”景觀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2000—2022年,國外鄉村景觀的研究熱點主要在于鄉村景觀多樣性,鄉村景觀與人、文化、建筑等主體的相互作用,鄉村景觀可持續性發展,土地利用,景區資源保存和文化景觀方面。有學者認為鄉村景觀在發展“鄉愁”載體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鄉愁名曲《鄉間小路帶我回家》描繪了與大霧山公園和藍嶺國家公園相鄰的“鄉愁”景觀和人們心中的“鄉愁”。當初的奮斗者在阿巴拉契亞山脈按照原來家鄉的樣子建設的“鄉愁符號”,這就是“游子”對家鄉的精神寄托。美國荷蘭鎮的郁金香屬于別人的鄉愁,荷蘭人民在美國的土地上種了許多郁金香,因為早期歐洲來到美洲的移民都有嚴重的“思鄉病”,因此開始有人洲大批運送來郁金香花球,以此治療人們的“鄉愁”;西班牙歐洲之風腳下的圖列諾村也是應用“鄉愁符號”來打造鄉村景觀促進鄉村旅游的代表。類似的也有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的格拉薩雷瑪村,在謀求發展的同時,這些城鎮也以對歷史和傳統生活的尊重來留住“鄉愁”,堅守精神家園。
以多樣性和復雜性為特征的農村景觀研究(RLR)引起了研究人員越來越多的關注。例如法國盧瓦河谷的鄉村,展現了法國文化的多樣性,與此同時也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鄉村建設要“記得住鄉愁”講話之后,各領域對“鄉愁”問題開始逐步重視,但在鄉村建設上,作為資源用于景觀規劃方面很少有具體的研究和定義,大多聚集在以鄉愁文化為主的文學領域,不過目前“記住鄉愁”成為我們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目標,也是保護鄉村文脈、重塑人與鄉土聯系的重要途徑,以景觀為鄉愁情感寄托載體也在不斷發展。
關于“鄉愁景觀”方面,謝彥君等人闡述了鄉愁作為一種景觀形態的表現,具有可感知的景觀特征,并綜合表現在具體狀態下的多感覺的境界化體驗對象。劉沛林也認為:新型城鎮化建設關鍵是要保留鄉村資源,延續歷史文脈,傳承文化記憶,打造鄉土景觀,抒發鄉愁情懷。萬陸洋認為,面對新型城鎮化下人們對鄉愁的需求,需要構建鄉愁景觀符號體系,延續傳統文脈,守住“鄉愁”。王大鵬說: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雖然指明了鄉村經濟發展的方向,但由于不同地區在鄉村振興認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導致各個地方在鄉村振興實施時存在是參差不齊的問題。通過鄉愁景觀設計的優化性調整,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步伐,可以為后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官塘村在“鄉愁符號”方面的應用分析
近年來,成都市積極響應鄉村振興的號召和人們的鄉愁情懷,并且做出了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典型。以官塘村為例,官塘村風光秀麗、人文景觀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有著鄉村景觀發展良好的資源基礎和條件,并且選擇大力發展鄉愁文化,打造“鄉愁符號”,重視鄉愁情感精神的需求,“留住鄉愁”是官塘村的定位。官塘村用稻田、池塘、水車、麥田、磨坊,去復刻關于故鄉的回憶,讓官塘成為川西地區對鄉愁的想象空間。且官塘村成立水產和雞鴨等養殖業,并發展成該村的支柱產業,依托于此,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觀光休閑旅游業逐步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一個渠道和全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官塘村打造景觀經驗,為類似鄉村景觀作為“鄉愁符號”的發展提供參考意見和案例。
(一)回溯:鄉村的保護與傳承
