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一生中難免有幾次麻醉經歷,有時候得插管,有時候只是打一針,打針部位也不同。如何安全地麻醉、平安地醒來,當中學問很大。
全身麻醉通常用于傳統開肚子、開胸,手術傷口較大也較痛,手術時間通常較長。給藥方式分為經氣管內管或面罩吸入氣體麻醉藥,或經由靜脈點滴注射麻醉藥等。作用原理是透過血液循環將藥物送進大腦,讓人睡著。至于坊間講的“鎮定麻醉”,這算是全身麻醉的一種,不過這個名詞容易造成混淆,以為是比較安全的麻醉,其實不然。
麻醉雖可初分輕、中、重度三種深度,但深度間并無明確界線,即便同一人、同一次手術,都可能在不同深度間變化。中度以上的麻醉可能抑制呼吸和降低血壓,需要有麻醉??漆t師的監控和處理。
半身麻醉,只能麻醉下半身,例如剖宮產、膝關節置換、髖關節手術等。主要可分為脊椎麻醉、硬脊膜外麻醉兩種。
脊椎麻醉是把麻藥打到硬脊膜內,通常只需要2~3毫升麻藥。一般打在第二節腰椎以下,不能打在太高位,避免誤傷神經。脊椎麻醉適用于兩小時內的手術。
硬脊膜外麻醉是在硬脊膜外注射大約20~30毫升的麻藥。對于運動神經的麻醉比較弱,痛感可用不同配方去調控??梢月窆埽屝Ч掷m一天以上,例如減痛分娩,或用于術后止痛。
如果要麻醉一整段肢體,可在支配該肢體的神經周圍打麻藥,讓神經麻痹。例如,要麻手臂就打腋下神經叢,手臂就不會痛也不能動,但是中樞神經沒有麻痹,所以意識是清楚的。
局部麻醉范圍更小,注射在皮下的“非血管”區域,讓局部神經浸潤在麻藥里面,痛覺傳不回去。麻藥濃度會較稀,常用于縫合傷口、抽脂。
要維護病人安全,麻醉專科醫師的工作從術前、術中、延伸到術后。術前要評估風險,包括病人本身狀況,慢性病、高齡、心臟病、兒童、先天異常導致肢體變形、是否有嚴重外傷等。這些都是來自于病人本身的危險性。
麻醉科醫師也要熟悉手術本身及麻醉本身的風險,才能根據病人情況,做出最恰當的麻醉計劃。為了安全起見,麻醉前病人要空腹,至少六小時不能喝水或進食,也不可以嚼食檳榔。另外也要提醒愛美的女性,術前除了要移除身上所有的金屬裝飾品、卸妝,如果有做指甲,也要卸除至少一指。如果不卸,就很難利用皮膚顏色或夾在手指的血氧機,及早觀察到病人是否有缺氧情形。但麻醉深度是動態變化,輕度鎮定,也可能不知不覺進入中度麻醉,有一定風險。如果局部麻醉時不小心把麻藥打進血管,也可能毒害心臟和腦部,引發致命的心律不齊或癲癇。
站在專業立場看,麻醉不分大小,沒有哪一種麻醉方式絕對安全。因為麻醉藥必須精巧地使用,以保障病人安全,況且麻醉過程瞬息萬變,有??漆t師隨時監看腦波及各項生命征象,才能及早發現警訊,并且實時處理。
編輯|龍軻軻