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杰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預付卡”消費模式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但是,由于目前“預付卡”消費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夠完善,一些商家常通過折扣活動、夸大效果、虛假宣傳等方式誘導消費者充值辦卡。消費者一旦充值過后,一些不法商家便會立馬卷款跑路。對于此類警情,基層派出所應高度重視,及時采取有效應對措施。
一、典型警情
1. 2022年12月19日,市民李某報警稱其女兒學習跳舞的培訓機構突然人去樓空,卡內充值的1萬余元還未消費,現場有眾多家長,情緒激動。
2. 2023年1月25日,市民范女士來到轄區派出所報警稱,自己在美容會所辦理的美容卡內還有5萬余元未消費,現在該店突然關門歇業了,要求警方處理。
3. 2023年2月12日,王某等多名群眾先后撥打110和12345市民服務熱線稱,在某餐飲店充值了“預付卡”,現因店鋪轉讓聯系不上原店鋪老板而尋求相關部門解決。
二、警情特點
1. 套路手法。一是“放線釣魚”。個別不法商家以優惠、促銷和承諾等話術向目標群體推銷“預付卡”,在一番花言巧語的“洗腦式”宣傳后,消費者或是放下戒備,或是不好推脫而盲目繳費充值。二是“上鉤設局”。在辦卡過程中,商家往往只進行個人信息登記即為完成辦卡手續,不與消費者簽訂書面合同,服務內容、服務標準、賠付保障等方面均未明確規定,以致后續消費者舉證維權困難。三是“卷款跑路”。很多商家在經營過程中,因為資金他用、經營不善等原因導致資金鏈斷裂,從而無奈地選擇閉門歇業。但是,個別非法商家卻把“預付卡”當成了一種“商業方案”,待非法斂財至一定金額時就撤退跑路。
2. 危害及后果?!邦A付卡”涉及群體較多,服務內容包括了零售、餐飲、住宿、教育、健身、美容等多個領域,一旦發生卷款跑路現象,不僅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更會對社會治安穩定產生巨大影響。
3.維權難點?!邦A付卡”消費是否構成詐騙?筆者將這塊內容分為幾種情況:一是商家因經營不善,無法繼續按照合同約定提供服務,則構成合同違約,適用民法典,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消費者可與商家協商,保留證據向市場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或是向法院提起訴訟;二是辦理“預付卡”過后,商家提供的服務與當初承諾約定的服務不符,單方面降低服務質量,則構成虛假宣傳,消費者可向市場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反映;三是商家在明知出現重大風險且難以恢復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利用虛假宣傳蒙騙消費者并卷款跑路,則可能涉嫌詐騙、非法集資、挪用資金等違法犯罪,公安機關接到群眾報警后應第一時間介入調查、偵查受理。
三、對策及建議
派出所民警在遇到“預付卡”消費警情時,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及時介入、依法依規妥善處置,切不可推諉輕視,以防造成不良后果。
一是快速控制現場,穩定人員情緒。到達現場后,處警民警應嚴格按照《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規范》,立即開啟執法記錄儀,第一時間對事發現場進行有效控制,穩定現場人員情緒,防止過激行為發生,牢牢控制事態升級。如現場人員眾多、情況復雜,難以有效控制局面的,民警應及時匯報指揮中心請求支援。當現場糾紛轉變為毆打他人、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等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的,處警民警應根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現場制止違法犯罪行為操作規程》等工作要求果斷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時調查受理。
二是甄別警情性質,依法分類處置?,F場平穩后,向當事人傾聽了解事情經過及相關訴求,細致甄別是否屬于經濟糾紛或是違法犯罪案件,對可能涉嫌違法犯罪或者現場難以辨明是否屬于公安機關職責范圍的,應當依法先行受理;對于確定屬于經濟糾紛的情況,應當明確告知當事人經濟糾紛不屬于公安機關職責范圍,可以通過調解、仲裁、民事訴訟等合法途徑解決,同時告誡現場人員不得采取違法犯罪手段解決糾紛及采用不當手段解決糾紛的相關法律后果。
三是深化部門聯動,形成監管合力。一方面,基層派出所在日常工作中要通過“線上+線下”的宣傳方式,定期發布關于“預付卡”消費的典型案例和事件,提高廣大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要對已發生的“預付卡”消費警情進行跟蹤回訪,防止發生后續輿情影響。另一方面,定期會同市場監督管理、稅務、文化和旅游等行業主管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動態掌握商家運營情況及“預付卡”資金流向,對工作中發現涉嫌合同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的,及時依法調查取證,嚴防“卷款跑路”潛在隱患發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作者系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港西派出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