鄉村風貌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鄉村景觀規劃不僅要有利于鄉村村落的布局還要保護了當地的民族文化,豐富鄉村文化的內涵,比如當地的建筑設計理念和文學產品等要能表現鮮明的民族特色。鄉村景觀要能傳承傳統文化,是人們了解和熟悉傳統文化的一種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鄉村特色,傳承地域文化,抒發鄉愁情懷。官塘村以“留住鄉愁”為定位,打造川西對鄉愁的想象空間,復刻故鄉的回憶。重啟田園文明,喚醒文化鄉愁,成了官塘村規劃的重要基調。基于農村的鄉土性,打造鄉村景觀,符合村民的適用性并且承載鄉村特有的人文特色和自然資源。
(二)守望:傳承地方風物,自然生長
農耕文化:官塘以傳統農耕文化為主,稻田是村民的立身之本。因此,官塘村規劃了鄉野生態展示區、農耕文化展示區、大地農田景觀區,保留當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現狀,向參觀者展示川西地區傳統的農耕文化。如今,這些稻田成了吸引游客的“網紅打卡地”。
生活習俗:趕場,承載老成都農村的寶貴回憶,為了延續傳統民風和商業文化,對“場壩”進行了表達,留下老村落韻味。鄉村土雞、家常土菜館、長壽豆花飯、香村小院農莊,還有各種成都特色小吃散布在村道兩側,迸發原鄉風味。走累了還可以停下來泡一碗蓋碗茶,欣賞眼前的田園風光,感受優哉游哉的田園慢生活。這里鄉村地域文化發展特色鮮明,內涵豐富,鄉土文化、特色十足,讓人有歸家的感覺。
(三)演繹:古村落的歷史與文化表達
活態傳承:整體缺乏合理規劃,缺乏系統理論框架,缺乏規劃特色。這是大多數鄉村景觀發展的問題,但在官塘,可以看到川西建筑最初的茅草山頂,后期斗拱、泥墻,以及近現代的青紅磚墻。保留大部分自然景觀,略做修飾。用房子填充景觀,展示出鄉愁景觀風貌。稻田之上,不再是傳統的農用住房,取而代之的是白墻青瓦的非遺文化主題院落。
(四)延續:非遺加持,盤活商業
非遺院落:為了更好地展示非遺文化,隨著農村整體的社會價值及文化價值,官塘村引入了蜀繡、川劇、漆藝等多項非遺項目,傳承非遺文化。游客在這里,不僅可以親身感受和體驗到滎經砂器燒制技藝、蜀錦織造技藝、蜀繡、成都漆器工藝、川劇等世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可沉浸于吉院落環境下構建的非遺美食劇場。且這里聚集了滎窯博物館、古窯夜宴、蜀錦博物館、八珍樓、鷦鷯等幾大非遺聚落,官塘小村由此探索出了一條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之路。
在滎窯博物館及古窯夜宴里,長期展出滎窯砂器的茶器、食器、花器;在蜀錦博物館里,可以看到博物館級別的蜀錦珍品、蜀錦大師的代表繡品及蜀錦小花樓木織機;在院落“鷦鷯”,伴著四川傳統的非遺木雕、竹編、漆器入宴,游客可以賞看川劇,靜守本心,歸真自然的詩意棲居;在八珍樓找尋天府美食的原鄉風味,品嘗只能在舊菜譜上看到的、最傳統的古法川菜。在品嘗美食的同時,欣賞從中國皮影和傳統古畫中吸收靈感的影子舞等。
(五)缺點:“鄉愁感”表現力不強,配套設施不完善
官塘村主打留住“鄉愁”,但是其所打造的川西林盤建筑同質化較高,與其他川西建筑相比,特色不明顯。同時官塘村的鄉村景觀雖以稻田為主,但景觀結構相對單一,缺乏多樣化,網紅濾鏡失真,非遺文化的利用缺乏與游客之間的互動,沒有充分利用“鄉愁”元素,且蜀繡、川劇、漆藝等非遺文化發生嬗變,不能給人展示出最好的“鄉愁”氣息,商業化痕跡明顯,嚴重影響了“鄉愁”符號的展示,導致“鄉愁感”表現力不強,應合理應用經濟文化效應將“鄉愁”的展示做到最大化。
此外,由于非遺建筑群落較小,整體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路牌指示牌不清晰,人流量大,導致游客體驗感較差,應體現最真實的“鄉愁”生活,重視游客的體驗感,讓游客感知鄉愁。
五、結語
“鄉愁符號”在鄉村景觀設計中的巧妙應用,解決人們對鄉愁的情感依托,避免鄉愁記憶的淡化,推動經濟發展與文化展示相結合,促進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通過分析官塘村在鄉村景觀設計中對“鄉愁符號”的應用,借鑒其優點,克服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讓打造的鄉村景觀能改善鄉村環境、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充分展示“鄉愁符號”,引起人們鄉愁共鳴,抒發鄉愁情懷,促進鄉村經濟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